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0万属于什么水平 年薪50万的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续)



 笔者拙作《职场案例:年薪50万的营销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一文,自2007年10月25日在国内各主流营销和管理网站上发表以来,本人陆续收到了全国读者的电子邮件、短信息和电话,在众多的来函来件中,在这其中,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还是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广大职业经理人对于这个案例的倾目关注和啧叹诘问,以及对于职业经理人生存环境的堪忧和思考。

  围绕着年薪50万的刘某由于其轻信一家化妆品企业女老板赵某的承诺,放弃了自己在广州50万年薪的企业高管职位,选择了“小鞋大穿”,结果双方合作不满三个月刘某就自动离职了。当事人刘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遭遇两次离职,面对劳资双方相互猜忌的禁锢情结,以及多变诡异的职场环境和“潜规则”,关于孰对孰错的争论顷刻间演变的喋喋不休、规模空前。

  在众多的读者来信、来件中,除了对于文章中的当事人职业经理人刘某的悲凉遭遇的理解和同情之外,更多的则是对于文中雇主赵老板的无良作为和卑鄙行径的声讨之声。透过这则案例,很多读者都将视线都纷纷聚焦在互信和利益的纠葛环节上,但是对于职业经理人如何在复杂的职场漩涡中谋求生存、立于不败似乎很容易被忽视掉!

  下面,笔者从近400封电子邮件和读者个人观点中,悉心摘取出几封具有代表性的信件和观点,意在同广大读者朋友做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和思考。

  第一封邮件

  冯建军先生,您好!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您发表的《职场案例:年薪50万的营销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一文,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说实话我本身也曾经历了类似的事件,唯一不同的是我当时被赋予公司副总经理和股东的称呼,由于自己的善良,最终还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自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最终却落了个小人,由于很多企业老板就是抓住了职业经理人渴望创业、渴望起步平台的心理,所以职业经理人才会为老板所利用和伤害。我有一个想法:因为这样的例子会很多,您是否能写一些关于职场的警惕方面的文章,谢谢!

  首先,在感谢这位读者关注的同时,通过这位读者真切的邮件回复,不难看出他立足于自身感触,联系起案例中当事人刘某的遭遇,这位有心读者更是直白地将自己内心的隐伤和凄楚之情,表露无遗。

  在现实的职场环境中,类似于案例中当事人刘某、诸如这位读者的职场遭遇经历确是不胜枚举。透过这则案例,我们可以一同思考如下一组问题:

  第一,做人行事差异如此之大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合作?作为当事人的双方个性性格和行事方式差异非常大,至所以能够选择合作,皆因为彼此双方迫切的需求心理在纵涌,赵老板因为企业人才希缺,旺季将至,需要“人手”顶上;而职业经理人刘某至所以能够小鞋大穿,很关键的在于两点:其一,自身家庭的原因,其夫妻两地长期分居、小孩子幼小;其二,经济利益的获取,按照当初赵老板的承诺,刘某坚信按照这样的游戏规则,自己的经济利益获取是有保障的。

  第二,导致整个事件不断恶化的起因是什么?任何事情的事态发展不可能没有拐点和征兆,比如在本案中:企业的赵老板曾经在暗地里调查过当事人刘某的职业操守和能力,而当事人刘某却没有对于未来雇主赵姓老板进行过背景调查,正因为刘某的人品是优秀的,企业老板才会决定同刘某进行合作,但是刘某却过于感性,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因而忽视了在合作之前对赵老板的调查和了解。

  第三,当面对事件逐步恶化的时候,双方又都做了些什么?由于双方没有互信基础,所以当当事人刘某看不到自己理应获取的价值回报的时候,赵老板却佯装始终、隐忍不发。继而随着事件的推波助澜、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当事人双方又都没有进一步认清楚事态的严重程度,以致于双方的观望态度和敏感心理变得愈发脆弱,难免会对彼此一方的行为和人品产生根本性的怀疑。

  第四,职业经理人为什么会有渴望创业的心理疾患?案例中的当事人刘某只不过是千千万万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中的一个缩影,由于每位职业经理人都时刻面对着外部市场的挑战、内部组织矛盾的考验、个人付出和回报的客观评价以及对于自身职场发展命运走向的茫然无措,在现实环境中,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有着浓郁的创业思想和励志规划,所以像案例中当事人刘某一样,患有创业心理疾患的职业经理人更是不乏其人。

  第五,企业老板为什么善于利用职业经理人渴望创业的心理?案例中赵姓女老板绝对当属聪明的企业老板之列,她同很多企业老板一样,清楚地明白企业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对于价值交易的理解和应用。赵姓老板至所以利用了当事人刘某渴望创业的心理,主要是因为:其一,大家各取所需,有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其二,敢于挑战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大都具备一定的运作经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心得方面;其三,有创业报复和理想的职业经理人势必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会处理和平衡好之间的相应关系;其四,有创业理想的职业经理人,会清楚自己的既定目标,在能够促成双方合作的前提下,会懂得立足长远、不会在眼前的条件方面过分纠扯;其五,很多抱有创业梦想的职业经理人大都明白或是坚信“以时间换空间”的道理,这恰恰迎合了诸多企业老板――“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的经营理念。

  第二封邮件

  冯老师:您好!

  不知这样称呼是否合适,请见谅!看了您发表的《职场案例:年薪50万的营销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一文之后,深有感触。因为本人就是当年的品牌运作者,确有同感,江山打下,而后架空,爱将逐个被无端开除,之后企业大换血,终落惨淡之景,在这里只想代表众多有同样遭遇的同仁向您说声谢谢,有空常联系,多指教!龙某

  透过这封读者龙某的来信,字里行间之中,都格外清晰地看到案例中刘某在现实职场环境中的升级版写照。虽是寥寥数语,但是却真真切切。

  在案例中,结合读者龙某的心路历程,当事人刘某应该算是要幸运的多,最起码他只是损失了眼前的一些个人即得利益。然而,换个角度却不难发现,企业赵姓老板又是可悲的,由于赵姓老板过分酸涩,捂紧钱带,以致于当事人刘某入职之后,还没有让其充分施展拳脚,就发展成为了不欢而散的结局,不能不说这时赵姓老板小老板狭隘的短视视角以及经营观念所主导的。

  小老板和大老板虽是一字之差,但是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大老板处事往往会有完善的全局观和系统的方向感,深谙用投入换取回报的价值交换规律;而小老板则是做事拘谨、呆板教条,一味地坚持着无往不利的商场信条。

  如果将大老板和小老板的区别用一句话来概括:笔者则认为大老板是企业家,懂得用战略的立场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小老板则是满身弥漫着铜臭的商人,商人凡事只知道利字当先,只懂得用战术的角度和技巧的处理去赚取利益。

  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要称赵姓老板为“小老板”的原因了!

  第三封邮件

  冯老师:您好!

  偶然间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看了您的《职场案例:年薪50万的营销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一文之后,深感愤懑。在鄙视赵姓女老板的同时,更为职业经理人刘某所惋惜,案例中刘某看得出是个性情中人,但是他还是有些他书生气了,刘某这样不明不白的离去,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刘某既然已经知道小老板的做人禀性之后,就应该以毒攻毒――在辞职之前,不妨通过各种手段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本人认为即便是最终搞个鱼死网破也未尝不可一试!江某

  看完读者江某的邮件回复,思考之余,他在为当事人刘某鸣不平的同时,实际上是提出了另外一个话题,职业经理人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要退缩,要敢于直面抗争,甚至以彼之道还试彼身。

  面对这样的提法,相信会有很多读者不一定会完全赞同读者江某的看法和观点,这实际上很容易理解,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和性格差异,以及每个人的处事心态和处事方法不尽相同,所以,面对自身正当利益遭受损失的时候,也并不是所有的当事人都会敢于站出来,直面挑战资本方的权威和尊严。即便是情急之下,有勇敢的斗士跳出来“以身涉险”,力图通过自己的多途径手段来捍卫和夺取自己的利益,实际上这已经变味了,为了眼前有限的利益而动摇自己的职业操守,一旦行程所谓的劣迹和印痕,那将是得不偿失。

  在平日里,职业经理人每当被问及个人财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也许总是会立即联想起“渔夫和富翁”的故事。

  在海边度假晒太阳的富翁看到一个渔夫在悠闲自得的晒太阳,两个人之间便产生了一段对话。富翁说,他努力赚钱工作就是为了能够休闲地享受人生,贴近大自然,比如到海边放松自己,钓鱼、游泳,多么舒服惬意;渔夫则认为,赚很多钱以后再去享受阳光,在海边钓鱼是多次一举,因为他不用赚很多钱,一样每天都可以在海边晒太阳、钓鱼。

  有钱人有有钱人的难处,穷人有穷人的乐趣和幸福。虽然,职业经理人往往同穷人划上等号,但是职业经理人又怎会体会到很多老板夜不能寐的酸楚呢!所以,职业经理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不应该为了利益去松动自己的职业操守,更不应该成为利益的走卒。职业经理人也要学会用积极地心态鞭策自己,激励自身在创造财富和价值的过程中去体味成功者的愉悦和幸福!

  第四封邮件

  冯先生:您好!

  无意中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看到了一篇您关于《职场案例:年薪50万的营销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的文章。相信这个刘姓经理人应该跟您有着比较好的关系,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真实案例了。所以,个人想就这个案例谈一下感想,希望能帮到这位刘经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

  我觉得整个事情最大的问题根源是这位刘先生自身的问题,用比较自我来形容应该不为过。作为夫妻店的赵老板的公司中,其老公50岁了,并坐镇总部,显然经验上要强过她。而这位刘经理居然从来没有意识到要跟这位重要人物进行交谈。如果公司只是这位赵老板的,也就无所谓了,可是摆明了公司的决策要由他们二人来拿主意的,并且刘经理也是要向他们二人直接汇报的,他却一直轻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上级),这难倒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经理人不该出现的过失吗?当然,或许实际情况里这个人或许并不占什么分量,纯粹就是那个赵老板自己在耍他。然而,通过这篇文章的描述来说似乎又不是。那个赵老板应该还是比较有诚意的。

  这位刘经理应该是个情绪容易冲动的人,在文章中提到过他是个理性的人,呵呵,个人倒觉得未必。如果理性的话,至少应该跟那位女老板背后的人多做沟通(否则处于吃醋也可能被那位50高龄的老公使绊),至少应该在事后接听一下赵老板的电话,或许至少能拿到一些应的的利益也未可知。冲动是魔鬼,希望这位刘先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再继续冲动了。胡言乱语,无须留名,感谢您的分享!

  看罢这位“细心”读者的邮件来信,不难发现他从事件主体人物的角度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了“细心”的侧面解读。细致想来,这位“细心”将问题症结和衍生矛盾主要定格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职业经理人如何提升沟通效益?正如这位“细心”读者的判断,案例中当事人刘某在同企业赵姓女老板接触之后,了解到企业的性质以及夫妻两人的分工之后,在决定选择合作之前、甚至选择合作之初,由于过分感性和自我,并没有意识到同赵老板的老公宋某也应该进行尝试性接触,力图取得加分效应。更为关键的是,同赵老板的老公宋某的尝试性接触,其实也是间接了解赵姓老板以及该企业的一个环节和过程。由于当事人刘某忽视了前期这个环节的沟通效益,所以也为日后各方面环境不断恶化,自己深陷被动局面而不能自救的尴尬境地,而埋下了隐患。

  其次,职业经理人如何掌控判断事件的走向和进程?在这位“细心”读者的来信中,他认为:“企业赵姓女老板对于双方的合作应该还是比较有诚意的。”在笔者看来,这确是经不起推敲的,也许这正是聪明老板的“高明”之处。主要是因为:其一,职业经理人刘某是经过赵姓女老板的朋友推荐进入她的视线的,然后,赵老板却在双方还没有达成合作协议和框架之前,在没有经过刘某本人许可的前提下,对于刘某进行众多人次的暗地调查,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一旦双方合作不成,这有可能给刘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二,老板最忌讳的是出尔反尔,这一点赵姓女老板不可能不清楚,然而,她却在双方明确达成各项合作内容和主体框架,刘某从原单位离职之后,擅自改约,并增加单方面的补充条款,这更是非常卑劣的行径,只可惜当事人刘某对这位赵姓女老板的顽劣禀性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更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其三,在当事人刘某已经履新上班足期之后,赵姓女老板根本就没有想着跟刘某按照双方的合作条款主动承兑,仍然一味采取着推委的态度,以佯装的姿态来面对刘某,这无疑将导致事件最终走向不断恶化的局面。

  最后,职业经理人应该学会保持克制自己。在现实环境中,像本案中当事人刘某一样,过分感性、过度相信自身的判断,当面对实际状况同预期目标发生严重背离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很难做到保持理智和充分克制。在本案中:当面对正义、真理同利益、财富的两组抉择选项时,由于当事人刘某坚定地选择了正义和真理,所以他同利益和财富失之交臂,由于一味的执著,成为了“伤者”,然而“伤者”至所以会“受伤害”,这其中又有多少是由于自身不会保持自我克制所引发的!正如这位“细心”读者的建议:当事人刘某如果不会保持克制自己的性情,也势必将会影响到自己的“伤病”复原进程和状况!

  第五封邮件

  冯建军先生,你好!

  认真拜读完您的一篇作品《职场案例:年薪50万的营销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一文,请问文章题目中为何会用“输”字,是为了博取读者的阅读点击率,还是另有所指,请指教!谢谢!

  通过这位读者的来信,不难看出他是在认真阅读完案例故事,用于思考后才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案例中,职业经理人刘某虽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平添了一段落败的经历,但是作为案例中的当事人双方没有胜利者可言,刘某的耿直性格迫使自己终尝,然而,无良的赵老板是省下了几万元经营成本,但是却更加得不偿失:其一,刘某的离去,赵老板省下了人工成本,但是却失去了整个陕西市场的旺季销售与收成;其二,刘某的离去,随着整个事件过程的蔓延传播和影响,赵老板很难再找到为她只干活不要钱的职业经理人了,也更不可能在故技重施了;其三,刘某的离去,赵老板会更加坚信外人不可信、外人不能用的观点和立场;其四,由赵老板所导演的刘某的一出舞台剧,台上的主角除了当事人刘某,还有赵老板自己,而赵老板企业的广大员工除了充当台下观众的同时,也会对于赵姓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老板个人修为理解的更加透彻。

  互信机制的匮乏最终导致的利益纷争,而导致劳资双方合作的破裂,责任不在任何一方,彼此没有胜利者可言,落败的舞台上双方都是秀场主角。

  所以,文章题目中所采用的“输”字,意在点题的同时,蕴涵着“小输”和“大输”两层含义。“小输”指当事人刘某的落败遭遇;“大输”指企业赵老板由于刘某的离去后,所面临的震荡效应,故此,不难理解:“小输”靠借读和品评,“大输”则靠的是反思和感悟。

 年薪50万属于什么水平 年薪50万的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续)

  结语

  透视这则案例的全过程,或许有人在一直感慨:在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主在互利共生的职场博弈中,职业经理人往往出于弱势的地位,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彼此之间信任程度的很难突破瓶颈、尽如人意。由于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双方对于建立彼此诚信机制的关注程度以及意识不够强烈,没有建立起互信、透明的挡风屏障,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劳资危机侵蚀时,往往会变成弱不禁风。最终,要不落得寄人篱下、苟延残喘,或是不是气节、义正词严,继而拂袖而去。

  至此,对于这则案例的多角度解读和探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正如很多读者所提及的,在现实的职场生存环境中的案例还在每天上演和发生,职业经理人只有保持良好的操守,没有主动自发的意识去营建同企业主的沟通机制,其结果是令人堪忧的。如果只会在专业领域上运兵伐谋、攻城拔寨,不懂得在互信机制方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话,势必难免当事人刘某悲怆的职场遭遇会印证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9798.html

更多阅读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 茶叶大红袍的功效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简介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很多人都知道花茶、红茶、绿茶,如果问问身边的朋友大红袍属于什么茶,恐怕知道的人为数不多。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大红袍属于什么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什么水平 北京经济发展水平

5月22号,上午,山西财经大学体育馆,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教授开始了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为期两天教学,主要分为四堂课,分别为:(1)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达到了什么水平?(2)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3)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立宪究竟要几年?(上)

     “解悬之势”等不起  在一个俄国人眼中,中国立宪居然需要50年的准备期,这令大清宪政考察团团长戴鸿慈相当郁闷。  1906年5月24日(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初二),一个晴朗的下午,戴鸿慈与考察团另一团长端方,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拜

商务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谈判前应该准备什么?(一)

“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商务谈判,这句话同样正确。在商务谈判开始前,应该准备什么,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准备靠自觉,谈判靠感觉,结果靠知觉,难以达到目的。本篇中,作者对商务谈判前需要做什么准备进行表述与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

声明:《年薪50万属于什么水平 年薪50万的副总为何会输给小老板?(续)》为网友帅气爷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