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员作用立足本职 新建校园当立足生态发挥后天优势

 发挥党员作用立足本职 新建校园当立足生态发挥后天优势


  学习、求知,谁不渴望能有个良好的环境呢?在公办院校尤其是一些名校,自然是不成问题。然而民办学校却存在着先天的不足。目前,民办学校告别了教室是“租”的、教师是“借”的状况,凭借着国家鼓励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春风,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雄厚实力,仿佛一夜之间民办学校的校园一下子“阔绰”起来,教学楼一家比一家盖得气派,校园占地一家比一家辽阔。然而,比起那些建校多年的公办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却荒芜得可怜,如何搞好校园建设,营造育人环境便成了一个令每一个民办校长头疼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民办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在这里,论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校园建设问题。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以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的美学学科。将生态美学与校园环境相结合,以审美为切入点,按照美的规律营建校园生态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形成,是一项从我国教育工作实际出发,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课题。

    一、构建生态校园的内涵

    校园环境生态美学是一项包括生态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是生态美学在校园环境中的具体运用,其最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在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素质教育价值。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心灵和校园环境沟通的中介。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因此,校园环境追求生态美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的实现,它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审美空间。

   (1)生态校园环境的本质是“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的环境,都是生机窒息的环境,都是不美的环境。为此,学校要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有责任、义务去爱护环境,美化环境,此外,在保持外在环境的同时注重营构内在人文生态环境,做到真正的内生态平衡。 

 

   (2)生态校园环境的特征是“秀外慧中”。校园生态系统是生态结构与系统功能的统一。结构是内在的,功能是外在的。理想的学校生态环境,应该有良好的结构机制,和充满美感的外在生态表现,从而使校园成为学生的天堂。

   (3)生态校园环境的基础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对校园环境的审美,可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对它的形式,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等;二是对它的内容,如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等。前者是由建造法则所创造出来的美,是一种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的“形式美”。后者是一种内在涵蕴的美。我们既要承认“形式美”和“内容美”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必须做到二者的统一——统一于校园环境的生态美。

    二、构建生态校园的基本思路 

   (1)校园建设要追求园林生态化。校园建设规划要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要本着立体平面、软硬覆盖、乔灌高低、常青落叶、庭院景点和花草树木结合的方针,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实现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走路不粘泥、雨后不积水的优美的花园式的校园。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多样化景观与空间设计,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生态化校园模式。

   (2)校园建设要考虑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校园建设规划应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地域特色。要针对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和校园土质、绿化位置和校舍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把校园绿化、美化好,充分体现出校园环境的特色。同时,校园规划要体现学校的学术传统、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突出校园的人文情怀、绿色情调和育人功能的融合,使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交相辉映。

   (3)校园建设要追求数字生态化。校园建设规划要体现前瞻性,适应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通过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来体现时代特征。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挥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高校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功能。

   (4)要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我国传统的四大书院总是尽量建在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生态校园建设要继承和汲取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经验和建筑风格,体现传统书院的文化内涵,更要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学科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协调好各部分的功能组织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展示精神与育人形象,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实现总体布局和各个建筑群既具有方便实用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也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美感的校园。

    总之,生态、道德、绿色等理念所构筑的公共软环境也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公众意识养成已经成为环境育人的新内容。校园交通、就餐、居住、学习、商业、周边等所组成的校园公共环境,是学生步入社会大环境最好的过渡带,也是检验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理想的试验区。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迅速发展,校园公共环境的内容、形式日趋丰富,使其作为文化精神载体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日益增强。从校园审美构建的理论角度看,校园公共环境中蕴涵的美的形式主要是社会美,同时又兼容和扩延着科学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等多种其它美的形式。它呈现出的是文化精神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构建生态校园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环境教育的主题,“可持续性的校园”是21世纪校园建构的主轴。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如果缺乏一个可持续性的生态校园,教育只是一个缺乏灵魂的躯壳。因此,生态在校园建设当中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生态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我们每天生活在生态之中,同时也受到生态之美的牵引和感动。校园里的虫蚁花草、飞蛾蝴蝶、甚至于校园里的老榕树,都是人生当中最难磨灭的记忆,久久不能忘怀。 

    其次,生态的各种动植物是引发学习动机的起点。生态结构健全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随时随地或定点定时、长期性生态体验、观察的环境,这样的观察学习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与科学精神的,这也是一年只进行一、两次的校外教学所无法提供的学习机会与资源。

    再次,生态本身充满了魅力。生态校园能够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容易接触到,多给学生有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接触环境及思考的机会,再从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各项知识。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和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它以一种生动可感的形式,促使主体形成把科学、伦理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主观心理世界,这是课堂知识教育所难以达到的。

    最后,校园生态也是整合课程最好的场域。生态校园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斑斓的色彩与对称比例,成为人的审美活动的极其重要的潜在条件,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校园里的一棵老榕树,包含了无数的童话故事(文学),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许多植物的繁衍成长的历程(生物),树的造型及颜色(美学),以及榕树与土地、气候的关系(社会、乡土教学、环境教育)。

    鉴于生态时代的到来,人们愈来愈重视校园环境的生态问题,现在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校园建设的研究,在理念超越和实践创新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校园环境生态美学”,积极推动“校园生态化、生态资源化”,积极营造一个“以生态为主风格”的校园,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当中,培养对生态的同理心以及人文的关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9110.html

更多阅读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深圳电大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几本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深圳电大)成立于1980年,是深圳第一所高校,全国44所省级电大之一。学校紧紧围绕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优质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学生满意为第一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特区,创新发展,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累计

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王惠香(阿拉善左旗四中 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0)《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

天然青金石的功效和作用 青金石的功效与作用

? ??青金石是一种较为罕有的宝石,呈蓝色的青金石古器往往甚为珍贵。阿根廷是青金石的主要产地,但如今阿根廷政府已经关闭了它的三大产区,并且严格限制青金石出境,因此青金石原料十分稀少,收藏市场青金石臻品也很稀罕。青金石之所以那么受

声明:《发挥党员作用立足本职 新建校园当立足生态发挥后天优势》为网友笑才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