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金钱之外价值申论 《财富在金钱之外》 第一篇 让生命有所不同(四)



     我们在创造“贫穷”还是“富足”

生命中该有的一切,当下就有,如果看不到,那就是一个盲人。一个盲人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需要依赖某种东西的辅助,有需求自然就有恐惧,有恐惧就有欲望,有欲望就必须出卖自己,出卖自己就很难做到真实,缺乏真实,就很难做到真诚,没有真诚,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复杂会让事情变得困难,困难就会让人更加恐惧……

富不富有,不在于金钱的多寡,而在于知不知足。财富不在于拥有大量的财产,而在于拥有较少的欲望。

现在的人们掉进了一个很大的误区,以为有了钱就能让自己脱离贫穷的状态。的确,适当的金钱可以换取食物和庇护,解决温饱,让人脱离贫瘠的生活。与那些真正的贫困者相比,我想我们周围的人都已经远离了这些境况,然而,我们却看到有更多焦虑不安和极度缺钱的面孔。 显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获得了更多的金钱而变得富足,反而因为欲求更多而陷入“贫穷”的状态。

贫穷和富足讲得更多是一种状态,它与你拥有多少钱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没有钱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其他许多东西而变得富有,但一个没有其他东西的人也可能会在拥有大量钞票的时候依旧“贫穷”。一个人可以因为知足而变得幸福,另一个人也可以因为欲望太多而变得“不幸”。

“贫穷”的表现是焦虑、恐惧、不安、急躁、缺乏耐心、怀疑,想法很多,但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这种人无论拥有多少钱都始终无法成为富人。反之,“富足”的表现是知足、平和、安详、信任、合作、做事一心一意、专注。一个人可以口袋里没有钱但依然有“富足”的状态,这种人缺钱只是暂时的,假以时日,方法得当,他们就很容易换来自己所需的金钱。

我们注意看看一个追求金钱的人是如何变成金钱的奴隶的:当他没有钱的时候,他觉得只要自己能拥有10万元,一切就会变好;当他有了10万元,情况又变了,他会想,如果有100万元,情况才能真正改善,这时他缺的是90万元;等他有了100万元,这时,他会想,这点钱根本不够,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至少也得要1 000万元,这时,他的状态是缺900万元;等到有了1 000万元时,总该满足了吧?不,这时,他觉得要过上富人的生活,自己应该要有1亿元,这时他的状态是缺了9 000万元。显然,他并没有因为拥有那1 000万元而变得富有,他因为缺了那9 000万元而变得更加贫穷。

你能想象当一个缺9 000万元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吗?

实际上,无论我们已经拥有了多少钱,一个追求的目标出现了,但又够不着,或者解决不了,担忧就出现了,这时,人就进入了“穷”的状态,而它很容易变成一种习惯。这种贫穷比只是解决饥寒问题麻烦得多,让人不安的是,这种“穷”的状态好像一个黑洞,无法探测到底部。我相信解决温饱问题会比较简单,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或者滥赌成性的赌徒,身边的朋友都能给予支持,但当一个人因为更多欲求而无法满足时,问题就变得复杂,因为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去填补一个无底洞。

所以,一个懂得创造富足的人要让自己活在“当下”,它容不下任何担忧和情绪;一个活在未来的人永远无法感觉满足,让自己活在忧虑中无异于不断创造“贫穷”。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有了钱反而更“穷”,他们并没有因为获得了机会而知足,反而因为需要乞讨更多的机会而变得焦虑和急躁,不知不觉就沦为奴隶,区别的只是数额品种不同而已。真实的情况是,任何一个奴隶都注定是贫穷的,因为他的时间不是自己的,所拥有的一切也不过是他暂时看管的,他连自己的生命都随时准备出卖,他是被物欲使唤的对象。除非人脱离了物欲的奴隶这个身份,否则永远与富足无缘。

没有觉悟的人很容易落入恶性循环的漩涡里,一个欲望越大的人,侵略性和掠夺性自然越大,对周围的人的威胁也就越大,他的出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莫名的不安,在他脸上写着“不够”两个字,似乎只要是他认识的人都应该为他缺钱的事情负责,这种人只会让真正的朋友疏离他,剩下能留在身边的只是那些谋取利益者或者比自己更缺钱的人。奉劝大家最好不要落入这样一个循环的老鼠圈,因为一旦落入,没有过人的毅力根本无法逃离。

有了这个基本的了解,我们才能有智慧去帮助别人,当我们借钱给人的时候要很小心,因为是我们让这个人变成一个欠债的人,以前他只是没有钱,没钱可以不花钱,也许生活清贫,但他依然可以享受阳光海滩,享受自由自在,但欠债是要还钱的,他会因担心被追讨而变得焦虑不安,要爬出这个陷阱他需要一番挣扎,很可能要出卖自己的一切去赚钱。毁掉了心灵的平静,就无法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财富,尽管人们会说,人要有压力才会进步,但其实这只是无奈的说法,只有落入陷阱的动物才需要挣扎,朴实的生活并不可耻,人完全可以量力而为地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要出好作品,速度太“快”显然是有很大风险的。

驱使人们勤奋努力工作的有两种原动力,一种叫“恐惧”,另一种叫“爱”。一旦激活就会进入循环,你可以因为怕穷而一直想要赚钱,因为怕别人瞧不起而不断证明自己可以成功,这其实都是奴隶的表现。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一开始就像富人一样为热爱生活去工作?为分享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为活出自己的价值而自然地创造财富呢?

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我的老师理由先生说:“金钱在幸福中所占比例之低,是命运给人一次接近平等的机会;人生的本义毕竟是幸福而不是金钱。能不能享受上苍这番美意,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与修养。”

人的自我是一头永不满足的怪兽,它的欲望没有止境,你越多喂它,它的胃口就会变得越大。如果不是因为它,你的生活是可以简单而平静的,但因自我创造出比较心和虚荣心,自我膨胀导致永无安宁,人们莫名其妙地日夜追求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结果背离自然的本性,越走越远。

财富与幸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富人虽然无需为生活中的各种开销发愁,但深植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却常常折磨着他们。他们担心盗贼、经济危机、疾病、死亡、情感和各种未知的因素。

其实,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员,但因为拥有功能太强大的头脑,反而易被困其中,无法活在当下,体验生命的美妙过程。看看动物们就知道,他们怎么样也不可能有人的烦恼。因此,我们都应善用头脑的欲望去创造和体验,去创造生活必要的财富,只不过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是“度”,适可而止,为自己的故事标上休息符号,这样才不至于错过生命的重点。

 众筹金钱之外价值申论 《财富在金钱之外》 第一篇 让生命有所不同(四)
请容许事情简单

被人们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在被问到投资成功的心得时,曾回答说:“人的境界分四个阶段,从低到高:第一个:聪明;第二个:智慧;第三个:天才;第四个:简单。”

聪明:给头脑输入大量知识,并强化训练,熟能生巧。

智慧:在经历和体验中有总结和感悟;把握方向。

天才:与生俱来的本能得到培育和发挥。

简单:一切顺应自然,真实,内外统一,不创造问题。

简单也就是直接,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最短的距离。在简单面前,其他三种似乎都显得不重要了。人们常将简单误以为是无知,其实是人们对“简单”的概念不了解。对自然现象有了深度的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它与我们有多少书本知识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它与我们对宇宙的运行法则,以及对自身存在的了解程度有极大关系。很显然,一个不了解自己和外在世界关系的人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巴菲特的想法比较简单,他说:

(1)接近正确比100%错误要好。

(2)既然认为是有价值的资产,为什么不坚持持有?

(3)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是牢记第一条。

简单最大的障碍就是聪明。简单其实是经过最复杂的实验和过滤程序才可能提炼出来的,所以要有实力,才敢于采用简单的方式。人们通常对简单抱有恐惧心理,所以要使用最直接的方式并不容易。

头脑发达的人往往想得太多,顾虑得太多,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了,往往会让自己负担太重,他们坚持要扛着一大堆东西上路, 并认定这些东西价值非凡。 由于背负的恐惧作怪,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尤其在处理财富的问题上总是找不到平衡点。于是人们怀疑简单,不安使他们急功近利,不断寻找捷径,全然无视简单的规律,忘记了主宰这个世界运转的其实都是一些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用心的人可以做到简单,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本质,了解生活的本意。一个觉悟的人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不可能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因为他一定是经历过复杂,明白复杂的无聊和愚蠢,才最终决定摒弃复杂,重新选择简单。

简单就是抓住事物的核心,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剔除无关的旁枝末节,冷静地使用工具,耐心地等待结果。很多时候,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所以,只有生活简单,才能没有负担。这是人生的哲理,更是人生的真谛。实际上,最简单的问题,最简单的要求,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有位名人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提倡崇尚简单,因为简单和快乐是连在一起的。要想快乐,就得简单;只有简单,才有快乐;人生简单多,快乐就会多。人的需要其实很简单。简单是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多余的财产是人生的绊脚石,简单的生活才是创造的原动力!”

摒弃不必要的挣扎

所有在这个地球上活着的生物都是自然的,唯独人类需要用复杂的方式被教育,之后又得花一番工夫再将“灰尘”洗脱,才能回归自然。人们用许多奇怪的理由坚持对自己无益的观念,设置种种障碍,有时甚至只是为了一时的情绪,可以不顾一切后果,毁掉自己一生的积淀。

从一出生,人们就死记书本上各种复杂的事物,背诵死文章,记住无数先人留下的遗产—历史文学、规章制度、文化、复杂的故事情节……却早已忘记了问自己是谁,来这个世界做什么。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相当复杂,我们似乎已将发展与复杂程度挂上了钩,整个社会都在鼓励挑战难度,所以人们常怕自己简单就会被别人说不够聪明,所以所设计的方案都力求复杂。

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无数获得成功的人都会告诉我们,成功的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经济学中许多复杂的数学公式往往让人误以为投资是非常高深的学问,巴菲特却坦言:“不要担心数学,如果微积分是必需的,那我就得回去送报纸了。我从未看出对代数学有什么需要。实质是,你试图弄清楚的是企业的价值。的确,你得除以已公开发行并售出的股票的数目,所以除法是必需的。如果你打算出去买一所农场、一座公寓或一座干净的住宅,我认为你的确没什么必要带一个人去那儿做微积分。你所做的购买决定的正确与否,取决于那家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其次与之相关的是,为购买这一企业,你被要求支付的价格。”

有人问道:“如果高等数学在股票选择中并不重要,为何在学术及专业期刊中充斥着数量分析呢?”他回答说:“每一位神父都会这么做。如果没有人在台下,你怎么会在台上呢?”巴菲特如果写回忆录的话,一定不会有太多话可以告诉大家,以他的风格,实在不太可能把简单的事情讲得很复杂。

数学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固然无可否认,然而,投资似乎是另外一码事,回顾多年来我在商界接触的成功人士,很少是数学特别出色的。即使在重大项目的生意谈判中,也没有用到过高深的数学模式。全球首富前10名中有6个人大学都没有毕业,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受教育,这些人都是拥有很多知识的人,只不过他们接受的主要教育不是来自学校而已。

真正的成功最终是返璞归真的,只有当有一天你能挣脱世俗的规条,不再受世俗的欲念所缠绑,真实地按照自己内在的意愿,回归自然去过自在的生活时,才能算真正的成功。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不过是自然界里的一个生命。千万不要脱离生命去做一些与生命无关的事情。请容许生命以简单的方式存在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938.html

更多阅读

《人在囧途》证明王宝强更傻逼了?_ 王宝强人在囧途

文:王栋恰逢暑期,在这学生归家的大潮中,电影院一部《人在囧途》火爆热映。《人在囧途》是一部喜剧,很好的一部以归家作为主题来拍摄的喜剧片,我觉着他已经算是上乘之作。电影好坏我不做评述,那么多的专家等着拍马拍砖的,也轮不到我。我只是

《寻找沙飞》—8.河北涞源《战斗在古长城》 河北涞源

《寻找沙飞》—8.河北涞源《战斗在古长城》沙飞在河北涞源拍摄照片:《战斗在古长城》、《战后检讨会》、《八路军在长城欢呼胜利》。7月24日小雨转大晴23日很晚到涞源县住处,今天9点半出发。早晨小雨,剧组准备了雨具和比较大的

声明:《众筹金钱之外价值申论 《财富在金钱之外》 第一篇 让生命有所不同(四)》为网友清影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