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牛群相声我错了 牛群错在哪儿



最近牛群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说,“我肯定是错了。但到底错在哪儿,到今天我也没琢磨出来。也可能将来在某一天我突然顿悟,或谁点拨一下我突然明白,认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儿了,那我会改得特别彻底。”

冲着牛群这坦诚劲儿,我就为你“点拨点拨”。

aihuau.com

一、牛群不知道错在哪儿本身就是错误。不能别人说你错了,你稀里糊涂的也跟着说错了。这是对自己不负责,这是自毁品牌。

另外,这句话从牛群的嘴里说出来,会有很多层含义:是自嘲的幽默,还是认识到自己真的错了,还是其它?

二是“路线”错误。自己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走错了路。冯巩说你“不无正业”也含有这方面的意思。本来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在舞台上说相声,说让老百姓爱听的相声,其它的都是副业。照相、办公司、当县长等等都应是为你的大目标服务。当时国内的相声表演处于低谷时期,想找到一个地方深入生活,无可厚非,但你一时糊涂,干了自己不该干的,虽然说你做地问心无愧。在这方面,你应向老艺术家学习,耐得住寂寞,咬得住目标。浩然同志在三河段家岭挂职副镇长,和农民同吃同住,几年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苍生》。请问,牛群收获了什么呢?你收获的是蒙城“公司欠债风波”为你带来的各种非议和拷问,严重损坏了自己的形象。急功近利,走错了路线,一旦“牛”失前蹄,让你荒废了艺术青春,害得你现在找不着搭档,流言蜚语让你死的心都有。。。。。。常言道老马识途,经受一番挫折之后,老牛也该识途了吧。

 

三是炒作过头,得了炒作综合症。你到蒙城去,可以说是天下第一炒,从炒作学的角度看,可以说是经典案例。但对于你本人来说,应该说是一步步中套。人家就是利用你的名气进行炒作,其实你自己也很清楚,当取得一点成功时你一定很得意,于是头脑发热,为了更大的成功你主动去炒作。你要知道任何炒作都是一时的,仅仅靠炒作是不能真正成功的。炒作有时只能是一种突破,后面细致的管理工作比炒作更重要。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把自己炒进去了。尽管你自己说“我是去蒙城尽义务的,去献身的”,“我拿工资是在北京现代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在蒙城一分钱不拿,在这儿是干义务。”但很多人因为你炒作过渡不再信任你了。就连2002年8月你的著名“裸捐”,也没有树立起“无私奉献”的形象。

四是中了 “表扬”的套。媒体的报道,手下赞扬,领导表扬。。。。。。什么“牛文化”和“牛经济” 、“眼球经济”,牛群已成为一种“成功模式”。时任蒙城县长的骆方平这样评价:“牛群开创了一个优秀的人民艺术家服务人民的一条突出的道路,两年中,牛群得到了蒙城县上上下下衷心的尊敬和爱戴,如果中国的县长们都能像牛群这样,心里装着老百姓,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拼命为老百姓谋利益,咱们中国什么样的难事都能办好。”2001年10月11日,蒙城县委县政府下发[2001]71号文件:《中共蒙城县委蒙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向牛群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县党政干部向“牛副县长”学习。可以说登峰造极,牛群简直成了神。你现在想一想,当时是不是中了人家的套?是不是越套越深,不能自拔?最后蒙城县领导为你的总结了8个字,你的作用就是“宣传蒙城,招商引资”。你就是一张牌,被利用的一张牌。

五是缺乏危机意识。因为借助自己名气运作一些事情,成功的太容易了,自认为失败不回和自己有缘。但现实无情,风险随时都会出现,失败随时都在孕育。风险和失败不分名人还是百姓,都会一视同仁。所以,越是成功,越是名人,越要有超前的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的成功。

 冯巩牛群相声我错了 牛群错在哪儿
人们常说,作企业如做人。我说做人如做企业。希望企业家们能从中受到启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707.html

更多阅读

冯巩、牛群小品大全集 牛群冯巩

冯巩:1973年创作演出相声处女作《尊师爱徒弟》参加天津市优秀节目会演。后投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并先后与刘伟、牛群搭档,活跃于津、京舞台。先在中国铁路文工团后到中国广播艺术团至今。冯巩和牛群合作期间,为广大群众表演

声明:《冯巩牛群相声我错了 牛群错在哪儿》为网友美丽的过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