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再读《致加西亚将军的一封信》



前几天偶然从网上翻出一本老书《致加西亚将军的一封信》,4年前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读过以后,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罗文精神激励着我带领销售团队,连续作战,而不知疲倦。每当想起加罗文,就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强迫自己工作更主动一些,激情更多一些。当我带领的团队顺利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同时创造了任务完成率和年销售额度增长率集团公司两个第一辉煌业绩的,年终庆功会上,我庄重的把一本本的精装本的〈〈致加西亚将军的一封信〉〉送给我的团队的每一个战友,当时激动的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

第二次看到这本书是在2005年12月,那时的我已经我离开原单位,开始自己创业,因为业务关系,同远大集团河南分公司进行中央空调项目谈判的时候。当走进远大公司河南份公司位于郑州裕达国贸大厦的办公间,在进门的时候,看见墙上赫然张贴着这本书的原文,忍不住又看了一遍,霎时间,对远大公司肃然起敬!当时眼睛里面莫名其妙的涌满了泪水。我不知道这本书在远大集团内部意味着什么,是企业精神?或是其他的什么?但是我能感觉到,以这本书时刻警戒自己的公司一定是一个执行力非常强大的公司!那次谈判很顺利,在工程造价上,我放弃了原计划的大刀阔斧的砍价,我认为和这样一个公司合作应该是值得信赖的。

这本书讲的是这样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

aihuau.com

美西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必须立即同西班牙反抗军的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有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他却在古巴丛林密布的山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与他取得联系。然而,美国总统又要尽快地获得与他的合作。一名叫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的面前,送信的任务交给了这名年轻人。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在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寞河畔的瑞奥布衣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而罗文被奉为英雄。

这本书在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的第六名。

其实,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超人的智能,也没有太多复杂的事情,只是一环扣一环的前进,也就是人说的“一步一个脚印”。他能做到这一点,是他具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仅仅延长很短的、不为人瞩目的距离的精神。近乎“突然”的成功大多来自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简单事”。后一次所到达的高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把简单的事情持续的作对,可以达到常人认为是望尘莫及的结果。

“我们的企业不缺制度和管理条理,缺的是执行力”我想这句话能够代表很多目前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声。每项制度或是规定的出台,要么是三天的热度过后便回到初始状态,要么是执行的不到位而导致执行失败或者预期的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往往绞尽脑汁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由于执行不到位而一次次宣告失败,缺的就是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强大的执行力!

企业的每个员工也许该问下自己,能否把这样一封没有地址的信送达到加西亚将军的手中?当你接到这个任务,会不会问总统先生:加西亚将军是谁?他住在哪里啊?他平时都在哪呆着?我怎么去找到他呢?。。。。。等等的问题。我们缺的是什么呢?是工作的主动性;是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向着即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精神,归根到底是执行力!

联想到我曾经带过的一些员工,每当我安排他去一个新的地方去开拓市场,他总要不停的问:那个地方在哪里?我该怎么做车?到了以后我住哪里?。。。。太多的问题,难道这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吗?不是,如果自己稍微有一点主动的精神,这些还是问题吗?下达一个销售任务的时候,往往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天哪!任务这么重,怎么可能完成呢?首先自己已经认输了,怎么才能去完成这个任务呢?

也许很多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做大事的,这些小事情算什么呢?这些事情太简单了,没什么搞头。。。。等等诸如此类的思想。很多人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乎乎的毛病,执行力的低下往往和“好象、大概、几乎、差不多、大约、。。等等词汇连在一起,正是因为企业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差不多先生”才导致执行力的缺乏。这些词的反复使用,导致原本可以执行的执行不下去,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做不好;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事故频频发生,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屡禁不止。

与“差不多”观念相对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是事实上,

“芸芸众生中能做大事的实在是太少,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情、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再读《致加西亚将军的一封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针对执行力这个问题曾经比较过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的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了后来,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千百遍的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能够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高标准的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

如今,重新回到职场,站在一个更高层次的管理者的角度再去读这本书,感觉已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反思:企业的执行力不足,仅仅是员工的执行力度不够或是由于“差不多先生“造成的吗?做为企业战略方向的指引者或者各种制度、规章的制定者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同样会给你启示。作为管理者、监控者来讲,有没有把战略精神认真的传达下去?有没有相关的有力的过程监控来督促和监督执行?本着负责的心态,有没有让员工理会执行力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每一个人是否要从自身找一下执行力的不足自身所要承担的责任呢?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抱怨企业执行力不足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是否每个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保证自身拥有强大的执行力的同时,让这种强大的执行力一层一层的向下传递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0734.html

更多阅读

说《一颗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 经济学的破窗理论

说《一颗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破窗理论”大家都很熟悉,听起来很有道理,不少人都按其行事。黑兹利特对这个理论的反驳也很有力,同样很有道理,而且看起来更有“学术道德”。这次再读《一颗经济学》,我突然想到,为什么这个黑兹利特已经

一读再读:《阑珊纪》自述

转载自 绿妖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4e7c0100acpd.html这本书有7个爱情故事,《我们的主题曲》是我一直想要写的一个故事,它的背景是我曾经狂热爱过的音乐,它试图在说一个问题,当社会越来越物质之后,那些心怀理想的少年

再读《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赏析

风风雨雨雷峰塔 上学时,就曾学过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很是羡慕先生的文笔以及阅历,怎么知道那么多的故事典故?从此,我知道了杭州的西湖和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以及白娘子凄美的爱情故事。今天重读这篇文章,仍然心潮澎湃,不禁为雷峰

第254篇经典再读《廊桥遗梦》小说全文 国学经典大学全文

廊桥遗梦    开篇  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本故事  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  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了。 

声明:《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再读《致加西亚将军的一封信》》为网友在梦里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