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技术转移的学理分析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技术转移的学理分析


技术转让理论上的创新首推日本学者斋腾优先生的“周期”理论。在他看来,技术供方为利用手中的新技术谋取最大利益,其对外战略一般有三种:一是运用新技术生产出的新产品出口来获取利益;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就地产销运用该项新技术生产出的商品以获利;三是直接把新技术转让给另一方获取丰厚的报酬。他认为此三项战略是按一定周期循环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1。

r3

r2

r1

 

 

在这个循环周期中,占有新技术的企业一般总是先出口运用新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出口过程中,产品在当地市场不断扩大,收益率开始呈上升趋势直至最大值r1。与此同时,该产品在当地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时并转而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此时出口收益率当下滑势态,直接投资所获取的收益却一路上扬直至高峰值r2。此后,当直接投资的收益由升降至t2点时,企业再度改变战略,采用技术转让的方式,并使最佳收益率达到r3。从图中不难发现,三种战略从时间维度上的依次更替,收益率呈现依次放大的局面,即:r3>r2>r1。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营利性企业组织,其最大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获取更大的利润。总体看来,它们进行技术转让,动机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获取超额利润;二是保持其在国外市场的优势;三是利用技术接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优惠政策,核心是使自身的新技术收益最优和最大化。但对于技术接受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接受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也有自己的原因。从国家层面而言,主要是为了加快本国技术进步速度,促进经济增长;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和发展新技术产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本国产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对企业层面而言,技术接受方引进技术主要是为了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达到使企业向科技型(知识型)企业迈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技术转让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技术的转让和利用需要思考、计划和时间。成功的技术转让特别是国际技术转让常常必须克服由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各种因素组成的障碍系统。技术从供应方到接受方势必会经受一次“社会性修正”[1]。因为作为技术转让或推广的前奏,有个技术适应性的问题。为有效地进行转让,可能需要修改技术。在一种环境条件下,某种技术形式可能是合适的,而在不同的情况下就可能是不合适的。具体来讲,首先是政治和经济障碍。对于技术接受方而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为技术转让构筑政治障碍。他们也许认为技术转让带来的经济控制会威胁政治上的稳定。从而接受方可能会采取限额进口、高关税或完全拒斥技术转让的措施。其次是技术接受方的劳动条件。发达国家通常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几乎无例外地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因此,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势必要考虑接受方劳动力的多寡、技术的熟练程度、吸收和利用新技术的能力等因素。再次是文化和消费模式的影响。如果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习俗、消费模式不慎重加以考虑的话,也许这种未经“社会性修正”的技术会带来完全相反的后果。因此,对于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技术转移的设计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力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社会结构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能照搬外来的科学技术,必须经过技术转移环节。实际中许多教训是某些项目的决策没有或不重视专家的意见而造成失误。技术转移的设计从宏观上看就是把引进技术当成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这种宏观的技术选择是技术转移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特别是适用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或适用技术选择(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choice)涉及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和人文等诸多因素,很难在先进性与落后性之间有明确的分野。并且,“适用”的定义更紧密地联系考虑不适用的技术[1]。因而,有必要引进“适用度”(degrees of appropriateness)的概念来处理选择问题[2]。技术的适用性是由一组参数或指标来进行评价,也意味着定量性思维进入技术选择的决策领域。同时转移设计还应包括对技术输送者的原始研究,以加强谈判地位。巴西的经验是建立技术引进指导站,它的功能是:(1)确定需要进行技术发展的优先经济部门;(2)降低进口技术费用;(3)改善巴西对世界技术来源的了解;(4)消除技术引进协议中的合同性限制,以排除当地吸收和传播所引进技术的障碍。目前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至少在组织上缺乏技术转移设计这个环节。因而,应大力开发和发展技术转移咨询这种知识产业。政府和民间、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可以兴办这种旨在促进技术转移的机构。

第二,技术转移的组织

在这个环节,最薄弱的地方是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国外成功的经验大体有三:(1)挑选和培训技术引进项目的负责人。(2)培训各关键工序和岗位的操作者。(3)对工程师、管理者、操作者进行协同工作的培训,实际是管理的培训。培训的方法可以到国外输出技术的公司或企业接受现场培训,也可以雇用外国专家来本地培训,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术转移的实施和扩散。还有目前以企业为主的引进方式也不适宜,应该建立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结合的科研——生产综合体系来组织技术引进工作。

第三,技术转移的实施

在这个环节,最大的问题是技术引进一般是为了某种产品的生产。当前我国引进技术以硬件为主,85%以上是单机、成套设备、装配生产线。常常是引进技术有人过问,消化、吸收无人问津。引进技术包括消化、吸收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消化、吸收能力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创新刺激,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引进中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很少。应该从政策上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韩国从1976年起,发放样机引进费和60%的配套设备试制费,以鼓励企业自主开放。同时,应制定与技术引进有关的法规。限定在一定期间内,开发所引进的技术以及所达到的等级,不然就老是处于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中。

    第四,技术转移的评价

前面的技术选择也是一种评价,不过是先验评价,而对于实施结果进行的评价是后验的评价。实施不是单纯地利用引进设备、生产线进行生产,它也包括反求工程,包括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转移的实施关键是要形成本地技术能力(Indigenou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TC), 技术能力的积累是一个学习过程,企业是否获得ITC是评价国际技术转移(ITT)项目成功的标准[1]。

应该设立由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组成的评价机构,对引进技术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有奖有罚,评价的结果应反馈到技术选择环节。同时,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二次评价。对于一些重大的引进技术,实施、扩散后应对其进行跟踪调查,观察新技术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五,技术转移的扩散

将技术转移后的创新成果向社会扩散,以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技术扩散是我国技术体制的薄弱一环,关键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推广机制,新技术的传播受到社会心理和体制的阻碍。另外,引进单位对先进技术实行封锁,以保护企业的竞争地位以及专利限制等。拥有先进技术的单位也缺乏积极性来推广新技术。对技术转移成果的扩散的动力只能自上而下,通过政府的干预,政策的调节,法规的限制等,达到扩散创新成果的目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技术引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994年至1997年,全国共对外签订引进合同17019项,合同总金额达657.52亿美元。技术引进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填补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空白。近年来,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加大了高新技术引进的比重,带动了国内某些领域科研水平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引进。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通过对高于国力科技水平的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我国科技的自主开发能力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投资能力、创新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消化吸收、开发创新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引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缩短同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差距的关键。

技术引进要同消化、吸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去发展和创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走的是一条靠技术引进求发展的道路,以求尽快实现工业化。但由于我们过于强调了设备的引进,忽视了专利、诀窍的引进,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不够,使我们走了许多弯路,导致工业化进程的速度比日本和韩国慢很多。日本技术的崛起,创造了一种称为“4I”的模式:Inheritance (继承)、Importation(引进)、Innovation(创新)、Integration(整合)。处理好我国技术引进、消化、整合与扩散、创新的关系,日本模式很值得借鉴。

形成我国技术引进与扩散的新格局,要制订明确的技术引进战略和健全宏观调控机制;要根据我国国情择优引进适用技术,注重进口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要博采众家之长,多元化引进技术,用全面性和战略性的眼光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技术;要从引进硬件为主转变为依靠社会力量消化为主,从单纯技术引进转变为同时引进相关的管理与人才;要使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引进、创新扩散的主体,激励企业和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创新——扩散,实现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

提高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水平,关键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注意引进关键技术,更应注意研究创立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并对核心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开发。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我们自己的研究、创新、开发能力,才能使我国跻身国际科技发展的先进行列。

 


[1]刘研,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中信出版社,1992年。第84-85页。

[1] C.G.Baron,Appropriste Technology,Employment and Basic needs in Arab Count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Food Industries,in: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hange in the Arab World, Pergmon Press,1978.P.385.

[2] Philip Maxwell,The Latin-American experience,in:Th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Unsco Symposium,Prague,1976,p.245.

[1]刘研,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中信出版社,1992年。第84-85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339.html

更多阅读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该技术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

技术创新理论述评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2-12 13:24:00 ]作者:张凤海 侯铁珊编辑:studa0714摘 要: 对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四个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概要提炼出各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品测试中的应用及发展 数字图像应用

摘要:主要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纤维、纱线、织物,非织造领域的应用,以及近几年的发展动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不断涌入纺织工业,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可谓日新月异,不断发挥其快速、精确,以及

声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技术转移的学理分析》为网友大哥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