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优劣势分析 家族制企业的发展历程与优劣势比较



家族制企业历史悠久,其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总的来说,初创时期优势比较突出,发展到一定规模劣势比较明显。分析、把握、转化这些优势劣势,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家族制企业的发展历程

家族制企业的发展变化,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家族制企业阶段。家族制企业的原始起点,大都表现为个人创业,“夫妻店”,兄弟合伙等形式。初始期的家族制企业,实际上就是“家庭作坊”式企业。

第二阶段是纯家族制企业阶段。此时的家族制企业构成,集中表现为家属加亲属。企业发展后,需要扩大组织规模,于是以企业创始人为核心,沿着血缘,亲缘关系,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地组成一个同心“环状差序”组织结构。创业者掌管大权,次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当。

第三阶段是泛家族制企业阶段。这时的家族制企业,表现为家族成员加职业经理人构成。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大后,内部管理资源日益缺乏,单靠血缘、亲缘等管理企业,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家族企业。进入家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各种关系缘中的职业经理人;另一类是通过职业人才市场招聘来的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后一类人的进入,标志着家族制企业,从不规范的情感管理,开始向规范的制度化管理过渡。

第四阶段是现代家族制企业阶段。家族制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选择经营者和建立股权激励制度提上了日程。经营者的选择,形成经营权的外化;股份制和股权激励制度的施行,形成所有权的外化。这种外化是家族制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但作为家族制企业,家庭仍保持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绝对或相对控制,特别是所有权的绝对占有。这时的家族制企业,已完成了从狭义向广义的深化历程。

家族制企业的发展历程是与时俱进的,在自我完善中不断演变,不断提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规范的情感管理到规范化的制度管理,由“家长制”过渡到法人治理结构制,由发家致富型,过渡到社会事业型,这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规律性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进化提升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家族制企业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将会对家族制企业的发展造成伤害。急于过渡,盲目提升的意愿,在任何所有制企业都是欲速则不达的。同时,如果家族企业家或家族成员的思想僵化,落后于企业发展的实际,不能保持经营思想的与时俱进,管理方式的适时转变,缺少企业制度的变革升级,势必影响家族制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2、家族制企业的优势

  从经营家族制企业的实践看,这种企业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一是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强,企业有较强的凝聚力。终身雇佣和年工资制使员工不愿离开企业,一旦跳槽到新的企业,工资福利就重新从零开始,因而将员工的利益和命运与企业联在了一起,大大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稳定性。

二是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家族式管理讲求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德服人,管理者用职位权力较少,用个人权威较多,因而劳资矛盾冲突少,企业的人事纠纷少,不易产生西方企业那种劳资对抗的状况。

三是对新技术,新工艺,有较强的吸收消化能力,能有效地防止企业机密和技术专利的泄露,其内部技术创新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是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和员工在感情上存在着“知恩图报”的思想。员工有视管理者为衣食父母的报恩心理,非亲缘员工也会有知遇之情,赏识之亲,重用之恩,他们会以加倍的努力去报答。如若某人忽视或违背了这种伦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则会引起公众的指责,有时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五是家族制企业的产生与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民营企业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有效的模式。

家族制企业有很多优势,如家族制企业凭借血缘、地缘、亲缘等关系和伦理道德,构建成一个极具凝聚力的企业内部网络,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家族制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市场变化的信息很快传递至企业的每位成员,而且在实施中成员间更易达成共识;家族成员的心理契约成本低,彼此间的信任及了解程度远高于其他非家族制企业的成员,从而使企业具有容易沟通,内部凝聚力较强等优势。

 

3、家族制企业的劣势

 个人优劣势分析 家族制企业的发展历程与优劣势比较

家族制企业的劣势也是明显存在的,这种劣势有的是与优势并存的,有的是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步显现的。

一是管理瓶颈制约。企业规模的扩大,总是与日益深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相伴随,然而在家族文化影响下,人们对家庭的高度认同,形成一种“低信任度”的社会结构。任人唯亲,排外倾向,势必加剧日益迫切的专业化分工与家族管理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使企业面临严重的管理瓶颈制约,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是家族式管理过分重视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融洽,为企业带来和谐的利益,但企业不是家庭而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企业目标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及亲属或亲信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用统一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才能形成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组织秩序。

三是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在安排管理职位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他们总是按亲疏远近而非量才录用。因此,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氛围。在这种情形下,外人为生存也就趋炎附势,在企业内形成严重的家长制作风。

四是企业主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成败。在家族制企业里,大多数企业主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的,同时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只需对私人利益或家族利益负责。个人专权的家长式管理模式,是家族制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桎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内外的大小事务都由企业主一人当家作主,或许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然而一旦企业走上了发展之路,规模逐渐扩大时,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决策的盲目,管理的混乱与权力的滥用。况且,家族制企业中有大部分的管理者学历偏低,又不追求自身能力的提高,自以为是,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

在家族制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后,上述的种种弊端就会日益显露出来。大量的案例表明,家族制管理有利于企业创业而不利于发展,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272.html

更多阅读

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三网融合现状

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万马奔腾信息工程学院摘要:三网融合就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

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现状下 私营企业的发展

文/地球人本文的上半部分重点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下文将在此基础上介绍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一、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1.私营企业的总体特征我国私营企业数量众多,且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92年至今,除2008

企业发展路径图 从奥康看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

  在中国,民营企业多数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家族企业的产权结构与治理模式始终是学术界和大众媒体关注的话题。  在温州,家族企业的起源是基于本地区人穷地薄的现实,紧紧抓住当时国内卖方市场的形势,把巨大的市场需求与自身较低的

全球社会企业发展 从社会分工看OEM企业的发展

      刚刚服务完的一个江苏南通的服装行业的客户,在谈起企业的发展现状的时候,提到现在江苏很多工厂面临比较严峻的民工荒,幸好该客户的工人差不多全都是本地的,因此受的冲击比较小。同时我的这个客户也做了很多慈善事业,比如他

声明:《个人优劣势分析 家族制企业的发展历程与优劣势比较》为网友我极明白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