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纪录片大西山 历史纪录片与人文主义



 历史纪录片到底要带给观众什么?历史的宏伟?洞析真相的震憾?探古的乐趣?还是贴近伟人或名人思想与生活所带来的满足感?无论是什么,历史纪录片的解说词首先应贯彻和提倡是人文主义。

  所谓人文主义,说起来并不复杂。以人为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历史、揭示真相,吸引观众。在解说词中应体现的,无非也是从观众的角度切入主题,答疑解惑,从最新的考古发现入手,揭开历史真相,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直接讲述的方式最容易,而带入情节的叙述却必须是在掌握大量史料之后的提练与重现。

 

  由于一些原因,有些历史纪录片的播放范围是有限的,有些还有政治的因素。但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一定有人文主义的因素,甚至纪录动物生活的也是,比如像《帝企鹅》。

 人文历史纪录片大西山 历史纪录片与人文主义

 

  展现一个伟人或圣人童年时代的独特之处是有难度的,但换位思考的叙事方式却会引人入胜。如果为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是那么与众不同,心里的感觉一定是矛盾的。人们虽然望子成龙成凤,但希望他们过上的是最好的但也是正常的生活。如果看着你的孩子可能走上一条连你都不能理解的独特之路,而且因为走这条路必然面对种种伤害而你却无能为力,你的心理感受会是什么样的呢?从父母的眼中看名人与伟人,从父母的角度叙述他们成长带给父母的双重感受,这样的历史人物纪录片会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会打动观众。看过的历史人物纪录片中就有人用过这样的叙述方式。

 

  还有就是专家的作用。采访专家不是要他给观众讲课,而是需要他从他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中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印证历史、揭示真相。他也应该是历史纪录片的叙述者之一而不应该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与观众有距离感的专家会起到疏远观众的作用而不是取信观众的作用。

 

  人文主义应体现在历史纪录片的方方面面,解说词中展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547.html

更多阅读

公元前后的221年:中国历史分裂与统一的两个临界点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可谓就是一部分裂与统一这两种国家存在状态相互交替的历史,恰如《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言的那样:“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统一的时间长了,就会走向分裂,而分裂的时间长了,就又

三国真实历史介绍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真实性

三国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局面的形成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大国崛起历史论文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

声明:《人文历史纪录片大西山 历史纪录片与人文主义》为网友仰望天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