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田雪原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最终成果:《老龄化--从“人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田雪原等著《老龄化---从“人口盈利”到“人口亏损”》一书。因封面显著标有: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内容简介又明确写明:本专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重大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笔者才买回“学习”。草阅一遍,竟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笔者现摘录部分田雪原等所取得的结论并简单加以评注,务必不要受其误导。

 评田雪原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最终成果:《老龄化--从“人

  1.田雪原:“老龄化对人口的数量变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见该书第3页)

  笔者:在平均预期寿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生育水平下降、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从而使现年龄结构中客观存在与将要存在并已确定的老年人口量,所占总人口比例动态上升的过程,即老龄化是受少儿人口持续减少的年龄结构变动影响所致。怎么能将老年人口比例的这种被动上升关系,说成是主动关系的对人口数量变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呢?显然,这是纯属人口老龄化基本概念不清问题。

  2.田雪原:“老龄化要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人口再生产合乎规律地进行”(见该书第3页)。

  笔者:人口再生产合乎规律与不合乎规律的定义是什么?怎么实施老龄化的合理限定?难道非此就是逆人口再生产规律?

  3.田雪原:“2030年可达14.65亿(最高峰值)”,(见该书第3页)

  笔者:峰值就是最高,而最高峰值是指什么?

  4.田雪原:“老龄化对人口变动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年龄组群的变动上,”(见该书第4-5页)

  笔者:老年人口比例的被动上升,怎么能说是最直接影响不同年龄组群变动呢?

  5.田雪原:“我国一是基于“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见该书第9页)

  笔者:“未富先老”怎么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6.田雪原:“目前120左右的出生性别比,在世界各国中属严重偏高国家,成为率先来临的第一个人口高峰”。(见该书第62页)

  笔者: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怎么是第一个人口高峰?人口高峰与出生性别比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7.田雪原:该书表2-1中国1978-2000年历年人口及结构数据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82-1986年分别为(万人):4872、4551、4275、3998;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4.798、4.441、4131、3.825。

  笔者:显然,稍有常识的人一见此间的数据就可以定论是错误的,因为1982-1986年间的这种年龄人口变动根本不合逻辑。从老年人口比例看,无论如何中国都不可能出现人口年轻化的反趋势。否则,误导“一胎化”酿成的人口失误就更大,该书中对完善政策的指责就更是错上加错!

  8.田雪原:该书表2-1中的65岁及以上人口2000年为8474万而在第112页的表2-13中的这一年该人口就增至8731万。

  笔者:连基本数据都搞错,更不用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研究项目,就是一般性的研究也令人不可思仪。

  9.田雪原:"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见该书第213页)

  笔者:人口老龄化是生育率下降的反映,怎么可能导致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如果是这样,此课题连基本常识与基本概念都未搞清楚,怎么能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呢?可谓是学术水平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名丝毫不相符。

  10.田雪原:“早在1983年,这个‘黄金时代’就被提出并做了论证…过去20多年的时间证明这一预见是正确的和有远见的,今后20多年内,它的价值将进一步体现出来”。(见该书第55页)

  笔者:所谓“黄金时代”,即无计划生育时,越是高出生,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就越多,称之对经济社会发展越有利,这纯属悖论。正是学术上太缺乏评论,搀杂了太多的人际关系等成分,才使误论当“正论”,走到如此地步。何时做过论证?

  11.田雪原:甚至还把相对“人口盈利”而言的“人口亏损”论又当成了“新”论,提出:“‘人口盈利’期是以2010年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可追朔到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始于90年代,到2010年结束”(见该书第58页),之后步入“人口亏损”期。

  笔者:截止到2010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才整40年,而正式的“人口盈利”期才仅有20年,之后就步入了“人口亏损”期。计划生育岂不是得不偿失!

  12.田雪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自然科学工作者提出,“一定要大力做好提高和巩固‘一胎率’,实现20世纪末全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设想”(宋健’1981)。之后,社会科学工作者又提出12亿绝不是一项脱离实际的“高指标”,而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实现21世纪总人口稳定在八九亿水平的长远规划也是有希望的(田雪原,1984)。

  笔者:假定被称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人口设想控制目标能得以实现,那么,按今天提出的“人口盈利”与“人口亏损”判别标准来划分,其结果必是产生更大的“人口亏损”。这就是说,人口控制效果越突出,老龄化速度越快,“人口盈利”期就越短,“人口亏损”期就越长。这种以己现时成果之矛,戳己前期成果之盾的学术,着实令人费解、大跌眼镜。从实践对其前期结论做出的否定回答,完全可以断定实践还将继续对其现时结论也做出否定的回答。

  13.田雪原:“流动人口居高不下,目前已临近最高峰值”。(见该书第61页)

  笔者:今天,以农村多余劳动力转移为主的所谓流动人口,也仍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否则,城镇化怎么进行?因此,其判断显然也与发展的总趋势不符。

  14.田雪原:“老龄化程度较高,上升速度较快,其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比较大,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比较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较低,上升的速度较慢,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比较小,经济增长的速度就比较快”。(见该书第7页,)。甚至断言“人口老龄化对科技进步起了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带来人才的知识老化,不利于科技进步”。(见该书第264页)

  笔者: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都没出现此类问题,中国就更不会。况且二者之间根本没有相关关系。其所断言的内容,清晰表明的是:误把人口老龄化混同为与之根本不同的人的生物老化。否则,就不可能得出如此离奇的结论。这都充分表明,在认识中国人口的问题上,连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推举为学部委员者非但远还没有解决,而且还是“似是而非的误导”认识与不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麻烦”制造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这个重大研究项目的科研水平如此之低,乃至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实在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难相符,怎么能令人置信竟还是该院的---。头重脚轻根底浅,精力全然不在学术研究上者,怎能出好成果?天上永远不会掉科研成果的馅饼,因为那是实实在在“投不了机,取不了巧”的东西,而所有荣誉获取却不是这样,只要规则不健全,就有滥竽充数者。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人人心中都有数,自己把稻草说成是金条,然而,竟有人也误当作是金条,这是科学的悲哀与学术也中了腐败毒害的反映!然而,人人都清楚:萝卜就是萝卜白菜就是白菜。时间将会证实一切,实践将会说明一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360.html

更多阅读

当今中国社会最大弊端乃是中庸之道 当今最大的需求

当今中国社会最大弊端乃是中庸之道孙大龙开宗明义,什么是中庸之道。《现代汉语词典》中说,中庸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在书面语中指德才平凡。而《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中庸是指待人处

声明:《评田雪原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最终成果:《老龄化--从“人》为网友溫柔刂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