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不知者无畏品 牌:富士康危机性质:劳工事件危机指数:5 案例描述:“富士康”事件缘起于6月14日英国星期日邮报《女工日工作15小时月薪三百》的报道,随后中国的《第一财经日报》于6月15日刊发记者王佑的深度报道:《员工揭富士康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揭露了苹果的代工厂商富士康在深圳工厂中存在"虐工"的"血汗工厂"。aihuau.com苹果方面立即派遣了调查小组进行彻底的调查,富士康的母公司于6月19日称"劳工门"报道诬陷。同时富士康开始展开调查。8月19日,富士康发布调查结果称未强制加班;8月26日,富士康回击媒体,并发出对记者王佑和编委翁宝高达3000万的索赔,同时提出诉讼保全要求法院冻结二人财产。随后富士康又追加《第一财经日报》为被告。虽然日后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并互致歉意,解决掉本来的危机,但是"富士康"面临来自媒体界声讨的新危机。案例点评:媒体报道发出4、5天以后才有官方声明,而且声明比较简单,就是指责媒体报道失实,这违背了危机管理过程中态度端正、承担责任的原则。从这一点来说。富士康血汗工厂危机事件中,一开始就是败笔。"富士康"开局强势,姿态坚决,敢于屡屡触犯危机公关禁区,一开始就将权威部门和公众中立化,孤立对方从而把事件控制在自己手中。富士康是有备而来的,对事件的进程进行精心安排和周密设计。富士康在碰到如此危机之后,应该如何处理呢?笔者建议,首先,要端正态度,感谢媒体的舆论监督,而不能搞对立;另外,聘请专业的公关公司进行合作,多发掘企业的闪光点,转移视线,提升企业形象。再次聘请行业协会、劳工协会等进行监督,由权威的、有公信力的政府或协会,或者是合作伙伴,为公众做解释和说明。 案例评估:评估因素(5P模型)评价得分端正态度 (Perception)★☆☆☆☆防范发生 (Prevention)★☆☆☆☆时刻准备 (Preparation)☆☆☆☆☆积极参与 (Participation)★★☆☆☆危中找机 (Progression)☆☆☆☆☆综合评价16分案例六 戴尔笔记本爆炸:连遭屋漏雨品 牌:戴尔危机性质:质量危机和信任危机危机指数:4.0 案例描述:2006年初,来自英国的媒体消息称,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突然爆炸起火,所幸并未有人员伤亡。消息在媒体、消费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戴尔陷入了“质量门”危机漩涡中。而且随后戴尔笔记本又发生了四次爆炸事件。稍早时候,因出售的笔记本芯片与广告不符,戴尔公司在多个国家成了被告,被称为戴尔“换芯门”事件。2006年8月,消费者发现戴尔中国网站标错了一款服务器的售价,有不少网友对这款标错价格的机器下了订单。但戴尔公司最后却不愿按网上报价兑现承诺。“换芯门”、“电池门”、“报价门”等一系列事件还没有圆满收场,戴尔再次遭遇了高层“跳槽门”。 案例点评:与戴尔相反,IBM中国网站也曾将价值约2000元的COMBO刻录机误标为1元。IBM公司发现后马上纠正了这个错误,并发表声明,承诺将按1元的售价履行已经下单的订购。尽管IBM因此损失了数百万元,但IBM兑现承诺不仅没有使自己陷入困境,同时为自己公司赢得了更好的美誉度,变坏事为好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发现DELL在报价门事件上处理的不当。客户曾经是"戴尔之道"的核心。20多年前,弱小的戴尔依赖对顾客的谦卑找到核心竞争力。现在,庞大的戴尔越来越傲慢,却少了那种最原始的对客户的谦卑。"体验"也是戴尔的发家武器,但是在庞大的供应链的压榨下,顾客体验被缩到了最小。在中国,戴尔最成功的直销模式正遇到挑战,这不仅是因为戴尔的业绩表现正在受到周遭不利市场环境的挤压,最重要的是,戴尔在面对某些市场危机时,所表现出来的处理方式正在反过来侵蚀这种模式的基础。案例评估:评估因素(5P模型)评价得分端正态度 (Perception)★★☆☆☆防范发生 (Prevention)★☆☆☆☆时刻准备 (Preparation)★★☆☆☆积极参与 (Participation)★★★★☆

危中找机 (Progression)★☆☆☆☆综合评价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