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崛起之路txt 一个县级市的经济崛起之路——解读“昆山模式”



“大闸蟹精神”

想必各位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得人们喜爱。这阳澄湖所在地,正是本文的焦点:昆山。

昆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确立“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业内广为称颂的“昆山之路”,县域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迅速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成功升级为经济繁荣的工商城市。

姑且把昆山市的这种探索精神称作“大闸蟹精神”,作为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昆山经济水平从苏州6县市末位到榜首的跨越,并非偶然。

2005年的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昆山击败“广东四小龙”顺德,力拔头筹,此后的几届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昆山都位居前列。据了解,就在05年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比之前,顺德专门派人去昆山做了考察,回来后他们发出感叹:昆山很快将超过顺德!

aihuau.com

“不幸”被言中了。

寻求突破口

上世纪60至70年代,昆山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农业县。江浙一带很多县都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因为那里人少地多,经济还算富足,昆山自然也不例外。

要发展,小富即安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不过真正让昆山下决心改变的,来自周边环境的刺激。

这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安徽凤阳的几个村民冒着坐牢的风险,按手印签下“生死状”,开始搞起了“大包干”,也就是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坐牢的事情终究没有发生,但这次“行动”真正促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并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各地在安徽的“鼓动”下,迅速发展起来。

刚开始,昆山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经过几年时间,昆山经济水平已落后至苏州6个县市的最末位,昆山这才感到“四面楚歌”,必须要变革了。

至于怎么变革,昆山面临一个抉择:是否要发展乡镇企业?

摆在面前的矛盾是,发展乡镇企业,对县域经济促进力很大,而且有经验可供借鉴。因为当时相邻的张家港、常熟等地在发展乡镇企业上已经小有成就。但是昆山如果在二者之后再发展乡镇企业,似乎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反过来,如果不发展乡镇企业,昆山的县域经济又该走那条路呢?

当时昆山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地的优势和劣势后,提出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的理念,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费设立经济开发区。

这个设想放在今天可能没有什么,但在1985年,这一设想确实够“前卫”。据了解,当时只有国家批准的14个沿海城市才可以建立开发区,并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但作为一个县级市,要“偷偷”建立开发区肯定要冒不少风险。更何况,设立开发区的经费来源也是一个大难题。

在开发区设立之初,昆山一没政策扶持、二没资金、三没人才优势、四没技术项目,发展举步维艰。

在解决这个难题上,昆山处理得很“灵活”。没有政策优势,就“偷偷”模仿沿海“国批”级开发区开放的优惠政策;没有启动资金,就率先采取批租2万亩土地换得2亿元资金作为开发区启动经费,进行前期开发;没有技术项目,便主动出击,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派人常住上海,及时招商引资;没有专家、技术人才,高价从上海聘请、引进。有资料称,当时昆山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从上海请来的专家、师傅。

就这样,昆山完成了农业县到工商城市的蝶变。1992年,昆山正式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国家级开发区,并于2000年再次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的试点之一和中国首家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

“借鸡下蛋”

昆山市在设立开发区之时,就已经确立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向,这也是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创新思路,昆山继续发扬“大闸蟹精神”。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昆山凭借有利的地理优势,很快就搭上了上海这辆“经济快车”,特别是交通网络建设成功后,昆山已经融入到上海的“半小时经济圈”内,接受上海的辐射更为便利。

昆山早前在接收上海经济辐射时,其实也帮助上海释放了能量,两者一拍即合。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城市工业开始寻找出路,向外释放能量,而内地的“三线”军工企业也正实行“军转民”生产,寻找向沿海地区发展。而这两者之间正好是昆山,可谓左右逢源。于是,昆山市主动到上海寻找联营伙伴,很快,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成为上海产品的扩散地和“三线”军工企业的聚集点,实现“双丰收”。

凭借这次的承接转移,昆山迅速发展起来。

几年后,机遇再一次垂青昆山。

1992年以后,上海浦东开发的强劲势头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而此时的昆山开发区已建立七八年之久,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投资环境都已经具备了承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能力。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开始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承接上海经济辐射时,昆山主动出击,据一位昆山的老招商人员回忆,在开发区建设之初,为了尽快引进外资,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上海办事处,并选派大批业务员常住上海,这位招商人员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驻上海的招商人员主要就是负责收集和了解外商与上海企业谈判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双方没有谈成或者外商在谈判中犹豫不决时,我们就趁机介入,及时跟进,向外商发出邀请,并组织他们到昆山实地考察,目的就是邀请他们来昆山投资。”这位招商人员向记者透露。

昆山已经成了外商投资密集区和投资高回报区。正是通过利用外资,昆山才打破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瓶颈,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城市化经营

昆山的“大闸蟹精神”还表现在大胆运用“经营城市”理念,把开发区的运作当作“经营城市”来做,在开发区设立之初,就确立了“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的‘经营城市’发展思路。”

昆山市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出租、拍卖土地等方式多元化筹集资金,积累资本。在发展开发区的同时,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通过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起来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

通过开发区这个平台而引进的外资,大力推动了昆山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外资的进入培植了税源,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多,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迅速提高。而随着昆山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又能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投资,“雪球效应”凸显。

目前,昆山已经是苏州下辖6个县级市中的佼佼者,成为无人不晓的“寸金之地”。

 德意志崛起之路txt 一个县级市的经济崛起之路——解读“昆山模式”

昆山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正是其主动产业转移、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其之所以成功,在于正确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大胆创新,持有开放的态度,说到底就是其一直坚持的“大闸蟹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814.html

更多阅读

一个非常合理的经济类期刊分类 经济类期刊投稿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期刊分级方案中文期刊期刊分三类:第一类为奖励期刊;第二类为重要期刊;第三类为核心期刊。一、奖励期刊(一)按一级学科认定的奖励期刊每个一级学科认定 2 种中文奖励期刊,原则上为各学科排位前列的期刊,奖励期刊

中国第一个“村级市”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

题词:今天听胡校讲课,讲到了中国第一个村级市,以前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内容,后来上网一搜,看了以后觉得给人很有启发,转来学习学习!  5月8日,中国第一个“村级市”的牌子挂在了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村委会门口,此后,县城的参观团来了

县为啥要改成县级市?_光明人家 县和县级市的区别

级别没变,县为啥要改成县级市?---江苏城市化巨变,撤县设市变出31个现代新城整理:2012-05-22南京大学规划专家崔功豪教授细析——  级别没变,县为啥要改成县级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兴起了撤县设市的高潮,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声明:《德意志崛起之路txt 一个县级市的经济崛起之路——解读“昆山模式”》为网友心静自然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