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谈中学语文的情感教学



谈中学语文的情感教学

  语文课与其它课程相比,除具有工具性之外,最典型的是其情感性。这是因为每篇课文都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寓含一定的感情色彩,包蕴着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喜爱之情。因而,情感教育,说到底也是一种德育渗透。

  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之于课堂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在浅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育。其形式是师生共同活动,合力挖掘,形成共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悟到:情感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效果的有力杠杆。

  一、创情设景导出情

  这首先要求课任老师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路,找准作品的感情线索,悟出教材中文与情的交融点,才能做到以情传教,通过自己的教学实施激起学生的情感。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通过鲁迅先生对老师的回忆、依恋;思索,表达了师生情,爱国情。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谈中学语文的情感教学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课文的内容,恰当的创设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首先用了深沉而庄重的音调导入课文:“一九七六年的一月八日,那是一个多么令人肝肠寸断,含泪忍悲的日子啊,千山默哀,万水呜咽,草木俯首,天地同悲,九亿神州心欲碎,十里长街泪纷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让同学们霎时沉浸在悲恸的气氛中。紧接着,我又播送了配乐诗朗诵录音带,在泪水迷离中,大家领悟到了作者对总理诚挚的怀念之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教《春》这篇情文并茂的名家名作之前,我也设计了一段导语:春回地暖,万物复苏。雨润百花,姥紫嫣红;风剪杨柳,迭缘凝翠。春天是多情的季节,春天是浪漫的季节,春天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季节,春天是让人奋发有为的季节。“末成曲调先有情”一段话,马上把学生带进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意境之中,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了课文录音,让大家满怀激情地在大自然中尽情遐想,让感情的火花撞击出一团团的火球、一簇簇火焰,发散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二、“咬文嚼字”析出情

 语文课文中的情,不仅蕴含在主题风格中,而且通过文中字句为载体表现出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弄清词语的褒贬色彩,让学生具体体验词语,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效果,注重语言因素的剖析,同样也是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巍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哭了,她也哭了。”显然,字里行间包含了女教师对天真幼小的学生一片挚爱之情;教学时,我抓住“好像”、“落”、“迎”、“敲”几个词让学生琢磨、议论,并设置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老师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去掉“好像”行不行?2.把“落”改成“打”、“挥”好不好?3.“敲”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学生的酝酿、讨论和老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文中的“落”表明了老师并不想打学生,根本没用劲,是鞭子自己落下来的。“好像”一词更不能省略,这个词表示了老师的“嗔怒”;扬鞭只是虚张声势做样子而已,融进了老师对学生一片爱心。“迎”与“落”相应,学生明知老师不是真打,也本能地举起石板相迎,调皮而又狡猾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同时,“敲”字有响声,且是轻轻的,自然引出师生会心的大笑,笑声中充满师生间和谐、融洽而又默契的生活情趣。从老师“发怒”的动作中,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她爱我们”,老师的温顺,慈善而又充满母爱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经过分析、品味、学生更加理解了作者对老师热爱与感激之情,也被师生间纯真的爱所感染。

  又如在讲析《白杨礼赞》一文时,我抓住了作者行文中白杨生存的“景美”(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身体的“形美”(笔直的干,笔直的枝,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以及内在的“神美”(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等字句进行分析,使学生与作者一道发出“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的感慨。同时,我又紧扣了课文中几个排比反复的反问句式,层层递进地分析了作者借物抒情,赞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让学生在欣赏课文意境美的同时,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三、反复诵读悟出情

  表情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沟通学生与作者思想感情的

  重要渠道。“作者心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通过朗读,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词语及篇章内涵,领悟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洞悉作者的感情脉络,从而受到感染与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就注重抓了学生朗读基本功。个别情文并茂的段落,让学生熟读成诵,含英咀华,让学生品味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感情意蕴。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和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时,我除采用抑扬顿挫,催人动情的语调范读课文外,还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随机同步朗读,且齐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酿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听潮》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大海的伟大力量。授课时,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通过声音,凭借语言,去感受大海的温柔与雄壮,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大海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另外,像《我的老师》中诚挚的师生之情,《金黄的大斗签》中的纯真的姐弟之情,《背影》中殷殷的父子之情,《故乡的椿树》中缕缕的思乡之情,《散步》中祖孙三代融融的亲情,《雄关赋》中浓浓的爱国之情,《最后一次演讲》和《纪念刘和珍君》对敌人强烈的憎恶之情,都只有通过反复朗读,细细体味,才能悟出个中深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8226;《文心雕龙》)。

  在强调个人朗诵的同时,我还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如《古代英雄石像》、《皇帝的新装》等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把《羚羊木雕》、《变色龙》等课让学生编成课本剧的形式演出,从中体会各个角色的不同感情,加紧对课文主题的领悟。

  总之,情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以文激情,以情移性,可以收到综合的教学效果,也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1111.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竖笛又称牧童笛。因其竖笛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简易实用,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不仅能陶

初中语文资源网 中学语文教学园地

备课中心 | 课改前沿 | 课文全解 | 电子课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参考 | 免费课件 | 课堂实录 | 说课实例 | 语文图库 | 鄂教专区 | 冀教专区每课一练 | 单元试卷 | 期中期末 | 备战中考 | 中考题库 | 作文教学 | 个性案例 | 文言津梁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 近义词

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学好语文的三十条“锦囊妙计”之一(1-5)同学们,你从开始学“语文”这门课程,到现在已经将近六年了,你喜欢学语文吗?你觉得学语文困难吗?“语文”是生活中我们大家谁都离不了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说话,都要读书

声明:《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谈中学语文的情感教学》为网友搁浅的海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