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一个事先张扬的阴谋

 《出轨》:一个事先张扬的阴谋


在宗庆后身上,有太多中国经济体制开放后第一代商人的印记:出身贫寒而心有不甘,信奉“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斗争”哲学,能吃苦、愿耐劳、勇拼搏、敢冒险,谙于世故、圆融通达,而且他们通常要历经一次大时代背景下深刻的社会转型。可以这么说,宗庆后是他那个年代成功商人(或企业家)的代表和缩影,当然,作为个体的他,自然有其独特的一面,例如天生有些孤僻的性格、不浅的城府、对风水和测字的迷信……

关于宗庆后,实在有很多值得著书立说的地方:他的创业史,他的经营观,他的营销战……原本,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宗庆后可以是一个圆满的、完美的形象,他以他的努力、智慧和运气为我们上演了一段如何从草根跻身为精英、平民蜕变成英雄的传奇。但事事难预料,哪怕宗庆后有预感“娃哈哈”可能因为“口字比较多,所以受到的是非评论也多”。(曾经有个测字先生对宗庆后说,“娃哈哈”三个字暗藏玄机:这个女字旁,说明娃哈哈公司里的女人多;土字多,说明公司的根扎得很深不会倒;然后三个字都是9笔,在中国9是个位数字最大的,表明公司今后可能是最强的。)但他万万不会想到,他的口舌是非竟然是官讼之争,而且对手竟然是合作了10多年的战略伙伴——达能。随着事态的发展,两家公司矛盾进一步激化,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当达能方面的代表范易谋说出“我要让他(宗庆后)在诉讼中度过余生”时,这意味着有关对宗庆后的盖棺定论将被推迟,他的功过是非、他的得失成败很有可能因为“达娃事件”而重新变得扑朔迷离。事实上,我们本以为该完美结局的宗庆后的故事突然出现了剧情上的转折,从现在来看,他和他的娃哈哈远远没有到能落幕的时候。

《出轨:娃哈哈与达能的“中国式离婚”》(以下简称“出轨”)的出版也是基于同样的认识。按作者的话来说:“(达娃事件)这场跌宕起伏的浴血之战,实为中国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案例,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不多见。对于任何一个新闻记者来说,都会有一种冲动,想把整个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对于那些曾经关注过此事,但却没时间细致地梳理思绪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将为他们奉上中国商业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道案例。”作者的观点并无言过其实之处。就娃哈哈和达能的联姻、蜜月、破裂、对决的全过程而言,它确实是中国商业史上为数不多、绝无仅有的跨国资本运作范例。从前期的携手并进到中期的心有芥蒂到后期的敌我对峙,娃哈哈与达能之间关系大起大落、变幻莫测,它们彼此已全面展开舆论战、资本战、司法战等种种对抗,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这是一桩事先张扬的“离婚闹剧”,这是一场火爆异常的资本鏖战。由于地位特殊的、内容包容万象的标本意义将注定“达娃事件”被载入史册,而我们包括《出轨》,都只是旁观者、讲述者和评注者。

aihuau.com

客观地讲,作为“只是记录了这段故事”的《出轨》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叙事的中立和公正。尽管作者宣称:“本书并非旨在还原达能与宗庆后的世纪商战,尽管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宗庆后才是唯一的主角。”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出轨》又将是一种自“达娃事件”发生以来盲目高举“民族主义”旗帜的声援而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出轨》对宗庆后“发家史”的描述也是点到为止的,着墨并不多,而且所提及的内容都是以“达娃事件”为主要脉络而铺陈开的。即使在评论娃哈哈与达能,宗庆后与范易谋等一系列“交战”,作者所持的立场也是尽量做到了不偏不倚,这包括对宗庆后动辄就用政府关系、或大肆渲染民族情绪等行为的批评和反对。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阅读《出轨》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1990年,当宗庆后顺利研制针对儿童的营养口服液,并最终决定命名为“娃哈哈”的时候,他对“娃哈哈”进行了商标注册,随后,又对“娃娃哈”、“哈哈娃”、“哈娃娃”等10多种类似或相近商标的文字与图形做了系列防御性注册。从这个细节来看,说宗庆后没有商标、品牌的观念或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是绝对不成立的。这与后来的,宗庆后说落入了达能方面的“陷阱”(圈套),即在某一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约定的“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是没有太多说服力的。我们认为,即使退一万步讲,宗庆后不懂法,是法盲,但对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合同,宗庆后也不至于麻痹大意到连律师都没经审阅,就草草签名盖章了。所以,对《出轨》中有暗示但并没有挑明的意见我们表示认同,也就是说,宗庆后当年能签下这样的合同,一定有自己的打算,只是后来他棋差一着,聪明反被聪明误,失了算而已。

在这一点上,吴晓波的《“受害者”宗庆后?》一文值得我们借鉴(该文被收录于《出轨》中)。吴晓波认为,娃哈哈当年选择达能,事出有因,关键是缺钱,而这笔因合资而引进的资本最终成了娃哈哈的“救命钱”,“有了那笔注资,宗庆后找到纯净水产品,才有了后来的‘奇迹’。”另外,娃哈哈与达能的关系从一开始就非常不正常。“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达能入主娃哈哈,居然没有做过尽职调查,甚至连娃哈哈的财务报表都没有经过核实。”根据吴晓波的描述,达能尽管有生产技术,但在产品经营上颇为无能,例如把乐百氏这么好的一个大企业硬是搞成了亏损。所以,也难怪宗庆后自与达能合作以来,都有所不满、心有所图。如今,年过六十的他,到了去留的关键时刻,此次公然挑战达能,确实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味。

种种迹象表明,宗庆后的诉求很多地方值得商榷。自始至终,达能都没有大错。反倒是宗庆后有许多不地道、不厚道的做法。尽管他惯用的民族情绪的煽动一度让人们热血沸腾,爱国主义高涨,但冷静下来想想,凡事有因有果,早有注定。由于《出轨》帮助我们回顾了事件,梳理了脉络,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达娃事件”其实是一起事先张扬的阴谋,参与者并不仅是达能这一方。

左志坚、刘华:《出轨:娃哈哈与达能的“中国式离婚”》,中信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定价:39.00元。

二八〇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303.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甜蜜蜜》评论: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甜蜜蜜》:一个并不完美的故事  26集电视连续剧《甜蜜蜜》讲叙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段故事,文革中,干部子弟雷雷因受父亲牵连而与母亲一起下放到398农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叶青也因父亲被打成右派而

废话剧《狼奔豕突》:荒诞且真实的城市寓言

当下的中国话剧,无论是先锋话剧里的前卫批判,还是传统话剧中的尖锐拷问,都愈来愈多指向城市中的沉珂病症,直面都市族群的亚健康生态。前不久,笔者有幸看到废话剧《狼奔豕突》的彩排,这出戏便是一个关于的城市寓言,关于人在城市病态化生存的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马庆云/文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秩序中寻找人性特点并进行扭曲处理取得戏剧效果的话,那这部被封禁四年之久、历经数次修改的电影《无人区》则是导演力求在社会

《美人鱼》:菲律宾和中国的美人鱼

一、人鱼的中国传说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相信这世界上有美人鱼,因为我认为没有事实存在,童话作家根本想象不出这么一个美丽的形象。事实上,人的想象力太贫乏太无味了。    美人鱼之所以被人喜欢全是因为她有着一幅漂亮女人

西藏卫视纪录片《天河》:展示一个美丽真实的西藏

西藏卫视纪录片《天河》:展示一个美丽真实的西藏分集介绍·视频点播第一集《源》回放本集主要讲述雅江源头杰玛央宗冰川的雄浑之美,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严寒笼罩的高原牧场,闯进牧民

声明:《《出轨》:一个事先张扬的阴谋》为网友简以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