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 创业本无业 成功必有种



上海大学MBA的一堂创业学课

整理/彭曲波

时间: 2006年12月18日下午

地点: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第三教学楼403室

aihuau.com

主持人:

陈东帆 上海大学科技园区 副总经理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上大分会 总干事长

主讲嘉宾:

于立峰  上海亿创投资公司 总经理

 创业成功 创业本无业 成功必有种
郑昌陆  上海申传电气有限公司(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 总经理 

产育林  上海五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 总经理

王 瑜  上海慧瑞商贸有限公司(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 总经理

胡安军  上海度尔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创业是长征精神的最好诠释

主持人:很久以来我一直想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创业,最近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是否可以用“长征”来形容创业?

王瑜 :非常准确,应该说创业就是一种“长征”。艰难困苦的环境往往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挑战:全部的品质、意志、理想、信念……都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很多事情在顺境中是难以充分体现的。红军长征12个月,历经了雪山、草地,经历了饥饿困顿,弹尽粮绝的困境……环境的恶劣和敌情的险恶交织在一起。我们大学生创业同样也面临这样一种极度艰难困苦,最初的2年共24个月,纵横全国各地,同样会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创业绝对是长征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产育林:这个命题特别好,我经常看毛泽东的书,常常在想:怎样才能像红军一样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长征途中不断会有人倒下,有人叛变革命,一样同理,创业过程中也会有志同道合者离开我,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争取成功。

  

创业本无业 成功必有种

主持人:首先问问几位创业者,你们觉得创业到底是什么?

胡安军:我的创业观是两句话:叫创业本无业,成功必有种。创业是发现一个以前没有的行业,从中创出一份事业,同时也创造一份家业。行业、事业、家业是3个不同的层次,行业是新的市场空间,事业是一个团队为共同目标努力,创业成功后本人的财富也随之而增长,这是我对“创业本无业”的理解。“成功必有种”里的“种”不是血缘关系,而是成功的DNA,成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我自己体会下来,这个“种”就在于志、力、物,志是志向,力是能力,物就是外界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创业成功。

主持人:那你创业的目标是什么?

胡安军:我正在做中国讲座网,把大学里的讲座、名人访谈等汇集在网上,供大家视频点看。我们的使命就是分享智慧、启迪人生:中国讲座网做大以后,不分贫贱与富贵,不分宗教与信仰,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点看我们的讲座,从而打破现在教育所受到的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主持人:刚刚我们谈到创业很多要素,有的说是技术,有的说是市场,还有的说是项目,我觉得还有人的因素也在其中。于总是做投资的,这么多项目看下来,你觉得创业最关键的要素在哪里?

于立峰:我在5个嘉宾当中是身份最特殊的一个,不是创业者,我是给创业者投钱的人。我们工作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好的IDEA,一个好的团队,然后我就给他钱,让他资本增值。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一个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那么我们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呢?我们看三个最基本的东西:一、创业项目是不是有市场空间和增长空间,有没有潜力,商业模式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二、我们还很介意团队。首先,团队要做好随时可能失败的心理准备,想到最坏,做到最好;其实专注于要做的事情,不能被市场出现的一些所谓机遇所打扰。风险投资公司(VC)是绝不会给不够专注的创业者投资的。

  

在创业中找到竞争优势

主持人:于总刚刚回答了VC比较关注的两个要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和团队的组建。今天来的几位嘉宾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团队建设问题。

郑昌路领导的是一个专业型的团队,从创业初期起团队建设就做得不错。而在座的MBA学员主要学习的是工商管理的知识,我就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科技创业的过程中,技术要素到底占多少比例? 技术或市场,哪个更重要?

郑昌陆:创业的三个要素是技术、市场和资金,技术跟市场都跟人密切相关,而资金也是要人去找的,所以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而技术在创业中所占的比例关键在于所从事的行业。技术、研究在我企业里至少占三分之一的比重。但我们在面对市场过程当中,常有这样一种体会,用户对很多东西不一定要求非常先进,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行。但技术实力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你有一项技术是别人没有却又是市场上急需的,那肯定可以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而因为我们现在做的虽然技术含量要求不特别高,但跟很多做概念、理念的公司不大一样,我们需要很实在的东西。产品拿到客户那,先经过试用,半年一年后还要再考核,这就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王瑜 :对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因为我也是学技术出身的,现在做的是网络行业,其实就是网络上的批发商,我觉得不管是技术还是资金,创业就是要找到相对或绝对的竞争优势,技术是一个方面,资金也可能是一个方面,甚至还包括团队。我创业时发现,当我技术超不过对手的时候,我就一定要在服务上超过对手。而且不仅要能看得到自己的增长,还要预测得到企业风险在哪里。只有当你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且大到一定规模时,就没有竞争对手能够吃掉你,不管你的优势是渠道还是技术。

胡安军:其实我觉得找竞争优势就是选项目的问题。从我自己创业选项目来讲,我讲究三性:原创性、成长性和现实性。原创性为什么重要?我记得圣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创业者凭什么去创业?就是要捕捉空白市场去做,看到别人没看到的地方。第二是成长性,如果你今年增长5%,明年增长15%,对我们互联网行业来说,就没有生存的机会。因为这个行业要求要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样才能获取到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和机会。毋庸置疑,现实性也非常关键,不具备现实性的项目根本无法实施起来。

  

想得最坏 做得最好 

王瑜 :对大部分创业者来说,不能想得太多,而要先把企业做起来。怎么去做、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需要在实践生活中摸索。哪怕你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创业,也得想着用这些钱撑一辈子,千万不要想着这10万元烧到明年后就有风险投资进来。你要想的应该是就用这10万元把企业做大,不断调整以图发现更大的市场。只有在自己实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风险投资或外界力量才会来关注你、帮你

主持人:虽然王瑜和郑昌路创业的领域不一样,但他们经营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盈利平衡点,并一直往前走,这是一种比较稳健的创业模式。但还有很多的项目在短期内却很难带来效益,像产育林所在的视频领域,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做的。

产育林 :我们公司创办的馒头频道是我们和胡戈合作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使命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挖掘出千千万万个胡戈。文化和影视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由图文向视频和音频方向发展;另一个方向则是由精英制造向大众方向发展。正是看中这两个发展因素,我们投资建设这个网站。

但短期时间内,视频领域里很难在产生大的经济效益,虽然有一些业务是可以马上产生效益,但这一块却往往要耗费创业者和团队的很多精力,有点得不偿失。在2002年的时候,搜狐、网易和TOM在没有彩铃、短信的时候差一点关门,后来有彩铃、短信一开通这些网站便马上在纳斯达克起死回生,这就是他们的拐点。现在很多视频网站都在寻找这种拐点,而个拐点很有可能就是明年的3G。

现在,我们公司也不是完全烧钱。首先我们成本控制很厉害,尽量用一些便宜的服务器,机房也旧戏旁诜延帽冉媳阋说恼憬嘁ΑA硗猓颐且簿×孔鲆恍┯囊滴瘢热缦呦屡钠悠抵谱髋嘌档鹊取4匆档墓讨谢故呛芙簿肯纸鹆鞯牧魅耄久刻烀扛鲈轮辽俣嫉米恍┣础?br>

主持人:我发现于总以前投的项目都是或市场前景很清楚或者技术很清晰的,面临着互联网新一轮热潮,于总你现在对互联网感兴趣吗?

于立峰 :感兴趣的。过去我对IT领域不是特别关注,因为我认为IT项目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晰,但刚刚他们两个讲的观点我是能接受的。创业者以现有资金创业的时候,就要想到假如融不到资的话是不是还要做下去?该怎么按照创业设定的模式做下去?如果创业者自己都不能设定自己创业的发展目标和阶段,又怎么能吸引投资者过来?所以,创业者要做好最坏打算的准备,不能等着钱烧完后VC给你钱。

  

读MBA与创业

主持人:今天在座的都是MBA学生,各位嘉宾能否在创业和就业上给他们一些建议?

产育林 :一直以来我都很遗憾没有学MBA,我觉得要是现在我去学MBA的话,我会学得很好,因为我会把公司的点点滴滴都带到课堂里去想。

可是,我曾花了1.5万元招聘一个MBA做经理, 3个月后就发现根本无法协调。自从他来以后,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公司的墙上和橱窗上摆得井井有条,员工人数也由20人增加到40人,所有的人都有工作单、流程单、任务单,但是很可惜他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至于做了3个月后还不知道公司是做什么的。

但是,MBA是可以创业的。我在创业过程中发现,用两三年的时间非常激动地总结出的一个经验,第二天一不小心翻到一本书,发现那上面其实早就写了。创业者在初创时间,公司团队成员往往都不如自己,创业者在做重大决策时找不到人来商量,也不知道做出的决策有没有理论根据,而学MBA则可以解决这种困惑。所以我觉得学习MBA对创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这就是MBA和创业者的关系。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公司的老总说他的员工都读过MBA,就他没读过。读MBA学的是原理和共性,但是所有的决策好像在MBA中学不到。

于立峰:我记得我读MBA时,管理学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这样两句话:管理首先要悟,学管理实际上是要悟道,不是读书本,书本知识只是给你提供悟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公司都要建章立制,这是对的,但方圆制度要跟公司发展阶段、状态相匹配。所以不管你们是创业也好,任职也好,都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主持人: MBA的课程还是很有合理性的,像胡安军就是读MBA后出来创业的,现在感觉怎么样?

胡安军 :我读MBA是拿到了三件东西:一是理论框架。他们说的一些问题在我公司都不大会出现的,我们创业不会犯特别明显的错误;第二是拿到了钱。我在我们班搞了一个创业基金,以期权的形式向班上同学每人3000元进行融资,拿到了一笔小的创业资金;第三是人际关系。原来读本科时所有同学都是一个专业,但我们读MBA时各种专业的同学都有,打开了眼界与人际关系网。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提出的建议,今天大家一起上了一堂不同寻常的创业学课程,在座学员今天回家的时候,没有带回去一大堆的笔记,可是,我们在一起交流,产生了很多的想法,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应该是有收获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4637.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创业才能容易成功 创业成功必守条铁律

1、走动式管理     假设我们把我们的公司或企业想象成一个梦幻球队,作为老板要负责选择对的人才,让这个团队趋近完善。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相信每一个人一定会认同这样的讲法。      老板法则二十九

经典:创业成功必看的10个小故事(2)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孕婴童商学院提示]: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

经典:创业成功必看的10个小故事(1)

第一个故事:困境即是赐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

经典:创业成功必看的17个小故事

 第三个故事:追求忘我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

经典:创业成功必看的17个小故事(2)

第二个故事: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

声明:《创业成功 创业本无业 成功必有种》为网友清风竹间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