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读的十本书 我带同学读的几本书



我带同学读的几本书

 人生必读的十本书 我带同学读的几本书
  几天前的课后,有一位学生请我开几本参考书。恍然间惊觉,我也到了为人开参考书的年纪了么?自己的读书生涯好像开始没多久啊。不禁感到一丝惭愧,同时夹带着一点点的惶恐。

  趁这个机会,我介绍一下上学期的读书课上,带几位同学一起读的书,既作为对那位学生的答复,同时也为下学期同样的读书课提前作点广告。

  参与这门读书课的对象,是学习财政学的博士生。这门课的目的,是给这些浸透数学模型与利己假设,却又要在未来从事公共部门经济研究和管理的学生们,增加点不一样的东西,灌输一点政治学的理念与思维方式。

  这门课我开出了7本书,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孔飞力的《叫魂》、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以及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这7本书,前4本是西方的,另外三本是有关中国的。选择书籍的标准,一是经典二是好读。上述书在经典性上,都没什么问题,除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其他六本的篇幅都很小,语言文字也简洁,符合了好读的标准。

  就今天的眼光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代表着人类在政治社会刚开始时对政治的思考,包含着后世政治学几乎所有问题的萌芽。据说20世纪80年代恢复设置政治学专业时,有些高校拿它作为政治学的教材使用。该书大致上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讨论理想城邦或者可能最好的国家,另一部分研究经验中的城邦或者说现实的政治。从内容上看,该书讨论了政治的目的、政治的起源、政体的类别与变迁、公民理论及公民教育等等问题。虽然在编排格式和叙事风格上与今天差异颇大,显得没那么好读,但讨论的话题却一点也不过时,充满了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至于有人认为,整个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只不过是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再解读。

  洛克的《政府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代表了人类处于一个新时代新社会的开端,对正在来临的新社会的政治设想与展望,充满了朝气与希望。如果说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政治是一种自然政治的话,那么某种意义上近代政治就是一种理念的、人工的政治,洛克、卢梭等政治学家的理念,与社会力量一起,塑造了近现代政治的主要方面。洛克的《政府论》分析的是社会起源、国家与政体等问题,他在霍布斯的基础上运用契约形式构建了现代政治的理论基础。该书语言风格大体上符合我们印象中的英国式冷静,与现代论文风格很接近,但其中偶尔出现的激情,仍能令三百多年后的中国人读起来感叹不已:“如果一个统御众人的人享有充当自己案件的裁判者的自由,可以任意处置他的一切臣民,任何人不享有过问或控制那些凭个人好恶办事的人的丝毫自由,而不论他所作的事情是由理性、错误或情感所支配,臣民都必须加以服从,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政府,它比自然状态究竟好多少?”(可参看“价值中国网”上的拙文“近代宪法思想的产生”)

卢梭的书,一向充满了法国式的激情,读起来酣畅淋漓。《社会契约论》一书,是为了回应法国人对英国政制的崇拜而作的,他批评英国政制对人民的奴役(只在选代表时自由),并试图解决洛克理论中“用契约来创设强制履行契约的条件”以及“社会契约权力”世代传承等难题。应该说,卢梭是成功的,这也是人们视之为人民主权理论真正创始人的原因所在。当然,该书中的公意理论,也被后世视为极权主义的根源。理解今天的政治,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卢梭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可参看“价值中国网”上的拙文“近代宪法思想的产生”)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则代表了人类对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一般读这本书,注意的主要是韦伯对资本主义起源所进行的宗教原因解释,这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人类对自己所经历道路的追究和对未来道路的思考。不过,我选择该书,更重要是出于韦伯对近现代政治的批判。在韦伯看来,促成资本主义发展的那种追求财富积累的清教徒精神,本来只是清教徒们用来向自己显示被上帝宠爱可能性的一种手段,一件可以随时脱下的袍子,却日益变成这个社会的主要结构和特征,成为禁锢所有人的铁笼子,所有人都被逼迫着去终身追求财富。韦伯对于人类摆脱这一铁笼子的可能性不抱希望,在他看来,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赋予这个铁笼子以意义,以便活下去。不得不说,韦伯是深刻的,深刻得令人绝望。从洛克的朝气到韦伯的绝望,近现代政治才走了两百年。

  孔飞力的《叫魂》恐怕是这几本书中最好读的,大半内容在讲一个有趣的妖术恐慌故事,不知不觉中就将你引到了他的结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关键性特征是官僚君主制,该制度的基础是官僚的常规化治理与君主专制性动员之间的互动,孔飞力为我们分析了这种互动所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环境。据说该书孔飞力写了很多年,这种将故事娓娓道来、将道理抽丝剥茧的能力,着实令人佩服,能写出这样的书,多少年都值得。我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推崇该书讲故事和说道理的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古典政治的上层结构,即君主与官僚之间的互动关系。

  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则反映了中国古典政治的下层结构,即州县政府官员、雇员与社会底层百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本书为我们描绘了清代地方政府与社会之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政治体制与法律规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所谓的乡村自治、州县政府管理中私原则的通行、陋规问题以及士绅的活动等等。看了这本书,你才能体会到考察传统中国政治,光看纸面上的规定根本不可靠,从正式制度中得到的许多印象存在太多谬误。还有一点让读者有些惊喜,该书看起来很厚,实际上除去注释外,正文只有大概13万字,读起来并不费时费力。

  如果说孔飞力和瞿同祖的上述两本书,反映的还是中国传统政治的话,那么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反映的则是传统中国政治在向现代政治转型过程中权力运行特征的变化。该书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权力的运行是通过文化网络进行的,在中国清末至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宗族、宗教等文化网络仍在发挥作用。不过,在乡村发挥领袖作用的人,逐渐地从掌握文化网络的保护型经纪(能够一定程度保护乡民利益的人)变成单纯的掠夺型经纪(协助国家对乡村进行治理并捞取个人好处的人),国家政权也因此在向下层社会伸展的同时出现了内卷的现象,国家靠建立区乡政权和掠夺型经纪,扩大了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财源,但由于依赖掠夺型经纪,反而造成乡村贫困和混乱的加剧,并因此慢慢失去对乡村的控制。应该说,杜赞奇的分析是十分深刻和到位的。

  有同学向我反映,我推荐的几本书中,没有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的。这里面当然有种种原因,如果需要推荐的话,可以看看邹谠的《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可惜的是,这本书在大陆没有出版,只能通过其它渠道获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2385.html

更多阅读

田纪云:我从政的几点体会

田纪云我从政的几点体会  从1941年入伍至2003年退休,我从政六十二年,期间,在地方工作四十年,在中央机关工作二十二年。在我长期从政同各种人物打交道或相处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起码应具备以下政治品

人生必读的N句金玉良言 人生必读

1、进步三要素:你自己行 ,有人说你行 ,说你行的人行。2、爱情的悲剧源于挑剔;婚姻的完美由于宽容。3、真正的爱不是把他抱在怀里,而是让他学会走路。4、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5、抱最大的希

声明:《人生必读的十本书 我带同学读的几本书》为网友听见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