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公府见闻录 七日见闻



     余华老师的新书《第七天》终于面世,真是让人等得久。换了追求女子的男子,即便内心坚定,大概都熬不住走了。

  对《第七天》的评论几乎一边倒,负面的居多。我要是出版商,一定偷着乐。学过新闻的都知道当年美国传媒大王赫斯特主做“黄色新闻”的原因——因为招人眼,能卖钱。“黄色新闻”是啥?是色情、暴力、犯罪,是一切负面的新闻。但也奇怪,凡负面的新闻,一定比正面的招人关注。这不是我总结的,是赫斯特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不信您跳出肉身旁观一下自己对新闻的爱好,只要不欺心,当知余言不谬也。

  大家认为《第七天》的不好之处,我找了一些媒体的报道,不完全地看了看,大概包括下面几点:一是小说中涉及的很多事有社会原型,且大家都知道,有些评论者因此认为余老师瞄准的是外国读者,是希望自己能进“国际橱窗”,因为中国百姓司空见惯的事外国人不一定知道,更别提熟。这话让我想起当年媒体及大众对某大导演新影片的看法。二是小说像快餐,总体感觉“轻”和“薄”,没深入下去,对书中涉及的事件没有深挖;三是对话多,读小说像读剧本。

  大家认为《第七天》的优秀之处……真不多!我看主要集中在对父子之情描述的认可。

  说完别人的意见,该说我的了。我是什么感觉呢?

  我们彼此期望过高

  尽管这本书是余老师花费7年时间积累出来的,但费时长不一定代表就是好东西。汤炖得时间长了据说营养足,可药煎得工夫大了药效往往会受影响,不信您去问中医院药房的司药,反正她是这么跟我说的。认清了这点就没必要求全责备。余老师是个曾经写出好作品的好作家,但不代表他一辈子只写好的不写差的,写点儿差的又怎么了?正常!那是调剂。

  阿城说过,好文章不应该是每一句都好,应该是一个笨句子接着一个笨句子再接着一个笨句子,然后出来一个好句子,这才觉得好。大概是这意思吧。好作品同样道理。是快餐就是快餐呗,拿过来该吃吃,吃完没必要骂街。谁能保证自己每天都吃得特别细致?谁敢说自己没吃过一顿方便面!也许在余老师眼里,《第七天》就不是一个需要您读上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半年的大部头,它就是一个快餐。余老师给大家做满汉全席做腻了,今儿就想熬个粥弄点咸菜或者煮个方便面,爱吃的自然觉得美味。这书我两个小时就读完了,觉得挺好读,其中的父子之情很令我心动,就行了。

  至于有人说书里对话多,感觉像读剧本的说法,有空您去翻翻《许三观卖血记》,那里面对话也不少。再去网上查查“余华”辞条,会发现他当年读乔伊斯的名著《青年艺术家画像》时,曾被那种通篇只用对话的形式震撼过,他当时就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够用对话写作啊。”

  误读了叙事者

  截至目前,我读过的关于这本小说的评论文章,所有作者都说《第七天》是从死者的角度讲故事,有人说这个写法不新鲜,还有人拿这个角色与《我的名字叫红》的主人公作对比。其实不同。上世纪90年代的《跨世纪文丛》里有位女作家,记不清,不是方方就是池莉,是用一个已经去世的孩子的眼光来叙述自己家里发生的事。斯蒂芬·金有篇小说也是从一个死者的角度来讲他被杀的前因后果。所以让死者讲话确实不新鲜。

  在《我的名字叫红》里,也有死者开口说话,但能开口的其他东西更多,不是一个死者可以概括的——有死者的亲属和邻居,有树,有钱,有死亡(死亡是种状态,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但很难拟人或拟物。《第七封印》的导演伯格曼是电影大师,但他在电影里也只能让死神来说话,不能让死亡开口),有画中的马和人物(这有点像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比如《画中人》,一幅画里的年轻女子下来给男青年做饭聊天),有撒旦,有杀人的凶手等。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能说话,这个当然更厉害。而且帕慕克把这种手段用到了极致,把这些能说的不能说的统统聚合在一起,安排他、她、它依次说。都说人多势众,场面大,其实东西多了也一样,场面也大,显得更有力量,多到一定规模,就会令人震撼。某导演就深谙这个道理。帕慕克能获诺奖,也许也是因为懂这个。这是笑谈了。

  我以为,这本《第七天》的主人公杨飞并非死者,而是“中阴身”。具体的,大家可以去找新经典出版的另一本书《西藏生死书》,或者去网上查。在“中阴身”状态,灵魂是漂浮不定无所依托的。以“中阴身”为叙述者,余老师应该有言外之意,有所寄托。以“中阴身”为叙述者的作品,我以前没见过,以为这是文学作品里的新角色。

  荒诞是面儿,绝望是里儿

 蒋国公府见闻录 七日见闻
  这点和《许三观卖血记》是相似的。即便浓浓的父子之情也掩不住书中的绝望。人说“我手写我心”,看这本小说,感觉余老师这些年的心情不会太好。想想也是,再是著名作家,余老师也得跟我们一样,吃着毒大米,喝着毒奶,闻着毒空气,看着城管双脚起跳,看着书里写到的和没写到的一切闹心新闻。如此,心存绝望是顺理成章的。老百姓绝望了,或者把自己喝蒙了算,或者把脑子放在电视节目网络里娱乐。有钱人绝望了,移民,移出去一看,其实差不多,全世界都在温室效应,您横不能移民出地球吧。作家绝望了,一是自杀,像海明威先生,那就是成功案例;二是写东西,把绝望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翻来覆去地看,看的时候找感受,想想您受得了受不了,再想想受不了的话您该怎么办。

  友情提示,您受不了的这一切,别以为只跟别人有关系,跟您没关系。这就好比您要厌恶地上有痰,您就别往地上啐,您如果啐了,一准儿有人步您之后,比您啐得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405.html

更多阅读

历代衍圣公 孟子家谱辈分排序

世系 姓名 字 封袭2代 孔鲤 伯鱼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泗水侯 3代 孔及 子思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沂水侯,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沂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沂国述圣公。 4代 孔白 子上 5代 孔求 子家

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志铭 上柱国是什么意思

——(录自《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河南卷第一册)题记:此墓志铭是1969年浚县卫河清淤时,在城关乡罗庄附近卫河河床内挖出的,该墓志铭长80厘米,宽60厘米,墓盖书《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志铭》,字体结构疏朗,朴实遒健。行文39行,满38行,每行31字,共

中国两千多年唯一的世袭官职——衍圣公 衍圣公府

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但对中国这一两千多年以来的唯一的世袭官职——衍圣公没有任何影响。只是在历史的各个场合中,这一官职衍生出的故事确如满天的星辰总也数不清!刘邦一统中原后,于高祖十二年(即西元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

声明:《蒋国公府见闻录 七日见闻》为网友彩色世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