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产业链布局 布局饮用水产业链



     地球上的生命处在一个以水为中心的世界里。这个蓝色星球表面,有近71%的面积被水所覆盖,在这其中只有2.5%的水是淡水,而人类能取用的淡水仅占地球储水量的0.014%。更严重的是,这些水还面临着许多威胁: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酸雨……专家们说,如果世界人口像预计的那样在2025年达到80多亿人,那么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将增加40%,届时水资源将成为关乎人类生存的稀缺资源。

  按照联合国的估计,到2025年前,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会遇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到2050年,最理想的情况下涉及48个国家的20亿人会缺水,而最差情况下则是60个国家的70亿人将会遭受水荒之苦。

  目前,饮用水已经成为地球上一种短缺资源。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环境中多种污染物的增加,饮用水资源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未来的水世界,注定是一场关注于缺乏和供应之间平衡的世界。而日益紧缺并分布不均的水资源,在掌握着人类自身的命脉的同时,也成为影响经济动向的一项关键因素。

  正在失去的清洁地下水源

  在中国,缺水严重、水源污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最会喝水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的新闻引发热议后,2013年1月,卫生部承认,中国饮用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近期相关部门对中国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令人震惊: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基本清洁的只有3%。由于中国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已持续了几十年,目前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近15万平方千米。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质板块沉陷。“以北京市为例,已经形成了五大沉降区:北区主要包括昌平区东南的沙河~八仙庄、朝阳区的全部、顺义区的南部和通州区的西部,南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区的南部。目前,北京市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为2474.70平方千米,已经占到了北京平原面积的1/3。”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吕晓俭说。

  中国的地下水水质正在快速恶化,由于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浑浊,只能用于农业灌溉,很多地方已经将深层地下水资源作为工业、生活用水乃至整个城市发展的惟一水源。早在2007年,数据就显示大港油田饮用水机井已经打至800多米,廊坊饮用水机井打至1000多米,首钢饮用水机井打至1800多米深。这样的打井深度,也预示着一个严重问题的到来,就是未来,我们到哪里去找干净的饮用水?

  而按照这样的打井深度,美国兰德智库发表的“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也并非没有道理,关键在于国人,尤其是高层怎样理解这个“最穷”的含义。在记者看来,这个“最穷”将预示着集体安全感的丧失和环境的极端脆弱化。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教授面对山东潍坊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的水层的事件深恶痛绝地表示:“中国的城市化,亦步亦趋地沿着发达国家已经证明是失败的老路走。空气污染、水污染、交通拥堵、贫富差距大、房产泡沫等问题,西方国家很快迷途知返,我们却还执迷不悟。更可怕的是没有了道德和文明的底线,向地下排污这种断子绝孙的恶行都敢做,比当年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本刊调查了部分民众对目前涸泽而渔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不少民众已经产生了失望情绪。他们并非没有看到现在中国的发展成绩,而是以其诚实在回答经济学家不愿回答甚至一直在回避的问题:“经济要不要发展”,当然这个问题可以被经济学家当成一个伪命题。但对“发展”的解读却因知识背景的不同显示出巨大的路径区分——兰德智库说得很清楚:“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

  中国的总体的扩张性的经济发展,虽然足以保证一段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不过既然是扩张式的发展,其内在基因还在于满足人们的“对物质索取的欲望”式的掠夺式发展,对物质如此,对水亦是如此。中国未来水资源还要承载将近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而我们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必然会对饮用水资源以及相关的“水经济”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性。

  节水型社会的构建

  商人在危机中看到商机,普通人则更应在危机中看到责任。

 腾讯产业链布局 布局饮用水产业链
  当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水质恶化尚未根本控制,按现有用水水平粗略推算,中国将在2030年逼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最大值。目前,部分城市的水资源压力非常大。以北京为例,2013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撰写的《京津冀发展报告:承载力测度与对策》称,北京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超过了警戒线,处于危机状态。报告分析,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345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

  不仅如此,中国水资源生产力较低,主要表现为用水工艺比较落后,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水资源生产力为3.60美元/立方米,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为4.80美元/立方米和35.80美元/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4%,但工业的循环用水的平均比率仅为40%(发达国家为75%~85%)。中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5%,其中只有45%真正被用于灌溉,其余20%被浪费掉。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水短缺最为严重的地区是黄淮海流域(北京、天津和山东三省市的全部,河北及河南两省的大部,以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北地区)。如果黄淮海地区水管理能够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在减少废物排放及废水集中处理方面投资,节水潜力达到500~800亿立方米,不仅完全能够弥补北方需水量的不足,而且将大大改善中国的水环境。

  此外,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意在解决黄淮海流域4.38亿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但WWF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北方的用水效率和控制污染,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北方缺水的问题。而南水北调工程要发挥预期效益,避免“大调水、大污染、大浪费”,关键在于北方能否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

  而建立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应对水危机需要的综合战略之一。

  2013年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其中用水总量控制的政策开始实施,到2030年中国全年用水总量要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这让众多的耗水行业感到压力。其中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是未来中国亟需解决的课题。目前中国已经推出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荐目录,未来,有关节水型技术也更会受到市场和政府的重视。而综合采取工程、经济、技术、行政措施,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资源消耗量,提高产品、企业和产业的水利用效率,是满足水源匮乏的中国未来几十年的需要的保障。

  工农业节水市场快速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目前中国的工农业节水市场获得了充分发展。以农业节水为例,中国在节水农业关键技术、节水农业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模式与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在农业节水技术与模式数字化设计、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高效和快速选育技术、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田间精量控制灌溉技术、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与非充分灌溉技术等方面获得了快速进步。

  在中国北方的辽宁、内蒙古、北京和陕西等地,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灌技术获得了大面积推广,相关的设施农业发展趋势非常好。比如北京市的大兴区庞各庄镇和榆垡镇在西瓜、番茄、黄瓜等作物上推广了大面积的滴灌制度。于此同时,节水科技下乡也已经提上日程。具有节水抗旱功能的新型作物品种,旱作农业技术及改进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技术装备等都在积极推广中。如为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中国农业科技重点发展城市陕西杨陵已经建设了节水科技园,园区内配备了一流的综合节水技术集散地,形成节水成果与技术展示、知识与技术传播、实验与研究、节水教育与普及、节水科技旅游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高科技节水博览园。

  此外,中国农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由于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目前中国也在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而对工业节水来说,其已经成为水资源管理新的重要领域。据悉,工信部将在2013年上半年编制出台《国家鼓励的重大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该目录将作为引导工业节水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指导文件。而这些政策的酝酿出台意味着工业领域特别是重点行业将迎来节水提标改造潮,继而激发对节水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市场需求空间。

  工业节水通常分前端用水效率提升技改和后端工业中水处理回用两个环节。前端用水量提标改造由于涉及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企业对此可能并无动力。相比之下,后端工业废水经处理后的再生水利用则由于技术成熟度高且工艺简单更受企业青睐,也更易带动相应的市场需求。目前,“十二五”期间120亿元的再生水利用专项示范工程引人注目。南京、武汉、上海、西安、杭州等城市均出台了涉及再生水利用的“十二五”规划。目前,碧水源、国电清新、津膜科技、西门子、陶氏等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发力再生水利用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未来3年,再生水利用所能带动的财政和企业投资规模将超过300亿元。随着工业节水规模化循序推进,拥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将收获“水市场”的金子。

  饮用水产业链的多个维度

  而随着国家饮用水资源匮乏和相关“饮用水经济”的走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饮用水产业链”中;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程度的提高,相关的饮用水产业链甚至已经延伸出普通意义上的饮用水生产环节,向着管道直饮水、水家装、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多个维度不断演化,并形成了多种产业链形态。而相关企业的运作也不仅是谋求以水质来占领市场,它们更在乎的是如何通过独特的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体系的构建,在饮用水市场中确立品牌的崛起。

  比如管道直饮水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城市已比较普遍,而中国管道直饮水在上海、石家庄、秦皇岛、北京、天津、杭州、沈阳等城市试点推广后,正在借助于城镇化及房地产产业的崛起成为楼盘品质的一大卖点,并成功地作为城市住宅功能配套基本项目得到了很多政府的支持。不仅如此,管道直饮水在中国的发展也驱动了法国威利雅、GE水处理等国外水处理巨头向中国直饮水行业的挺进,并带动了管线、水处理装备、直饮机、软水机、管线式饮水机等行业的发展。

  而中国中水市场则随着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兴起步入了艰难的推广期。虽然中国中水在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工业冷却、景观环境和城市杂用等领域有所应用,但却因为污水处理厂、中水再处理厂和下游的回用客户之间的配合不畅导致了中水回用产业链基本处于断裂状态。但在新加坡,大部分中水经过深层处理却进入饮用水源水库作为饮用水,目前新加坡再生水的供应已占新加坡饮用水总供水量的10%左右。这不能不引起中国相关部门的深思。

  而海水淡化产业正在被许多北方沿海省份作为有效投资的支撑点之一来适应未来竞争的需求。比如曹妃甸海水淡化后在2013年末除了一部分供给唐山外,另外一部分达到自来水标准的渤海水还会卖到北京市。不过,海水淡化的市场化前景却因为综合成本太高而显得有些黯淡。虽然一些企业在新兴海水淡化设备研制上取得了突破,但海水淡化以能源换水源的本质不会改变,真正面临的难题还在于市政水资源的统一部署,以及水质出厂标准、水价补贴等政策的出台。

  综合来看,中国的饮用水产业链正处于布局阶段,而这个阶段估计不会很长。而在这之后,饮用水产业链将进入巨人竞争时代。当前进入这条产业链的企业,正在面临市场机遇的大考,而饮用水产业链中的众企业要实现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意从传统的“规模扩张”状态中解脱出来,毕竟,饮用水产业追求的是高品质的水,关乎水质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72.html

更多阅读

国内的微博只剩下腾讯和新浪,最后谁可能赢? 新浪国内

新浪昵称不允许重复,腾讯昵称允许重复,欢迎大家对昵称问题是否对微博的发展产生影响发表意见!【王一丁的回答(116票)】:目前局面是新浪压制着腾讯,未来什么可能性都有;但从腾讯历史上看,如果这么大力量布局还无法翻身的话,应该已经快山穷水

我们不容放弃使命 腾讯微博惨遭放弃,卡位使命已经完成?

今天(7月23日),一个算热门的业界动态,传闻腾讯微博事业部的架构已被撤销,腾讯微博不再做新功能,只维持基本的运营,听说,人员并入微视和网站。     腾讯微博,从2010年4月内侧开始,到现在4年多时间,虽然从未追上竞争对手,但这款卡位产品的使

无锡淘金网络科技 腾讯网络“淘金”逻辑

      互联网金融成为当下备受追捧的概念,阿里、京东、百度等业内大佬各自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今腾讯也开始逐梦互联网金融,其构筑的金融运作、社交工具以及购物平台相结合的商业帝国已经浮现。  追逐金融梦似乎已成为互联网大

声明:《腾讯产业链布局 布局饮用水产业链》为网友帝奴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