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 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质与量的规定性



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揭示质的规定性,是对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进行量化分析的导向性前提;揭示量的规定性,是制定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政策的决策分析基础,离开量化分析的决策方略都将失却科学性和合理性。

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所具有的性质与属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各种分配方式参与剩余价值分享中,按劳分配在其中应当起着支配作用,要求劳动者在剩余价值分配上拥有决策参与权。二是在各种分配方式参与剩余价值分享中,按劳分配所占份额要大于其他任何一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是从全国或较大的区域和大多数企业而言的。

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量的规定性,是指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所具有的数量决定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体现在剩余价值分配决策中劳动者参与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剩余价值分配决策中劳动者参与程度=剩余价值分配决策中劳动者票数占一半以上的企业数/企业总数×100%。二是体现在按劳分配进入剩余价值分享中企业实施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企业实施程度=按劳分配进入剩余价值分享的企业数/企业总数×100%。 三是体现在社会整个剩余价值分配格局中,按劳分配所占剩余价值比重大于其他任何一种分配方式所占比重。其计算公式为:按劳分配所占比重=按劳分配所取得的剩余价值数额/剩余价值总数额×100%。四是体现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劳分配应当占绝对份额。其计算公式为: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劳分配所占比重=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劳分配所取得的剩余价值数额/ 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剩余价值总数额×100%。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实现程度,可以下列综合指数来表示: p=0.2×d1/d10+0.3×d2/d20+0.4×d3/d30+0.1×d4/d40 上式中,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实现程度, d1表示剩余价值分配决策中劳动者参与程度,d1表示按劳分配进入剩余价值分享中企业实施程度,d3表示社会整个剩余价值分配格局中按劳分配所占比重,d4表示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劳分配所占比重,d10、d20、d30、d40分别依次表示d1、d2、d3、d4的标准值。其中,d10、d20应当都取100%,d30应当根据分配方式的种数相机而定,d40应当大于或等于 60%。若d3/d30 、d4/d40的值大于1,则取值1。从而有,0≤p≤1,p值越大,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实现程度越高;p值越小,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实现程度越低。

 剩余价值 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质与量的规定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820.html

更多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中,只有教育发展了,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看到民族的振兴。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创

人大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内容提要:本文对权利和权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作用作了阐述。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了人民是我国的主人,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在

如何在注册表中彻底删除软件的残余? 如何删除软件残余

如何在注册表中彻底删除软件的残余?通过注册表卸载好多程序的卸载程序并不会将程序彻底清除,它的软件文件本身可能从硬盘中清除了,但是它在注册表中还存在残余的信息,要彻底清除软件,那么就要在卸载程序后将其在注册表中的项也进行清除。

声明:《剩余价值 按劳分配在剩余价值分享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质与量的规定性》为网友灬潇尐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