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推出的流程不包括 先弄清“亲情文化”,再作为企业理念推出如何?



   “亲情文化”如今像个“绩优股”,人人爱捧。中国的企业家更甚:从企业理念,到产品定位,到市场营销,似乎都与“亲情文化”挂了钩。中国的著名企业联想、长城、格兰仕等,也不约而同推出了自己的企业版“亲情文化”。这似乎很好,政治上讲“和谐”,企业里讲“亲情”,一片欣欣!

    只是,就我个人研究言,“亲情文化”还是先明了了,再推作现代企业理念为好!

    我的观点,来自于我十余年间从历史、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亲情文化”的研究与著述。我的这三部公开出版的同系列著作是:

1.《九九归一:中国”亲情文化”》(南海公司,2005年5月版,概论中国“亲情文化”);

2.《千年之叹:成也亲情,败也亲情》(同上,总结中国“亲情文化”历史);

3.《中国现代文明的痼疾:亲情综合症》(上海文艺总社百家,2006年6月版,剖析“亲情文化”对现代文明社会的负面影响)。

    显然,我越是研究,越是不敢孟浪,知道自己关于“亲情文化”的研究,目前还只是一个开端,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这并不妨碍我主张我们的企业,先从理论上明了什么是“亲情文化”,再将“亲情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理念来推崇。道理很简单:一种企业理念,当我们自己都还不清楚这个理念本身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急忙忙将它从企业里推了出来,并还声称将其当作自己的“定海针”,那无疑是要出大问题的!从现代文明视角看,“亲情文化”本身只是一个中性词,其有温馨的东西,也有可怕的东西。如果我们企业 “长草短草,一把薅倒”,以为“亲情”只有温馨,并立刻捉来当作自己的理念,能不出问题?

举个很浅显的例子,当我们的企业家面对老同事、老朋友、老部下、老乡亲、老同学、老战友、老师长、老首长、老客户、老家窝的时候,“亲情文化”如何使用,才能将事情办得更好呢?

十余年前,当“亲情”一词还未出现在当代生活的时候,我一直在斟酌着是否用“亲缘”一词来阐述我的全部著作命题,但总觉得“亲缘”并不能概括我所欲表达的思想。后来,“亲情”一词出现,我立即觉得这个词汇才是我的所求——只是当时“亲情‘的后面还没有今天的尾巴——“文化”,但我还是将它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来表述,于是“亲情文化”便成了我整个著述的核心。这种情况直至2001年(如果我的记忆没错),我也未能从网络上搜出“亲情文化”一词。直到2003年下半年,我在网络上搜索“亲情文化”,上面也才寥寥几行,且都是新闻(网上付费论文又是什么情况,不知)……可见,“亲情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是多么欠缺研究,多么需要研究!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企业就急着将它推为自己的“文化”,妥当吗?

江西李冬妮教授的一篇论文题目表达得非常好:《亲情文化:中国问题的背景》。也就是说,中国的许多事情都与中国“亲情文化”发生纠葛,都离不开它的羁羁绊绊,都需要重新审视它,且都不能小觑!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成也亲情,败也亲情”!这句通俗的大白话,后来也成了我第二部亲情著作的题目。

其实,在本文提及的企业中,已经有一位著名企业家坦承,自己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亲情文化”……

是的,一种文化当我们自己还不太明了的时候,我们就急急地将它推作一种企业理念来推出,妥当吗?

 清算推出的流程不包括 先弄清“亲情文化”,再作为企业理念推出如何?

中国的企业群出了这么多问题,倒下去那么多本来很有出息的人,细寻思,与企业家们对 “亲情文化”理念的误差有无关系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307.html

更多阅读

合伙企业先分后税 先做好人,再做好企业

     接触稻盛哲学,是在2009年。当时,我们觉得企业有很多问题,一直在寻找一些方法,来管好一个大的企业。在企业管理上,我们有很大的困惑。最大的困惑是,企业赚到了钱,但矛盾挺多。企业越大,心越来越累。每个人都在寻求,如何从企业中解脱

我的创业梦想 自己有梦想去创业,可是要注意些什么呢?

  敢打敢拼中国有句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当发财致富的机会刚刚出现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即看清.多数人胆子小,缺乏闯劲和拼劲,等看清楚了时,机会已经过去。该发财的人已经发了财,剩下的人只好望钱兴叹。而最能成为亿万富翁的

有个爱你的人不容易 卖场导购,做起来不容易!

    特邀嘉宾:   张会亭(终端实战培训专家)   郭宝中(营销人)   疑难病症   经销公司赵康经理: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在旺季来临之际,我招募了一大批商超导购员,个顶个地漂亮,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在促销活动中形成竞争力,一举打败竞

声明:《清算推出的流程不包括 先弄清“亲情文化”,再作为企业理念推出如何?》为网友动刀不动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