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稻草人成就 【人物】三根稻草成就的女鞋教父



2008年7月19日,温家宝总理到张华荣创办的东莞华坚集团视察,使这家行业“隐形冠军”浮出水面。其“发展、转型、升级”战略也引来了媒体的聚焦——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联合到华坚集团采访。

我不崇拜英雄,那是乱世的产物。但是我由衷的敬佩苦难铸造的企业家,他们给中国经济的成长塑造了一个个光辉的灵魂!张华荣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他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成为了中国鞋业的领军人物,其中一定有许多曲折的经历和奋斗的艰辛。成为人们美誉的“女鞋教父”,其光环背后必定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教父名称的由来源于美国甚至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The Godfather》,在这部里程碑式的黑帮史诗巨片里,因“教父”——维托·唐·柯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而将“教父”诠释为一个精神的首领。可想张华荣在中国鞋业革命的征程上,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第一根稻草:只要不种田,我什么都干。张华荣出生于穷苦人家,父亲做木工,母亲做裁缝。生于“大跃进”、“大食堂”时代,连续三年粮食紧张的1958年,开始上学又正遇上“文化大革命”,初中读了没几天就因家贫辍了学。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不甘于现实的想法,跳出农村,“只要不种田,我什么都干”成为了他当时急切改变命运的原始构想。

于是,并不安分的张华荣开始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点。他做过木工、补锅匠、油漆匠,直到20岁时他当了兵,他想通过当兵摆脱种田的命运,当兵成为了他生命中第一根稻草!但命运似乎于他开了一个玩笑,并没有给他改变的机会,而是23岁时又复员回到家乡。于是他只好通过做各种小生意,以求再次寻找到改变命运的稻草。他说,那时没想过要发财,只要不在农村,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恰恰是“只要不在农村”成为了他日后创业的精神源点。

第二根稻草:4000元钱开办布鞋厂。员回到家乡后的第二年——1983年,张华荣靠贩卖菜籽,赚了几百元,这在当时,一般人的一年的工资也不过如此。由于贩卖菜籽是明显的季节贸易,于是张华荣想到到浙江去贩鞋子,拿到江西卖,再次攒下了第一桶金。在不到一年的贩卖生意中,他感受到了鞋子行销的麻烦,进货、退货、来回折腾不如自己做。于是凑了4000元钱自己开厂,买了3台缝纫机,请了8个人,一天做十几二十双“北京布鞋”。4000元钱开办的布鞋厂再次成为他的第二根跳出农村的稻草。

拜师学徒,创办江西第一个民营鞋厂,到被台湾人骗出来的的“江西华坚有限公司”,一直支撑着支持着张华荣的一股精神,还是“一要独立,不要给别人管;二是不要种田,要赚钱养家糊口”。1991年,“南昌华荣鞋厂”已完成原始积累,有员工200多人,资本超过100万。1992年,台湾人以合作为名,以骗卖机器为实,诞生了“江西华坚有限公司”。买了很多机器,搞了很大的厂房,招了560名员工,但他们没有下一分钱,也没有给一份订单。苦撑到1994年,张华荣已经亏得一塌糊涂,1996年,被形式所逼的张华荣独自一人来到鞋业基地——广东东莞。先设办事处、开样接订单,再是盘进倒闭了一家台资鞋厂,再到 1998年迁厂东莞,其中加上生意难以为继、亏光积蓄加上背债、到欧共体举起了反倾销大棒的重压,笼罩在阴影之下的华坚,真正领悟了每一单的质量、价格、交货时间等都对企业是生命的考验,而正是这些险些“完蛋”的经历,历练了他日后成为企业家的质量使命和危机意识。

第三根稻草:派诺蒙抛出了救命订单。尽管做布鞋出身的张华荣初来东莞就遭遇了管理、人才和订单的难题,公司一度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困难、负债、彷徨一起袭来,压得张华荣几乎想逃。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张华荣专心做鞋、踏实做事、厚道做人的品德似乎感动了上苍,就在这时,他获得了他职业生命的第三根“救命稻草”——知名贸易商派诺蒙的30多万双女鞋订单。

国外采购商因为压不下外来鞋厂的订购价,便想到了大陆本土制鞋厂。张华荣说是因为华坚人早上7点到晚上12点一门心思地钻研做鞋,做生意也踏实、厚道的品德使他们被挑中。也是因为他的品德,供应商都采用机器、原材料赊账的办法开始支持他。靠着派诺蒙的“救命稻草”,华坚熬过了寒冬,逐渐开始盈利,继而加上比台资厂、港资厂低5-10%的接单价,华坚很快在出口上所向披靡,企业迎来自己的快速成长期。

 

 “三根稻草”开启了张华荣的事业,而成就“教父之名”的是“三条道路”,这些都将为未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山之路:OEM。东莞是广东制鞋业的基地,更被称为“世界工厂”。世界上65%左右的高档鞋或名鞋都出自东莞,光运动鞋就占据了世界运动鞋产量的1/4,全球每4亿双运动鞋就有1亿双是东莞生产的。华坚集团的鞋业之路也就是从OEM合作之路开始,合作的品牌涉及全球20多个国家。

长久以来走OEM道路,在产业价值链末端受制于人的打拼境况,更是激发华坚下定了转型的决心。逐步发展自主品牌,重新分解产业链条,这样的新战略规划在张华荣的脑海中渐渐成形。拥有强大的设计研发团队和多年代工全球各大品牌的经验的华坚集团集团,在成本激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的现实逼迫下,确立了“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BM(原始品牌制造商)”两条腿并行的战略道路。

OEM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企业的制造水平相当成熟,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的创业企业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如果不改变经营方式,企业要想获得再次的爆发式增长和新的大发展就比较困难。成熟的企业必须要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致胜的战略。所以OEM到OBM不仅是无奈中的必然,更是迎接挑战、获得新生的积极选择。

 剑三稻草人成就 【人物】三根稻草成就的女鞋教父

 

升级之路:率先梯度转移。树大招风是中国劣根文化的典范,你赚钱了他就眼红了,人们往往没有思考自己为什么失败,而是更多地去毁坏他人的成功。他们认为低价成长起来的华坚“坏了行规”,此时,一些鞋企联合起来围剿——想挤垮华坚。1999年开始,公司上游鞋材被断供,华坚已买不到鞋材。但华坚没有枯坐干等,无奈之下很快自己行动了起来——“自救”。通过内部整合产业链,招人、买机器、开鞋材厂,华坚内部通过新设或并购方式建起完善的生产产业链,华坚不仅飞速提升了制造能力,更从被动等待客人下订单发展到了对订单拥有选择权。

1999年5月,华坚PU大底分厂成立;2000年11月,华坚鞋材二部成立。2002年4月,华坚制鞋四厂成立, 同时成立的还有华坚模具分厂;6月,华坤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从1999年5月到2003年的短短5年间,华坚陆续新开或收购了PU大底分厂、鞋材分厂、皮革分厂、印刷分厂、机械分厂等上游产业配套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较完善的产业链。

再是面对次贷危机带来的更为恶劣的国际贸易环境,2007年到现在,这个生产量占全球1/10的“制鞋之都”,就有1000多家鞋企在这场只见伤亡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因没有订单和难以维持利润而“阵亡”。

内忧外患,华坚除了在内部扩展产业链,还先人一步迈出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步伐。而这次的触动点却是春运。在国际分工的链条上,我们被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考虑劳动成本的——只有百分之几利润的制造环节。再加上大多数籍贯是江西的员工,每年春节往返的一票难求和路费、时间的成本使张华荣先人一步迈出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步伐。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实际任何行业在进入成熟期后必然遭遇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成本的竞争。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促成梯度转移——成本是决定性因素,华坚就是这么考虑“回江西开厂成本较低,方便了员工,华坚还拿到了很多优惠政策”,而且先人一步地完成产业梯度转移,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2002年初,投资5亿元的华坚国际鞋城在江西省赣州破土动工,“利润低的大单交到赣州的新厂去做,东莞则做附加值高、利润高的小单,并致力于研发、设计、贸易与品牌建设。”张华荣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东莞和赣州两地的企业都得到了发展,并将在赣州建设开发华坚国际鞋城、赣州华坚国际工业城,。

2003年7月,华坚又远赴越南投资设立了一间制鞋企业,成为东莞最早一批到越南投资的企业之一。华坚随后又将目光盯上了工业工程改善(流程再造)——已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东莞清华华坚工程研究中心”即将挂牌成立。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再造,提高企业能效;一方面是可以带动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益,该中心将对全行业开放。

就这样,华坚成了东莞制鞋业中自觉进行“产业转移”的先锋,成为中国制鞋业的一个成功范本。

 

点石成金之路:联手贸易商加大研发创品牌

中国入世以后,国外的名牌鞋业企业一方面大肆入侵中国的高档商场,而一方面又采取不拘一格的本土化战役与中国企业联手合作,生产他们在中国生产的各类洋品牌,并且在中国本土销售,从而分享低廉的各项制造成本,这样做,其实无形中给中国鞋业带来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后果。

拥有制造优势的华坚,又将目光投向了自主品牌,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制造优势,与贸易商强强联合组成利益共同体的路子,自创品牌。

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华坚抓住贴牌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叫好的制造优势,与有很好的合作关系的贸易商强强联合:与这些拥有广泛渠道和销售经验的贸易商在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环节上进行了战略合作。

靠着这根“魔法棒”,张华荣开始了点石成金之路,先后引进了“成龙”、收购了“卡佛儿”、自创了“COLCO”等品牌,在继续与国际名牌合作,稳固贴牌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华坚集团开始大力打造自有品牌。

从“贴牌”到“创牌”,支撑张华荣底气的是他引以为豪的制造和研发能力。华坚集团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中高档女鞋制造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的产业形势,华坚投巨资搞研发、创品牌,迈向了产、供、销一体化。在研发方面,从事研发工作的多达3000人,而且邀请国际时尚设计人才——意大利、巴西、西班牙的设计师加盟研发团队,加大制版方面的研发经费持续的投入,足以看到张华荣的决心和勇气。从联手贸易商到加大研发创品牌,实际上体现出品牌经营思路的两次重要转型,这不仅是符合制造企业品牌建设的客观规律的点石成金之路,也是引领制鞋业迅速由生产贸易型产业向品牌经营型产业发展的荣誉之路。

 

未来之路:其修远矣,宜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不能确定未来之路将在何方,但是张华荣还要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张华荣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建设一个占地18万平方米的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希望搭建一个国外鞋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资讯转移到中国的承接平台和东莞乃至中国鞋企转型升级的服务平台。吸纳来自美国、欧洲、中东的500家新材料企业,新技术工厂,和广泛的贸易公司齐聚在基地里,形成国际鞋业研发贸易基地。

张华荣梦的背后是中国鞋业严峻的现实:全国1000多万人从事制鞋业,但没有权威的人才培训基地;鞋材中50-60%的高档皮革都来自意大利。以东莞为例,制鞋配套环境堪称国内一流,厚街琪胜鞋厂旗下的迪宝皮鞋已是一个高端品牌,但公司老总每年却要多次飞赴意大利和法国,采购高档皮革和鞋材。

超越梦想,不是梦想!正是为实现梦想而对鞋业基地两个平台功能的设想——国外鞋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资讯、贸易公司和行业标准转移到中国的承接平台和东莞乃至全国鞋企转型升级的服务平台。

“有人就要穿鞋,制鞋业永远都是朝阳产业,只要能在行业内做得最好,企业就不愁没有前途。东莞制鞋业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在东莞接单、研发、销售,在内地加工生产。”张华荣对未来之路充满坚定的方向。

其修远矣,宜将上下而求索!

 

做事先做人更是贯穿张华荣名誉事业的基因密码。

有员工这样给张华荣留言:“我很喜欢华宝,在我的离开也很后悔,我相信我一定在回去。张总我永远支持你!我在那里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心存感激,真诚回报,真情奉献,则是他带领他们团队工作快乐的源泉。

“三根稻草”成就了华坚的基业、“三段道路”成就了华坚的品牌,未来之路更是充满期待和梦想,而我们认为贯穿其中的是做事先做人的成功基因密码。我们做鞋也好,做企业也好,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先做人,做好人才是做好企业的根本,我们做企业一要对得起自己的家庭,二要对得起父母,三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体,四要对得起这个企业的干部和员工,特别不能忘了给为这个企业拼搏努力的人予以回报。

我们经商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因为只有赚钱了,才能维持企业良好的运作,但要赚合理合法的钱,要照章纳税,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满意的收益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华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战略思路:做鞋的不仅仅是为了鞋赚钱,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服务好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客户,然后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四个对得起、照章纳税和服务社会就是华坚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良好精神操守!价值观就是企业好、员工好、社会好就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园。有道德观就不会为了一己之功名利禄而去损别人,有价值观不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而孤注一掷、铤而走险。

张华荣的座右铭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基因密码:“一是做事先学做人,二是残酷的过程,会产生温柔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华坚不是我个人的,她是属于大家的,更多的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华坚的每个人都是她的主人,我们不仅要把华坚打造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小社会‘,使之成为世界鞋业界的巨鳄,还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个人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在华坚这个大家园里安居乐业,共同发展,共享未来,真正为行业的发展尽一份力,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才是我的追求,也是我最大的尽愿。”这本身就是一个立身、立业、立世的系统哲学。

    海阔凭鱼路,天高任鸟飞。我们衷心期待华坚鞋业乃至中国鞋业,能在“教父”的领导之下,像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自由地翱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716.html

更多阅读

海鳗插件怎么安装 剑三长歌断弦的琴

小五在这里教大家剑三海鳗插件件的安装方法。海鳗插件怎么安装——工具/原料剑三客户端、海鳗插件压缩包。海鳗插件怎么安装——步骤/方法海鳗插件怎么安装 1、去百度海鳗插件,下载。海鳗插件怎么安装 2、打开压缩包,找到文件夹【

新剑三升级攻略 新手快速升级1到90级详细攻略 剑三快速升级

新剑三升级攻略 新手快速升级1到90级详细攻略——简介新剑三升级攻略,刚进入剑网三的玩家对于游戏的升级任务不是很了解的话就来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一篇升级攻略吧,从1级到90级详细的升级任务与升级方法提供给各位玩家,希望能

知著·人物 “乳业教父”郑俊怀消失的十年 教父原著结局

郑俊怀,中国最具争议的企业家之一,1983年起任呼市回民奶制品厂厂长,一手缔造了伊利集团,他在事业鼎盛的2004年锒铛入狱。现在,乳业教父在遥远的黑龙江牡丹江,希望从红星东山再起。12月17日这一天对郑俊怀来说有些特殊。十年前的2004年12月

三个金人 三个金人的故事另解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

声明:《剑三稻草人成就 【人物】三根稻草成就的女鞋教父》为网友旧日旧时旧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