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是什么意思 论技术壁垒及其有效利用



[摘  要]:如同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限制境外品的输入而在价格和数量上形成的控制机制;与关税壁垒的不同,技术壁垒是通过建立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上述目的,因而更具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具有不易招致对方贸易报复等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壁垒的形式、特点和机理的作用机制;其次分析了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最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      贸易技术壁垒    有效利用

       Int’l Trade        TBT     Available Utilization

    1、前  言

 技术壁垒是什么意思 论技术壁垒及其有效利用
    TBT,贸易技术壁垒,因其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灵活性而在政策上具有双重性。技术壁垒的政策效用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合理性有关,并非始终有效,唯有在政策得以有效发挥时才对境外品构成壁垒效应。技术壁垒的受益者理论上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拥有者,在现实社会里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因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存有差距、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供求弹性上存有差异、技术实力相差悬殊,因而发展中国家始终是技术壁垒的受害者。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在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中,约有10%—30%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障碍所引起,”……它包括行政壁垒,有形边界管制和延误以及有共同法律强加的各种限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传统产业出口正面临“重重的技术壁垒,难以跨越”。

    技术壁垒的表现形式是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因壁垒的消失而消失,对我国传统的出口产业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它对我国如何实现由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出了要求,因此,从机理上探询技术壁垒的政策效用,对规范我国市场秩序,吸引外资,提升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十分有益。

    2、机理分析与影响

    贸易壁垒的机理是为保护本国经济安全、限制境外品而形成的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就关税壁垒而言,它是一种价格控制机制。它是通过对进口品征收关税,使进口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削弱其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配额制则是一种数量控制机制。它是通过改变配额指标,来调整产品的进口数量。配额指标一经确定,进口数量也就确定下来。

    技术壁垒与关税壁垒的不同就在于,它是通过建立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贸易壁垒的,既有数量控制机能,也有价格控制机能。它在政策的选择上较其它贸易壁垒更具弹性,因而为世界各国所偏好,也为WTO所认可。静态地看,技术壁垒一旦确立,势必造成某些进口品在技术要求上的冲突,构成了壁垒效应,从而在数量上对进口品实现了控制;动态地看,技术壁垒又表现为数量控制——价格控制——数量控制的循环控制机制。

    技术壁垒对境外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输入品数量的控制和对输入品供应商的限制,是通过技术进步与提高,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促使境外品的入境门槛提高,间使境外品的技术成本增大,终使其价格高于境内市场的平均价格而失去竞争力,换言之,境外品福利损失的增加意味着境内同类产品福利损失的减少。

    如图a所示,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境内产品的均衡价格为P0,高于世界的平均价格P1,但在开放的经济(即自由贸易)条件下,境内生产品的数量为Q1,消费品的数量为Q4。由于供给<需求,因此,需进口(Q4-Q1)数量的商品。现假定主管当局出于某种因素的考虑,拟对境外品实施技术限制,将产品的技术标准提高至S1(见图b),相应的价格水平体现了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因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即P(1+S)(见图a)。因产品数量Q<(Q4-Q1),境内产品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故价格上升,直至价格为P(1+S)时,供求才又倾于平衡。此时,境内的生产数量由Q1增加到Q2,进口品的消费数量由Q4减少到Q3,境外品被严格控制在技术标准许可的水平上,即Q=Q3-Q2。其效用相当于等值的关税效用,亦即TQ=P(1+S)-P1/P1。至于图b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技术壁垒对境外品在数量上的控制,它是由图a推导而来的。它表明当技术标准由S0提高到S1时,境外厂商须面临的技术壁垒,只有那些达到或超过此标准的厂商方可进入东道国的产品市场。

                 

    此外,技术壁垒以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基础。对境外品的抽样、检验和评价过程可因时间限制和标准内容繁减等硬性规定(如,日本对进口大米就规定了120余项的农残检验项目,并有日检验批次的最高限量)而对贸易各方产生影响,且福利损失难以量化。

    尽管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在促进体系之间的协调、改善市场透明度和降低信息成本、防止欺诈或与健康和环境相关的危险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过份的技术要求会破坏市场竞争力,阻碍新生力量的进入,从而宽容了经济的低效。因此,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因技术壁垒而导致境外品价格上涨所形成的价格效应;2、因价格上涨而使境内消费由Q4减少到Q3所形成的消费效应;3、因价格上升而使境内生产由Q1增加到Q2所形成的生产效应或保护效应;4、因入境消费品的减少和境内生产的增加而使进口减少了(Q4-Q3)+(Q2-Q1)所形成的贸易效应;5、因境外品价格的上涨致使每一单位入境品的税率增加,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所形成的财税效应;6、因检验和评定时间的成本增加而形成的时滞效应。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若无贸易壁垒措施,境外品的大量进入势必对境内相关产业形成冲击,致使市场均衡被破坏,即外部因素的冲击致使价格下跌,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因市场环境的恶化而被迫退出市场,从而形成对境内相关产业的冲击。情况严重的,还会对经济和产业结构形成破坏性的冲击,因此,必要的技术壁垒是必需的。进口国若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将技术壁垒设置在适当的水平上,则境外相关产业对境内市场的冲击将会大幅度地减轻。因为在此技术条件下,任何想进入境内产品市场的境外品都须在技术条件上能够满足或超过进口国所设置的技术壁垒,否者将被拒之门外,不得进口(见图b)。市场准入条件的提高,技术升级或技术转移便成了各厂商实现其技术壁垒跨越的首要选择,而要实现技术壁垒的跨越就须引进新的技术和进行新的投资。尽管新的投资使产品在技术上具有跨越壁垒的能力,却使厂商的成本被大大地增加,利润也被大幅度地削减了,从而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因此,从长期看,跨越技术壁垒是以提高进口品成本为代价的,是以削弱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市场的销售利润为目的的。

    但是,过高的技术壁垒可能会背离目前的发展水平,产生负效应,因为过高的技术壁垒虽可依进口国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意愿,促使技术弱势的厂商进一步扩大投资来提高产品品质,也可以促使技术优势的厂商通过技术转移或通过FDI来规避技术壁垒,但根据公平一致的原则,境内厂商如果不能在技术上及时跟进,短期看,会面临被逐出市场的危险,长期看,则可能对经济结构起破坏作用,因此,技术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政策的调节作用,即当境外品在无技术壁垒制约时,易对境内的弱势产业形成边缘化的冲击,或在吸引外资时易使境外的夕阳产业或过时的技术对进口国的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不利于进口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技术壁垒的介入不仅有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有利于进口国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将技术标准设定在一定的水平上,有选择和针对性地促使某些境外品,或过时的技术与产业无法进入国内市场;促使某些在本国不具技术优势而在国外又具有一定优势的技术与产业向外扩张,使进口国的经济始终保持在良性的发展轨迹上。因此,技术壁垒的双重效应对贸易各方均有影响。

    技术壁垒不是无条件的,是以技术实力为支撑的。现实世界里,设置技术壁垒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是技术壁垒的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是技术壁垒的非受益者,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着贸易条件恶化,产品需求弹性小和对发达国家市场有较高的依存度等方面的问题。技术壁垒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双重惩罚,即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里“唯有那些效率最高的生产企业才有可能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其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或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受到技术壁垒等方面制约的同时,国内的政策和机构上的薄弱环节又使他们难以通过增加投资或降低成本来克服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动态的,不是一曾不变的,它随技术进步而有被不断跨越的可能。技术壁垒需在自我不断提升的同时,加强政策的外部协调,以弥补技术壁垒的失灵,即通过认证、环保标识、检验检疫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来增加境外品的应付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境外品对国内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冲击。

    3、政策建议

    中国在经济上正在崛起,其外向型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来自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技术壁垒方面的抑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障碍,但同时也对促使我国经济由量向质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而是机遇。为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扬长避短,建立有自我特色的技术壁垒体系,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3.1、基于国情,完善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已初步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上,也体现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方式与方法上。这种状况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国情等综合因素共同使然的结果,但经济的崛起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使我们在政策的选择上更具目的性、艺术性和差异性。

    目的性。作为发展中大国,历经50多年的风雨历程,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并具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完善技术体系方面应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地制订难易不等的技术标准。对那些我国在技术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应本着从严的原则制订高于国际标准的高、尖、难的标准,以抑制国外同类技术与产品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冲击,并积极鼓励那些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向外扩张;而对于那些我国尚不具备,或已具备但工艺落后,或完全属空白的技术产业,则应制订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宽严相宜的技术标准,以鼓励境外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企业或以规避技术壁垒为目的,或以FDI为目的的技术转移或直接投资。至于那些与我国技术水平相当,或略有优势的境外技术产业,则应根据我国产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制订与国际规则相一致的技术标准。

    艺术性。作为在经济上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技术标准的目的,其方式与方法与经济发展初期所确定的方式与方法要有所不同。现在的目的不再是维持国内市场秩序的单一性,而是要维护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双重性,乃至多重性的需要,因此,在实现技术标准目的的政策选择上应更具弹性和艺术性,力争做到为我所选,为我所用,不再唯国外的产品/资本而让市场,而须学会运用技术标准所特有的杠杆效应,促进国外相关技术和产业以独资、合资、合作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向我国境内的转移。

    差异性,亦称多样性或歧视性,主要是指因实施政策的环境不同,或对象不同而在政策实现的手段上有所不同。其目的在于既可以以依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的不同而在技术标准的应用上有所不同,也可以以产品类别的不同而在技术标准的难易选择上有所不同,更可以以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上有所不同。关于这一点,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做法。

    3.2、构建特色认证、认可体系,确保经济安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外交往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因不同的国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主要体现在对进口国生态环境的威胁,如废旧物品的转移、过时技术与产业的转移和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转移;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本质性的对抗,如产品技术标准应用的不一致性和技术、产品与进口国产品雷同而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冲击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面对来自上述两方面的威胁,成了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诸多的解决方案中,产品认证,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上述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国家把能否获得ISO9000、ISO14000及GMP认证看作是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此外,还有许多独具国家和地区特色的产品认证,如美国的UL、欧盟的CE以及加拿大的CAS等。目前我国虽然不具备发达国家那样的技术基础,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分段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认证、认可体系。

    需指出的是,ISO9000和ISO14000集中体现了西方工业社会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在管理理念方面形成的文化精髓,具有很强的西方工业社会的(管理)思想观、人文观和价值观,与几千年来东方人在社会的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取向有一的排异性和不相容性,因此,在引进ISO9000和ISO14000时,应结合实际,注意消化、吸收和兼容,使其更具中国特色。

    3.3、完善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制标活动

    标准是自愿的,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之争其实是资源之战,技术水平之争也,更是某种贸易战的前奏。它事关企业成败和支付成本的高或低,因此,在标准问题上,应积极地参与国际制标的各项工作。通过对标准的制定,力使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或有技术优势的产品能纳入到国际标准体系之中;力使那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和重大技术革新能及时地转化为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起到跨越国外技术壁垒之目的。

    3.4、加强信息的收集、分类和研究,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如同法国的NOREX和英国的THE,我国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是专司我国经济安全的职能部门。它依据有关法律,负责对法定的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检疫,负责监督和管理进出口商品的质量问题,负责卫生防疫和动植物除害,在帮助企业规避规避国外技术壁垒、信息收集和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可以发挥其它部门难以做到的指导作用。

    3.5、鼓励企业参与竞争,实现技术壁垒的整体跨越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的生命周期可因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得以延续。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工业基础较为系统和完善,其技术层次适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因而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在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的今天,应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的国市场的不同,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优势产业的转移或技术优势的转移,来①实现技术壁垒的跨越;②实现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与改造;③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促进国内相关的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3.6、以市场为依托,合理利用TBT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尚在形成中,市场理念和利用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需不断完善。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公证行,如德国的TUV、美国的UL和瑞士的SGS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以SGS为例,它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170多个分公司和230多个实验室,出具的检验结果在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权威性。有了它,便有了跨越技术壁垒的通行证。因此,建立自我特色的TBT体系,是有效利用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

1、《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产生及其意义》, http://www.ccc-net.com.cn/WTO/tbt/1.htm

2、尼克拉斯.斯特恩,《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损害了最贫困国家的贸易前景》,

人民日报,2000年12月15日

3、《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http://www.zsqts.com.cn/information/wtonews/ydjsbl2_1.htm

4、王一娟,《技术壁垒不容小觑》,《经济参考报》,2000年09月07日

5、黄启生,《欧美技术壁垒阻击中国出口》,《粤港信息日报》,

    2000年9月14日

6、柯大钢、冯宗宪,《技术壁垒及其跨越方式》,《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月

7、方齐云,《国际经济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674.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理解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1、 换手率是指个股日成交量与其流通盘的比值,它反映了个股的活跃程度,在实战操作之中,对量的研判是非常重要的,换手率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指标。其原理和方法: 大家知道,热门股的重要特征是股价表现活跃、成交量

手机刷机是什么意思 手机刷机线

刷机是什么意思刷机就是给智能手机重装系统,进行系统安装的操作。就像是给自己的电脑从新装系统一样,刷机的目的在于提高整机运行性能.升级原来的系统,能够修正系统bug让手机运行得更加稳定.更换自己喜欢的版本.删除官方手机自带的一

Macd金叉是什么意思,Kdj金叉是什么意思 macd kdj rsi金叉选股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Macd金叉是什么意思,Kdj金叉是什么意思这俩个问题。首先大家要长得,股市技术面上看,是存在金叉和死叉二种概念的,金叉的出现一般意味着上涨,死叉的出现一般意味着下跌。但这里建议大家看金叉或者死叉时,不要只看日K线,还

4G网络是什么意思4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 q板上市是什么意思

4G网络是什么意思4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简介4G网络是什么意思4G手机什么时候上市:中国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技术诞生了,而且是中国人的技术!国人该为之骄傲!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技术统称为4G网络,世界科研人员还在研发当中!也是未来

手机OTA升级是什么意思? iosota升级是什么意思

OTA是什么意思?OTA是Over-the-Air的简写,空中下载技术的意思移动OTA功能是什么?是通过移动通信(GSM或CDMA)的空中接口对SIM卡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的技术。空中接口可以采用WAP、GPRS、CDMA1X及短消息技术。OTA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

声明:《技术壁垒是什么意思 论技术壁垒及其有效利用》为网友酌青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