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 山西省晋城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分析报告



说明:2005年9月,受山西省晋城市经济委员会委托,卫虎林教授主持承担了《山西省晋城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课题包括一个主报告和八个分报告(分别是煤炭、电力、冶铸、建材、丝麻、煤化工、农产品加工、高新科技等行业的分析报告)。经过一年的研究,2006年9月完成课题。2006年底,主报告《山西省晋城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经晋城市政府有关会议研究通过。

 

一、发展现状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晋城市八大产业之一,2005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1422.2万元,比2000年的547.5万元增长159.76%;同年,食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48.6万元,比2000年的98.3万元增长151.07%,见表1。

 

表1: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晋城统计资料提要》(2000-2005)

 

 “十五”以来,晋城市食品工业企业发展规模、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山西夏普赛尔饮品有限公司、晋城白马王啤酒有限公司等,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一些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如黄梨汁、山茱萸保健系列、大豆蛋白粉、桑椹、山楂、啤酒等系列产品,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行业规模小、投资力度不足

晋城市食品工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得比重,2005年不足1%。食品工业的投资力度与周边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就目前的食品行业规模来说,除山西夏普赛尔黄梨汁和晋城白马王啤酒年产量达5万吨外,其它如山茱萸、山楂、桑椹、核桃、山木耳、蜂蜜等具有晋城特色的系列产品的产量均在万吨以下。食品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产品质量不稳定,新注册商标参差不齐,农产品加工行业难以发挥品牌优势。

2、产品链较短、以粗加工为主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初级加工的成果所占比重大,而精、深加工的成果明显不足。导致食品工业的产品链无法向上、下游延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链较短,粗加工产品多,深、精加工产品少。另一方面,已有企业缺乏品牌经营和运作,没有形成品牌的感召力。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制造业的产业化规模的形成。

3、企业机制不活、缺乏资本运作

“十五”期间,面粉制造业是贡献率较高的行业之一,同食品工业中的大部分传统产业一样,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产业升级,尤其是95%以上的国有面粉加工企业未进行体制改革,企业负担过重,企业制度不合理,机制不灵活,不仅吸收人才困难,而且成为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实现招商引资的较大障碍。

4、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食品工业的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工资待遇水平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造成职工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管理、技术人才相对不足。一是行业的整体文化素质低;二是行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相对较低;三是包装设计、营销策划人才缺乏。

 

三、晋城市“十一五”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企业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质量为根本,以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强化市场营销,发展特色食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促成食品行业、中药材行业与农业的产业化协调发展,成为晋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1、经济指标

到2010年,晋城市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食品工业(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7%,利税(全行业)总额达到1.5亿元,年平均增长为16%;中药材行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亿元,中药材加工企业产值达到3亿元。

2、行业规模

食品工业:发展1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3个销售收入达1亿元的大型企业,建成5个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核心企业,把高平市建成全省食品工业十强县之一,培育一批特色食品工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现价)的比例由目前的0.29:1提高到0.4:1。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全市药农人均药材收入超过900元,中药材加工转化达到40%,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6万人,并使80%的药农掌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3、品牌和产品目标

2010年,食品工业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国家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5-10个、省级著名商标10个。争创绿色产品品种25-50种,有机食品品种3-5种。

中药材企业要通过5个道地中药材骨干品种的GAP认证和商标注册。

4、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2010年,食品工业企业通过GB/T1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及食品质量安全体系(HACCP)认证企业数要达到15-25家。

中药材行业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企业数要达到8家。

 

四、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规划

(一)食品工业

软饮料加工业,到2010年晋城市软饮料总产量翻两翻,总产量达到20万吨。

饮料酒制造业,到2010年晋城市啤酒总量达到10万吨、果酒总量力争突破1000吨。白酒行业不再支持新建厂。

杂粮食品加工业,到2010年晋城市玉米淀粉及深加工产品到达5万吨,土豆淀粉及深加工产品达到3万吨,其它种类达到2万吨,杂粮产成品总量达到10万吨。

土特产品及蔬菜干制品,到2010年晋城市核桃、山木耳、山茱萸、沙棘、山楂、绿豆、小米等土特产品加工总量力争达到1万吨。蔬菜干制品,蔬菜膨化休闲食品总量要达到1万吨。

食醋制造业,到2010年全市食醋包括延伸产品总量达到10万吨。

屠宰加工业,巩固高平生猪基地基础上,2010年全市年出栏生猪达到100万头,同时提高生猪就近屠宰率。

 山西省晋城市 山西省晋城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分析报告

乳制品加工业,到2010年,奶牛总数应控制在3500-4000头之间,日处理鲜奶能力应控制在50吨左右。

保健食品,到2010年晋城市保健食品总量达到2万吨,其中山茱萸系列产品4000吨,食用菌系列产品4000吨,食醋降脂胶囊2000吨,蜂产品系列1万吨,保健品出口总量达到2000吨。

(二)中药材行业

1、10个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陵川县六泉、古郊、潞城、平城、崇文的党参示范基地;陵川县附城、西河底、潞城、礼义、杨村的柴胡示范基地;沁水县胡底、龙港、郑庄,陵川县六泉、崇文、潞城,泽州县柳树口、大箕、山河、南岭、李寨黄芩示范基地;沁水县龙港、樊村河、十里、郑庄,陵川六泉、古郊、夺火、马圪当,泽州县南部山区连翘示范基地;阳城县东冶、芹池甘草示范基地;阳城县凤城、町店、芹池金银花示范基地、;高平市北诗、南城办牡丹、芍药示范基地;泽州县柳树口、晋庙铺、山河板兰根示范基地;阳城县演礼、西河、芹池知母示范基地;阳城县蟒河山茱萸示范基地。

2、8个中药材加工销售龙头企业

晋城市华草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泰制药有限公司、陵川同仁堂党参有限公司、陵川益源植物提炼厂、崇安堂药业有限公司、阳城县华黄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中晋药业有限公司、高平市兽药厂等8家企业的产品开发、品质认证等项目。

 

五、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保障措施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以名牌产品、绿色产品、休闲类产品、潜力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培育一批食品工业大企业。可借鉴饮料行业成功组建集团的方法,在食醋、乳制品,杂粮等行业集中力量,通过资产重组及兼并等措施,分别做强做大1-2个龙头企业。

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晋城市中药材基地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和同仁堂、三九集团等国内知名医药企业联合,通过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2、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品链、搞好原料基地建设

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引导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不断延伸食品工业及相关产品的产品链、扩大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区,以确保最终产品的优良品质,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要在十大基地研究野生药材变家种、家种药材变野生等措施,合理采挖野生药材资源,做到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结合,实现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中药材种子、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同时要依靠科学技术,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解决药材资源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等问题,使这些基地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为全市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种植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3、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内外资金

有关基建和技术改造资金要对食品工业给予积极扶持,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投资资金,通过财政的贴息办法,有重点地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出口创汇的食品企业和产品,并对农产品深、精加工的食品重点工程列入扶持发展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和资金使用政策的优惠。

建议从农发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扶持中药材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通过财政补息的办法,增强其融资能力,引导民间资本和信贷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

4、加强科技研究、加速产业进程

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不断吸引和培养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管理、技术和研发队伍;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建立建全企业技术中心,尽快形成和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挤压、超微粉碎、真空速冻干燥、超高温瞬时灭菌、生物工程等新技术、推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强化产品的生产、包装、设计、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加速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化进程。

(二)政策建议

1、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安全

整顿生产及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认真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把好食品市场准入(QS认证)关,统一产品质量标准,关闭那些达不到生产条件、卫生条件、产品标准等的企业,杜绝不安全不达标产品生产,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2、强化质量管理,实施名牌战略

重点企业要强化质量观念及用户满意意识,积极采用GB/T19000系列质量认证体系,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及HACCP食品安全质量体系、GAP认证等认证,要注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注重科技创新,强化营销,提高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政府有关部门对名牌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道地中药材骨干品种等实施要素倾斜。在工商税收、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维护名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非法行为。要执行“保”和“创”并举方针,采取得力措施,把老名牌产品做强、做大,不断扶持、培育新名牌产品。

3、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食品工业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的特点。目前多部门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尤其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食品办作为晋城市食品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办公室,要加大协调和沟通的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工业的管理、监督、指导、服务。建立食品工业信息集成系统,推动食品行业生产、技术、市场销售和重大产业政策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有效指导食品行业及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在统筹规划、协调服务、项目评估、行业制定、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要把中药材产业开发同退耕还林、灌木林建设、木本药材林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建立中药材协会,完善中药材服务网络,创新药材生产组织形式。各县要相应成立分会,吸收县、乡、村中药材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药材加工企业为会员,乡村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定期组织会员研究、分析、预测中药材市场行情,加强同全国十大药材市场和中药生产厂家沟通联络,尽快健全中药材服务网络,加强对中药材开发的宏观指导,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等服务。

(本文为2005-2006年卫虎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山西省晋城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部分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368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水钻产业发展分析与研究 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会

中国水钻产业发展分析与研究-----浙江赛奥水钻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天兵写在前面------2009年,当我第一次进入水钻行业时,对这个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新鲜行业感到十分陌生。为了加强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我试图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资讯,但

中国凉茶市场发展分析报告1 中国凉茶市场分析

正当人们在餐厅吃饭还指名饮用王老吉凉茶,还在高度赞扬大气的王老吉为512大地震慷慨捐款1亿元的时候,又一个凉茶品牌“顺”牌借助葛优“气顺了,心顺了,身体顺了,就一切都顺了,咱老百姓,图的就是一个顺!喝顺牌凉茶,今天特别顺!顺牌凉茶,让中国人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分析:医药篇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一、中国医药物流行业巨大的发展市场笔者经过对中国医疗物流行业发展分析,发现我国医药工业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2008年产值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分析:粮食篇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笔者经过对中国粮食物流行业发展分析,发现中国粮食产量将连创新高,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一、中国农产品物流三个发展

声明:《山西省晋城市 山西省晋城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分析报告》为网友夢也渺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