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胶囊在哪里领取 企业的成长空间在哪里?



  一个企业,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它的成长空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回答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是到产业社会和市场机会的生长演变中去寻找企业的成长空间。

 成长胶囊在哪里领取 企业的成长空间在哪里?
  然而,我们在企业咨询的过程中经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为数不少的企业,它的经营者或曰企业家,知识贫乏、见识浅薄、思维封闭,信息量很小,眼界不开阔,经营思路狭窄,对市场、产业、金融、政策、商机和危机等等很不敏感,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一句话,企业家或经营者的思维空间太狭窄。

  由于经营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不及,大量的产业和市场机会在他的视野之外生生灭灭。再大的产业和市场空间,都与他所经营的企业无关。

  这种现象,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管理学泰斗彼得·德鲁克关于企业成长的一种说法: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所能达到的价值观所限制。

  套用德鲁克的这种表述,我们对企业成长的空间可以作出这样的论断:一个企业只能在其经营者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想得到不一定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是做不到。就某一特定的企业而言,它的成长空间究竟在哪里?不在产业和市场里,而是在经营者的思维空间里。

  管理学上关于企业成长的那个著名的“经理封顶”定理,讲的就是这种道理。“经理封顶”定理的通俗表述是:一个企业再好好不过它的经理,一如金字塔再高高不过它的塔尖。这就是说,企业家(经理)的思维、知识和能力,构成企业成长的极限。

  一般而论,影响企业绩效和成长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但就某一特定的企业来说,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取决于企业家或曰经营者的知识和能力。正因为这样,人们总是把克莱斯勒的复兴、GE的成功归因于艾科卡和韦尔奇,把联想的成长和海尔的强盛归因于柳传志和张瑞敏。中外企业兴衰史告诉人们一个不倒的真理:企业家是企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马歇尔、熊彼特等经济学大师在他们的经济学中浓墨重彩地强调了企业家的作用,后者更是把自己的整个经济学体系的焦点对准企业家,将企业家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由此推断,要拓宽一个企业的成长空间,首先必须拓展企业经营者的思维空间。为此,必须首先改善经营者的知识结构,提升经营者的思维层次,开阔经营者的视野和见识。

  如果说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思路决定出路”,那么决定思路的又是什么呢?是企业家或经营者的知识和视野决定着企业的思路。

  和君创业认为,在WTO时代,下列6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来说尤为重要:1、战略;2、组织;3、营销;4、财务;5、并购重组;6、前卫管理理论与工具。我们曾经把这6个方面的管理学知识设计成500个打“√”或打“╳”的简单选择题,然后对200个企业老总进行抽样测评。

  测评的结果显示,12%左右的老总缺乏基本概念,比如分不清推销与营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没有听说过战略制定中的SWOT分析和BCG矩阵,对ERP、CRM和组织扁平化没有任何概念,等等。超过35%的老总表现出明显的管理学知识贫乏,其知识结构显然不能胜任一个现代化大公司的管理要求。在上述6个方面皆具备较完整知识的老总,不到10%。其余则处于居中状态。

  面对管理学知识贫乏和经营思维狭隘的企业经营者们,我们很难设想他们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领导企业走上持续成长的道路。

  企业经营者们知识的贫乏,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主要还处在靠个人权威、靠开会和“拍脑袋”决策的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离这些企业还相当遥远。我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刘鸿生在1929年圣约翰大学5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至今依然适用:中国地大物博,不愁没有资源,也不是拿不出资本来,所愁的是有了资源和资本,却寻找不到一批能运用资源和资本的人才。仅仅有生意人式的精明和长袖善舞的社会活动能力,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前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2971.html

更多阅读

个人独资企业的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个人独资企业处罚主体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诉讼主体地位问题【邬辉林注】最近办理的案件中,其中涉及到原告主体是个人独资企业(私营独资企业)。因《公司法》中有一人公司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又是在原私营独资企业基础上设置了个人独资企业制度。涉及到个

企业it管理难点分析 企业的IT创新为什么难?

     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蒂娜·斯蒂芬孙·麦克尔赫兰教授时常说,信息技术对商业流程创新的影响这是个好话题,它总让人感觉那么一点点兴奋。不过,她也承认:“曾有人对我说,研究IT就像研究管道,每家公司都有,它哪里有趣?”这位教授却觉

厦门卓越成功 卓越企业的成功有哪些疆界?

     ——第四届“营销大师论坛”走进中山企业家  众所周知,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之国内改革深化不断推进,以及80后、90后新兴的消费群正慢慢地在崛起,内外因素将进而要求企业的运营模式要发生改变,甚至包括改变企业家的

医药胶囊 毒胶囊事件读出医药企业的危险信号

 2012年4月,毒胶囊事件经媒体曝光,引爆舆论声讨,医药行业部分企业卷入其中,一场由上游供应商的违法行为带来的医药行业地震或将持续发酵,一时间,众多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企业无良和监管问责上,而笔者以为,喧嚣背后我们亦不能忽视从企业运营层

化妆品营销策略 当今化妆品企业的营销盲点有多少?

在现有的化妆品4460家企业中,真实的市场现状是:三分之一奄奄一息、三分之一无声无息、三分之一有声有息。虽然当今化妆品企业的各种营销手段犹如八仙过海、层出不穷,但大多还停留在初级幼稚的打广告、找明星、披“洋皮”上。在我看来

声明:《成长胶囊在哪里领取 企业的成长空间在哪里?》为网友狂暴的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