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起价 漫天要价 就地还钱

 坐地起价 漫天要价 就地还钱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是近几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现在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广泛存在“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市场环境中,多数人都不会轻易地从第一个遇到的卖主那里购买商品,而是情愿多跑几个地方,多问几次价格。为什么呢?因为谁都知道,这种市场的价格离散过大且分布又广,消费者只有在与各种卖主接触,并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以后,才能最后确定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价格。经济学把这种人们花在市场上寻找合适产品和价格的过程称为搜寻。显然,搜寻包括了多种支出,它不仅需要付出时间、体力和交通费用等方面的代价。而且还往往需要作出其它如紧张,烦恼等精神方面的牺牲。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现象之所以发生,是价格离散的表现。价格离散是价格信号不充分,人们不能根据有效价格信号调整自己行为,导致交易费用增加的结果。用这个观点来解释买卖双方的行为。作为卖方来讲,每一位出售者在进入新市场之前,由于无法知道这个市场的价格分布和变动情况,为弥补自己这方面知识的不足,一般就会采取“漫天要价”的行为方式,用一个连续的开价过程,以探明消费者的实际出价。但是,出售者不了解某一时点市场价格的分布,并不是他采取“漫天要价”方式的全部原因。其实即使价格信号不充分,任何出售者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最低生产经营成本,他仍可以按照确定自己边际成本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边际收益,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换一种说法,由价格信号不充分引起的,是出售者不知道该如何开出最高索价,而不是按成本确定的价格。这里的关键在于,价格信号不充分,是相对买卖双方都存在的一个条件,消费者对市场价格分布不了解,同样也会促使出售者选择“漫天要价”的索价方式,因为这样才有利于他不断地试探消费者可能给出的最高出价。使自己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这是卖方能赚就赚,使自己边际收益实现最大化的行为选择问题。由于这时的市场交易可以在出售者的最低成本价和最高索价间任何一点实现,这种情况不言而喻地对卖方有利。这也是为什么,“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行为多由卖方发起,而买方往往处于无可奈何的遵从地位的根本原因。   

由卖方发起的“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市场,对买方造成的最大市场伤害,莫过于它造就的是一种人人自危的市场环境。我们讲市场交易可以在出售者的最低成本价和最高索价间的任何一点实现,本身就意味着卖方选择的是一种只要利己就不惜损人的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半欺诈的价格现象,我们大家都知道“王婆卖瓜”的故事,王婆说她的瓜又大、又甜、价格又公道。但由于市场中存在有损人利己的可能,谁也不敢肯定王婆是否诚实、可靠,许多人也不会仅凭她提供的信息就会作出决定。这时,消费者自然要进行市场搜寻,通过广泛收集的信息来证实或者证伪王婆所说的话。同样,即使人们已经决定购买王婆的西瓜,难免也还要对王婆的索价作出“就地还钱”的反应,借讨价还价来检验王婆是否诚实。而类似市场搜寻的结果,自然可以为消费者带节约货币支出的好处,而且按照人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体验,一般也不难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消费者用于购买某种商品的货币支出越大,其搜寻次数也会越多,由此能够带来的货币支出节约就会越大。第二,在同一市场上没有经验的消费者,比已具有一定“侃价”知识的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要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市场搜寻所产生的货币支出节约,毕竞是市场价格信息不充分的结果。换一句话说,相对有效率的市场而言,人们节约的是本来就不应该支出的成本。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来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由价格信号不充分产生的买方搜寻,给消费者带来的是检验支出,其中既包括了对市场信息的检验成本,也包括了对出售者商业道德的检验成本。

    从表面上看,既然“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是市场价格信号不充分的结果,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可以采取价格公布的方式。例如由政府某一部门进行价格公布,让消费者明确地知道什么地方的东西最便宜,出售者也能准确地判断那里的商品出价最高,买卖双方都采取有效行动向对自己有利的市场集中。从理论上讲,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商品只有一种价格的市场。但让消费者通过价格公布掌握有关知识这可能吗?站在消费的一方,人们进入市场总是有瞬时参与的特点。整体上消费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随时随地关心不知什么时候才对自己有用的价格情况。何况在价格多变的情况下,经过一定时间延滞整理出来的价格信息,能否做到即时有效,是否就真的能对市场发生指导作用,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更何况如今市场上的商品种类难以计数,不同的质量、品种、规格的商品不可能不分巨细地公布价格,如何把它们整理归类也是难点。最后就算上面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购买行为也极有可能是出现一些消费者按照价格指导,谨慎地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市场,另一些消费者仍漫不经心,服从“漫天要价”的价格分配,结果仍然很难消除“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现象。事实上,近些年来社会公布价格的经验证明,现在实行的各种价格公布,大多仅对价格分析者具有一定意义,而缺乏规范的功能。可见,采取价格公布的方式,并不是解决“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有效途径。

    从根本上讲,市场价格信息不充分,买卖双方出现“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交易现象,是市场供求条件不稳定的产物,而供求条件不稳定,又是竞争不足的结果。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市场上每种商品的出售竞争者都很多,那么消费者不需要支付较高的搜寻代价,很快就能与索价最低的人相遇,此时“漫天要价”者能不被市场自然淘汰?消费者还需要对各种市场信息进行检验吗?而反过来想想,如果竞争不足,卖方在市场任一时点上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都有随机巧合的特点,于是大家划地为牢,经济要素的竞争变成了投机取巧的竞争,结果自然就形成了市场乃至价格的分割。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意味着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与出售者的生产经营成本具有替代的功能。一些消费者因为出于对时间价值的考虑,宁愿采取就近就便的方式购物,这样“漫天要价”对买方就是有了区别对待的作用,区别对待是一种价格歧视的。它的症结在于,这种市场使不同的出售者可以按照各自的经营成本进入市场,在这种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即市场价格可以杜绝资源浪费,使一切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也将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

    改善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现象,需要创造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均衡环境。现代经济理论分析结果证实,竞争引导市场中的价格趋近于成本,这时市场价格将出现一种产品只有一种价格的状态。当然,这也不是说价格没有波动,但由于竞争使商品的价格趋于边际成本。价格波动受的是总供需关系的调整。目前发达市场国家出现的季节性价格变动等自发性调价措施,是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产生的单个价格跳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体现的是灵活的价格弹性机制,他使每一个出售者都必须按照边际成本调整自己的价格,这对于“漫天要价”者具有价格除清的意义。而价格均衡运动,索高价者被市场机制自我清除,这正是有效率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965.html

更多阅读

地包天 地包天需要多少钱

1地包天下巴长且向前生长,面部看起来向前凸,称为地包天。地包天并不是医学用语,只是下巴的模样和饭勺类似起的名字。医学上正确的诊断依靠一下三种方法。1)下巴尖不对称:单纯的下巴过长。2)咬合不正下颚前凸症:下颌骨与牙齿咬合不正(上下

二人台《还钱》台词录自网络 天道 经典台词摘录

还 钱人 物:姐姐,60岁,农村妇女。妹妹,55岁,农村妇女。[现代。[小康村致富农家小院内外。[欢快的二人台曲调声中,姐姐扭达着上场。 姐姐 (唱)蓝个盈盈天上云彩白,好政策让农民富起来;秧苗苗靠水娃娃靠奶,科技扶贫为咱把富树栽。(白)新时期变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

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到了三四十岁,女人才会迎来性欲高峰。这时的她们总希望重温刚结婚蜜月时的如胶似漆,让夫妻欢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但现实并不如意,孩子、家庭、事业等都在阻碍她们鸳梦重温。不过,性学家们最近的研究给

坐地炮战法 战法

关于坐地炮,有几种解释,在我们老家哪里是天地炮(鞭炮)。“坐地炮”是一种大杀伤性武器,但不属总后管,民间随处可见,不算军用物资。“坐地炮”也是中国象棋术语,又名“沉底炮”,就是沉入对方端线的“炮”。沉底的“坐地炮”很厉害,使对方这一侧

声明:《坐地起价 漫天要价 就地还钱》为网友指尖余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