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打假新闻 新闻网站打假



     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107家非法网站被查处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称“国家网办”)取缔了107家非法新闻网站。该办公室称,这些网站未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审批备案,以“舆论监督”为名,借“曝光”、“爆料”负面失实信息,对企业、单位和个人敲诈勒索,社会影响恶劣。

  非法网站从业者冒用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利,游走在弱势群体与利益集团之间,在弱者的恳求与强者的忌惮中虚与委蛇、上下其手。时代周报记者对部分非法网站从业者进行了调查,试图窥见其整体生存图景。

  李鬼冒充李逵

  对于公众来说,“人民在线(www.peopleyuqing.com)”与“人民在线网(www.rmzxmw.com)”的区别可能很难分清,二者中文名称几乎一致,但实际内容却差之千里。

  前者为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下称“人民在线网络公司”)开办,系人民网的下属公司,是一家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机构;后者则是一家未经网络管理部门审查备案的“非法新闻网站”。

  “‘人民在线网’的内容无非是复制一些基层负面信息,”2013年8月7日,人民在线网络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们对我们的业务没什么干扰,因为我们的舆情监测产品是无法复制的。但是有人向我们反映、投诉过他们。”看来,“人民在线”一直被“人民在线网”的冒名所累。

  2013年4月,人民在线网络公司发布声明称,“我公司接到一些地方政府和媒体记者的举报,有人以‘人民在线’记者的名义,利用原创的负面报道,对当地的政府部门或企业进行敲诈或拉赞助……”声明表示,该公司与任何假冒、仿造“人民在线”网站和冒充“人民在线”员工的行为无关。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网站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必须经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2013年6月,国家网办发布消息称,在全国范围开展的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自5月9日以来,国家网办会同相关部门已依法关闭107家非法网站。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未经注册的“人民在线网”。

  经国家网办查明,上述非法网站大多由个人主办,多数未依法登记备案或标注虚假备案信息,均未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这些网站打着网络媒体旗号,到各地进行所谓“采访”,有的违规设立“记者站”、“地方频道(分站)”,大量违规编发虚假新闻信息;有的以假乱真,冒用合法新闻网站名义承揽稿件提供、版权合作、广告经营等业务,实施欺诈;还有的以“舆论监督”为名,借“曝光”、“爆料”负面失实信息,对企业、单位和个人敲诈勒索,社会影响恶劣。

  一位知情者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了这些非法网站的两种操作方法:稿子先发出去,再等被批评对象来谈,这是“搞大事”的方法,因而要价也较高;另一种是发稿前把稿子传给对方,看对方的反应。

  “操作结果取决于对方的反应,比如大单位一般比较重视,会主动来谈,小单位有时候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这位知情者说,“有经验的(非法网站)从业者一般不直接拿钱,(而)以广告的形式签订合同。”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与“人民在线网”一样,冒名,是类似非法网站实施违法、违规活动的一大特征。又如“中国新闻报网”,据调查,该网站由河南某公司主办,其未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却冒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报纸《中国新闻》的名义,非法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业务,开设“国内”、“要闻”、“热点透视”等栏目,违规采写编发虚假新闻信息。

  炮制身份敲诈勒索

  除了“冒名”,有些非法网站从业者的身份造假显得更为露骨。

  以2012年因“副局长枪顶记者头”事件而名噪一时的“人民在线网”从业者郭存根为例。

  郭存根的腾讯微博个人资料如此介绍自己:“现任人民在线新闻通讯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在线》杂志社副总编辑、人民在线网副总编辑”。这些显赫的身份亦出现在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郭的名片上。其工作地点是“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3号楼3F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内”。

  资料显示郭存根的从业经历是:“1993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进入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进入《中华建筑报》社,2010年进入《中国经济时报》社”。

  但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上述郭存根的学习、从业经历,纯属子虚乌有。郭本人是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的一个农民。在北京市工商局网站的企业查询信息中,无法查到“人民在线新闻通讯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名字;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网站上,也找不到“《人民在线》”杂志。

  “(非法网站)从业者以(正规)网站记者的名头、身份在采访中出现,但有时不一定在本网发稿,直接在本网发稿有可能会造成被动,熟悉行业情况的当事人会向政府管理部门投诉。一些合法网站的论坛也可以发布信息,从而给相关当事人造成干扰。”前述知情者介绍说。

  2013年5月,就在国家网管办开展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的同时,网帖“《漯河一农民为女儿找工作心急被一工商局干部骗走10万元》”(下称“《漯》”)、“《河南七旬老人12审6判终无罪冤狱释放百万财产被人占》”(下称“《河》”)出现在几个门户网站的论坛上。

  这两篇网帖的浏览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两篇作者署名中均有“记者郭存根”字样。文末有“此事的进展本刊继续关注”、“本刊将进一步关注此案进展”等字样。

  前文提到的郭存根的名片,时代周报记者就是在《河》文的当事人、76岁的娄德正老人家中发现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和生存惯性,使得郭存根这样的“从业者”有活动的空间?这还得从2012年全国鼎沸的“副局长枪顶记者头”事件说起。

  2012年初,漯河一处名为“河畔雅墅”的违规房地产项目进入郭存根的视野。该项目的投资方系当地的村委会领导,而漯河市房管局召陵区分局副局长牛豪与之亦有利益勾连,为该项目提供“保护”。

  牛豪的亲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2年初,自称是“人民在线网”记者的郭存根、袁虞卿等人来到项目施工现场“采访”,最后拿走3000元。在此期间,郭存根等人均未将“采访”内容发表,网络上也没有该项目的任何信息。

  3月底,袁虞卿又陪同外地记者前往项目工地采访。因袁此前在现场露过面,不便出现,因而只是带路。但待外地记者走后,牛豪殴打袁并用仿真手枪顶其头部,又通过袁找到郭存根等人,一并殴打。

  4月初,该事件被河南本地电视台予以曝光,该电视台模拟“枪顶头部”的镜头广为传播,事件迅速上升为舆论热点。

 酒类打假新闻 新闻网站打假
  此后,牛豪等10名涉案人员先后自首或被抓获,漯河市有关部门认定“河畔雅墅”项目违法,予以拆除。2013年3月,案件开庭,牛豪等人以“非法拘禁罪”分获一年至一年半不等的有期徒刑。

  欺凌弱小毫不手软

  进行敲诈勒索时,非法网站从业者不仅敢于挑战“强者”,对弱者更加肆无忌惮。

  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东王村农民徐林东,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徐的邻居张桂枝从小患小儿麻痹,丈夫也是残疾人。1997年,张桂枝家因宅基地纠纷吃了地方政府的亏,徐林东便开始帮她写材料、上访。2003年10月,大刘乡(现大刘镇)政府有关人员把正在北京上访的徐林东抓回来,送到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关起来,2009年底又将其转移至漯河市精神病医院。

  在徐林东被非法关押期间,张桂枝的丈夫因车祸去世,获赔十几万元。2009年,徐林东的侄子及张桂枝等人曾找到当地一名“记者”,后者答应对徐的遭遇予以“报道”。据张桂枝介绍,当时她与这名“记者”等人辗转驻马店、漯河等地,食宿费用都由她承担,花去了丈夫赔偿金中的4万多元。“有时候一顿饭几千块钱,他们吃着、喝着,我在一边掉泪,那钱是我老头(丈夫)拿命换的……”

  但是,张桂枝期待的“报道”却一直未见刊发。她多次向该“记者”哭诉,一再催促之下,对方才通过关系找到了正规的媒体记者。徐林东被非法关押精神病院6年半一事终于大白于天下。报道刊发当月,徐林东即被释放,于2011年初获得当地政府30万元赔偿金。

  徐林东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说,他的事情经媒体披露后,社会各界纷纷施以援手,仅媒体记者捐给他的现金就接近1万元。惟独刚开始接触的那名“记者”,竟还需要他的“帮助”。

  徐林东称,自己获释后,有大批漯河本地上访者来找他反映情况,他曾推荐几人找过上述“记者”。“有一个因为土地问题上访的,告诉我说那个‘记者’向他要3000块钱,我听了以后很生气,就没有让上访的给他钱,以后也没再向他介绍反映情况。”

  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前文提及的网贴《漯》所反映的漯河市工商局退休干部黄文启,曾向有关部门举报郭存根等人涉嫌敲诈勒索的情况。

  向帮助自己反映问题的媒体从业人员赠以“好处”,似乎已成为求告无门的弱势群体信奉的一个“潜规则”。网帖《河》的当事人娄德正,9年前蒙冤入狱,自己带头经营的养鹅基地因而破败,损失数百万元,获释后合理的财产损失却无人问津。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承诺:如能帮其解决问题,可以分出财产若干作为回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89.html

更多阅读

6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甘肃省泾川县新闻网站

泾川县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总面积1486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44300。代码:620821。区号:0933。拼音:JingchuanXian。目录·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地理位置· • 历

新湘报总编辑江单:为新闻尊严而战

写下这个标题之前,我想起新闻界流传极广的一句话,“我们不能保证永远说真话,我们只能保证说的每句话都不是假话。”这是一种新闻理念,也是一种新闻尊严。今天,在这里,一直以为弱势群体代言为责任的新湘报,拿起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今天,在这里

《新闻周刊》转战背后:当纸媒融入“新经济”

   媒体观察者们最近反复念叨着三件事:  2012年10月,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之一的《新闻周刊》宣布,自2013年起停止出版纸质版,主要力量将投向与The Daily Beast新闻网站的深度整合,在网上发行数字版。  2012年11月,在近代定期报纸的发

改制上市 中国新闻网站的改制上市

 中国媒体最近公布了首批新闻网站改制上市的名单,据说可能在今年年底就会有一两家新闻网站实现上市。  这一消息发布以后,社会上非常关注。虽然这是政府行为,但是资本市场对此是有一定要求的,第一要求有盈利能力,不管上市的新闻网站

声明:《酒类打假新闻 新闻网站打假》为网友摸扎算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