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理研究 英文 中国大企业成长机理研究



[摘要]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逐渐成长起来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它们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它们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本文从市场环境、制度、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大企业成长的机理;并进一步构建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家管理、政府支持与引导为支撑点,以并购重组为主要成长方式,在市场体系、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等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中国大企业成长的机理模型。

[关键词]中国大企业;成本机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家

  一、引言

2007年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武汉公布了二00七中国企业五百强年度排行榜。据介绍2007中国企业五百强的营业收入为17.49万亿元人民币,占GDP20.94万亿元人民币的83.5%,资产总额达51.98万亿元人民币,纳税总额达1.32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可以说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逐渐成长起来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它们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中国大企业是现代中国经济中最大的部分,也是其中效率最高的部分;大企业是中国现代经济结构优化的主体;大企业也是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主力。因而探讨中国大企业的成长机理,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大企业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大企业成长机理分析

(一)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中国大企业健康持续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ihuau.com

1978 年前的28 年, 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所谓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制定统一计划,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机制。这一时期我们企图把国民经济的一切活动都纳入国家计划;同时,还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实行公有制就可以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以国家的产品直接分配代替市场机制。那一时期不存在市场机制,不存在市场体系,有的只是所有权上的单一所有制,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管理上的指令性计划,组织上的集中统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市场体系主要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这些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以及发达的资本市场及其中介机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中国大企业健康成长提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基本前提条件

在由计划经济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经历了从扩权让利、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历程。在建立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改革之前,对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的企业的成长发展,但那些改革措施没有涉及中国企业存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都没有理顺到企业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未能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由于政企关系模糊、自主经营权受到限制、产权不明晰、内部治理制衡机制不合理,因而中国企业缺乏成长壮大的内在动力。

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明确了产权关系,企业产权和投资者的产权分离使企业的产权运作规模、资信得以提高,增强了企业成长的融资能力,克服了股东直接参与管理所造成的能力和素质的限制。有限责任制度分散和降低投资者承担的企业成长风险,激励投资者不断追加资本,拓宽融资渠道,放大资本功能。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了剩余索取权与企业控制权的对称是企业成长的前提条件。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解决投资者素质滞后于企业成长的矛盾,激励优秀企业家为企业成长努力工作,降低代理的费用和风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形成这样的机制: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在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障所有者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机制,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使三者的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约束,使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共同关注企业成长。因此,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国大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是大企业成长的坚实后盾和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中国早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出资建立了一系列的大企业,但此时的大企业还不能看作真正的大企业。因为企业只是政府完成计划的附属物,没有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营权。可以说当时的体制根本就不适应大企业的发展,但在政府的扶持下,所谓的“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为以后的大企业成长奠定了一定的资本基础和物质基础。

 机理研究 英文 中国大企业成长机理研究
中国真正的大企业成长是伴随着中国政府的变革进行的,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轨及政府为企业发展所建立的完善市场的体系都与大企业成长紧密相关。通过对政府改革及政府职能的转换,为中国大企业建立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铺平了道路,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法人实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化,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国际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中国大企业和政府越来越感觉到,中国所谓的大企业与国际跨国大企业相比是何等的渺小。因而,促使政府对企业发展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实施“走出去”这一战略来建立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因而,现阶段中国一些大企业已开始进入了国际扩张道路这一新的成长阶段。

由于中国大企业的特殊使命和身份,以及它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职责在于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从宏观的层面上来引导中国大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大企业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为大企业成长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为此做好配套的准备。因此,可以说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是大企业成长的坚实后盾和必不可少的力量。

(四)并购重组是中国大企业成长最基本路径和方式

大企业的成长最根本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纯的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进行扩张,是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式的自我扩张方式;另一种依靠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对外部进行扩张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我国大企业成长的历史证明我国大企业成长是在适当进行内部扩张的同时,以并购重组为主方式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外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的企业并购重组,为中国大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获得技术、设备以及聚集资金,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捷径,对大企业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企业前后经历了几次大的并购浪潮,但初期的并购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并购的形式单一,范围狭小,目标简单,企业的并购仅仅在数量上进行了简单的叠加,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随后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积极的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方式,组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竞力的大企业,这为中国大企业的形成与成长提供了绝佳契机。当前中国企业开始突破了以往的仅仅出于带活低效益国有资产目的的强弱并购,开始强强并购,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了应对国际跨国大企业在华的并购扩张和强势竞争,中国大企业在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部署后,有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也积极地开始了跨国并购重组,如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中国石化的海外收购等。

从并购的主体强弱角度来看,在中国大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的并购重组经历了强弱并购到强强并购的转变;从并购的区域特点来看,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着从小区域并购到夸地域、跨国并购的转变;从企业并购的目的来看,我国企业并购正在经历着从简单扩大规模并购向追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并购过渡。因此,可以说并购重组是中国大企业成长最基本路径和方式;并购重组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必经之路。

(五)高素质的企业家管理是中国大企业不断成长内生因素

中国大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家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可以说中国大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中国高素质的企业家,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成长经历总是和某个企业家紧密相连,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就是很好的佐证。

企业家以其特有的魅力、智慧和创新精神,为企业发展明确目标、制定战略、超前管理。设计未来,制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充满着企业家的智慧和胆识。企业家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正确的战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和增长明确了目标、方向,确定了资源配置的优先序。是企业持续经营与成长壮大的关键所在。

企业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员工热情,导演企业成长。企业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艺术能力去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和生产信息,为企业竞争导航。优秀的企业家能及时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能够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运用信息,能够正确地做出决策、生产信息。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回避风险、捕捉机遇,取得竞争优势,驾驭市场竞争。企业家是先进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者。优秀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作用、激励作用及协调作用是企业成长所必须的。因而可以说高素质的企业家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

根据以上的分析,构建中国大企业成长的机理模型如上图1。对企业制度的不断变革,最终确立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它为中国大企业成长解开了内部自身的约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最基本前提条件,因此在大企业成长机理模型中我们把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中国大企业成长重要的支撑点;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也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高素质的企业家可以说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发动机,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引擎,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在此模型中我们也将其作为中国大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的基点。并购重组是中国大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中国大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国际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大企业的不断成长提供了外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魏杰等.大企业:21世纪经济的主导力量【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年

[2]黄宝强.大企业:现代企业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

[3]张维迎.中国企业成长中制度环境的局限及改善 [J].上海企业,2005.(1).5-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979.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崛起 理性看待大企业群体的崛起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13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这个汇聚中国大企业发展情况的榜单已经连续发布了12次,成为反映中国经济的晴雨表。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整体规模继续扩大,首次跨上50万亿元台阶,入围门槛提高到了198.

王忠禹:中国大企业的当务之急

如何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调整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地推进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是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必须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演讲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 王忠禹 出处|《英才》杂志20

中国大企业 大企业,新领导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帖子,是一名员工对企业新领导到来之后自己和同事心理独白的描述,很有些意思: “……这几天心情特别复杂,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放在心上。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因为单位领导变了,一切就都变得不可捉摸……原来的单位领导是个老

三大难题 中国服装企业成长要直面三大难题

目前的中国服装企业正处于一个新老承接的阶段,它们的所思所行,一得一失,为整个中国服装行业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参照。     时至今日,在中国服装业融入世界服装主流经济的速度正在加快,中外服装企业较量空前白热化的今天,关注并研究中国

中国大企业排行榜 2010年中国大企业新动向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跌宕起伏,现在中国正再次走上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回归之路,许多中国企业正在不懈努力,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2010年,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的领袖企业。企业运营三趋势 首先,央企巨无霸将激进地开展

声明:《机理研究 英文 中国大企业成长机理研究》为网友青稞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