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系统实施过程 人力资源职业化的过程



——缺乏信仰,还是缺乏职业化(一)

在人类历史上,文明古国数次出现,中国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不间断文明历史的国家。为此自豪之时,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论断,“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从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由于我们没有经受工业化洗礼,我们做事还缺乏职业化”。更有甚者,一些人以讹传讹信奉遭到历史学者驳斥的韦伯有关新伦理教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关系的言论。

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到底哪些因素违背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呢?又是如何违背的呢?这必然涉及到人的现代化和职业化。人是现代组织的创设者,也是现代组织中最活跃的资源要素,人的现代化与职业化又是何种关系?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现代化就是从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现代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其中最核心的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变化下的变化——人的现代化和职业化。人的职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1、社会形态的特征比较

   (1)传统农业社会

尽管农业生产也存在田间作业的程序和步骤,但其最主要特征是时令对农作物生长的决定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社会成员主要利用简易的工具从事农田耕作,由于工具极其简易,劳动操作主要是个体形式进行的,分工协作的作用受到限制,在家庭是社会基本组织形式情况下,家庭也就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由于单位劳动效率和效益的恒常性,劳动规模的扩大也只是简单的劳动成员的增加。

农业劳作主要包括整理耕地、育种、播种、施肥、除草和收割等,这些主要跟随时令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个体学习这些田间耕作主要是跟随家庭中有经验的长者耳濡目染地习得,经过几年的实践操作和口耳相传,逐步独立运用工具跟随时令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从事农业劳动。这种个体农业耕作的典型特征是个性经验化的操作,如同我们操作一些家庭劳动。个体经验随着个体的生命终结而消亡,如此一代一代地不断实践和传递,而积累改进的并不多。

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依然是如此,近30多年发生了一些变化,近10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及在其基础上农业生产的社会组织化的提高,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个别地区依然存在传统的农耕形式。

   (2)现代工业社会

    在工业社会,运用机械化劳动工具从事商品生产是最为典型的特征。劳动工具的机械化突破了人力的自然有限属性的限制,而人类的智慧的无限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不断根据需要和向往设计出各种机械,也不断生产出各种产品。这些机械工具,不论是生产机械的母机械,还是直接制造产品的机械,都在不断更新换代,而新机械层出不穷。机械复杂性越高,也就越需要生产组织的企业化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如此来提高内部生产效率,同时商品的社会化程度越高,需要企业增强与社会、与市场的协调功能,也推进社会的进一步分工——商品流通的增强。

运用机械工具从事生产,需要操作者对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构造和属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个体经验式的操作经验积累无法适应机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的要求。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是个体从事机械工具劳动的基础,同时机械工具突破时空限制为技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个体的经验和创造性通过设计转变为新的机械工具和操作技法,从而为人类的智慧积累和改进乃至创造奠定了基础。

    效率和效益的追求是整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源泉。与其相适应的便是社会保障商品和各种资源要素流通性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从15、16世纪起,人类历史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阶段。现代化(modern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18世纪(1770年),而在中国使用这个词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

 (3)知识经济社会

 人力资源系统实施过程 人力资源职业化的过程
    知识经济就是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运用和分配。其最典型代表形式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与机械化的融合,也就是作为硬件的机械装置和电子技术以及作为软件核心的信息技术。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系统化的认识程度,是人们与其周围环境和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信息是知识的一种形式,是事物状态的一种变化或状态的反映,信息技术就是分析事物的信息数据模型,并用电子技术予以实现、传输和整合,同时信息技术突破了人类活动的时空限制。正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信息称为一种社会生产所必需的资源。商品的极大丰富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和信息服务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

信息技术如同机械化一样再次改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作为其基础的软件是一种集成化的事务处理的程序,不论是决策及其辅助执行软件系统,还是三D动漫的程序设计系统。使用和设计软件是社会个体及团队的工作基本形式,无论是使用,还是设计软件,强调信息的采集、分享和整合及在其基础上的运行监控,对人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每个人既是知识信息的采集者,也是知识信息的使用者,在平台上采集、制作、分享、传播和运用信息打破时空界限,而采集、制作、分享、传播和运用信息需要更多的知识,也即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2、职业化的过程

(1)人的社会化

人在出生之前通过母体间接接受他人及社会的各种影响,而出生之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改变,从开始的家庭、医院、社区和学校及大众媒体到公共场所,与周围的亲人、陌生人接触而发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个体逐步掌握、内化社会规范,从而表现出被认可或符合期望的日常的社会行为方式。

人的社会化终其一生,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同时人的年龄增长和心理发展也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http://china.aihuau.com/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生理发展具有不可重复性。人的社会化是基于人的遗传特性所赋予的学习能力,通过观察社会各个成员的活动方式和结果进行模仿学习,这种模仿具有广泛性,包括同龄人员、理想范儿,但更多地接受自己熟知的亲人、关系密切的人员的引导和影响。尽管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社会模仿观察学习的过程,但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复制乃至接受他人或现成社会影响,人们在模范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能力水平、学习成果及学习意向具有个体差异性,人的社会化又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或个别选择性。

(2)人的现代化

人的社会化深受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影响,尤其受社会文化积累效应的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影响,前者让人的社会化保留人的社会文化的连续性特点,后者让人的社会化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性。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及后工业化社会演进过程中人的社会化自身特点,实际上就是人在从主要依靠手工劳作向人与机械匹配劳作,以及今天向人与信息终端匹配劳作的转变适应中的人的自身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自然也在改变着人的自身特点,透过中国近百年来,尤其近30年、近10年的由一个贫弱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人的自身变化不难理解这一点。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必然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从书信到电话再到互联网和微信,改变的不仅是行为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及态度,这种人的现代化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区域性,因为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应用过程,同时不同区域接受现代科技应用的范围和机会并不完全等同;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应用是人的智慧结晶,是现代人的能力水平展现,为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的现代化就以更加快捷方式总结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并在此其基础上快速开发和应用新的科技,人的能力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在提升和调整。在现代社会里,快速的社会交往、物资流动和信息传播也让人们更多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而且社会活动范围更广、更多,现代人的开放性既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果,也是人的现代化的过程。

(3)人的职业化

职业是人们为谋生而持续稳定从事的某一类的活动,是一种社会自然分工的结果。古今中外社会中都有各种职业存在,中国过去不仅有官、士、农、工、商,还有三百六十行,同时期的西方农耕社会的职业类型与中国有几分相似,不过最大区别在于宗教人士和商人比中国的人数要多,相关的活动多而复杂。

在传统农业社会,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而且产品同质化,一些满足个性需要的特殊行业,由于生产过于依赖手工或人的自然属性,商品数量极其有限。职业的本质是个体劳动的社会交换,在现代工业社会及知识经济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劳动是社会劳动,即非同质化的劳动产品满足人们丰富的社会需求,这种状况下从事生产的活动特点显然有别于传统农业社会条件下从事同质化的生产劳动情况的人的特点。

人的现代化和职业化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人的现代化强调现代工业社会及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人的自身特点,而人的职业化强调现代人的社会活动特点——以职业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体现人的职业行为方式和特点。

现代社会中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更多依赖于其所学的专业或学科,不论这种专业知识或学科知识来自于学生时代和学位研究所学,还是来自于自学或工作经验中积累,或二者兼而有之。这种专业或学科知识是对工作对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既有理论性的,也有实践性的,但其基础是理性的逻辑分析和综合。人类生理性的基本行为方式从人类诞生开始至今虽不能说毫无变化,甚至与灵长类相似,其变化非常小。基于人智力的能力发展,个体的行为效率和群体的组合行为效应更加突出了人的职业化行为特点——对效率和效能追求。效率和效能是人对自身行为的自身调节和控制的结果,行为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就是实现这种调节和控制。与其同时,绝大多数成员受雇于现代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企业等组织,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不仅受到组织规范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为组织成员之间不同层级的协作。

(4)社会现代化与人的职业化的相互影响

社会和职业总是先于个人的存在而存在,个体总是接受现存社会的各种影响,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这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个体的生理、心理的生长和成熟规律决定了人接受社会影响的阶段性,也即个体在年幼和年轻的时候,更容易接受社会的影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渠道是家庭社区的生活方式、学校教育、大众传播和工作方式,只有现代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基于工厂企业的工作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远比乡村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对人的影响要大,这种影响的结果便是人的现代化、职业化。

社会和职业在不断发展变革,处于一定社会时期的个体也呈现代际更迭,年幼和年轻一代总是成为个体社会化、个体现代化和职业化的对象;当这些年幼、年轻的群体逐步成为社会中坚,甚至主导力量时候,现代化、职业化的个体及其现代化、职业化的水平也就成为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当然个体对社会现代化影响力范围和影响层级并不相同。个体的现代化、职业化对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实际是社会现代化对个体现代化、职业化的反向影响,因为人是这种影响的实施者,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个体的代际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768.html

更多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体系化、流程化与标准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体系化、流程化与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必备工具箱.RAR》增订版前言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中国内地的企业生产经营亦开始得到系统、有效和可持续的恢复。最近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们飞往全国各地,给企业做

人力资源系统实施过程 人力资源职业化的过程

——缺乏信仰,还是缺乏职业化(一)在人类历史上,文明古国数次出现,中国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不间断文明历史的国家。为此自豪之时,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论断,“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从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由于我们没有经受工业化洗礼,我

erp系统实施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思想落地(1)

人们常说,ERP中蕴含着先进的管理思想,但是对于ERP中蕴含了哪些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又是如何在ERP系统中体现的,以及如何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却知之甚少,或者没有真正考虑过。好像上了ERP系统,企业的很多管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通病

“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这是禅宗里的一句话,把它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自省也非常贴切。——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或现成的理论显然会造成水土不服、背道而驰的结局。这些表面现象所透露出来的本质是HR

声明:《人力资源系统实施过程 人力资源职业化的过程》为网友与世无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