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福建事变 闹剧 一千年前的封禅闹剧



一千年前的1008年,是宋代第三位皇帝真宗的第三个年号大中祥符的第一年,即大中祥符元年,这一年,宋真宗和他的亲信大臣们演出了一场封禅剧,沸沸扬扬,举国若狂,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迹,以致千年之后,还值得人们回味。

在看闹剧之前,让我们先看引发闹剧的起因。深层的原因是真宗的性格,宋真宗的祖父宋太祖、父亲宋太宗,他们久经沙场,性格刚毅,到了真宗,各地的割据势力被消灭,全国基本统一,他从小生活在皇宫里面,性格软弱,缺乏勇气和毅力,面对北面的辽、西北的西夏、西边的吐蕃、西南的大理,无心去统一,真宗不是一个武皇帝,却是一个文皇帝,他会写诗,比如非常有名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1933年福建事变 闹剧 一千年前的封禅闹剧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aihuau.com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历来广为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出自这首诗,本诗语言平实,意思明确,勤奋读书,通过科举考试,中举之后即可获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车马随从,标记富贵和身份地位的一切,全都有了。宋元明清的莘莘学子对这首诗深信不疑,以此为动力,寒窗苦读,即使皓首白发也要考。

闹剧的直接原因是澶渊之盟。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承天太后和辽圣宗,率军南下,长驱直入,大举侵宋。消息传到开封,朝野震惊,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大臣们分成主和、主战两派,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副相王钦若请真宗南逃金陵(今江苏南京),宰相寇准则坚决要求真宗亲征,北上抵抗,真宗犹豫不决,宰相毕士安、大将高琼也主战,这时真宗才决定亲征。但真宗胆小软弱,还没出发,就先派人进行议和。到了黄河边上,辽军早已经到达澶州城下,真宗看到辽军强盛,不想过河,寇准劝真宗过河,真宗下不了决心,寇准又让大将高琼劝说真宗,不等真宗同意,高琼直接指挥卫士抬进轿子,把真宗抬过黄河。真宗到了澶州城的北城门楼,远近的将士们望见皇帝的黄罗伞盖,踊跃欢呼,声音传遍数十里,辽军看到后,惊愕不已,连阵势都排列不成,宋军士气大振。

真宗巡视完毕,把前线的指挥权交给寇准,真宗回到行宫之后,把寇准留在澶州城,他心里没底,感到很害怕,派人观察寇准的动静,寇准每日和杨亿喝酒游戏、唱歌欢呼,真宗高兴地说:“寇准这么心有成竹,我还担忧什么。” (《宋史8226;寇准传》)宋辽在澶州相持了十余天,这时,辽军主将萧达览被宋军射死,辽军士气受到极大打击,驻守在河北的宋军也威胁着辽军的后方,承天太后唯恐腹背受敌,秘密派人到宋营请和,寇准不听,真宗胆小,同意议和,商定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史称“澶渊之盟”,双方退兵。真宗的胆小懦弱,在这次事件中显露无遗,如果没有寇准,战事就不会这么快结束,所以史书说,河北结束战争,都是寇准的功劳。(《宋史8226;寇准传》)

“澶渊之盟”后,主张南逃的王钦若忌妒寇准的功劳,向真宗进谗言,说寇准请真宗亲征是孤注一掷,“澶渊之盟”是耻辱的和议,真宗于是罢免了寇准。王钦若建议真宗洗刷“澶渊之盟”的耻辱,真宗问有什么方法,王钦若猜测真宗不愿动武,就建议真宗封禅,一场造假的封禅闹剧由此拉开帷幕。王钦若说:“只有到泰山进行封禅,才能镇慑威服四海,向外国夸耀显示。”然而自古封禅都必须有上天降下的祥瑞才行,现在没有祥瑞,怎么办?王钦若又向真宗献策:“前代大概有人为制造的祥瑞,只要皇上深信祥瑞并且尊崇它,还向天下明白昭示,那么和上天降下的祥瑞就没有差别了。”真宗表示同意,着手造假。(《宋史8226;王旦传》)造假从制造祥瑞开始。

景德五年正月初三,一块黄帛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在了左承天门的屋角上,守门人向上司报告,真宗率领文武百官拜请迎接那块黄帛,把黄帛安置在朝元殿,称之为“天书”,意思是上天降下来的书。第四天,真宗下令改元,把景德五年改为大中祥符元年。闹剧的第一步,造假成功。下一步是散播舆论,制造声势。到了三月,兖州父老一千二百人到京城,请皇帝封禅;又过了几天,兖州以及其它地方的八百四十名进士到京城,请皇帝封禅;又过了几天,文武官员、军队将领、少数民族、老年人以及和尚、道士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余人到京城,请皇帝封禅。真宗都没有同意,一个月之内,前后请封禅的民众共有五批。第二步成功,民众被发动起来,从平民到官员、以至和尚道士,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被封禅闹剧吸引住了,封禅成为一种全民行为,必须进行,不可更改。民众多次请求,真宗故做矜持,到了四月,诏告天下,十月到泰山封禅。

京城造假成功,泰山上也必须来一次,以表明去泰山是有目的的。先是真宗告诉王钦若,他梦见神人告诉他,将在泰山上降天书。王钦若心领神会,说六月里,有个木工在泰山上见到一块黄布,上面有字,但是不认识,王钦若亲自到泰山迎接天书,真宗又把王钦若奉上的名叫《天书再降祥瑞图》给百官看,至此,造假完毕,就等出发。

到了十月,真宗带着天书东行,封祀天帝于泰山,在泰山顶上宣读了祭天的玉牒文:

宋朝嗣位天子臣某,冒昧地昭告昊天上帝:开启大同世界,宋朝应运而生。太祖建立基业,治功告成,天下太平。太宗谋划宏略,重现熙和盛世光景。我以幼弱之身,上承列祖列宗,恭敬奉事上天,忧民并且勤政。天下统一,四方归至,加惠格外突显,符验彰明显示。积存赏庆,散播祥瑞,安定可望实现;时运祥和,年成丰足,百姓感到满意。仰望所受福运,俯思心中顾虑,哪敢忘记继承先志?集众商议封禅,述扬光明事迹。我亲自登上泰山,对答称扬上天,执礼恭敬严肃,祭品清洁新鲜,我用仁来守住本位,用孝来敬奉祖先。祈求福运延及百姓,辅助神灵光明大德,施惠安抚百姓,盛建皇朝根基,天禄没有穷尽,美好相继而至。千秋万代保昌盛,永远赐福无穷已。(《宋史8226;礼志七》)

这篇祭文的意思很明显,告诉上天,宋朝的建立上承天命,下应民心,现在天下太平,请求上天赐福给百姓,并保证宋朝的统治一直延续下去,“千秋万代保昌盛”。同一天,真宗还禅祭地神于社首山(位于泰山西南),封禅过程中的种种祥瑞,不一而足,如紫气笼罩,黄光像星星一样围绕在盛放天书的盒子周围,增加了封禅的神秘性。在驻留泰山期间,真宗大赦天下,遍赏群臣,还象征性的释放鸟兽,可谓皇恩浩荡,人兽同享。十一月,真宗又带着天书到曲阜祭祀孔子。十一月底回到开封后,下诏正月初三为天庆节,纪念天书降临。十二月,外国派使臣来祝贺封禅。(《宋史8226;真宗纪》)至此,泰山封禅闹剧结束。

真宗的封禅闹剧,劳民伤财,但别有含义。从秦始皇到乾隆皇帝,历代封禅泰山的皇帝,共有十二位,他们是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东汉光武帝、东汉章帝、东汉安帝、隋炀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除宋真宗外,他们进行封禅是为了报答天和地的恩德,向上天汇报天下统一、人民幸福,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宋真宗的封禅则不同,他在位的时候,天下并没有统一,他的封禅是为了表明大宋受命于天,自己家的统治将永远不变,以此来告诉辽,不要妄想侵宋,有上天保佑,大宋不会被消灭。真宗胆小懦弱,不敢动用武力,于是运用文化和信仰力量,通过封禅震慑辽,掩盖自己的软弱。

真宗去世后,伪造的天书和他一起下葬,封禅的道具最终从世上消失。真宗的封禅使北宋的节日增加了一个,官员百姓可以借此休息一天,封禅的另一个深远影响,是促使道教在北宋振兴,真宗扶持道教,到了宋徽宗,干脆自称“道君皇帝”。封禅的影响主要是对内,从精神上控制人民,对外的影响有限,北宋的战争仍然没有间断。从真宗的封禅闹剧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实力就会挨打,没有信心就会自我矮化,信心和实力,是被仰视的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1762.html

更多阅读

2008年日影《智一在悠久的对面》 海通证券大智慧2008

【中文片名】:智一在悠久的对面/在遥远彼方的小千【日文片名】:ちーちゃんは悠久の向こう【类 型】:爱情/奇幻【国家/地区】:日本【上映日期】:2008年1月19日【片 长】:94分钟【语 言】:日语【字 幕】:中字【制 作】:HUNT字幕组【原 著】:日

难以置信:现在的一些言论,二千年前已有!

难以置信:现在的一些言论,二千年前已有!转者按:现在的一些言论,在约二千年前的西汉时已出现。只举两种言论,一是国营企业与民争利问题。现在的一些文人、学者为了推行私有化,不断妖魔化、攻击国营企业,说国营企业与民争利;二是对抗美援朝

中国日本一千多年的战争 中国不要日本战争赔款

中国日本一千多年的战争——写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  (2014-07-24 12:30:32)转载▼标签:军事历史甲午战争分类:历史探秘中国日本一千多年的战争——写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程鹤麟朝鲜朝鲜,又是朝鲜,还是朝鲜!从唐朝到清

声明:《1933年福建事变 闹剧 一千年前的封禅闹剧》为网友掌心一朵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