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峰林家:从清朝乾隆到马英九时代的政商经营



在台湾近代史上,源于乾隆年间的雾峰林家崛起于清朝治台时期,在日据时代,林家不仅与台湾最富有的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四大家族齐名,而且在多次台湾抵御外敌的战争中名将辈出,在台湾的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集商、政、军、文身份为一体的庞大家族兴衰荣辱百余年,直至现今,其后代族人仍活跃于政商两届,尽管已失去了昔日辉煌,却仍潜在的影响着台湾现代文明的进程。

从军勇小吏到官拜三品,雾峰林家的宦海沉浮

当2008台湾执政党候选人马英九第一次踏进雾峰林家花园时,这座历尽百年风雨的三合院老宅又一次悄悄的登上了台湾的政治舞台,或许正如马英九所赞许的那样,“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湾世家,林家花园必将成为一块宝地。”这也正是林家后代子孙们为之努力与期盼的。

翻开林氏家谱,细品林氏名人,林文察、林朝栋、林资铿、林献堂等一代代军事名将的护台抗敌的军政传奇似乎仍历历在目。或许正是“垦种习武,经世致用之抱负”的林家祖训,照亮了雾峰林家的军政之路。

aihuau.com

十九世纪中期,台湾尚处于开垦时代。林文察的父亲林定邦在一次械斗冲突中意外身亡,悲愤万分的林文察决定为父报仇,救出弟弟林文明,然后向官府自首,而正是这个决定,让林文察由一乡勇升至总兵职务,林氏家族也从一地方土豪成为握有数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平定小刀会、戴潮春事件,对抗太平军,林文察一度被封水师提督,督办台湾军务。后来,林文察在与太平军李世贤的战斗中身亡,受到左宗棠称赞。林文察的英勇善战成就了一代清朝著名台籍将领,也对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林文察早逝,其子林朝栋仍继承了他的遗志,成为1884年法军进犯台湾时,奋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而在紧要关头,林朝栋的妻子杨水萍率家将与乡勇6000余人北上支援,在基隆大败法军,后被清廷封为一品夫人,林家在台声望更加高涨。法军曾记载“巾帼英雄杨水萍扬威法兰西”。次年,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对林氏家人予以重用,委派林朝栋任抚垦局局长,主持抚番开垦工作,因开拓土地数百里,功绩卓著,清廷赐以“劲勇巴图鲁”徽号。此时的雾峰林家已登上了辉煌的巅峰。

随着日本侵华大幕的拉开,林氏家族也开始走向衰败。1900年开始,林家的资产大多被日本强行收取,这促使林家第七代传人林资铿毅然决然的加入到抗日的队伍。1915年,林资铿成为中华革命党一员,三年后被孙中山任命为闽官军司令。后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广三铁路监督,并出任福建省水利局长。

日据时代,雾峰林家活跃于政经界的人物首推林烈堂与林献堂。但这两兄弟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林烈堂是当时的温和派,与日本人相处关系良好,历任台中厅参事、州市协议员等,是位政商两界的名人。而林献堂则以领导台湾民族运动而闻名天下。林献堂后因对“2.28事件”的不满,于1949年东渡日本。1955年,林献堂在日本去世,雾峰林家的军政辉煌时代也宣告结束。

从开荒地主到商贸大户,雾峰林家的商界风云

1746年,林石渡海到台湾定居,开启了雾峰林家的家族历史。而真正开始族群经营应始于第三代的林甲寅,与板桥林家迁台的第一代林应寅仅一字之差,却为另一林氏望族领上了商旅之路。由于受到“林爽文之乱”的影响,林甲寅一生未曾感受过父爱,但在祖父林石的支持下,他挑起了家族的重担,开垦种田,伐木烧炭,置产兴业,家业渐兴,岁入稻谷4000石,拥有2600公顷的土地,成为一方巨富。后人为纪念林甲寅,在雾峰立有“甲寅村”。林甲寅去世后,其子林定邦与林奠国继承祖业,发扬光大。分产时,林定邦以长子分得1700公顷,林奠国分得800公顷。

然而,此时的林氏家族还只是富有的“大地主”,林文察的步入政坛让这个家族真正开始下海经商。而其后雾峰林家的商运也随着林氏子孙政治地位跌宕起伏。

1884年,林文察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机收购或占有大量田产,使林家田产倍增,并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赏赐全福建省(当时包含台湾)的樟脑专卖权,使林家财力举全台顶尖(仅次于板桥林家)。从此,雾峰林家成为全台湾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

在林文察、林文明去世后,开始家道中落,但林朝栋得到刘铭传赏识後却改变了这一局面。一方面林朝栋官至三品,成为家族中仅次于林文察的大官,如此大大提升林家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刘铭传授予林朝栋全台樟脑的专卖权及允许林氏家族在中部山线与海线开垦,林家开始步入近代产业经营时代。

随后,林文钦与侄子林朝栋共同经营“林合”商号,从事贸易生意,并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早期林家的贸易生意是向大陆出售大米,当时约占台湾出口食米的十分之一。同时从大陆进口食品与纺织品,在林家的店铺销售。同时林家还在厦门、福州、上海等地购置房产。进入日据时代后,雾峰林家从贸易生意扩张到创办实业,在30年代前先后建立了近20个企业,成为日据时代创办企业最多的大家族之一。而这主要归功于林献堂的经商头脑,他联合台湾板桥林家、基隆颜家与鹿港辜家等大家族共同创办了南洋仓库株式会社,同时林献堂还亲自创办并经营三五实业(1923年)与大安产业(1930年),经营地产、建筑与租赁业务。雾峰林家已成为当时台湾的经济风向标。

1951年台湾实行地方自治,林家依靠着长期以来累积的社会声望与实力,再度踏入政坛,成为台中县政治势力中的“林派”,显赫一时。而后,林鹤年斥资1000万元创办兰生仁爱之家,由当时“联勤总司令”蒋纬国将军出任名誉董事长,显见林家之后虽不如往日辉煌,但仍有不少人在政商两界经营,继续着林家的香火。

 雾峰林家:从清朝乾隆到马英九时代的政商经营
链接:

林家花园的“文化菜园”

在台湾的文化史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雾峰林家的身影。台湾的文化名城台中的形成与雾峰林家不无关系。日本统治时代,林烈堂与林献堂兄弟创办台中中学(今台中一中)是台湾本地人自行设立的中等学校,如今是中部地区优秀人才的摇篮,影响深远。与此同时,林献堂受梁启超(与林家早有来往)影响,于1914年加入“台湾同化会”,1920年与在日本的台湾留学生组成“新民会”,并被推为会长,该会进而创办《台湾青年》,得到鹿港辜家、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四大家族与清水蔡惠如的支持。1929年,林献堂创办台湾新民报社,并出任首任董事长,到1937年已发行5万份,影响甚大。

1921年,台湾名流蒋渭水邀林献堂在台北创建台湾文化协会,公推林献堂为总理,但活动中心却在雾峰林家家乡台中地区,常在林文钦兴建的林家花园“莱园”“夏季学校”(后来林献堂后代林攀龙创办莱园中学)进行聚会活动,台中成为台湾民族运动的中心。

除了台中中学、中央书局(林献堂参与创立),台中同时也是诗社林立之地。而林文明之子林痴仙(即林朝崧)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与连战祖父连雅堂等人于1902年创立了“栎社”诗社,成为台中名流会萃之处,盛极一时。林痴仙的侄儿林资修也是栎社的一位诗人。叔侄两人被称为“大阮,小阮”,给台湾文化界留下了一段佳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672.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转载 今日首推 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

直接冲击50后60后70后的消费社会学观原文地址:【今日首推】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作者:申万研究80后“非主流”亚文化促“视觉系”互联网迭代催生照片美化、照片分享应用火爆。80后人

我要从南走到北 王建林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要从南走到北——读刘建民和他的诗刘建民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次文学笔会的联欢会上。在别人的极力纵容下,刘建民上去唱了一首崔健的歌:“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让人们都看到我

声明:《雾峰林家:从清朝乾隆到马英九时代的政商经营》为网友牛逼大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