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草根创业 《互联网草根革命》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1



互联网草根革命发生的时候,信息革命已经开始了半个多世纪,最初掀起信息革命的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新技术早已不再激动人心,原来的高技术已经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常规技术了。但是,技术进步的步伐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相反,不论从性能还是成本的角度去考察,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信息革命以来的巅峰状态。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映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再决定上层建筑。将这一观点应用到对产业革命的分析上,就是技术水平决定商务模式,商务模式决定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不是认为技术可以决定一切的技术至上论者,因为技术水平也是被决定的,被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也被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所决定,因此,技术、商务、生活在这里构成了一个循环的链条。不过,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在技术这一环节打开链条,先来研究互联网草根革命浪潮中技术的特征,然后再去了解互联网草根革命浪潮中的商务模式与生活方式。

互联网草根革命浪潮下信息技术的八大特征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些技术通常都是对原有技术改良的结果,它们一般都具备以下八大特征。

面向整个世界的开放性

在技术革命时期以及商务革命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的技术都处在专利的保护之下,即使是那些没有申请专利的技术,掌控这项技术的企业或者个人也会采取种种保密措施以防竞争对手轻易获取这项技术。技术上的垄断限制削弱了在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方面上的竞争,同时,基于新技术的产品的垄断性高价也限制了这些产品的普及速度。因此,新技术的潜力在技术革命时期和商务革命时期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到了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专利保护的期限已经结束,原先保密的技术或许已经不再保密,社会上可能还出现了一些替代性的技术,这时,主要的技术便成了公开的技术,原来那些没有钱购买专利(或者无法获取机密)的数量众多的小企业也就可以获得这些技术,许多小企业在得到这些技术后会对这些技术进行改造以便使它们适用于特定的补缺市场,这就导致了许多技术革新的出现。互联网草根革命与以往发生的历次草根革命的一个不同点在于,互联网草根革命浸透着互联网“开放、共享、自由”的精神,声势浩大的开源软件运动在全世界吸引了千千万万的程序员与测试用户的参与,这一运动不仅为全社会献上了一批质量卓越的优秀软件,还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软件人才。举例来说,缪斯(Muse)公司就通过网络公开了自己开发的一款非常神奇的小工具软件ElfURL,该软件可以将任何URL压缩为短小的ElfURL,例如,可以把http://groups.myspace.com/emarketing压缩为http://elfurl.com/8heef,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在地址栏中键入后者来访问前者。ElfURL是一款开放的软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和修改这一软件,缪斯公司希望这一做法可以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性地利用缪斯公司开发的技术,通过大量用户的积极参与,将缪斯公司的技术应用到更多更恰当的场合。如果说技术革命时期创新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那么在草根革命时期,学习和消化吸收已有技术的能力就是最重要的能力,在草根革命时期,关键技术的公开使得大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技术仿制或者改进已有的产品,这时,企业的竞争力就更多地表现为学习的能力、营销的能力而不是技术的能力。

面向工薪阶层的廉价特性

 互联网草根创业 《互联网草根革命》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1
aihuau.com

如果说,技术革命时期技术的最大特征是能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新的产品,草根革命时期技术的最大特征就是能以极其低廉的代价大量复制已有的产品。电子元件从电子管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生动的印证了这一点。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单个功能元件的成本只有电子管的百万分之一。人们在草根革命时代挖空心思降低成本的努力还可以从互联网接入技术上看出。最初,人们接入计算机网络只能使用专线连接,这种方式的连接非常昂贵,只有少数大的公司和金融机构才能负担起。后来,电信公司的介入使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线接入互联网,这就使互联网接入成本大幅下降,再后来,人们开始利用有线电视的缆线上网,按流量计算的互联网接入成本又显著降低。但人们并没有满足于此,现在国外正在探索通过电线来传输数据的方法,使用这种被称为电力线路宽带(BPL,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s)的技术,人们通过墙上的一个普通电源插座,就可以享受到宽带上网的乐趣,对于想要这样上网的用户而言,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BPL调制解调器而已。这一技术已经超越了纸上谈兵的阶段,目前,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马纳萨斯市的全体网民都已享受到了这一技术,纽约市、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的部分网民也尝到了这一技术的甜头,我国宽带革命要在广大农村取得最后胜利可能也需要用到这一技术。

在草根革命时期,不仅大量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戏剧性的下降,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免费的产品(和服务,以下不做特殊说明),作为价格竞争的终极结果,免费定价的产品使人们真正有机会享受到免费的午餐。当然,绝大部分免费的产品都是复制成本(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的数字产品。不过,在信息革命时代,数字产品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却不容低估,如操作系统软件、服务器软件、电子邮件软件、杀毒软件、百科全书等。位于达拉斯的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日志营销咨询的公司网络日志作坊(Weblogs Work)就开发了一系列的万维网工具在网上免费发放,其中包括一种被称为“在日本做大(Big in Japan)”的Web 2.0工具包,这款工具包集成了标签、RSS伺服以及播卡 3种常用的功能。网络日志作坊推出免费Web 2.0软件工具包的目的是快速获得大量的用户,当用户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该公司就有可能通过承接广告业务获得收入。即使这一目标无法实现,该公司也有可能通过发放免费Web 2.0软件工具包来提升公司形象,推动公司主营的咨询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的开展,无论如何,在Web 2.0工具包上的投入至少可以让该公司看起来非常前卫,而且与众不同,是一家地道的Web 2.0公司。同时,即使是那些没有完全免费的信息产品,生产企业也会通过版本区分的方法在市场上推出一款面向工薪阶层的大众化产品,这种产品最多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当然,大众化产品的功能也会受到某些限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些基本的功能就已经完全够用了。

面向市井百姓的易用性

一项技术要想在老百姓中得到普及,不仅要价格低廉,人人负担得起,而且还要易于操作,所以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还必须具备易用性,傻瓜都懂得操作的产品就是典型的草根革命时期的产品。在计算机的ENIAC时代,给计算机下达指令需要人工改接计算机的线路,这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ENIAC专家才能胜任;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可以把机器语言做成穿孔卡片来给计算机下达指令,这样懂得计算机使用的人就稍微多了一些;再后来,在编译程序出现之后,人们可以用高级语言来编写程序了,这就使计算机的使用方便了很多,大批的非专业的计算机用户都可以编写程序了,但此时人们还必须专门学习特定的程序语言;再往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门的应用软件,人们只需要看看软件产品附带的说明书或者帮助文件就可以使用这种软件工具来完成高难度的任务了。纵观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主要产品,无不具有这种面向市井百姓的易用性。硬件可以即插即拔地安装使用,也不需要安装特殊的驱动程序。软件,在安装时就有安装向导功能来帮助用户完成安装过程,在用户开始使用软件时,软件本身附带的高性能的智能代理模块还可以在用户不知所措的时候给用户做出最切题的提示。如今,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普通老百姓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在自己家里架设起家庭使用的局域网。自己动手做的DIY(do it yourself)运动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就是因为此时的技术已经具备了面向市井百姓的易用性。

不过,功能强大而操作简单的技术在造福人民的同时,有时候也会为社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方说,计算机犯罪近来表现出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少年儿童利用从网络上下载的傻瓜式黑客软件对一些著名网站成功地发动了拒绝服务式(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导致被攻击的网站出现了数小时的中断。显然,如果没有这些傻瓜都能用的软件,也就不会有少年儿童的计算机犯罪。

1+1>2的网络效应

主要的信息技术都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就是说,一种信息技术产品的用户越多,这种产品便越有价值,所以,产品的网络效应经常意味着需求方的规模效益。生产方的规模效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需求方的规模效益提高了同一产品的使用价值。信息技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电话机和传真机,因为电话机和传真机的价值其实同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的数量有很直接的关系,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有电话机(或者传真机),那么这台电话机(或者传真机)便毫无价值,如果世界上只有10%的人安装了电话(或者传真机),那么电话(或者传真机)的价值也会相当有限,相反,如果90%的人安装了电话(或者传真机),那么电话(或者传真机)就会成为非常有用的通讯工具。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主要技术Blog、Wiki、P2P、SNS等无不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产品的网络效应对技术在平民百姓中的普及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价格越来越低,而使用价值却越来越高,再考虑到产品的性能也越来越好,难怪最保守的人最后也会接受新产品,成为新产品的一名用户。不过,准确地说,这时的新产品已经不是新产品了,而已经变成了成熟产品。

让人侧目的可见性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主要信息技术因为被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具有很高的可见性。一些技术通过在万维网上的自我展示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另一些技术则通过人们之间的通信达到了展示自己的目的,实现企业梦寐以求的病毒营销;还有一些技术和传统媒体有着天然的联系,有了传统媒体的宣传造势,这些技术很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度的可见性对于产品的快速传播非常有利,因为一般人都有多多少少的从众心理,至少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自己熟悉的人使用了某一种产品至少能说明使用该产品的风险不大,自己完全可以一试,而如果有某位名人使用了某种产品,则更会引来一批人的跟风。这样,到了一定的时期,该产品就会时兴起来。这时,没有使用该产品的人会被认为是食古不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于是,产品的普及便开始加速,最终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无处不在的普及性

由于在草根革命时期基于新技术的产品的价格已经非常低廉,而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在产品网络效应的作用下,产品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这时,新产品便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用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最后新产品充斥了生活的每个方面,变得无所不在,就象自来水和交流电一样。

PC革命曾经使个人计算机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则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在草根革命时期,网络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原来运行在单机或者封闭系统上的应用软件(比如说象Word这样的文字处理软件以及ERP、CRM这样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还有了网络版本。借助万维网服务,人们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开展工作,这使人们有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人们可以随意漫游,而无需担心有没有携带尚未完成的项目文件。如今,不仅像37signals.com、writely.com以及24sevenoffice.com这样的创业小公司通过提供网络服务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而且像微软这样的软件巨头也宣布将战略重点转向万维网服务。在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网络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不同的设备接入互联网,或者是使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或者移动电话上网,或者干脆就在街头的网吧上网。同时,网络服务也无所不在,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工作,没有完成的工作还可以保存在网络上等以后再继续完成。当然,如果喜欢,人们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上网聊天、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开始在线游戏。

面向老小顽童的可试性

新产品的传播在草根革命时期会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就是产品被普及到了家庭妇女、儿童、老人这样的群体,这些人因为在知识水平或者学习能力等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往往比较弱,在试用新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形。因此,一种产品要占领这一市场,就必须具有很好的可试性,就是说,新产品的操作必须允许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用户通过试错的方法来学习掌握,操作不当不仅不能给用户带来生命危险,而且还不会导致产品的损坏。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大都具有可以面向儿童用户的可试性,如果厂家被要求指明他们产品的适用年龄范围,那么,这个范围应该是3~99岁。

面向历史遗产的兼容性

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是对技术革命和商务革命时期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这些技术通常是改良的技术而不是全新的技术,这就要求它们对先前存在的技术有很好的兼容性。否则,总会有用户因为无法割舍他们使用多年的老产品而拒绝接受新产品。实际上,对已有产品的兼容经常还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例如,利用已有的电话线网络、有线电缆网络甚至是电力网络来接入互联网比从头开始架设网线要更为划算。人们在信息革命的早期阶段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兼容性的重要意义,因此,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都有很好的兼容性,例如,就像高版本的软件可以兼容早期版本的软件一样,一般的网络服务都可以兼容单机版的软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072.html

更多阅读

《象棋白皮书-2013》第一章象棋影响力四角度直观 几何直观

象棋白皮书-2013关于象棋现状的调查报告本白皮书仅供参阅,如因个人非法使用引起法律追究问题,责任自负,欢迎传阅!点此下载《象棋白皮书-2013》完整版《象棋白皮书》课题组前言象棋是什么?象棋是一种智力游戏,古今中外不少人痴迷,有

异术 《金融异术》第一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一章拉尔夫·阿卡姆波拉(Ralph JAcampora)在从事技术分析时,你必须要学会兼收并蓄,因为你的方法总会有无效的时候,如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你就是在自取灭亡。在40年的从业实践中,拉尔夫·阿卡姆波拉始终在当代技

经济减速 金融 《金融市场指南》第一章 04 世纪之交的减速

从所有的衡量标准来看,金融市场在20世界90年代的增长都是极为迅速的。在这十年的初始,金融工具的活跃交易只限于少数一些国家,主要涉及到都是证券、债券和股票这些两个世纪以来就占据主导地位的类型,并没有什么新的工具。然而,21世纪的最

声明:《互联网草根创业 《互联网草根革命》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1》为网友酷到没边儿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