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牛锡明离职 接棒者牛锡明



     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换帅接近尾声之时,交通银行的管理层也随之尘埃落定。原任其副董事长、行长的牛锡明升任董事长,由前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彭纯接替行长一职。

  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是,牛锡明是由行长一职上调为董事长,可谓是土生土长的主帅,对交行一直以来的转型路线都十分了解。因此,从某些方面来看,也是国有银行由行长直接荣升为董事长的第一人,不会出现类似于中信和招行短期的战略改革路线问题,可以避免新一轮人事变动可能引起的大调整,这对交行来说是一大利好和优势。

  那么,有着多年银行从业经验的牛锡明将会怎样与彭纯合作,带领交行守住已有优势,从而在商业银行转型战中赢得先机?交行将会驶向何方呢?

  业务精炼的银行家

  进入交行之前,牛锡明一直供职于工商银行。他1986年进入工行,历任工商信贷部总经理、北京市分行行长、总行行长助理兼北京市分行行长等职。2002年任工行副行长,2005年任执行董事兼副行长,在工行有23年的工作历程。

  在工行期间,牛曾分管对公业务,对信贷管理有着自己的完整想法。在加入工行董事会后,他在公司治理、董事会运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并完善,以及国际化、综合化发展战略的制订与执行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位有着丰富的商业银行管理经验的银行家,曾经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开放之初考上中央财经大学,在大学里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之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他又自学了西方经济学。他亲身参与和经历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并是一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金融专家,具有很强的理论修养,被称为“成功校友”。

  2009年调任交行行长,之后在与交行3年的磨合期中,牛锡明对交行也已经足够了解,如今上调董事长,可谓是土生土长的的主帅。

  在掌舵交行之初,一向以创新为理念的牛锡明便开始对交行的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推行为集团化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他对海外业务也非常熟悉,在工行时便一直参与工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所以对于同样致力于国际化的交行,他也较多采取机构布局模式。

  另外,他对于银行转型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曾表示:“必须承认商业银行已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惟一渠道,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它在逼迫银行转型。” 同时由于长期对信贷监管、实践的经验,牛锡明对信贷管理也有着自己的完整想法,而且对媒体的态度非常开放。

  在2012年4月,当选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第二届理事长的履新之际,牛锡明就大方地对媒体畅谈了他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看法。他认为应当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这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保持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以及银行经营活动的流动性。

  他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风险的问题;其次是交易平台;第三是监管整合。同时,他也为交行规划了“五个领跑”的蓝图,分别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离岸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

  同时,他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风险的问题;其次是交易平台;第三是监管整合。同时,他也为交行规划了“五个领跑”的蓝图,分别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离岸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

  创新不是乌托邦

  从2009年底加入交行管理团队的牛锡明,面对后危机时代金融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与交行也是结下很深的感情。对于升任董事长一职,他表示: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他都同样心系交行,关注它的一举一动,希望它能够稳步健康地成长发展。目前,在综合化经营方面,交行旗下拥有基金、信托、保险、金融租赁、投行等几乎全金融牌照,已经是目前上市银行中金融牌照最多的一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时,牛锡明表示:未来交行的总体发展设想就是“三个坚持,一个特色”:一是坚持“两化一行”的既定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跨境、跨业、跨市场的经营能力。二是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由资产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三是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把交行办成高品质、高质量的银行。

  同时,交行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专业做特色。近年来,通过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交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上已形成一定的特色,成功推出 了蕴通财富、私人银行、沃德财富、交银理财等“财富管理”品牌,为众多高净值的公司和高品质的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初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竞争优势。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化,面对着金融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多重压力,

  牛锡明近日在财富金融峰会上阐释了有关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表示目前中国与世界经济金融市场的融合度已经越来越高,无论是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动荡和变化,还是信息技术层面的日新月异,甚至微观消费者偏好的升级改变,都对银行业的服务现代性和产品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创新的需求更加广泛和深入。尤其是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兴起,跨界创新层出不穷,云计算、物联网、3G移动、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已迅速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才是银行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超越形势变化的根本之道。金融创新的核心是理念、机制和人才。理念不更新就没有创新源头,机制不落地就难以推进创新,没有人才,创新就只能停留在理念上、成为乌托邦。

  而有关金融创新,他也强调了要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实施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客户的需求、体验、感受要成为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础,不能闭门创新、不能为自己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的不同细分需求提供差异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提升银行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使创新成为业务发展与监管的粘合剂。适宜适度的金融创新能够推动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而超越金融监管限制的创新就有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因此从大局出发,商业银行不能将创新与监管对立起来,不能为了创新与监管部门博弈,而是要配合金融监管的要求理性地创新,在稳步发展银行业务的同时,也推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三是要把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构成了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在商业银行的实践中应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产品创新能让客户得到实惠,服务创新能让客户得到享受,管理创新则能提高服务效率。

  银行比的是耐力

  有着尽显本色管理理念的他,在接过交行董事长的接力棒后,其要面临的挑战也在一一浮现,压力也是接踵而来。

  近年来,尽管交行在综合化经营和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但是子公司对交行的整体业绩提升仍未有精彩的表现。截至2012年年底,控股子公司净利润占集团比重仅为2.18%;境外机构净利润仅占集团的4.5%;在传统领域,其信贷、资金等常规业务和其他大行相比增长也显得缓慢。

  正所谓“后来者居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几年来通过建立比较优势、特色经营、专业化发展道路,尽管其部分过于激进的业务策略遭到业内质疑,但其急速膨胀的资产总量确实也给同行带来不少压力。以民生银行为例,其过去7年总资产平均增长率达到28.4%,而交行的这一数据仅为20.6%。

  2012年末,交行的总资产为5.27万亿,民生银行为3.21亿元,尽管两者之间还有1.64倍的差距,但是7年前他们的差距是2.55倍。与此相对应的7年前交行盈利是民生银行的3.17倍,此时已经降到1.48倍。对此,董文标在今年两会期间豪言壮语:希望未来用5年时间让民生银行列入中国银行业的“第一梯队”。

  如果说“第一梯队”是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家。那么进入“第一梯队”就意味着最起码与交行平起平坐或超越交行。这是民生银行还没有超越跑在其前面的招商银行,向交行发起的挑战。而对于交行来说,挑战者显然还不止这一家,以零售银行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也在其列。

  但从民生银行的盈利增速和资产增速来看,如果其每年的盈利增速和资产增速超过交行10个点,那要不了几年,民生就有可能超过交行。现实就摆在眼前,对新帅牛锡明来说,他必须接受这一挑战。

  而除了同行间的激烈竞争压力外,交行本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在传统领域的争夺中,交行的息差水平和手续费收入在持续下降,导致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末交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较上一年增速大幅下降了17个百分点,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了59%,跌幅在各类业务中居首。而息差持续缩窄,让交行2012年的净利息收入增速下滑近6%,净息差为

  2.59%。同时交行2012年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额比重上升至41.04%,同比上升了1.09亿元。与此同时,2012年不良贷款率由第一季度的0.81%上升至年末的0.92%,不良贷款余额增至269.95亿元,风险放大,导致交行的资产质量在2012年持续恶化,其风险暴露程度超过了预期。

  另外,交行股价表现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也为投资者和市场人士所困惑。其他国有大行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折价幅度远小于交行。今年一季度在银行股大势向好的背景下,交行最高升至5.68元,之后又迅速下探到5.37元的每股净资产下方,在其上仅仅逗留了4个交易日。交行这一系列问题也是牛锡明所必须面对的。

  特别是近日的 “钱荒”,更是各大银行业管理者大展身手的时刻。对此,牛锡明表示,银行业过去通过规模扩张转换利润的模式将被转变为由结构调整带动利润,这充分体现了这位新任董事长正在为交行选择平衡中前行的道路。

  马上57周岁的牛锡明管了30年的信贷,日前他在一次行内部高层会议中提出了“利润与风险是经营中永恒的矛盾,银行比的是耐力”以及“没有规模就没有地位,但规模不是万能,不赚钱的规模不是好规模”等尽显他个人特色的战略理论。由此可见,牛锡明对未来交行的治行方向已十分明晰,对于各大难题他从容不迫,毫不畏

 交行牛锡明离职 接棒者牛锡明
  34 惧。一向以“跑赢大市、争先进位”为己任的交行,其规模增长并不慢。而现在对于牛锡明来说,规模增速是否越快越好?未来交行规模增速能否持续?规模在其治理之道中是否首要等等问题,都是目前业界对他的揣测与期望。

  在利率市场化趋势日渐明朗的今天,息差压缩在所难免,直接融资市场和影子银行的发展不断分流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和核心盈利基础等这一系列背景下,也就给新帅牛锡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的业务模式更适合未来的市场,盈利能力超越行业增速或者能够抵御行业盈利下滑的趋势,都将是各大银行管理层极力探索的关键。牛氏如何尽展风采,让我们翘首以待!

  — 银行利润主要是资产膨胀型的利润

  2013年6月2日“外滩国际金融峰会”在上海举行,牛锡明在会上做了重要的阐述。

  关于银行盈利的问题,牛锡明认为银行利润主要是资产膨胀型的利润。他说:“现在金融业盈利水平有一万多亿,在整个上市公司中占据半壁江山。盈利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这几年资产膨胀得太厉害。2002年只有20万亿,继去年年底突破了100万亿,这么短的时间之内金融资产大幅度膨胀,这是银行利润最重要的来源。设想一下,如果去年年底金融资产只有50万亿,没有100万亿的话,银行利润将要削减一半。”

  而对于资产膨胀到底正常不正常的问题,牛锡明表示:“如此大的金融资产,其本身所掩盖或潜伏的金融风险,也比较大。我们只看到了他显性的一面,没有看到他风险的一面。现在贷款将近70万亿,如果不良贷款率上升1%的话,就是7000亿不良资产。按照目前的情况,7000亿的不良资产提取的拨备就需要1万亿。如果真出现风险,这个利润非常巨大。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这种错配在金融界经营中永远存在。我们往往容易看到现实的盈利,而看不到金融业潜伏的风险。”

  对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牛锡明表示他非常欢迎。虽然会导致着竞争,但是更多的是合作,也是对银行发起的新挑战,使银行业更努力地去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营金融资本和经营产业资本还是不一样。

  关于互联网金融,牛锡明也表示非常赞同。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来讲,他觉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这就需要做出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向互联网学习。不过其风险控制机制相对还是比较薄弱,这还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47.html

更多阅读

民营企业接班人:美二代如何接棒

中国民营经济高速发展了三十年,如今正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开始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企业如何接班的问题。在美容行业里面,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因为大部分美容院企业都是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崛起的

刘永好家族 刘永好让位 “女二代”接棒

     改革开放走过33年,国内第一代创业富豪纷纷部署引退,“企二代”走上商战前台,成为中国新的民企舵手。  5月22日,曾多年获评“中国首富”、有“饲料大王”之称的新希望集团创办人刘永好宣布退休,交棒予其“80后”独生女刘畅。

王晓秋 王晓秋“接棒” 技术派主掌上海通用

     前任叶永明以营销见长,而王晓秋此前履历更多的是侧重于技术  随着新任总经理人选浮出水面,近期引起业界关注的上海通用换帅一事也终告收官。  8月13日,上海通用正式对外公告,上海通用汽车原总经理叶永明不再担任公司总经

倒春寒是什么 经济复苏遇倒春寒 基建投资或“接棒领跑”

     楼市新政引投资减速担忧,地方城镇化冲动强烈  月数据 “三忧一喜”,经济仍在复苏期。  在出口强势反弹的同时,2月份进口和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出现超预期的减速。与2月宏观经济数据几乎同期出炉的PMI指数也再度走跌,宏观经济

声明:《交行牛锡明离职 接棒者牛锡明》为网友拆不穿的谎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