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职工调查报告 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调查报告2



(三)改革和发展职工教育必须首倡并确立以下几种理念

█ 首倡四种理念:

●人力资源是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资源

●职工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矿区的核心目标

●发展职工教育培训是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首选策略

●继续教育和建设学习型企业是企业领导人的基本责任

█ 确立三大观点: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人力资源开发应提升为公司战略

▲从管理竞争,到人才竞争:培训投入应视作企业生产性投入

▲发展唯创新,创新唯人才:教育培训应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改革和发展职工教育培训的建议

1、改革多头管理体制——建立“统一领导,专业管理,归口实施”的现代企业教育管理体制,创建“总量充足,结构均衡,能力优先,体系现代”的特色化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新模式

①建议改革目前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多头管理体制,成立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以统一全公司职工教育管理和培训。②设立领导小组办事机构教育培训中心,专人、专职、专责管理职工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各学校以及与外部的联合办学、联合培训、联合培养等。③建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职工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政策制定、计划审查、执行协调、督导评估等。④教育培训中心除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职能外,负责对外联合办学,外部委托人才培养和培训合作,移交后中小学关系协调等。⑤本着政事分开原则,教培中心对于职教经费只管理、不使用,教培中心机关工资福利及办公经费等并入公司机关序列。

2、填补政策空白——建设相互衔接、科学合理、多元统一的职工教育政策条规新体系

①尽快制定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填补职工教育培训长期以来“以文代政”“以人代政”的不规范局面,彻底改变政策不明、政策多变现象,统一各矿厂职工教育培训政策规定。②尽快建立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改变乱学习、乱办班、乱报销现象,约束激励并举,统一学历、资格证书、脱产进修、高级培训等方面政策,为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奠定基础。③尽快建立集团公司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提取使用制度,改变培训中收费标准不一、支出项目不清、报销因人而异甚至克扣挪用的随意状态,控制超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④尽快编制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长远规划。作为职工教育计划管理的依据和纲要,使职工教育培训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单纯任务观点,使职工教育贴近企业、支撑产业、服务发展。⑤尽快将职工教育纳入矿厂综合考核重要指标。与生产经营一起考核、一并奖惩。

3、实施计划管理——实行分类指导,综合平衡,学用一致,约束激励并行的的培训计划管理新机制。

①根据企业当前和未来需要,本着适度超前原则科学编制年度、中期、长期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改变职工教育中“即兴决策”“随机拍板”的决策模式,并依据计划进行严格有序的经费预算、使用管理。增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有序性。②鉴于集团公司产业扩容升级、分布地域广泛,宜对不同类别和不同地域产业分别制定计划和政策。高新技术产业职教经费提取比例应上调、计划应单列;新上项目职工培训经费应列入生产性投资、培训计划宜特别制定;外地产业职教经费宜自提自用、宜下达指导性计划。改变职工教育培训计划措施“一刀切”的简单做法,更好地适应和支持企业发展。③学与用脱节直接导致培训效益下降,约束激励不当导致动机与动力之间的不一致。二者均根源于计划管理不力和政策矛盾以及政策缺失。应尽快制定学用一致、培训使用待遇一致的具体计划和详细措施。达到约束有据、激励有力、规范有序、主动学习的目标。④由于计划管理不足、监管不力,致使职工教育培训结构失衡: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偏重学历教育,一次性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偏重一次性教育,证书培训与能力培训之间偏重证书培训,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之间偏重脱产培训等等。急需严格统一管理、计划管理、综合平衡。

 困难职工调查报告 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调查报告2

4、建设培训基地——打破两级培训体系,实行集约办学,搭建虚拟培养基地,提升培训基地办学水平。

①由两级办学改为集中办学。集团公司以下一律取消职工教育学校和其他办学实体,由集团公司集中办学。改变国内大型企业“千人以上单位设立职工教育办学和管理机构”的通行做法。②采取集约式集团公司一级办学模式,集中办好三大基地——中高级培训基地职工大学,初中级培训基地技工学校,党政干部培训基地党干校。③充实培训基地内涵。技工学校发展校办产业,扩充实训条件完善实践教学;职大扩建校舍扩大规模。党干校提升教科研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大培训基地均需实施重点实验室和主体重点专业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本土化教材案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品质。④搭建虚拟性外部培养培训基地。与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煤炭研究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以协议、合约、计划和校外班、定向培养等形式,构建高层次、主体专业、紧缺人才虚拟培训培养基地。

5、建立督导机制——填补监管缺位现状,改变少慢差费现象,加强检查评估,强化过程监督,显著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①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监督考核组织。由教育培训中心牵头联合其他相关机构组成集团公司职工教育督导评估小组,负责对各单位职工教育计划执行、经费使用、培训效果等进行年度检查评估。小组之下设立专业评估组,负责日常单个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和质量的检查验收。改变过去职工培训中有培训无考核,有数量没质量,有投入没效益的少慢差费状态。②建立计划、经费、质量考核奖惩机制。实行职工教育计划外培训惩罚制度,经费提取使用审计制度,培训经费先验收后支付制度,学费先毕业认证后签字报销制度等。改变过去职工教育工作中重形式、走过场、重投入轻实效、重证书轻能力的形式主义做法。③完善培训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一整套覆盖招生收费、学生管理、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考试毕业、后勤服务、党政工群等各方面和各环节、全过程的培训基地评估标准体系,组织专门人员对培训基地进行常态化督导评估,一是指导监督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二是监督检查培训基地的教学和培训质量。改变培训基地过度市场化倾向和单纯利益化取向,以基地工作质量保教育培训质量,以培训过程的优质化保障培训结果的高质量。

6、创新培训模式——改革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善培训方法与模式,把职工教育培训创新纳入集团公司管理、科技创新体系。

①改革陈旧和过分理论化的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创建结合实际、实践取向鲜明的各类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结合矿区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创建十个左右主体专业培训精品课程系列,在国家和省通用教材基础上进行结合实际的企业化改造,建设系列化面向企业实际需要和具有突出使用操作价值的培训教材系列;研制开放式培训的“选择性”培训和“菜单式”培训内容系列,并使培训机构业务开展由资质承办逐步向课程教材推广发展。②改革职工教育培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室内轻室外、重知识轻实践、重考试轻应用、重分数轻能力的培训观念和陈旧模式,建树能力本位、实践为主、多元评价职工教育培训新模式;推广研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实践性作业、行动性考核的培训新方法;高级培训和管理经营者培训,采用“菜单式”教材进行“自选式”培训。③把职工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策略方法创新、课程教材教法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纳入集团公司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给予政策促进和经费支持,以制度持续推进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在集团公司由“体制管理型”发展到“投资扩张型”再走向“科技效率型”经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将生生不息地获得人才智力支持,源源不绝地赢取人才“红利”。百年新矿,永续辉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349.html

更多阅读

浅谈职业操守教育在职工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教育的重要性

刘志军部长2007年11月30日在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国情、路情、局情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坚持不懈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确保运

声明:《困难职工调查报告 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调查报告2》为网友往事随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