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大对决 中日对决-制造工艺人的攻防战

 中日大对决 中日对决-制造工艺人的攻防战


"中日对决-制造工艺人的攻防战"是日本NHK出品的电视系列片"日本的群像-东山再起的二十年"中的一集,片子选取了东京和无锡的两家五金冲压模具工厂作为对比来反映两国制造业之间的激烈角逐

  58岁的田木桂三是东京一家模具厂的社长,他从该工厂的最基层做起,一路做到社长,见证了企业的辉煌,但近年遭遇到了来自中国的同行的激烈竞争. 正如田木所说的那样,十年前,没有人把中国同行放在眼里,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同样也是五十多岁的戴品荣是无锡一家模具厂的老板,1999年开始创业,如今领导的企业是中国同行中最强的一个. 田木和戴先生互相认识,戴先生及其创业骨干都是日本人培养出来的,尤其戴先生曾去日本进修过三年,不仅日语流利,而且尽管创办的是中国本土企业,但管理风格却深受日资企业影响

  这本片子颠覆了一些人对日本工厂及中国工厂的传统印象,在日本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电视片中,中国工厂自动化程度很高,车间干净整洁,管理非常规范,企业蒸蒸日上,领导野心勃勃,日本工厂以手工为主,厂房破旧,企业处于朝不保夕当中,老板和员工都很迷茫. 正如自己以前多次提到的,在大中华圈以外,最了解中国的就是日本了.而我们对于日本,走的是两个极端,要么是羡慕异常,即哈日派,要么是鄙视异常,为情绪所左右.如果不能理智地分析,就无法深入地研究日本,更无从谈起战胜日本.国内某电视台曾经拍摄过一个反映东京都市圈的专题片,问过两三位在东京生活过的朋友,片子拍的如何,结论是属于羡慕异常者,失去了客观.至于与欧美拍摄的反映中国题材的片子相比,NHK的没有了洋八股.所谓的洋八股,就是什么问题都要扯上人权和自由.在NHK的片子中,日本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中国员工习惯挖原来所在企业的墙脚,争相跳槽当老板,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日本人的忧患意识,也与我们的自信反差很大.还有,我们的企业可以学习日本的半军事化管理,董事长可以叫成社长,科长可以叫成课长,但却无法象日本企业那样留住人才

  田木所在的企业遇到的困难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投入大,消耗大,投资回收期长,加上人工成本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衰退的厉害,许多企业都主动或者被迫迁到了中国和印度等低成本国家,导致本国大量失业. 如果是美国人来反映这个变迁,无一例外都会攻击一下中国的人权,以泄愤懑之情.但NHK和田木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伺机寻找机会,图谋翻身,这正是日本可怕之处.(一点题外的话,看过一个中国远征军的资料,远征军在缅甸几乎都是惨败,输的非常悲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利用了缅甸人争取独立的心理,把中国军队描绘成了维护英军在缅甸殖民统治的帮凶,不仅导致中国军队失去了当地人的支持,而且当地人大量帮助日军搜集情报,中国军队的军事力量和行动几乎为日军完全掌握,焉有不败之理?!!)

  客户需求从大批量,少品种到小批量,多品种的变迁,给了田木翻身的机会.小批量和多品种是未来的趋势,中国制造目前最大的长处成了最大的短处.记得张瑞敏讲过一个故事,曾经为海尔的规模化生产感到兴奋,但当他去了德国之后,看到别人的工厂可以做到几分钟更换个品种,而我们的工厂是几个月甚至一年都是一个品种,要换品种,除非把现有生产线废了,原来的兴奋变成了深深的忧虑.田木他们的发现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中日的对决还在继续,当然希望戴先生他们能最终胜出,如他所讲,如果一年当别人的三年使,十年左右可以追赶上世界同行.片子拍摄于2005年,戴先生当时面对NHK所讲的一些企业远景,如今正是检视的时候,但令人可惜的是,公开查到的资料显示,戴先生他们并没有完全实现当时定下的目标,看来真是路漫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5983.html

更多阅读

6月5日腾中收购悍马是笔划算的交易吗? 吉利收购悍马

腾中收购悍马是笔划算的交易吗?  举世瞩目的美国通用汽车破产保护案又出重磅新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日说,已经和中国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向后者出售旗下著名越野汽车品牌悍马。据知情人士透露,撮合腾中重工和

声明:《中日大对决 中日对决-制造工艺人的攻防战》为网友屌丝肿木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