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代广场品牌大全 YOU时代的品牌管理刚从“此岸”出发



消费者的个性化、媒体的多元化,旧的传播方式和品牌营销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困难重重。在这个时代讨论品牌管理,我们只是在到彼岸的路上

□ 本刊记者 赵敏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导致墨守成规的品牌营销收效甚微。

我们的传播环境在变,媒体已经无处不在,信息筛选随着web3.0的到来又会有很大变化;我们的消费者在变,已经从传统的“你消费,我生产”变成了“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他们在选择品牌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自我在其中。从“超级女生”、“红楼梦中人”的选秀当中,我们看到了完全由消费者创造品牌的过程展现。

aihuau.com

美国《时代周刊》在去年年底揭晓的2006年风云人物是“You(你,你们)”。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不容忽视。

同样,Amazon 公司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Jeff Bezos也谈到:品牌就是指你与客户间的关系,就是人们私下里对你的评价。

面临YOU时代的到来,我们该如何做?

消费者的个性化、媒体的多元化,旧的传播方式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可能会有很多行不通的地方;因为媒体的大量涌现,企业对媒体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品牌发布的过程如果没有消费者的参与,可能就会变成独角戏。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和困惑?YOU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对品牌管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品牌管理在YOU时代的新趋势会有什么特点?

……

这是一次关于品牌管理的脑力风暴。

本期沙龙嘉宾

郭 菡 Head of Marcoms & Service NOKIA

陈 红 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战略与事务总监

高若惟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

傅 强 智囊传媒总裁

策划人

赵轶娜 智囊传媒传播咨询事业部总监

品牌管理遭遇新困惑

高若惟:在我做市场的过程中发觉大量新的媒体不断涌现,媒体的新形式也不断出现,比如LED,比如新的彩屏……怎么选择高效、命中率高的媒体?这是我遇到的很大的困惑。

记得小时候就看一张报纸——《北京晚报》,恨不得中间的报缝都不落。但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都有很多报纸、很多信息都没有时间看。可想而知,我们的客户也没有这么多时间看,那么怎么选择命中率高的报纸和媒体呢?

媒体发布结束之后的效果是什么,怎么去衡量、评估,这个量化也遇到了很大问题。媒体现在就必须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效果,将来要达到什么效果?但目前这些问题还比较难解决。

傅强:的确,媒体从数量上和方式上的大量泛滥,给企业的选择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不久前跟在外企工作的一个朋友聊天,她也有一个困惑:以前做品牌管理,我把媒体的声音控制住了,就可以很好地传递我们企业的声音。但现在突然要面对比以前多了两三倍甚至更多的媒体,面对更丰富的媒体形式,其成本增加了,不可控制的风险同时也在加大。搞不好就会出现问题,即使不是很权威的媒体,通过互联网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危机。

一方面是媒体数量呈几何数字成长,另一方面是命中率和效率的下滑,这是一个矛盾。

陈红: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博客、播客等更多的传播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所想的事情,每个人都成为发布者,但这是一把很可怕的双刃剑。信息泛滥了,更多的就变成了垃圾。信息本身怎么获得真正的认可度,变成了新的挑战。

对于YOU时代的管理来说,人人都有话语权了,媒体变得更民主了。谁能击中消费者的心理,就能够得到支持率。现在一个人可以成立一个网站,一个人就可以创造一个媒体,如果再拥有足够的受众,就能形成主流,主流和非主流的界限正在模糊,谁能够获得眼球谁就可能成为主流。

对于媒体也是这样,再也没有谁可以完全控制话语权。这个时代在进步,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垃圾。时间被更多的东西分割掉了,要有定力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这都是挑战。所有的信息都在分散和分享你的能量,需要有耐力和能力去抓住核心的竞争力。

从公司品牌的角度来说,其实也是更难做了。比如B2B的公司,以往不做广告,在中国的环境里暴露给公众的机会很少,没有人关注你,就很难有人来挑剔你。在国际更加开放的时代,比如我们是一家欧洲公司,继承了欧洲公司的背景,就很习惯于挑剔的媒体。像我们会很谨慎,一方面要披露自己的做法,同时在跟媒体交往的时候,也会避免过多描绘自己的好,要求非常客观地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什么话都要说的准确,否则欧洲的媒体会盯着你、监督你,时刻准备着反击你、质疑你,因为他们要维护公众的利益。我们诺维信很习惯这样的媒体氛围,这样的媒体氛围在中国还不是那么强烈,随着YOU时代的到来,相信这些界限就没有了。

傅强:好像前一阵子有一件事,一个到诺维信的求职人员,把他的求职经历挂在了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跟贴无数。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公司的品牌,会因为一个局外人与你公司接触的过程,而被推到了公众面前。如果说以前一个公司的市场和PR工作是由专门的公司内部人来做的话,那么现在这些决定权和控制权很大一部分都更加透明,企业的客户、企业产品的使用者以及更广泛的相关人,都可能成为企业品牌的推广者,当然也可能是破坏者。品牌的管理更为复杂了。

陈红:傅总说的没错,那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那个求职的人把他求职的心路历程放在“天涯社区”上,写得非常好,非常客观。这样的传播从很中肯、很公正的角度出发,其所达到的品牌效果,比企业自说自话和商业目的明显的品牌推广要强很多。

傅强:对于企业来讲,好在这是一个正面的信息。如果是负面的话对品牌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在人人都有话语权的今天,对于品牌管理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企业以前的谨慎,对品牌的诠释和释放,在这个时代这个流程中似乎变得失灵了。怎么寻找高密度的命中率呢?一个资讯泛滥的时代,怎么选、怎么防、怎么控制、怎么引导?才能让传播增值?

郭菡:时代的变迁,颠覆了以前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很多人抵触互联网,为什么很多人会欣赏?

抵触的人更多的是认为互联网有很多垃圾,所以互联网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渠道,但不得不承认它又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渠道。

过去选择媒体,都是请《北京晚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等有品牌的媒体,都具有可信赖的渠道。所以企业的品牌也是建立在有品牌的基础之上的,并确定这个渠道是可控制的。

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发现很多的单点失控。比如搜狐上出现了一个负面消息,你刚刚搞定一个,就会发现很快在其他网站比如天涯、猫扑等社区型的网站出现。这些单点失控的情况会让你很谨慎。

如果从YOU时代的角度思考:你是将来的一个主角。这意味着什么?企业以前更重视可信任的渠道,把信息扔给了渠道,就会成功。可现在他们越来越容易失去控制力,那是因为没有重视作为“点”的人对整个活动以及品牌的参与。

如果渠道也不可控,最终用户也不可控,怎么办?所有的品牌凝聚力在缩小,可控制的渠道在减少。作为企业的品牌经理、品牌总监、市场总监,从新闻怎么发布,广告怎么发布的具体工作中,应该有一个观点上的改变了,这也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YOU时代到改变了什么?

傅强:以前发布者——可信赖的渠道——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是单线传播的,品牌信息流也是这样。现在渠道变得无限多,用户模糊不清,品牌成本增加了。同时反过来,受众的参与性又特别强,往往还控制了一些渠道,他已经不再是受众,而是成为了品牌的参与者、发布者。比如《无极》,出现一个“坏小子”给你“恶搞”了一次,《馒头血案》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一下子又反过来把《无极》的品牌给影响掉了。你感觉到整个品牌运行的模式确实颠覆了。这也要求人们厘清YOU时代到底改变了什么?YOU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赵轶娜:面临YOU时代的变化,我亲身感受到有几点突出的特征: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发布,从主流的媒体到媒体的多元化,从注意力的分散到注意力的再聚焦。

过去主流是有品牌的媒体,当互联网蜂拥而至,注意力已经被分散了,大量的媒体不断争夺你的注意力。作为媒体更加关注下一步的聚焦。

从传播本身来说,一个是传播的对象从“他们”变成YOU,指向性更加明确。过去谈“他们”,是把受众看成了两个阵营,现在YOU把受众拉到一起来做游戏了——比如说社区,传播方式从发布到了交互。YOU时代的传播方式将会有很多的变化。

高若惟:我们看到媒体的测评,“超女”除了前几秒广告曝光率是非常高的之外,其他后面的广告都被分散了,因为大家已经换台了。

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我们的受众到底是谁?他们经常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他们会接触到什么样的媒体,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在去年我们选择在机场做电视广告也是一个综合分析的结果。另外,我们也和分众在谈楼宇电梯的广告,我们也在考虑:它们是否是最容易接触、命中率最高的地方。

YOU时代更多的是过去的精英文化变成了草根文化。就像“超女”的胜出,使平民百姓可以迅速成为公众人物。

郭菡:无论是电视媒体、纸媒体,现在都更加关注受众本身。

以前做海报是有标准尺寸的,现在去西单、王府井看看地铁的广告,耐克、阿迪达斯的广告都是整面墙整面墙的铺天盖地。注意力经济已经做到极致了,如果还用举牌的发布方式,就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集中过来,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效果非常小。

傅强:企业确实有传播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又出现受众的角色能量和作用的变化,这之间的矛盾怎么去解决?一方面要保持某一种信息的控制,同时还要引导品牌向企业的商业价值进行膨胀,另外受众的参与性、体验性又不可控,所有的控制和反控制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

陈红:我看这个问题是很乐观的。这个时代要求企业诚信,这是一件好事,公众水平高了,对产品、环境、健康、安全、日常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更在意了,也更有能力来挑剔了,这也要求企业更快地摆脱低成本、低层次的重复,更好地用发展的理念去提升企业产品的品质,企业才能从本质上获取别人对你的认可。

诺维信是不打广告的,经历的困惑和有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或许还不一样。最终用户干脆就看不见我们,品质纯粹是自己的行为来确立的。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种品牌也更难做,要求你处处做明白了,才能经得住客户、媒体、专家的质疑。整个过程中,对企业的要求是更高的。你被注意是好事情,因为要求你做得更好。

基于同一个理念,企业的品牌管理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危机管理。每一个企业都可能会犯错,或者没有做错而被别人误解了,怎么去处理这些危机,怎么样让公众了解你、来判断你。这实际上需要道、术并用。

YOU时代的品牌怎么做?

傅强:前不久零点公司拿出了一个公众调查。关于美国公司、欧洲公司、日本公司、亚洲公司、中国公司对于整个的社会责任的公众认知度。结果让我比较诧异。在调查中,美国公司最高。在我的观察里,我一直认为欧洲公司的社会责任做得最好。后来也分析是否存在PR的因素,因为美国公司的PR做得非常好,而欧洲公司通常比较低调,老是强调企业自身要做好,企业自身要诚信。

有一种理论认为,品牌是啤酒的泡沫,是要砸出来的,是要增值的。企业的诚信是液体,不是泡沫,怎么去做泡沫?泡沫做好了,无论是公众效应,还是品牌效应,都是可以增值的。单独一个企业把自己守好,这是肯定的,但这是否就足够了?现在的品牌要不要去张扬?张扬就会有各种因素在里面,还是在YOU时代,品牌更回到本质?

郭菡:以前对公关的评估是:一个月有多少纯利?在主流媒体上占到多少,百分比是什么,主要竞争对手的宣传怎么样?老板对公关的审核是:出报率是多少,绝对数量是多少。没有考虑更多的负面报道,危机怎么处理。互联网现在更多地谈到社区,将来的品牌管理要看谁是我们真正的有用的受众。

社区更多的是互联网时代建立的评判逻辑,并非想象中的无序、不可控。因为有道的、诚信的、得到大家认可的、或真正专业的,大家都会去顶。看到不入流的、不靠谱的,同样会被“拍死”。

谁是我们品牌的关注者,谁的一句话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谁说了十万句,对我们没有影响。我们承认这个现实之后,就能更多地讨论互联网、YOU时代的品牌危机。

 香港时代广场品牌大全 YOU时代的品牌管理刚从“此岸”出发

傅强:以前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把客户分成最有价值的客户、潜在客户、外围的公众客户等等,在YOU时代之后我们发现,大量的参与者,甚至是疯狂发表意见的人,未必是你最有价值的客户。说的人不一定买,买的人不一定有时间说。

郭菡:上世纪80年代,广告的推广,用的都是通用工具。没有哪一个市场推广工具是专门为一个行业或一群人设计的。但销售就不一样了,都是细分的。市场更多的是一个横穿的概念,销售更多的是纵向的概念。

原来说的大客户,是销售分的,不是市场分的。我们讨论品牌,在市场的过程中,传播的人会受什么影响,还是存在指标体系的问题。这个程度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的感受。

以前只有销售才能把反馈渠道带回来。以前存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对公司的看法、意见、对品牌的认识收集是不全的。但互联网的推广,使这些浮出水面。 发现舆论的影响者,就会重视这些人的反馈,因为只有你关注到了这些人,才能使反馈越来越有价值。

傅强:“市场是花钱的,而销售是挣钱的”,有这个根深蒂固的意识的老总比比皆是。作为企业老总,对他来说,更在意的是真金白银。在组织架构里,现在对于市场的评估,对于品牌管理的评估,还有很多问题。

陈红:企业的引导是需要有的,如果对产品很自信,你要去宣传你最有价值的部分,一定会得到公众的认可。我相信:大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或许短期会有误差。但是按照历史长一点的曲线来看,好的东西一定是得到的支持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能太短视,应该基于长远。

品牌管理需要导向性

傅强:影响力导致购买,购买之后,品牌的效应就出现了。

很多时候,选择并不是仅仅因为一个产品的功能,而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很多的企业发现了这些变化,但是却没有把品牌管理和营销结合去做。

有位老总一直在问我,《新智囊》在高校的影响力是多大?他想通过影响高校,去影响他的受众群体,因为他发现尽管高校中的学生不是他的最有购买力的客户,但却在影响他们的父母是否选择他的产品,这样社区和社区之间的交互,包括信息传递的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还有在You时代,品牌管理面对的对象很大程度是分散的个体,聚焦效应怎么体现?

据我所知,IBM的公关,近一两年做了很大调整,由过去传统的媒体转到了对舆论领袖的公关。找到了一种渠道,不是面对分散的公众,而是找到了具有导向性的群体。

高若惟:我们对YOU时代的到来,既要重视,又不要害怕。每一个社会的发展、成熟,都会出现分分合合的过程。就像我们在物流行业,过去做物流,找中外运、中远,就那么几家可选。现在连卡车公司有一个仓库都叫做物流公司。当时感觉中外运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后来发现分散的局面慢慢在整合。大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又形成了新的局面。这种YOU时代,我们刚接触会觉得很可怕,其实没什么。给它一段时间。

陈红:我相信任何时代都是需要领袖的,都是需要有引导力的。引导力是来自于很深价值观的,任何时代都有精英,都需要有去带动别人思想的人。

在这个时代,要深思熟虑,让自己的东西经得起挑战,要迎接更多的竞争。要有包容性,把自己的思维越变越清楚,把问题讲到根本上。基于理性上,经历过大浪淘沙,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再聚拢,慢慢前进,要不被嘈杂的东西所影响。

还有就是职业精神。你的积累、学习本身,永远是重要的。在这个行业,成为能够有领导力的人,领导力的思想,就可以带动别人。

傅强:刚才谈到角色的问题,智囊有很多舆论领袖的资源。我们发现一个特征:

他们的作用是深化、解读、思考,他们比公众、受众在这方面更深入、更专业,把大家的意愿表达得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再有引导性的思考,这些最后变成聚焦,他们的声音覆盖了很多媒体。这些YOU就聚集了大量的舆论领袖。对于品牌管理形成了很大的聚集效应。

陈红:YOU时代对于传统品牌的影响度还刚刚开始。

创新、学习、幽默感,从别人的角度理解一下,尤其是互联网,需要娱乐的氛围。比如馒头的故事,陈凯歌如果能幽默地对待这件事,可能更好玩了,这些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品牌自身来自你的自信心,还有真正对社会有用,带来更多附加值的东西,这一点是企业要花大力气去关注的。

傅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说的“智慧渡我到彼岸”,我想里面有三层意思,一个是此岸,才有彼岸,然后再到彼岸。我想YOU时代,才刚刚到此岸的时候,彼岸还没有完全掌握,可能我们还正在考虑到彼岸的过程。

部分网友互动——

Q:在YOU时代下,品牌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郭菡:品牌的成长期和品牌的包容度,这是YOU时代树立品牌很核心的概念。

MBA对品牌的定义,让我们相信品牌是一个“球”,非常核心的球,可以滚来滚去,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对于核心的把握非常强。但我们也同时发现:球是最难抓住的。

我更愿意把新时代的球变成八爪鱼,可以和很多点对接,并且可以主动对接。既有一个完整性,同时也有一个主动链接,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别人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品牌的再生性、自主革新的机制就有了。

在我看来,目标You时代的品牌管理还不仅仅是抓住“核心”的问题,还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评价体系!

陈红:《基业长青》上说得很清楚,品牌的核心要素是一个价值观的长期性,这个价值观本身是不是立于长远的,有没有成长性。

迪斯尼从开始到现在,其核心都没有抛弃,那就是娱乐大众,让大家高兴,让大家保留一份梦想,这是可以引导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公众的共同愿望、情感价值连接起来,造就YOU时代新品牌的价值。

Q:媒体曝光率和YOU时代的品牌是什么样的关系?

傅强:YOU时代的媒体曝光率很高,很大程度上会削减品牌的关注度。大量的媒体的存在,导致载体的增多,而内容的减少。这时候,媒体更需要有质量、有价值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个比例问题,在媒体上投放更高,新闻价值越高,媒体的硬投入越低。只要把自身的价值、内容挖掘出来,一些策略和转变是可以很好地利用媒体的曝光率,可以提高美誉度和品牌度的增长。

郭菡:在数量极具膨胀的时代,用百分比的统计,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定义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搜索头一页的前三个位置。如果你没有在这个条件下出现,所有的信息都会是汪洋中的一条船。

在新的互联网逻辑下,所有的东西都是平的。只是说,必须经过你的购买、策划,使你自己变成热点,如果大家关注你,要让人家能够搜到你。

中国管理传播网(www.manage.org.cn)正在进行关于“You时代品牌传播”的调查,敬请广大读者参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1000.html

更多阅读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我要学习16

21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如果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教育和学习就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都离不开

产品时代的营销思维切换:从科学、想象力到循证

中国的商战开始过渡到我们所说的“产品时代”,越来越强调产品的设计与重塑,这种局面的发生,与其说是4P战的三张王牌已经打完(价格拼到成本底线、渠道已被王者垄断、品牌仅有少数突围),还不如说4P中1P+3P的核心已经切换以产品为中心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 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科学管理

最近一个时期,笔者结合自己在民企管理的经历,一直在思考民企内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一是管理欠缺,一是管理过度,并写了《民企的管理过度与管理缺失问题》。今天看到了任正非的这篇文章,特此转载。在这篇文章中,任正非

员工社交媒体管理办法 社交媒体时代的舆情管理

     蝴蝶效应更突出、“屌丝”也能形成巨大的围观力量、意见领袖更应重视  自媒体舆情危机管理:把握住黄金四小时  社交化媒体时代,舆情要时时监控,最近,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红罐之争又打响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了其战争的主

声明:《香港时代广场品牌大全 YOU时代的品牌管理刚从“此岸”出发》为网友不显露我的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