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章回简介1 120 七品红楼 之 选官制度简说



《红楼梦》中贾府的官多是世袭的官。科举出身的,只有一个贾敬,却并未做官。什么叫世袭?世袭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宗室或者立了功的官员被封各种爵位,后代可以承袭爵位。自魏晋始,世袭分为世袭罔替和降一等承袭。

   清朝继承了世袭制度,封爵一般分功臣和宗室两种。前者因为在战争中立有军功而受封,叫功封;后者因是皇亲宗室而受封,叫恩封。按照制度,后代在承袭先人爵位时,要降一级承袭。但清朝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俗称"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就是 "世袭罔替" 的王爵。如果获罪夺爵,则由其旁支袭爵。在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铁帽子王"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包括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另外四位"铁帽子王"是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因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包括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除"铁帽子王"以外,爵位均为降一等承袭。即父亲封了亲王,则子为郡王,孙为贝勒,再往后就是贝子,一代一代地降下来。郡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每个爵位俱分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红楼梦》里就反映了这个情况,如宁国公、荣国公即是。公再往下降就是侯,或者跟侯相等的,比如一等将军。"将军"在清代作为荣誉或爵位,一般是二品以上武官加赠。《红楼梦》中贾代化袭封一等神威将军,到了贾珍就成了三品威烈将军了,都是降一等承袭。这种爵位袭到几代通常是有规定的,一般三五代以后就不准承袭了。例如林黛玉父系的家族四世袭爵,到林如海一代只能从科甲晋身。袭官没了,就是把祖宗的余荫吃光了。

贾府因有世袭的前程,子弟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做事。只要父辈有功,自己就是一辈子游手好闲,也有个世袭的官做,然后再降一等传给后代。这样的做法是很容易把后代给毁了的。我们从《红楼梦》中冷子兴的话里得知,贾府"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章句下》)。

aihuau.com

   第七十五回,在荣国府的元宵夜宴上,贾宝玉、贾环都在击鼓传花时写了诗。贾环写的那首诗,贾政看了以后不太高兴,觉得诗里面透出不乐读书的意思来,所以他说贾环和宝玉两个人可以并称"二难"了。没想到贾赦把这首诗接过去,反觉不错,把他夸奖了一番,说什么"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甚至说贾环"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家中子弟只能有一个人可以承袭爵位,不可几人平分。贾环是贾宝玉的弟弟,又是庶出,贾赦为什么要说把世袭的前程给他呢?这是因为世袭的前程上一辈是在贾赦名下的,他偏要说贾环好,其实是在暗地里跟贾政对抗较劲儿。我们从话里话外可以看出贾府长房二房之间的矛盾。

   除了世袭外,还有考取的官职。贾敬是乙卯科进士,原来贾政也准备从科甲出身。什么叫科甲呢?我们知道中国的选官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隋代以前是一个制度,隋代以后是另外一个制度。

   隋代以前实行"举贤良方正"、"举孝廉"的人才政策,官员是推举产生的,当然推举的人要有资格才行。隋唐以后开科考,官员开始通过考试选拔产生,从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便与科举考试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有读了书才有希望考上,考上才有可能做官,这是互相连带的。所以才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科举考试的确可以延揽、牢笼人才。很多有才气的人,为了晋身仕途光宗耀祖,只有埋头苦读,也想不起来要造反了。所以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从皇宫内缀行而出时,很得意地对旁边的魏征说:"天下英雄尽在吾彀中矣!"

   科举晋身虽然风光,但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一个人要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再参加县府道三试。第三试又叫院试,倡优皂隶子孙是不能参加的。院试考上以后成为秀才,又叫"生员"。生员再去参加乡试,乡试又叫"大比",《红楼梦》里面就有"明岁正当大比"的说法。乡试考中的叫作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乡试因为考期一般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每三年考一次。乡试的次年春天会试,称"春闱"。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考中贡士以后还要参加殿试,由皇上亲自监考。这时候出的题目一般的都是经世济时的题目。比如说黄河连年泛滥,如果派你去管理河务,你要怎么做?比如说西北连年战事,派你去打仗,你该怎么打?吏部就在旁边记下每个考生应答的情况,以作为放官的参考。

   殿试考完以后,分作三等,即三甲。这三甲中,第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十名,第三甲人数不等。《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取中探花,就是名列第一甲的第三名。

   殿试宣读名次的时候很有意思,既不是从第一甲开始,也不是从第三甲开始,而是先报第二甲第一名。把第二甲报完了,再报第三甲。等第三甲报完了,剩下的人心里就发慌了。不是名列一甲,就是名落孙山,这个悬殊实在是天壤之别。第二甲第一名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传胪",所谓"胪唱第一名"是也。考中第一甲叫"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叫"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叫"赐同进士出身"。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赐同进士出身"。据说左宗棠有看如夫人洗脚之癖,曾国藩曾打趣左宗棠:"看如夫人洗脚。"左宗棠立答一联反讥:"赐同进士出身。"

   三甲考出之后开始"馆选"。"馆选"就是从二、三甲中选成绩优秀者跟着第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一起进翰林院。状元为"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为"翰林院编修"。馆选取中者为"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今天的研究生。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纂修者多为翰林院庶吉士,如乾嘉学派中皖派的领军人物戴东原即是。

 红楼梦章回简介1 120 七品红楼 之 选官制度简说

   馆选未中者则根据吏部记录的情况分到各部去学习,再剩下的才放外任,就是到地方上做官。放外任也很有意思,先要到吏部去抽签。如果某人是广东人,恰巧抽签抽到广东,不能去,要回避,本省人不得在本省做官;如果其人兄弟在山东做官,恰巧抽签抽到山东,也不能去,要回避,近亲不得在一省做官;再一抽,抽到陕西,陕西什么人也不在那儿,好,可以去陕西做官了。按规定,地方官一任三年,任满必须离开。任内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根据考语决定升迁或降职。

   除了考官,还有一种是捐官。捐官由来已久,但最盛行的时候是乾隆年间。因为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他要做"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并重。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两次平定和卓之乱、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连年打仗花了很多钱,国库空虚,光靠一点赋税,已经入不敷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想到了一个主意--卖官。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卖官鬻爵,就是从乾隆开始的。地方官可以捐到道台,中央官可以捐到郎中,都是四品。在《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反映,贾琏捐的是"同知";贾蓉本是黉门监,贾珍因为要让秦可卿的丧礼办得风光,临时用一千二百两银子给他买了个"五品龙禁尉"的头衔;就连贾府的奴才赖大的儿子赖尚荣,也是在他们许可下,捐了"前程"。

   捐官的贻害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个官是花钱买的,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就要回报,因此上任以后便要拼命搜刮以回本牟利。更有为投资取利而合股捐官者。比如说某人捐官,若干人一起投资,类似今天的股东。"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放官以后必须把钱挣出来,要给股东分红。不仅要还本钱,还要给利息;给了利息,还要给利润。而且时间不等人,只能当三年的官,一旦卸了任,就再也没有做官的机会了。所以这三年不单要回本,还得把一辈子养老的钱都赚出来。在这种风气下,官员不贪反而被认为是无能。捐官之风刮起来以后,整个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所以我们说,官是国之名器,是绝对不能用金钱买卖的!

   除了捐官以外,还有一种恩赏。国家有什么重大喜事,或者皇上因为什么事情非常高兴,可能会赏一些人做官。比如《红楼梦》中写道:"贾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这个工部主事就是赏的,正六品职衔。贾政后来升到员外郎,员外郎是从五品职衔,还没有做到独当一面的位子。可见到了贾政这一代,贾府与以前显赫的世家气象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完全成熟了。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平民子弟寒窗苦读,平地起雷者在在皆是。正常情况下,真的可以做到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再就是选用人才只问成绩不拘年龄。正常情况下,真的可以做到野无遗贤。只可惜,当乾纲废弛、功利至上的时候,当秩序失去了意义的时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躺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任人不负责任地臧否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1958.html

更多阅读

红楼之林家瑾玉 红楼之锦玉

红楼之林家瑾玉真真好文啊!那么长,看的超爽。说实在的,红楼梦虽然那么有名,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可是我这种榆木脑子却一直对于红楼里面的关系晕乎晕乎的,大家都是亲戚,多么的可怕。一直到最近看了几篇很火的评价很好的红楼同人,居然把

宋朝的官制及其特點·1 宋朝选官制度

宋朝的地方官制  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

四年一梦·A聆听作家(1)·走近曹文轩 曹文轩的作品

四年一梦·A聆听作家(1)走近曹文轩文/周浩春 很早以前就计划要在毕业前好好写点什么来总结一下这过去的四年,但没想到的是,在动笔之前,我会临时决定将原来的单篇总结性的文字扩展成一个系列来写。

求红楼梦每一回的内容简介 红楼梦每回简介

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 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

声明:《红楼梦章回简介1 120 七品红楼 之 选官制度简说》为网友自作多情的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