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农村中巴车的竞争与合作



每年春节都要回农村老家,所以每年都要同那些从城市中发散出去的小中巴打交道。每条运营线路的中巴数量、运行班次都是相对固定的,每辆中巴都是承包经营的,大都是夫妻老婆档,男的开车,女的收钱。 

   

    前几年的中巴车,首先是挤,座位小,空挡小,腿伸不直,车主还想方设法多塞人,宁可把自己的车都撑足,也不愿意看到客源流入他人,所以过道上还满是小板凳;其次是拉拉扯扯,看见客人来,就上前“帮”你提行李,往自己的车上塞,也常发生车主间为争抢客人而闹架儿;就算上了路,开车是忽快忽慢,车主为了获得更多的公路上招手的客源,所以一般策略是想方设法同前一班次拉开距离,便于积累在公路边的等待人数,同时,还要提防后面班次改变策略--变等待为超车,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还得飙车,防止与后面班次的差距过小。政府管一管,会好一点,但总体没有什么改善,尤其是春节期间。

    但今年坐车感觉不一样了,中巴车型都换成更宽畅的了,显然,我很难想象改换车型会导致服务的改善,不过,今年确实没有看到上述现象。

     在吃饭的时候,有人谈起他的亲戚在开中巴,我才知道运作上发生了改变。原来中巴车主老是争抢客源,结果是谁都没有沾到好处,反而开得很累,所以他们自行协商,采取了一种新的自我管理机制:承包时每辆车的都有一对搭档--开车的和收钱的,这两个人不是夫妻就是其他亲戚,现在,把这两个人拆开,开车的还是开自己那辆车,但收钱的不许到自己那辆车上收钱,而跟随其他车收钱,而且,收钱的不固定,每天早上准时到岗,随机随车收钱。然后每天晚上把全天的收入清算,大家摊分,每辆车的修理、汽油等费用还是各自承担。每天营业收入前三名的奖励分别为30元、20元和10元,这些钱分别从营业收入后三名中扣除。

     十几年前,也就是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是中巴车载客的起始价段,那时,路很狭窄而且是石子路面,车也很少。由于上城下乡的人少,加上有价格便宜的航船与中巴竞争,中巴乘客很少,那时的车虽然也不宽敞,但很少出现等车、超车甚至飙车的情况,也没有“拉”客的现象。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城市化的推进,道路的拓宽和增多,路面的改良,船船昔日价格优势也相对下降,中巴乘客大量增加,中巴车也随之大增。这时,一部份先知先觉的中巴车主见采用上述“拉”客策略有利可图,他们试探性地采用了这一策略。理性的车主见别人采用“拉”客策略,自已不采用同样的策略就会吃亏,于是纷纷加入“拉”客的行列,这就形成了上述竟相“拉”客的局面。

    由于同一条路线,比如我常乘坐的绍兴到马山的路线上,车辆固定,每天的客运量从事后看也是一定的。我们可以假设这一路线每天只有两辆中巴,每天有240位乘客,再假设每个乘客在时间上等时排列,每位乘客票价相同,每辆中巴“拉”客能力相同。采用“拉”客方式,由于“拉”客、等客等时间所费,每天只可以跑两次,那么每辆车每次有乘客60位,每天总乘客120位。若采用后一种非“拉”客方式,那么,由于省去了“拉客”、等客等时间,每辆车每天可以跑三次,每次有乘客40位,总量也是120位。所以大家都采用“拉”客方式和非“拉”客方式,每辆车每天的总收入不变。由于乘客在时间上非等时排列,而是随机的,但对于每辆车而言,只要经营的时间足够长,这随机的影响对每辆车都是同样的,与客人等时排列同效。同样,我们上述的假设--每位乘客票价相同,在现实中并非如此,这一影响也可以作相同解释。这样,每辆车,每天的收入只与他们的“拉”客能力有关,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每辆车的“拉”客能力也相差无几,因此,采用上述“拉”客方式,既辛苦了乘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还要由他们承担飙车的风险,又辛苦了拉客的人和那位司机,但车主和收钱的收入并没有提高,这就是“原来中巴车主老是争抢客源,结果是谁都没有沾到好处,反而开得很累”的原因。若后一种非“拉”客方式也是一种“纳什均衡”,那么这一经营方式的改变就是一次“拍累托改善”。

    在后一种运作方式下,若有的中巴车扔不按大家协议的方式--非“拉”客方式 -开车,偷偷地再用前一种以最大客运量(其实也就是收入最大化)为目的方式经营,那么,他们一天的收入(平均收入加奖励)比一般中巴车主的平均收入最多高30元,他们的车由于客人多会产生拥挤、车子磨损更大等问题,而且,车的保养、维修等费用要车主承担,加上拉拉扯扯、为争抢客人、等车、超车、飙车等等所花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这30元钱对一般的中巴车主激励不大。而且,由于“拉”客、“抢”客、等车等花了时间,会影响到来回出车的次数,他们每天的客运量并不一定是前三名的。再说让那位随机的收钱人去拉客,她也没有这种动力,因为后一种方式下她只能得到平均收入,她的收入不会因为多“拉”客而提高。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农村中巴车的竞争与合作
    还有一种可能,车主和收钱的人可以串谋起来,把多拉客人所得的收入隐满不报,而私下在他们俩之间分配,但由于收钱的人已不是老婆或亲戚,而换成了“生”人,串谋的成本会高许多,加上收钱的“生”人并不固定,而是每天随机指定的,这样俩人串谋的成本会更高。综上所述,后一种经营方式会成为一个“纳什均衡”,而且,由于经营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一次“拍累托”改进。这就是农村中巴车竞争与合作背后的秘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717.html

更多阅读

合作与竞争的魅力作文800字 魅力作文800字

合作与竞争的魅力初中小学生作文网 时间:2011-12-26歌齐 阅读:25次 发表评论合作与竞争的魅力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卡耐基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

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区域珠宝品牌间的合作竞争博弈

       博弈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大家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博弈论,珠宝首饰行业的经营也同样如此。不过,整个珠宝首饰行业发展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在运用博弈论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掌握运用的真谛,有时甚至会存在误读现象。在

声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农村中巴车的竞争与合作》为网友亮瞎你的小眼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