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文化的探讨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探讨1



摘要:企业诚信实质上是市场交易博弈选择的结果。本文探讨了企业诚信的生成、特点,并就如何培育企业诚信文化——构建诚信型组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诚信;诚信组织;构建

经济学传统上把企业看成是一种人格化的组织,它拥有自然人所拥有的一系列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它能够有意识地做出理性决策。企业在简单的商品经济中,交易双方所承担的风险的交易费用也比较低,所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比较简单。而现代企业理论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企业看作一个有效的契约组织,把企业定义为不同个人之间一组复杂的明确契约和隐含契约的交汇所构成的一个具有网络性的法律实体。契约的交汇是既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生产者与供应商,还有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和企业与社会之间达成的隐形的和明确的契约。契约中的个体作为理性人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都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其中,在这个多重的网络之中最重要的枢纽是个契约者必须具有诚信的品质。那么什么是企业诚信,又如何培育企业诚信呢?

一、 企业诚信是市场交易博弈选择的结果

 对企业文化的探讨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探讨1
企业诚信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具有的诚实、信守诺言的一种伦理道德。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第一,也就是传统的伦理道德所认为,“诚”为诚实,主观上遵守诺言,履行义务的道德品格,诚者,指真心实意,实实在在,“信”为信用,为语言和行为一致。信者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能取信于人。第二,反映的是一种可信赖的能力,我们通常说某某具有诚信的品质,说的就是这种可信任的能力。第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诚信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是企业的信誉资本。一般来说,现代社会中的诚信既包括契约经济的经济学含义,又包含并侧重于伦理道德的社会学含义。诚信具有可预期性,是行为者双方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的稳定预期。这种预期实际上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多次重复博弈的均衡点。企业是市场交易的主体之一,企业诚信是商品社会的社会契约之一,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

  企业诚信有两种表现方式,即对内部员工的诚信和对外部顾客和社会的诚信,且随着企业组织的发展,企业诚信的范围也不断的扩大,也就是企业诚信具有可扩延性。企业诚信是企业的诚信,它的生存并不是天生地“嵌入”经济主体之中,而是一定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交易活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理性人,在交往过程中自然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所以企业诚信并不会天生就有。在构成企业的各种契约中,对企业内部来说,有管理者与雇员的隐形契约和明确的契约,明确契约和隐形契约是并存的。例如,管理者尽可能将雇员从事的工作时间、规章制度、企业的宗旨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企业对雇员的薪水待遇却只是作出口头的承诺,很明显这种隐形契约带有很大的模糊性,有时雇主为了尽可能榨取雇员的劳动力作出承诺,一旦企业盈利,却很少考虑到改善员工的待遇问题。如果企业主是自然理性人,他可能会选择不讲信用来欺骗员工,如果是社会理性人(个人可能主动选择非效用结果的行动)会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还是会选择信用。企业与雇主之间通过将一次性博弈最终会转化为重复博弈,因为企业的交易并不是一次性的。最后认识到诚信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欺骗雇员所付出的成本,以致不得不选择诚信,这种良好的内部诚信必须通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才会形成。外部诚信是企业内部诚信的延伸,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为其它企业或消费者所接受才能够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这就必须与其它合作者进行交易。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为理性人,其作出决策是有限的选择,在对交易伙伴的产品和信息了解不完全的情况下,事实上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企业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不可能完全了解供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尤其是随着市场交易复杂程度的提高,这对那些善于投机的机会主义者带来很多便利。实际上一个企业是否诚信经营是很难通过表象所判断的,换句话说,从表面上看很难辨别哪个企业信手诺言,诚信经营,哪个善于欺骗。事实上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与不相识的企业打交道。当一方企业采取投机策略获的收益远大于所付出的成本时,他可能会继续选择欺骗方式经营,而法律的监督作用也不能及时有效的干预。为什么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了企业诚信危机呢?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是在体制不健全,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使得一些投机者钻了体制的空子,利用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事,缺乏诚信经营。这种交易是一种博弈过程,在这种一次性博弈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规则也很难克服“搭便车”的行为,因为企业是理性的有机体,只有通过交易时间的延长,交易次数增多,被交易者观察和甄别交易行为的成本也会不断增加使得交易者隐匿信息的成本也会提高,被交易者识别信息的成本会相应降低,进而会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通过交易关系期限的延长,这种欺骗的信号也会被传递出去,这无形之中损害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这对欺骗者可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致使利润下降甚至破产。只要这种生产和交易是无限重复的,即使外在的监督不存在,也会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均衡。诚信就是交易一方的行为合乎对方的特定制度安排的稳定预期,(这种预期实际上是一个博弈均衡点,是利益分割的边界),就是按游戏规则办事,遵从惯列,兑现承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029.html

更多阅读

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探讨 企业筹资方式探讨

摘要为了分析社会历史进程,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中国,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根据对土地所有制的分析,马克思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专指中国社会发展特征,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学意义上

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对企业文化的七个错误认识

     企业文化传入中国虽已近30年,但由于国内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管理理论比较散乱,没有一个能取得共识的案例和学术研究,导致中国企业到现在在导入企业文化时,还对企业文化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是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拿来主

声明:《对企业文化的探讨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探讨1》为网友天生励志难自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