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究竟有没有快板 上帝究竟是个啥东西?《量子经济力学》第04节



上卷

 

第二章

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

 

 

第04节

上帝究竟是个啥东西

这里,我想告诉我亲爱的读者的是——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至少应当说物质世界是可以相对认识的。诚然,要回答清楚这样一个问题也是不容易的,也就不要说还有不可知论者存在的问题。那么,笔者为什么说“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呢?又凭什么说人类还能认识“物质世界的未来”?换言之,即便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那又怎么能证明“物质世界的未来”也是可以认识的?这不是自己又为自己加重了任务?是的,可以这么理解。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它们的理由和依据。

一、什么是物质运动原理、反物质运动原理?有什么本质体现?

谁能准确地、明确地告诉我,物质是怎么产生?可以肯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和一种理论能够把这个问题给回答清楚的。于是,在搞不清楚的前提下,在传统哲学上,便有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说法。笔者以为,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有人说,说“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懒汉哲学”,我看它连懒汉哲学也达不到,而应称“逃避主义哲学”。下面,笔者想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物质运动原理?有什么本质体现?

笔者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认为,那就是,我们所认识、了解的这个物质世界是最讲理的,它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判断而行事,亿万年来,它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行为去办事,从来都不考虑人类的感受。从表面上看这似乎非常之不通人性,是没有灵魂的,而实际上,它使人类有了认识和人类灵魂。

1、什么是物质运动原理?是怎样产生的?

这里讲的原理世界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理性,可以说是非物质的东西。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讲的理性与不理性是专门指人的思维、行动的,至少与人类的思维、行为有关。然而,原理世界则不同,它是指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事物、物质存在与运动,发展与转化之各种原理之之总和,是事物、物质之运动规律的程序化。诚然,其存在与人无必然联系,是事物、物质所固有的。

或许有人会问道,如果说原理世界的存在与人无必然联系,那你又怎知它与人类无必然联系?难道你不是人?难道它们的存在不需要人类来认识?笔者以为,上述之问话有偷换概念的嫌疑或者说有偷换研究对象的嫌疑。请注意,作为研究者,本身就是人,或者说我们研究的并非是人的本身而是事物、物质。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有人非要把研究对象与自己牵扯到一起,那就与人有了必然联系。

现如今就有许多学者,动辄就把研究对象与自己的情绪、阶级属性纠缠在一起,显然非理性。笔者以为,研究者就是研究者,研究对象就是研究对象,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两者纠缠在一起的。虽然研究者有时也会成为研究对象,但如果动辄就把两者纠缠在一起,一定不会有科学的成果问世。“前马克思主义”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纠缠在了一起,结果在经济学前面加上了“政治”二字,成为政治学。

笔者也承认“政治”与“经济”有联系,而且还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拿经济学等同于政治学来看待,否则就一定会把经济学演变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哲学”,从而表现出不理性来,而“文革”的发动就是一个教训。比如,我们就不能把商品、资本、市场赋予阶级性,而只能把它们当作经济工具来看待。诚然,它们可以为资产阶级服务,但也能为无产阶级来服务。

而事实上是,由于“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能将研究对象与研究者区别开来,结果把上述经济工具拱手让给了资本主义。试想,一个在没有“打仗”之前就已经“缴枪”的前提下,又怎么打胜那场经济“仗”?所以,“战争”的结果便不言而喻。那么,什么是原理世界?笔者以为,它是对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存在与运动程序的统称。那么,是怎样产生的?当然是由物性决定。

2、物质运动原理的本质?为何体现认识非物质世界?

那么,原理世界的本质体现了什么?笔者以为,就体现为认识非物质世界。中国古代有位叫老子的人把它称为“道”,而他的《道德经》其实就是在阐述物质是怎么产生的。老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体现“道”,“道”之所在,物质生成。诚然,笔者不完全赞同其观点,因为笔者认为“道”与“物质”同在,因为“道”是指“物”的,如果“物”不在,“道”亦不存。当然,在具象世界,他说的没错。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一个具象的时空世界里,我们可以认为先有“道”而后有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表现为“道亦有道”。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人类科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具体和有所指的,而我们所了解、认识的对象又不是今天才产生,所以与已经存在的、固有的“道”或“理”相比,人们当然可以有“先有道”或者说“先有理”而“后有物”的理解与认知。

于是,在我国宋朝,就有一位叫朱熹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说“理在事先”。诚然,我们也可以把朱熹的“理在事先”解读为“理在事物之先”或“理在物质之前”就“存在”了。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基本上说都是在“理”之后的那个“物”,除非其研究对象是“宇宙大爆炸”,。“宇宙爆炸理论”认为,我们所了解、认识的这个物质世界是“大爆炸”产物。

笔者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笔者想阐述以下事实的存在——在物质世界、反物质世界的背后还有一个“物理世界”或者说还有一个“原理世界”存在。它们虽然不是有形的物质实体,但它们同样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将实体之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向人们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只要人们能够认清上述原理,也就能认清楚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运动规律。

换言之也就是说,物质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至少是可以相对被人类认识的,绝不是“不可知”的,更不是绝对“不可知”的。不仅如此,笔者甚至还认为,不仅物质世界是可知的,物质世界的未来同样是可知的,因为作为物质存在与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之原理“先”于物质存在。再换言之也就是说,由于“理在事先”,所以,如果人类能够提前认识原理,就能认识世界,就能认识未来!

(二)什么是反物质运动原理?有什么本质特征?

未来世界的运动难道就不再符合各种原理了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如果世界的未来是按照原理存在与运动,那么,那些所谓“不可知论”者为什么非要“硬着头皮”说世界不可知?这不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在伟大的“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在又一次猖獗?既然不可知,他们发表不可知言论意欲何为?

1、什么是反物质运动原理?是怎样产生的?

可以肯定,散布不可知论的本身就是想向人们表明,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否则,他们的不可知又是怎样得出来的?也就更不要说不可知的本身就是一定层次与意义上的可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世界是不可知的,那么他们就不应该在这里把“世界不可知”的道理讲给大家听,换言之,他们散布不可知的这种作法本身,也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可知,否则,“不可知”的结论就不该得出来。

笔者以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仅存在一个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而且还存在着物质与反物质、物质世界与反物质世界之所以会存在、运动之原理。由于有上述原理之存在,所以对上述原理之存在的认识、理解便变得十分有意义。于是,为了区别对物质世界、反物质世界的认识,笔者把它称为反物质运动原理的世界。有时,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也可能会把对它称之为“反物质运动之程序”。

诚然,无论是物质世界、反物质世界,还是认识物质世界、认识反物质世界,也不管是认识原理世界、反原理世界都一定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反原理世界?笔者以为,与固有的原理世界之存在、运动原理相反的世界。那么,反原理世界又是怎么产生的?笔者以为,它是我们能够与原理世界进行比较之后产生的。也就是说,反物质与物质质量相等而结构相反,比较后便也就有了反物质原理。

这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自然界中是无所谓物质运动原理与反物质运动原理之区别的,仅仅是由于人类先认识到了物质的运动原理而后认识到了与物质原理相反的原理,才有了物质运动原理与反物质运动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假如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反物质存在,那也就自然谈不到有物质与反物质、物质运动原理与反物质运动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如此当然说明,人的认识滞后于已形成的事实。

由于在一般的情况下人类的认识滞后于已形成的事实,所以人类在事实面前常常会表现出被动状态。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类就不能提前预知一些未来事物的发生。比如,人类就能提前预知“狮子座流星雨”会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在天空中出现。而对个别、小规模反物质的发现,也能预知在普遍、大规模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与普遍、大规模物质世界一样的、宏观反物质世界的存在。

2、反物质运动原理的本质?为何也体现认识非物质世界?

那么,反物质运动原理的本质又体现了是什么?笔者以为,它同样也体现“认识非物质世界”。怎么?它也体现“认识非物质世界”?是的,由于物质与反物质的质量相等而结构相反,所以,我们应该能够预知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原理与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应该是对称的性质。诚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预示着有一个非物质世界即将被我们人类所发现——物质运动原理的对称存在。

难道“道理”是“非物质”或者说“道理”是属于“非物质世界”的?是的。谁也不能把物质与反物质为什么会存在和他们为什么会存在的“道理”看成是物质,虽然道理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与反物质形式的存在,离不开一定实体的物质形式,但物质、反物质就是物质、反物质,物质、反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就是物质、反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为此,为了说明问题,笔者把它称为非物质。

“道理”不是物质而是非物质?是的,它属于非物质范畴,就像是我们把知识、文化看成是非物质形式的道理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应该把它彻底地搞清楚,否则,如果把道理或原理当作物质来看待,那我们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当然,这也不是说道理或原理的产生与物质、实体的存在没有一点联系,而是说道理和原理属于非物质范畴。也就更不要说,道理的存在不等于物质的存在。

比如,在共产主义社会尚未产生之前,我们就不能说共产主义是物质的,但我们却不能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点道理也没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乌托邦。比如马克思就没能为我们遇见社会主义,但是,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已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存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而谁又能说社会主义不具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以上说明,“理在事先”的道理是有理的,不是朱熹的主观臆断,

诚然,认识非物质世界就是认识物质与反物质的产生与存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的对称性,具有提前认识世界、未来的性质与意义。如此说明认识“道理”确实具有历史意义和未来意义,因为“理在事先”者也。虽然我们还不能再把道理看作是“实在”而应该把它看作是“虚在”,但是,只要有理就不愁没有“实在”。当然,把原理当作“知识”也可以,因为知识是对各种原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

二、什么是非物质世界、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有什么本质表现?

可以肯定,在任何一种物质世界的身后都一定存在或者说都隐藏着一个“非物质的世界”。这是因为,物质世界之所以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始终都拥有一个足以证明自己历史的理由,恐怕任何人也不能否认了这一点。换言之,我们随便从河里拿起一块石头,它都能给我们讲述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无非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没有经历其罢了,如果把它交给地质学家,那可能是一个重大发现。

(一)什么是非物质世界?有什么本质表现?

毋庸置疑,能够认识到有一个“非物质的世界”的存在比能够认识到有一个“物质世界”的存在更有价值!表现在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的产生、存在、运动、发展都应该符合一定的原理。遗憾的是,传统哲学、社会学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结果走上了一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道路。

1、什么是非物质世界?是怎样产生的?

现在仍有人一提到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就往所谓“阶级斗争”上引,笔者以为这是十分狭隘的哲学观、社会观、经济观。试问,这些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学者为什么会有这么狭隘的认识?可以肯定与其“心无没理”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压根就没有认识到还有一个隐藏于物质世界背后的非物质世界的存在,结果仅仅把“劳动”看作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把忽略了“原理”的价值。

试想,如果物质自身没有使用价值,人类的劳动能创造出价值来吗?如果人类生活的地球像月球一样的荒凉——生物、人类都产生不出来,怎么好谈“劳动价值”?又怎么好谈“剩余价值”?难道人类的劳动不需要劳动对象?难道人类的劳动是建立在真空里?既然劳动离不开对象又不是建立在真空里,那为什么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不是贪天之功为己有?岂非“人本哲学”在作怪?

人类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对事物、物质使用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上?难道有史以来的人类历史不是一部向大自然要价值的历史?谁也没有非要否认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但谁也否定不了相同的物质形式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否则,人类还创立形形色色的自然社会科学干啥?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的创立难道不是为了发现、开发、利用事物物质的价值?谁能给我否定这一点?

那么,什么又叫“非物质世界”?当然可以肯定,不再是上述那个“物质世界”了。那么,它是一个什么世界?当然是物质或者说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另外的一个“虚在”而非“实在”的世界。笔者以为,有“物质世界”就必然有“非物质世界”,否则这个“物质世界”就会因为缺乏“道理”而消失。也就是说,我们所了解、认识的这个物质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全是由于它们是对各种原理的表达。

如此,“非物质世界”与人们讲的“非物质”是不同范畴了?当然,否则笔者也就没有在这里涂鸦的必要。那么,笔者在这里讲的这个“非物质世界”又是指什么呢?简单地说,是指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之内的另一个原理的世界。这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所了解、认识的这个物质世界之所以会产生、存在、运动、发展、转化均非孤立,不仅有它的发祥史,也一定有它的道理,不仅是物质的。

2、非物质世界的本质?为何体现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

非物质世界的本质体现了什么?笔者以为,就体现对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之所以要认识物质世界、反物质世界是为了认识在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之内外还存在着一个更为宏观的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诚然,它已不再是那个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而是物质与反物质对称关系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物质、反物质世界的认识印证出了这个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是存在的。

请问,这里所讲的“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是否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传统哲学上的那个“精神世界”?否。笔者以为,我们所了解、认识的这个世界不仅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有一个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东西,它不是别的,恰恰是笔者将要在下面阐述的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提到“非物质”或许大家会联想到“非物质遗产”概念。“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与那个“非物质遗产”又有什么联系?

笔者以为,人们常说的那个“非物质”非“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全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而“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包含的内容那就十分地宽泛了。第一,物质、反物质产生与存在、运动与转化原理。上述显然不再属于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物质范畴,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人类对上述原理的不同认识;第三,尚未完全认识的反物质、冷物质、暗物质世界和上述物质形式的存在原理。

所谓“非物质世界”主要是指以上三个部分。或许有人会说,反物质、冷物质、暗物质应该属于物质世界的范畴,因为它们如果存在,应该是有质量、能量的,无非是与我们所了解的物质形式相反或不同罢了。笔者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类至今也没有大规模发现,即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尚处于假想阶段或者说人类对它们的尚处于认识阶段——“认识”当然属于非物质范畴。

笔者之所以要给出“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这个范畴绝不仅仅是当作一个概念来对待而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那么,笔者又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当然是为了达到对其广义性的理解。过去,人们虽然提出了“非物质”概念,而令人遗憾的是,却没有把它上升到原理的高度去认识而常常把它与“意识”、“认识”、“知识”、“原理”混同起来对待,结果反而把物质世界与非物质世界的界限给搞乱。

(二)什么是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有什么本质表现?

相对于认识物质世界来说,认识一个非物质世界的难度更大,因为物质世界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嗅得出的东西,而认识一个非物质世界则不同,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不出的东西。怎么办呢?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对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来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1、什么是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是怎样生成的?

 上帝究竟有没有快板 上帝究竟是个啥东西?《量子经济力学》第04节

可以肯定,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都不是在认识物质世界而一定是在认识非物质世界,因为科学的本身并不是物质而属于非物质。关于这一点,人们必须要搞清楚,至少应该从现在开始要把它搞清楚。换言之,仅仅把世界看成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没有资格把自己称为是唯物主义者。即便是唯心主义者也从来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至于说何者为“第一性”,也不能作为衡量上述两种主义的依据。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把自己称为唯物主义者呢?笔者以为,一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就是能够认识到有一个“非物质世界”的存在。这是因为,一旦能够认识到有“非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就不能再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了。为啥?就因为“非物质世界”是具体和有所指的,不再像那个“精神世界”是非具体的和无所指的。大家知道,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神都是抽象的,都是某种精神的寄托。

但是,笔者这里讲的“非物质世界”就不同了,它绝不仅仅是某种精神寄托,而一定是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成果,或者说它是对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规律性的揭示。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运动着的世界而绝不仅仅是精神的世界、意识的世界;第二,其揭示的是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而不再是上帝旨意、真主的意志,虽然上帝、真主也是其研究对象。

怎么上帝、真主也是属于“非物质世界”的范畴?是的,因为有大量信仰上帝、真主的人的存在而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这种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是存在的,其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都会为我们呈现出一定的运动规律或者说它们势必会为我们展现出一定的原理来,即认识、原理都应该属于“非物质世界”的东西。换句话说,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但是,存在的一定是客观和有道理的。

当然,上述之原理的存在一定是对称的,因为我们有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与反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之对称性的证明——有物质与反物质的“质量相等而结构相反”的物理学证明为凭。那么,什么又是“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简单地说,就是事物、物质均具有的、相反相成的一种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的对称存在。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笔者以为,就产生于正反物质的运动过程中。

2、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本质?为何体现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应用?

那么,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本质又体现了什么?笔者以为,就体现为对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应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要认识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目的绝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而一定是为了能够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去,以实现能够提前认识物质世界、认识物质世界未来的目的。怎么?认识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还具有“提前”认识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未来”的作用?

是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是因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反物质世界,其存在与运动,发展与转化都必须得遵循非物质世界之对称原理,因为只有原理或者说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具有千古不变或者说具有千古不改的性质,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唯一不变性”的东西。换言之也就是说,什么东西都可以变,惟有原理或者说惟有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是不能改变的。

再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说物质运动具有“不变”、“可变”、“易变”的性质,就是由于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理或者说就是由于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存在即原理的不变性造就了物质运动的可变性。又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原理或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不变性,那我们也就会知道包括经济事物、物质在内的各种物质形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原因了。

如是,或许有人会说,你所说的这个“原理”或者说“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不就具有了“万能主”或“上帝”的本质了吗?是的。笔者以为,无论是真主、上帝还是各种崇拜物不是别的,它们正是各种原理或者说正是我的“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体现,再或者说“上帝”就是原理、就是“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如此,笔者当然也就把所谓上帝、真主究竟是种什么东西的问题向大家解释清楚了。

于是,由于有上述之前提或者说“上帝”之存在,也就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未来创造了充分而必要的非物质条件,而由笔者创立的量子经济力学、相对论经济力学、裂变经济学、聚变经济学、逆变经济学都是在上述之原理、“上帝”的指引下完成。当然,它已经不再属于“唯物主义”的而是“唯理主义”的了。当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科学相碰撞后而产生的思想火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9826.html

更多阅读

耶稣究竟是人还是神? 耶稣神迹

何新世界史札记:基督教也有一部伪史(2)尼西亚会议辩论:耶稣究竟是人还是神?【尼西亚大公会议投票决议:耶稣是神!】公元4世纪,基督教虽然取得合法地位,但教内并不太平。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以后,出现的问题是基督教中教派林

靖国神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日本靖国神社

在这几年的中日关系中,靖国神社好像是个特别重要的存在,特别是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从而严重恶化了中日关系,反正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个“靖国神社”的。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供了一座座侵华战犯的牌位

爱是个什么东西 歌词爱情是个什么东西

最近,看到身边的男男女女们爱恨情仇,总是能陷入思考——爱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好像木有资格谈论爱情,两段短暂无疾而终的经历,是幼稚的,但也是单纯的,没有世俗的污染。然后这些年,虽然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人貌似还是可以胡扯一番的。看

有没有人能够一生只爱一个人?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歌词

有没有人能够一生只爱一个人?文/贺茂峰爱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情感之一,因为爱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美好。或许与与你结婚的人并非你所爱的人,或许与爱的人没有缘分,或许你只需找一个爱你的人,呵护自己的一生,但你心中只爱一个人。有的

声明:《上帝究竟有没有快板 上帝究竟是个啥东西?《量子经济力学》第04节》为网友爆菊高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