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8·19”,当人民选择之后



     主动滑入转型,和平分家解体,苏联帝国进入历史并将一众遗产留诸后世的过程让世人震惊,更使人由衷感叹俄罗斯人天性中的隐忍、极端为世界历史所带来的难以磨灭的影响。人们一次次地回顾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凄然降下却无动于衷的情景,并认为那是一曲充满悲伤的挽歌。

  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人类群体喜欢悲观地、充满同情地看待这一切,但千万不要忘记,这场转型是俄罗斯人主动的选择,连其最严重的后果——帝国解体他们都已经坦然接受。这场震荡古今的帝国解体已经过去了22年的时间,当撤掉防止苏联万劫不复的最后一道闸门的8·19事件纪念日再次到来,全人类都有理由总结一下当年作出选择的俄罗斯人这22年时间里走过的道路。

  俄罗斯人走过的22年显然不能用来证明其当年选择转型的正确,但也无法用来证明其失败。苏联留下的遗产会让设计再完好的方案都无从发挥,而当眼下俄罗斯部分恢复,其依靠的则是地下资源,基本与转型无涉。

  22年间在俄罗斯大地上固然充满动荡和回流,交织着悔恨与抱怨,但今日之种种都难以抵消当年那纵身一跃时的脱俗。苏联洒脱地化为历史,化为万难复制的一段人类过往。而其后的道路不过是其沉重的历史在那次急刹之后的剧烈震荡,既沉重也正常。

  1991年12月25日那一晚,寒冷的红场上大概有几十个人。那里面有普通的苏联或者说俄罗斯联邦的民众,也有几个国家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当苏联国旗降下,当然有人眼含热泪。有一种说法是,流泪的大多是那些外交人员。

  那夜,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戈尔巴乔夫身上。17点,他与美国总统老布什通电话,请求后者“支持俄罗斯”。19点,他发表电视讲话,终结了苏联,也终结了自己的总统职务。随后,他将核密码箱交给叶利钦,后者因为不满他在电视声明中的讲话而拒绝亲自接手。他回到办公室,与自己最后几个同僚喝酒做别。午夜12点,他一个人躲在办公室内哭泣。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两极之一的最高领导人以毫无抗争后的哭泣而非以动用恐怖与血腥尝试握紧权杖来结束这个庞大的帝国。整个苏联解体之所以显出洒脱与奇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世人口中极为软弱的戈尔巴乔夫的作为。

  要知道,叶利钦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协议时还在恐惧戈尔巴乔夫派军队突袭。但实际上,这位俄罗斯转型开启人早已做好了承受帝国解体的后果。俄罗斯民众又何尝不是如此。转型是他们迫切需要的,为了转型他们虽不甘但平静地接受了帝国解体的后果。改革的进程充满了动荡,引发诸多不满,但没有人会接受不转型。8·19事件中民众对民主派的拥护不正说明了这一点么。为了转型,所有人都被迫接受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不是戈尔巴乔夫,而是苏联几十年实践中以民族划界并无法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事实。只要中央控制遇到危机,解体就无法避免,而对于这场危机戈尔巴乔夫也不是罪魁,原因仍要从苏联停滞中寻找。

  戈尔巴乔夫的哭泣

  短缺之困

  阿尔弗雷德·科赫,叶利钦选择的第一届政府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俄第一阶段经济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在登堂入室之前,他曾在圣彼得堡当过小官。很多人都知道,就在那一年在圣彼得堡管理城市的索布恰克曾向叶利钦发去电报,要求马上调拨粮食,圣彼得堡只剩下三天存粮。虽未到饥荒的地步,但许多人都在忍受着食品的短缺。一天,科赫押运一个集装箱的鸡肉,将其送到圣彼得堡市内某家大饭店内。车到门前才发现饭店已经下班,大门紧闭,无人值守。集装箱上大大的鸡肉标志和它停靠的位置传递出“这里有吃的”的信息。科赫发现周围已经出现几个人,盯着这批鸡肉。在那个商店货架上总是空空如也的时代,这确实会让许多人垂涎欲滴。科赫不得已只得找来警察。那天晚上,警察和科赫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才平安完成任务。

  饭店还营业,显然圣彼得堡那时远未到饥荒地步,但科赫所看到的一切又恰恰展示了当时人们肚子的普遍不满。那时,苏联并未出现人被饿死的惨剧,但短缺成为常态。这便是苏联解体前后的状况,是苏联留下的遗产。

  如此背景下,盖达尔为首的改革政府只能“带着镣铐跳舞”。无论他要推行何种改革,都要先把经济稳定下来。为此,休克疗法横空出世。

  苏联留下的遗产决定了其经济状况将必然不稳定,要么表现为短缺,要么表现为严重通货膨胀。当休克疗法开始发挥作用,整个俄罗斯一起勒紧裤腰,共同为经济状况勒紧裤腰。若在苏联时代,中央控制力度仍然很强,人们可能也就忍了。但新体制下,人们手握选票,并可不受限制地表达观点、利用媒体。民意开始反弹,因为大家不能容忍转型开启后的状况居然还不如开启前。

  盖达尔和叶利钦的支持率开始下挫,高层政治层面开始出现分裂苗头。这些为接下来持续到1996年的以炮打白宫和俄共崛起为表现的动荡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苏联留下的烂摊子里,做一个转身着实不易。

  叶利钦将权柄交给普京,开启了俄罗斯新的“强人时代”。

  合谋

  普京来自哪里

  1995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叶利钦未参会,从俄罗斯来的代表中,除了记者和企业家们,还有俄罗斯共产党的主席久加诺夫。当时,他的党派在俄罗斯正享受着极高的支持率。这是叶利钦及其改革团队未能使体制平稳过渡的结果。

  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就要勇敢面对未知的领域、改变的风险甚至改变中必须付出的代价。那时,俄罗斯人显然没有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

  正因此,俄罗斯人重新选择支持共产党,久加诺夫因此成了香饽饽。在达沃斯,他受到了总统般的待遇。而一同前往的别列佐夫斯基等借助私有化崛起的富豪们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感受到了压力。他们聚在一起,决定支持叶利钦。

  叶利钦此时何尝不是感受到芒刺在背?他为了能继续当总统,甚至一度考虑用强力手段禁止俄共的活动。此时,他痛感缺少一个有力的政治支持力量的痛苦。也就在此时,富豪们的橄榄枝递过来了。双方迅速走到一起。

  富豪们答应出钱帮助叶利钦连任,他们拥有电视台和报纸,将叶利钦重新捧起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而叶利钦要做的是通过一种名为“股份换贷款”的方式将尚未私有化的大块国有资产交给这些富豪。

  他们成功了,叶利钦成功连任,富豪们吞入了这些资产而成了寡头群体,成为了叶利钦麾下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俄罗斯政治也就此进入了新体制。

  新体制下,一支常年与俄最高层政治如影随形的力量即将登场——普京及其领导的克格勃势力。其实,回望苏联岁月,人们会发现他们最终在新俄罗斯一统天下,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穷人依旧

  普京最终在寡头和叶利钦的共同支持下登上了最高宝座。民众对他的选择恰是对转型道路的再一次背弃。高企的油气价格为其提供了执政合法性。尽管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有时并不能惠及所有百姓。

  来自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15岁小姑娘达妮娅因脑瘤去世时还在惦念着家里的四个弟弟妹妹。妈妈列娜拿不出钱来给她做化疗,只能看着她病死。爸爸为了一个月10000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5.4卢布)的拖拉机手工作根本无法陪在女儿身边。在俄罗斯,多生孩子是可以享受补助的,但这帮不了他们太多。

  在俄极有影响力的《共青团真理报》每月发两期专门为穷人求助的栏目,列娜一家的遭遇登上版面,大家希望好心人能给他们打去电话。还有很多穷人希望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得到帮助,但区区几个版面帮不了太多人。

  贫穷在俄罗斯这个贵为“金砖国家”的国家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今年早些时候做了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专门针对俄罗斯贫困问题的调查。他们将人均月收入8848卢布设为俄平均贫困线,在这个标准之下的民众达到总人口23%。当然这个标准还是比官方要高。俄统计局最新的贫困线标准为6705卢布,该标准面世后遭到专家圈和普通民众的共同抨击。但总统普京一直坚持使用统计局的标准,去年他便在一次国务会议上使用统计局上一版本的贫困线(6307卢布)衡量俄贫困状况,得出13%民众贫困的结论。这同样引起了争议。

  但不管哪种标准在俄许多专家眼中都不值一提。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杰里亚金认为,所谓的这种贫困线更应该被称为赤贫线,因为它们连人基本的身体健康都保证不了。曾担任俄劳工部副部长的政治学家库久金同意这一判断,他回忆起两位地方官员为了体会贫困线上的生活而专门按照这个标准生活一个月的往事,结果两人双双瘦了一圈,其中一位瘦了5公斤。

 19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8·19”,当人民选择之后
  所以,上文中的列娜一家即使女儿没得病,其生活也是赤贫的。生产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伊热夫斯克制造厂普通工人工资仅6000卢布,这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其破产原因。

  俄罗斯的转型走了22年,至今不但未至终点,相反还出现了一定的倒退。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其实,经过了如此多的历史纠葛与反复,无论左还是右在这潭转型浑水中都已经面目全非。走到现在这个样子,难言赢家,或许大部分人都是输家。

  提及普京1998~1999年担任俄罗斯安全局局长的那段岁月,许多人都能想到这位退役克格勃以局长身份首次重回卢比扬卡总部时说的那句:“我回家了!”但若细细盘点,可发现他在安全局更含深意的两句话。1999年他以政府总理身份在安全局会议上说:“派到政府部门的人员将圆满完成任务!”、“我们又一次掌权了,这次是永远!”

  普京所称的“派到政府部门人员”指的便是他自己和追随他从安全局系统转到政府工作的人员,而第二句中的“我们”当然是指作为苏联克格勃“转世”的安全局。普京曾言:“从没有前特工的概念,克格勃特工是要当一辈子的。”上述这些言辞还真是验证了普京这句话。里面透露出的信息是,无论身在何职,他首先是一个克格勃。

  其实,普京及其领导的一群克格勃干将在俄政坛的崛起恰恰是前苏联寻求变革以后所出现的最为重要的政治大势——情治部门僭越中央政治的具体体现。这又引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阴谋论——“安德罗波夫计划”。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计划是一个有剧本、导演和执行者并得以实现的史实。但他与俄政治现实的契合却恰恰凸显了克格勃崛起的历史意义。

  去年11月俄迎来从克格勃主席位置走上苏共总书记宝座的安德罗波夫执政30周年纪念日。俄《专家》杂志专门就此探讨了广为流传的那个有关俄政治内核的传说:克格勃自安德罗波夫以降一直有一个从根本上变革苏联并由克格勃力量执掌大权的计划。后经过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三套领导体制的更替,俄政治走上了安德罗波夫的道路,并彻底由克格勃在新时代的转世力量全面掌控。

  许多事实在影射着这个传说,比如一直极为崇拜安德罗波夫的普京在入主安全局后马上在卢比扬卡总部亲手为一块安德罗波夫纪念墙壁揭幕。在此之后,普京从克格勃系统网罗的心腹逐步成为新体制的中坚力量。

  如今已投身俄反对派阵营的前杜马议员根纳季·古德科夫向《专家》记者承认,安德罗波夫确实曾经有一个彻底变革苏联的计划。古德科夫的另一个身份是前克格勃特工。在许多对前克格勃人员的采访中都可以听到同样的有关这个计划的说法,不论克格勃们如今身处哪个阵营。

  如今,几乎所有从克格勃走出来的精英都能说出自己所风闻的那个版本的计划,其中被讲述最多的计划内容包括:取缔苏共、改变苏联以民族为基础的建立原则、建立经济特区、一切权力归克格勃所有。

  向外界透露这一计划的人中不乏一些权威人士甚至亲历者,比如安德罗波夫担任苏共总书记时的经济问题助理阿尔卡季·沃尔斯基。他在谈到安德罗波夫想要废除苏联以民族为单位基础进行国家建构的原则时说:“总书记直接要求我提交新的国家建构方案,我提交了15个方案,他都表示不满意。”

  在解释安德罗波夫欲取缔苏共的计划时,一位曾直接受安氏之后担任克格勃主席的克留奇科夫领导的、代号“PP”的克格勃退役军官对《专家》记者称:“安德罗波夫的目标是苏联庞大的官僚集团。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官僚集团是苏联肌体内的蛀虫,并且赫鲁晓夫正是倒在这个集团面前。绝非教条主义者的安德罗波夫要整肃这股力量,并最终战胜他们,废除规定了苏共领导地位的苏联宪法第6条,在苏联境内取缔一切政党活动。”

  用斯大林式的铁腕来摧毁苏共官僚集团是这个广为流传地的安德罗波夫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PP”将军的话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取缔所有政党,这正是一种铁血的专制手法。

  一位曾与安德罗波夫共事的退休苏共官僚说,安德罗波夫曾计划在苏联境内成立10个经济特区,在里面实行全新的经济政策。

  在那个阅读索尔仁尼琴著作都有可能被投入监狱的时代里,一群青年学者却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公开研究一套完全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这群学者便是后来彻底从经济制度上掘了苏联坟墓的“青年改革派”,从里面走出了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丘拜斯。“PP”将军以及曾经在“尤科斯”集团担任高级职务的前克格勃军官阿列克谢·孔达乌罗夫坚称,正是在克格勃的默默帮助下“青年改革派”才最终成了气候。这为整个计划作了最重要的人才储备。

  当然,被提及最多的还是克格勃欲将苏联政经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说法。而有关克格勃在苏联解体期间大肆向海外转移苏共党产的秘闻更是随处可见。这也被用来证明克格勃欲在后苏联时代正式掌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76.html

更多阅读

盎司等于多少克,一盎司黄金等于多少克 1盎司黄金是多少克

盎司等于多少克,一盎司黄金等于多少克——简介盎[àng]司,分:常衡盎司、金衡盎司、药衡盎司。盎司等于多少克,一盎司黄金等于多少克——方法/步骤盎司等于多少克,一盎司黄金等于多少克 1、金衡盎司主要是对金银等贵金属计量。药衡盎司

手机流量1G等于多少MB ,如何产生,怎么节省? 如何节省流量

手机流量1G等于多少MB ,如何产生,怎么节省?——简介对于手机党来讲,手机流量对于手机党来说是有多重要呀,但有时候忘了,1G到底等于多少MB。1MB到底等于多少KB呢?问题还没弄懂,不知不觉地有超流量了,扣了不少话费。我就这里与大家分享下我所知

宋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宋朝一贯钱是多少银子

想起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突然对一两银子能换多少人民币感到好奇,所以百度了一下,个人没啥历史知识,就是纯粹觉得下面这个比较靠谱,遂转之。按以下的内容,一两银子就相当于人民币300元,那干了三年知府(省长,还没有书记分赃),也就搞了

M宽带下载速度、1M等于多少kb 网速1m等于多少kb

要点直击:1M宽带下载速度=128KB/每秒(理论值)由于网络环境影响通常1M宽带实际速度在100KB/s左右发现很多网友在提问1M宽带下载速度、1M等于多少kb的问题,最近笔者由于使用无线宽带时也接触到这个问题,而此时发现网上有一些错误的解释误导

第一次认识,我27,她19,我们相差8岁 第一次见不认识的领导

她说,你老得都可以做我爸啦。我笑笑,27与19差的8岁,不象37与29差的8岁,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们恋爱了,她喜欢叫我爸爸。时常粘过来,坐在我腿上,爸爸,你说我明天去面试好呢,还是和同学去唱歌好?我喜欢这种感觉,奇怪的是,我竟然喜欢。当一个女孩子叫

声明:《19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8·19”,当人民选择之后》为网友请叫我小平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