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拉动内需 ——4万亿拉动内需是否能够“保八”(3月6日)



有“红顶商人”之美誉的胡雪岩由于曾经为左宗棠击败太平军提供粮草,而得到左宗棠的赏识,并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提供采办军火、免费提供药品而立下赫赫战功,左宗棠问他“如此投入,你就不怕亏吗”?

胡雪岩表示,钱赚来就是要亏的,有亏才能赚,赚了才有的亏。

——这是何等的气魄。

在如此气魄之下,何愁不能有朝一日得到预期的收益呢!

 

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

放眼看,虽然大家都对GDP“保八”信心百倍,但相当多的不可预期的因素依然为这一目标的达成有。

在外汇储备难以用于国内建设的同时,民间资本又出于多方面顾虑,老百姓宁可以储蓄来应对不时之需,也而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

同时,产品外销渠道的受阻,投资动力不足,“三架马车”之两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故障,这就使得中国不得不通过拉动内需的方式来为保障经济发展不至于出现停滞。众所周知,只有消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同时解决了就业的担忧,才能够把民间的资金潜力挖掘出来,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任何投资机构都以PE作为衡量是否投入的决策依据。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个PE的期待值越来越小了。投资机构都以“现金为王”为原则,同时,就如消费者都会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投资机构在面对一个PE值不断下滑的市场环境的时候,投资决策往往是谨慎的。

投资机构在投资方面出现信心不足的同时受到抄底心理的交替影响,因而不管是担心被套牢的恐惧心态,还是希望能够抄到真正的底的贪婪心态,总之虽然实体经济都由于现金流接近枯竭,投资人与金融机构依然袖手旁观。

 

那么国家就不担心被套牢吗?事实证明,国家的投资与投资机构也有相通之处。

当花旗银行的股价都跌到了一美元之下,总体市值不足62亿美元的时候,还有哪些金融机构敢于拿出大笔的资金去给实体经济填补资金缺口与空白呢?而美国政府出手救花旗,也是以得到其40%的股权为条件的。

比如美国救汽车行业,都希望破产重组之后再入手;再比如半年前美国救AIG,也是以高达11%的固定年息为条件,就是说AIG要接受每年“奉献”给政府90多亿美元的利息的条件,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而在通常的年景,花旗年度利润也未必可以达到90亿美元。

至于五大投行,由于已经病入膏肓,美国施以援手无疑就是把钱打水漂了。所以就任由它们关的关,被兼并的兼并。

 

中国是在以4万亿的投资来拉动国内的消费内需,同时是在以2万亿的外汇储备重新树立世界的信心。

当然,这些都需要每个公民奉献出自己的消费热情。

假如中国是藏富于国的话,那么国家的实力比百姓的力量就大得多。

就如本人在去年9月21日的文章《政府在拉动内需方面是否存在渎职》中所说的:在政府投资与消费采购招标中,不朝民族与民营因素倾斜,甚至优先选择进口、三资成分的因素,当我们对外采购的是国外的产品,对内采购的是三资的产品,“贡品”被外资垄断,却去指望自民与民营企业加大消费来扩大内需,并提高经济增长,这不能不说是政府的渎职与缺位。

难道这样的时候我们才想起子民的伟大力量吗?

 为了拉动内需 ——4万亿拉动内需是否能够“保八”(3月6日)

 

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更大的是金融体系,而中国则更多的是实体经济的影响。所以就有了包括钢铁、汽车、有色、造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轻工、纺织、石化等十个重点的产业的振兴规划。

在3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发改委主任张平和财政部谢旭人在介绍这4万亿的资金构成的时候说:

这些钱不都是中央政府出,有一些还需要地方来承担,有一些还可以吸收社会投资,包括企业的投资和民间的投资。中央政府的投资是11800亿。比如对教育,对学校的投资,中央政府对规划内项目承担三分之二的投资,地方需要承担三分之一。比如对民生工程的廉租房建设,我们对中部地区每一个平方米是补助300元,对西部地区每个平方米补助400元,对东部地区中央政府不给予补助。

另外,这4万亿的构成实际上也是一个安排的过程,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也会有一些变化。到目前为止,这4万亿的构成,大体是这样的:民生工程,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大体总的规模是4000亿左右。

农村的民生工程包括水、电、路、气、房,就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大体上是3700亿。

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等,大体上是15000亿左右。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大体上是1500亿。节能减排、生态工程大体上是2100亿。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大体上是3700亿左右。这样加在一块,是30000亿。再加上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10000亿,总的构成就是这样4万亿。

张平还做了几点说明:第一,这一些项目的确定,都是按照“十一五”规划,以及其它中长期规划来选定的;第二,需要中央承担的投资11800亿,在具体年度的安排中,要经过全国人大的审议批准;第三,这些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某一些方面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投入,有一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做一些调整。

 

为了拉动内需,政府确实也是煞费苦心。

拉动内需之余,我们面临了新的一个“315”的考验,每年的315都要有一批民营企业落马的。

同时现在某些明星政协代表居然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山寨文化”,仿佛当今我国经济实力笑傲世界烈强,在不差钱的年代,谁支持了山寨,谁就反对人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追求。大约身为明星,一方面是自己无须顾虑是否购买非山寨产品多花了更多的钱,而且自己的切身利益也随着版权的受到侵袭而受到影响,丝毫不顾忌自己的倡议会使多少国际品牌与国际资本受到支撑,并在多大程度上打压了民族产业。

虽然山寨不能成为民族经济的代名词,而且确实很多山寨是以粗制滥造与模仿为主的,但当拉动内需与“反山寨风”密切结合,是否会造成被拉动的消费资金到了外资或者三资企业的口袋,最终“水流千遭归大海”,依然没有达到实质的促进增长的预期效果。

老百姓本来就没钱,有钱也不敢花,假如花了为了避免遭遇“支持山寨”的批判而只能花高价钱去支持“非山寨的洋货”,那么好不容易被拉动起来内需的那些钱,最后岂不是都流入了资本列强的口袋?

在2月3日本人《积极消费的“爱国行为”——钱流入了谁的口袋?》文章中,提到:我们不是逃避爱国的责任,更不是要与主流思想与当权者为敌,如果积极消费确乎是爱国的结果,谁都不会太过吝啬,最重要的是,消费了之后,钱到了谁的腰包里。可以想象,当买国产的东西都成为抬不起头,欠缺成就感、缺乏圈子里的认同感的行为,而购买老外的东西会得到从面子到里子需求的同步满足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坚持地支持国货呢?

 

不管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那些投资的钱都是取之于民,也只有用之于民才是其正式的归宿。

但4万亿是否能够拉动中国的内需,拉动的内需是否可以切实地实现8%的经济增长呢?

——我看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4081.html

更多阅读

4万亿 老板如何从4万亿中获利?

  11月9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十项措施扩大内需,第二天全球股票暴涨,向中国致敬。我的电话也突然忙起来,一些老板约我商谈如何在这4万亿中分那么一丁点蛋糕。其中一位婴儿用品老板在广东省开了30多家连锁店,现在计划明年在国

第13节: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4万亿的大投资(1)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4万亿的大投资  在出口不振、消费乏力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虽然政府支出不能代替市场需求,也不能改变经济周期下行的趋势,但是,增加

中国4万亿救市 4万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总共投入4万亿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会议确定了当前

4万亿 从4万亿看CHIC角色

 4万亿 并非简单的数字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实行增值税改革以及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

声明:《为了拉动内需 ——4万亿拉动内需是否能够“保八”(3月6日)》为网友要学会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