晚会退场音乐 碳市低迷买家忙退场——CDM市场将死?



     继续观望还是无奈离场?在一度活跃的碳资产国际买家,正在面临两难的选择。

  近几年来,受欧洲经济衰退和配额供应过量等原因影响,欧洲碳市场呈现饱和状态,EUA(欧盟减排配额)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CER (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价格更是不断下挫,从10欧元以上跌到1欧元以下。

  而无论是观望还是离场,业界对目前以欧盟为主体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似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目前的国际市场某种程度上已经名存实亡。”多位业内人士的看法普遍悲观。

  碳市迷局

  从减排成本来看,碳价格达不到50美元/吨就无法实现清洁能源或者低碳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CER价格一路狂跌,除了资金非常雄厚的政府买家还在市场上坚守,一些从事碳交易的咨询公司和买家相继退出市场甚至倒闭。

  买家离场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CER价格才0.2欧元/吨,完全不具备吸引力。” 一家英国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无奈的表示,目前国际买家歇着的歇着,转型的转型,退市的退市。

  而在碳交易的黄金岁月中,CDM(清洁发展机构)项目曾经备受追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CDM项目融资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减排融资来源,2001年~2012年间获得的直接碳收入达180亿美元。在全球最大的排放权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CDM产生的CER价格曾一度攀升至20欧元/吨以上。

  碳价的一路高企,为游走于国内一级市场和欧洲二级市场的“中间商”——碳买家留下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中国作为CDM项目发展的主要阵地,也引得大批国外买家蜂拥而至。来自国家发改委网站的信息显示,已登记的就有包括世界银行碳融资部门、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等各类买家近100家。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上述英国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以前在中国购买CER价格大概在8欧元/吨左右,再到二级市场上以每吨十几欧元的价格出售,还有中间差价可挣,而现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跌到0.2欧元/吨,扣除70%左右的成本,如果是一个10万吨的项目算下来就挣6000欧元,甚至不够支付审核认证的费用。

  “我们现在只保留了平台,对碳交易这块已经没有实质性的投入,将来也不排除退出市场的可能。”该位英国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坦言已做好退场的心理准备。

  同样,一家国际碳基金负责人曾经管理着数亿欧元的碳基金,用于在中国进行CDM项目投资,而目前他们也正在对这部分业务进行转型。

  “CDM市场在我看来已经死了。”这位负责人表示,从两年前的12欧元/吨,到一年前的7欧元/吨,再到现在的0.2欧元/吨,CER价格一路狂跌,除了资金非常雄厚的政府买家还在市场上坚守,一些从事碳交易的咨询公司和买家相继退出市场甚至倒闭,大部分公司也逐渐将这部分业务冻结,观望市场等待机会。

  格局重建

  CDM市场的一蹶不振,源于欧洲碳市场的持续低迷。据了解,欧洲经济疲软导致供过于求,目前碳价格跌幅超过95%。

  “从某种角度看碳交易会增加企业成本,而在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承担更多减排责任、增加成本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上述国际碳基金负责人如是说。

  4月16日,欧洲议会否决了欧盟委员会的一项人为维持和抬高配额交易价格碳市场救助方案。消息一出,EUA价格大跌40%,跌至2.63欧元/吨的历史新低。

  2005年至今,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欧盟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清华大学清洁发展机制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曾少军看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经从一个成功的典范沦落成为了失败的典型。

  “欧盟的问题在于总量控制目标过于保守,而且指标设计方法有根本性错误,也没有灵活的应变机制。” 曾少军指出,目前的碳价连交易成本都覆盖不了,现阶段交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据了解,从减排成本来看,碳价格达不到50美元/吨就无法实现清洁能源或者低碳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除非欧盟市场能够起死回生,否则不会有实质性的交易产生。”他表示。

 晚会退场音乐 碳市低迷买家忙退场——CDM市场将死?
  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有一些投机商耐不住“严寒”会退出,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在强势介入甚至抄底。“从长远来看,国际碳市场2015年下半年会有一个回升,因为现在国际气候谈判正在往新的方向推进,预计2015年会达成新的协议。”对此,曾少军预计2015年下半年碳价将会回升到25美元/吨左右。

  发展中国家企业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规定欧盟每个企业将分配得到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额度——欧洲排放单位(EUA)。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超过该额度,需要到市场上购买在数量上等于两者差额的排放许可额度。当EUA不足以弥补减排量时,就需要购入CER进行补充。

  中国国内碳交易试点的启动和未来日本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将推动全球市场格局的进一步变化和调整。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兴市场的逐步崛起,或为目前的国际碳市场打破僵局。

  据了解,澳大利亚、加州的碳市场已经取得实质进展,韩国也将于2015 年开始国内碳交易。有机构分析认为,这些地区碳交易市场的兴起将改变此前“欧盟独大”的国际碳市场格局,同时中国国内碳交易试点的启动和未来日本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将推动全球市场格局的进一步变化和调整。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及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并将于2013年年底在试点省市启动碳交易,2015年建成全国性市场。

  “据我们了解,从2013年年中开始,各试点碳市场就会逐渐启动交易。”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碳投)总经理唐人虎如是对笔者表示。

  而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报告预测,中国7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在2014年将位列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来自中创碳投的一份市场报告显示,结合地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强度目标、能源消费总量等相关因素测算,2013 年至2015年,我国国内碳交易试点市场的配额总量将达22.15亿吨,减排量需求将达1.87亿吨。

  “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给整个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唐人虎看来,国内几个试点区域形成的市场总量就已经很高了,如果在国内全面推行的话,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目前的欧盟市场。

  不过亦有业内专家对此持有谨慎态度,称目前谈中国碳市场言之尚早。

  在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看来,碳交易是政府引导下的产物,政策风险是影响碳交易关键因素,而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明显,生产能力也会受经济周期影响降低,因此确定合适的减排目标、设定合适的排放总量是碳交易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国际碳交易市场目前动荡不安正是因为政策稳定性差,供给量严重超过需求。”侯宇轩表示,国内在进行碳交易试点时应注意结合市场需求容量,才能维持碳交易在市场上有效运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81.html

更多阅读

蘇州各大花鳥市場地址 苏州的花鸟市场

以下就是蘇州市幾家不錯的花鳥市場,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那裏淘到自己喜歡的小東東.一、花市名称:皮市街花鸟市场地理位置:平江区皮市街172号附近交通:301路、 305路公交,游1,游2,游4路及1,2路等公交车可达,也可坐车到观前街二、花市

声明:《晚会退场音乐 碳市低迷买家忙退场——CDM市场将死?》为网友为你写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