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滨海校区 “滨海号” 扬帆出渤海



如果说南海有艘“经济航母”叫“深圳号”,东海有艘“经济航母”叫“浦东号”,而渤海的“经济航母”就是“滨海号”。深圳的发展体现在一个“特”字,特区、特殊政策;浦东的发展着重在一个“聚”字,聚华东二省一市十五城市之力。那么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的着力点又是什么呢?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开发区时说:“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沧海桑田,如今指点江山的伟人已逝,但老人当年所看到的那些荒地和滩涂,早已变成了一幅足以昭示中国经济未来的壮丽蓝图。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建立起了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已然崛起。

机遇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aihuau.com

  深圳由于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而成为最早的经济特区,接受香港及世界其它地区高经济势能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工业,同时利用国家对其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大批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深圳集聚,并进一步向珠江三角洲扩散,从而造就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

  与此同时,素有我国经济中心之称的上海,经济发展步履维艰,产业结构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雷同,经济中心的作用无法发挥。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放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为上海经济持续迅猛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从而使上海成为了长江流域与国际市场联结的桥梁,并带动了苏州工业园、宁波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经济取得了成功发展,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此时中国经济出现了“南快北慢”、“东高西低”两个不平衡,而环渤海地区正处于这两个“不平衡”的结合区,不仅整体发展缓慢,且辐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天津作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显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地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

  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9-1992年间的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6.5%,远远低于全国平均9.1%的增长速度。其在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的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规划

  1994年3月,天津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做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重大决议。滨海新区作为天津经济新区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滨海地带,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海河下游工业区4个经济功能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规划面积350平方公里。

  滨海新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以冶金、化工为基础,商贸、金融、旅游业竞相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具有保税港功能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进而带动天津市经济全面上水平,重塑天津市在环渤海地区乃至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

起步

  天津滨海地带凭借“渔盐之利”和港口优势,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塘沽、汉沽是我国海洋化工和海盐生产基地;位于塘沽的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大港区是我国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基地。

  1984年底,国务院批准天津建立开发区。一个规划面积33.74平方公里的外向型工业区诞生了。开发区依靠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科学的管理,以全新的开发方式,实现超常发展。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成功促进了滨海新区的形成。

  1991年,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的保税区成立。它是仅次于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我国第二大自由贸易区,具有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和出口加工三大功能。保税区作为天津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进出基地,不仅改变了滨海地区的经济格局,还进一步优化了天津的投资环境,增强了天津滨海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以及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辐射能力。

  滨海新区成立后,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市政府在政策、资金投入方面向新区倾斜。七年间,新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109.9亿元,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使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市载体功能提高。新区建设的前5年间安排了一批国家和市级重点工业建设项目。项目投资达164.70亿元,占全市总项目投入的34%,强化了新区的工业实力。1999年以来,重大的工业项目全都落户滨海新区,使其成为天津的工业基地。

  新区经济以“一港两区”为支柱,以重化工业为主体,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出口创汇三项指标都超过了“到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市40%,外贸出口占到全市50%”的发展目标所要求的增长速度,成为天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有力地拉动了天津市的经济增长,使其步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行列。

经营

  滨海新区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作用。

  1984年,国务院批准我国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在金融信贷、土地使用、出口经营等方面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并在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优先发展。天津开发区正是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日后成为滨海新区的经济支柱。

  天津开发区在建区初期发展缓慢。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比开发区政策更优惠的保税区成立,增强了外商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信心。

  1992年,外资开始大量涌入开发区。当年新批项目462项,超过前7年项目数量的总和。此间,投资国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欧一些大企业如摩托罗拉、诺和诺德等跨国集团纷纷落户天津。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热点。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成分开始发展。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产权转让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出台后,大量内资企业进住开发区,促进了新区经济的繁荣。

  由于国家对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开放度有限,滨海新区的外资企业集中于第二产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以后,1998年起、开始有大量外资投向第三产业,使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向合理的方向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大量权力下放,使地方政府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大显身手。天津市政府的领导作为地方发展战略的决策者,对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发展过程都起着调控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天津未能充分利用其作为开放城市的特殊地位,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上的保守主义是主要原因。1986年,邓小平的批评和鼓励对天津市的促进很大。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竞争的气氛开始出现。1993年,新一届政府领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全方位开发滨海新区的战略构想,并制定发展规划和分区、分步实施的措施。在吸引外资的策略上,由凭借政策优势转向强化管理和服务职能。以营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为主;完善一系列政策、法规;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招商网络。

  同时,开始注重外资投资结构调整,鼓励内资入区,发展经济实力。由于天津市政府从城市发展条件出发,准确定位,通过合理的发展目标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并通过改善发展条件、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滨海新区在几年内迅速成长,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使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除了中西部差距外,南北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要想使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东北沿海的发展是关键。“环渤海经济圈”(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中部地区)概念自86年提出后,并没有出现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的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圈内也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协作。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一个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经济核心,能够组织、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龙头”。京、津两大超级城市却长期以来在功能定位上并不十分清晰,比较优势没能更好的互补,它们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在竞争与较量中日渐抵消。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非海滨城市,难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给工业企业,而北京又对金融、高科技等产业和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导致环渤海地区特别是河北、天津对现代工业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难以提升。

  随着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沿海的一些中等城市也不甘落后。唐山与北京联合开发扩建港口,大连、青岛也积极向天津传统的腹地伸展,大有取代天津港口大都市历史地位之势。周边城市的竞争使天津许多优势渐渐被削弱。尤其是随着我国加人WTO后的全面对外开放,天津原有的政策优势逐渐消失。只有利用区域间协作提供的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才能推动滨海新区更快地发展。

 渤海大学滨海校区 “滨海号” 扬帆出渤海
  2006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一场激流涌动的“北方区域核心”争夺战终于尘埃落定。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继2005年上海浦东新区获批后,天津成为我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

  天津一时“双喜临门”:刚刚拥有了“北方经济中心”的金字招牌,其滨海新区又被批准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与首都北京同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超近的地域距离曾让天津一度难以突破潜在的心理隔阂;现在,随着国家对京、津定位的明晰,两地将联手打造“双核”经济中心,带来中国经济第三极突破。

  此前,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从地方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从战略提出到战略实施,被认为中国经济第三只引擎的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终于在海内外长时期的关注中“鸣枪”起跑,担负起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使命。

现状

  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9.89亿元,增长29.1%,占全市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48.2%。

  目前,滨海新区丰田发动机、新花冠轿车和三星光电子公司扩建等重点工业项目已经竣工投产,空客A320总装线完成场地平整开始施工,百万吨乙烯项目土建全面施工,津滨轻轨西延、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区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69.58亿元,增长20.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1%,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等行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新区利用外资势头较好,上半年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36.27亿美元,增长16.8%,实际到位20.27亿美元,增长14.2%,比重分别占全市的79.4%和78.6%。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92.28亿美元,增长27.7%,增幅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其中外地经由天津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值占到56.4%。  

  天津港背陆面海,腹地广阔,已与170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国际港口、1万多户外商建立了通航与贸易关系。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按国务院指示,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后的新区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开端,滨海新区是否能轻松复制深圳、浦东的经济神话?

  其实,滨海新区与当年深圳和浦东开发的起步有所不同,“滨海新区开发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其发展模式不能再纯粹以追求GDP为目标,必须遵守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道路。”

  与当年深圳和浦东起步时的另一个不同是,天津滨海新区一开始就被确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国新阶段改革开放提供示范性经验。中央更多的是给政策而不是资金,此次中央批准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设立一个产业发展基金,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公募资金,当初深圳和浦东的最初开发动力则重点来源于政策或财政倾斜。

  从全国形势来看,靠体制内的优惠政策来推动社会前进已后继乏力,目前改革进入体制改革和创新“深水区”。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为了在“深水区”给全国的改革探路。

机遇

机遇之于个人

滨海新区的发展,同样会吸引一批不甘于原有职业的人们投入滨海新区的建设,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滨海新区共同成长。

  其次是个人创业的机遇。无论是深圳还是浦东,我们都听到过许多财富故事,那里曾是创业者的天堂。创业者们需要寻找新的机遇。而滨海新区的发展,为后来的创业者又提供了一片能够施展抱负的天空,这里的盐碱地,犹如当年深圳的荒滩一样可以给创业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机遇之于天津

    天津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滨海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约为1/5,其中新区建成183平方公里。天津市总人口约1000万,滨海新区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仅为天津市总人口的1/7。而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还显著提升了天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曾经提供以下数据:1994年以来,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0.8%,2004年达到1250亿元,占全市比重的43%,占京津两市的17.3%,占环渤海地区的3.1%,外贸年出口13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66%,占京津两市的33%,占环渤海地区的10.1%。11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占全市的62%,占京津两市的30%,占环渤海地区的10.2%。全国1000多家企业为新区的产品配套,大批国际资本通过新区进入腹地。根据天津市制定的《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天津市。

   因此,滨海新区不仅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成为提升天津在环渤海经济圈地位的重要砝码。正如天津市委在《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中所述:建设滨海新区,是天津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制胜一招。

机遇之于区域

天津滨海新区的深入开发,使得环渤海地区能够在天津形成一个经济中心,辐射环渤海地区,从而实质性地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而北京的城市建设经过若干年的大规模发展,其生产和生活成本急剧提高,已经对许多工业企业和员工形成了一定压力,北京的产业有了调整结构和转移的需要。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正好为北京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承接平台,为北京释放科技、文化优势和发挥辐射功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机遇之于中国

为了协调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每年中央政府都需要对落后地区提供大量的资金扶持。但是,仅仅提供资金的“输血”机制显然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要有效地带动北方地区的发展,必须在北方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经济中心,而目前最具备这种条件的就是天津。

滨海新区有着年均递增20.8%的发展速度,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规模(今年前八个月滨海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城市的步伐,使得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有可能形成继深圳和上海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通过天津这个经济增长极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还可以辐射到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   

因此,滨海新区不仅为中国经济增加了一个发动机,还可以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让中国更加快速地均衡发展,有效缩小南北差距。

机遇之于世界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曾经有句话说:21世纪经济发展看中国,中国看上海,上海看浦东。这句话说明了两个方面的事实: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何经济组织都要重视中国;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个中心的迅速发展可以对一个区域产生巨大影响力。

  借助中国经济地位提升的有利时机,滨海新区的发展不仅会促进国内的发展,也必然会对全世界的经济组织产生影响,为各类跨国公司提供新的发展的机遇,因此一些有远见的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滨海新区。同时,滨海新区的发展为天津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带来机遇,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型人才的大量进入,国内企业在滨海新区内就能享受到国际化的服务和招聘到国际化的人才。

  总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是一次历史性机遇,这种历史机遇也会和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密切相关。只有关注滨海新区机遇,努力抓住这样的机遇,才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前进。同时,滨海新区只有为更多的人和企业提供机遇,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滨海新区机遇,滨海新区才能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滨海新区将为国人呈现更大的奇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803.html

更多阅读

走进澳门大学新校区 澳门大学新校区

斥资13亿美元修建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将成为中国博彩之都在使用赌场财富方面的首个“看得见的”成功。本学期,大部分课程仍将在老校区授课,因为新校区中的多座大楼正在进行质量验收。图为老校区大丰楼前的孔子像。Palani Mohan for The W

“旅行者號”飛出太陽系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

导语: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消息,旅行者1号已确认飞出太阳系,正式进入星际空间。[滚动][评论]美宇航局确认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美宇航局确认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旅行者”1号探测器发射于1977年,目前距太阳约180亿公里,是在宇宙中飞得

海南纪行八 ——到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去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贴吧

海南纪行(八)——到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去九月八日中午,我们草草结束三亚之旅。从宾馆出来,顶着炎炎热日赶往中心汽车站,踏上前往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的旅程。在海南,当地的人都不说到儋州去,而是说去那大。以前,我们在遥远的华北既没听说过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宿舍

北海有区位、资源、环境等多方面优势,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之地。随着东盟的发展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为我校培养更多的电子信息类人

声明:《渤海大学滨海校区 “滨海号” 扬帆出渤海》为网友徘徊月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