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如何就成了经典?



1965年,劳伦斯8226;J8226;彼得以极具讽刺的手法写出《彼得原理》。他之前不曾料到,因为这本书,彼得“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而彼得原理的推出则误打误撞地推动了办公室政治(职场生活)研究的发展,几十年后,当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并机缘巧合地遇到了李宗吾的《厚黑学》,职场政治从此变得愈发深不可测、波谲云诡,而且,要成为一个不败的“职场动物”懂得必要技巧和招数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然而,作为一部管理学经典著作,《彼得原理》生不逢时,它的“早产”注定它一开始将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在《彼得原理》初版自序中,彼得曾颇为无奈道:“最后定稿被交付给几家大出版社的编辑,第一位编辑退稿时附函声明:‘我们看不出此书有任何盈利可能,因此无法鼓励你继续写下去。’下一位编辑写道:‘阁下不该以如此轻松的笔调讨论这么严肃的主题。’另一位建议:‘假如你写的是喜剧,就不该涵盖那么多悲剧案例研究。’又一名说道:‘假如你决心把它重写成诙谐的作品或是严肃的科学论述,我会重新考虑出版此书。’一连十四封拒绝通知接踵而来。”事实证明,这些编辑都错了,他们在拒绝了一本好书的同时,也错过了成就一部经典作品的机会。此时,彼得原理又再一次得以应验: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到不胜任阶层——那些编辑不正是这样吗?

如果这本书能挨上个十年再出版,命运或许就截然不同了。当时,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获得普遍的认可,如托马斯8226;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所说的企业推进全球化也正在实现,而随着商业社会的发达,企业中层级组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于是,人们需要一个角度去重新审视组织体系,更需要一种理论去指导建立管理制度,而这恰恰为《彼得原理》的横空出世、一举成名奠定了基础,天时、地利、人和,那时才是出版的绝佳计划,而不是早早的1969年(1969年,《彼得原理》出版,反响一般)。

不过话说回来,这本书能历经四十多年,依然经典,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不过那是什么呢?——有人说,那应该是著名的“彼得定理”及其推论: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又可能晋升到不胜任阶层;每一个职位最终都会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把持。这种看法有其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是。尽管彼得一再对层级组织存在的种种弊病横加指责、大加批评,但这只是表面,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彼得把它视为一种社会规律,推而广之地应用于对人类文明的考察中,最后得出结论“彼得原理不仅是理解所有层级制度的关键,因此也是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一些怪僻的人试图避免卷入级层体系,但只要身处商业、工业、工会、政党、政府、军队、宗教和教育各界,任何人都不可能幸免。各行各业的人都受到彼得原理的支配。由此,彼得原理的伟大之处是它毫无保留地揭露了理性的有限和文明的残缺,制度并非尽善尽美,它也有阿喀琉斯之踵。——也有人说,那应该是彼得的“假正经”和黑色幽默。作者的“原理”一词小题大做,表面上拼命绷着脸作严肃状,暗地里却早已笑断了肚肠。他以嬉笑怒骂,游戏文字的态度去解构象征威严的组织体系,把里面的官僚作风、人浮于事、阴奉阳违等弊端种种暴露无遗。这种“假严肃,真幽默”的批判风格像极了苏珊8226;桑塔格所谓的“坎普”,并已然达到了另一种至高境界。但这还不是《彼得原理》的全部。它不像约瑟夫8226;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也不像库尔特8226;冯古内特《五号屠场》或《冠军早餐》,人们不是因为黑色幽默而记住《彼得原理》,事实上,《彼得原理》也没有太多黑色幽默的东西,毕竟写得幽默它不等于黑色幽默。

aihuau.com

 《彼得原理》:如何就成了经典?

《彼得原理》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富有创见的解构。如果说大多数管理学著作都是从正面、积极、肯定的态度去探讨组织的管理之道,那么《彼得原理》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反面、消极、否定的姿态去指摘层级体系的种种不是。不过,它不是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彼得原理、彼得原理的推论、层级组织学、职场晋升的技巧、成功病理学、晋升极限的非医学指标等,这些都是它的贡献。它方便管理者从“逆向思维”检讨自己组织的缺陷和不足,并极力杜绝“不胜任者晋升”的怪现象出现。当然,对职场一族而言,《彼得原理》所提到的一些浑水摸鱼、奉承拍马的手法是不能照搬照抄拿来使用的。例如,彼得提出回避“彼得原理”的最好方法就是“回避晋升”,试想,这具有可行性吗?那不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跟钱过不去吗?彼得可能过于理想化了,殊不知,在真实生活中,不晋升就意味着停步不前,就意味着碌碌无为,就意味着生活平平,届时,工资、奖金、荣誉、地位、权力都与你无关,在赢家通吃的社会里,不晋升就淘汰,下岗、背黑锅、被炒鱿鱼总是会跟着那些老不晋升的人。彼得在给我们希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失望。他最终没有对症下药开出良方,只是给出了可能有效的配方。

【美】劳伦斯8226;J8226;彼得、雷蒙德8226;赫尔:《彼得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定价:32.00元。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9730.html

更多阅读

《金陵十三钗》在市场上失败了吗? 金陵十三钗 迅雷下载

□一华独秀/文最近的日本官员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情,同时也带出了国产大片《金陵十三钗》在国外市场面临的困境,让人颇感愤慨个和无奈。目前,据说日本方面在北美抵制《金陵十三钗》。小日本这样的下三滥的政治手段势必再次激起中国影

交响通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

普罗柯菲耶夫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同时使成人们也产生很大兴趣。

《闻香识女人》:“即使跳错了步子,那也是探戈!”

双目失明的退役军官施莱德中校是个“老江湖”,有“闻香识女人”的本领。他要高中生查理陪同飞到纽约,准备吃喝玩乐一通后自杀。他身上有不少可爱的地方,可是他脾气暴躁,一路上骂骂咧咧,四处抖威风,炫耀见识,享用美味佳肴、嫖妓、飙车……

评《荏苒年华》:这样的等待到底值不值得?

这样的等待到底值不值得,这句话是问自己的,与书的内容无关。从《灯火阑珊处》出版以后,我用了半年的时间等待《任苒年华》的出版,然后再在85折的时候高价下单想先睹为快,结果遇到天公不作美,这本书一直晃晃悠悠耗时十五天才到达我手上,我

声明:《《彼得原理》:如何就成了经典?》为网友柈液倣凊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