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的强盗逻辑之一:空杯心态



     你这个讲师,你这个培训经理,你这个培训助教,在课程开始前,让学员保持空杯心态吗?你认为你的学员能做到吗?你这个学员,在培训课程开始前,把自己搞成空杯,来接受讲师的观点吗?

  空杯心态说的是个故事:“某人找大师请教,大师给他倒茶。已经满了,大师还继续倒。那人提醒大师,说杯子已经满了,不用倒了。大师说,对呀,杯子满,就装不进去了,你看你来时,就满了,我还能教你什么呢?”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你在学东西时,要放空自己,要空杯心态,才能学到更多,这个道理对吗?

  当学员质疑讲师时,当学员反对讲师的观点时,讲师就用这个空杯,来反驳。你看你,质疑我了吧,你反对我了吧,你没有空杯呀,得,讲师永远是对的!如果讲师有错误,请参见第一条。讲师在这样强盗逻辑的支持下,营造了一个,以讲师为中心的培训现场,讲师给学员大贴标签。凡是同意讲师的,都是好学员。凡是反对讲师的,都没有空杯。

  显然讲师上课,强调要让学员空杯,讲师把自己放在绝对真理的位置上。因为我是对的,因为你要接受我的观点,而不是质疑,所以你要空杯。倡导“空杯心态”的讲师,想让学员盲从他的观点。让学员不经过大脑,直接吸收,像2岁的婴儿,接受父母的观点一样。这个讲师,有精神控制的嫌疑!

  学员是做不到空杯的,学员都是成人,他们对工作、对社会、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不是无知无实的婴儿。培训经理和讲师再强调空杯,也是没有用处的,反而会引起学员的反感。就像西施姑娘,从你老公对面走来,你老公能不看她吗?能不留口水吗?嘿嘿,将心比心呀。他要是做到了,还是个男人吗!包括学员上课要喝水,有的培训经理也不允许,这些都是瞎管!7个习惯说,要关注控制圈,对吧?

  知识只有经过思考,经过辩论,才能在学员头脑中建构,案例讨论就是这个目的呀!学员的经验,对培训很有价值,讨论和辩驳,就是在学员心中,重新建构的过程。没有经过思考和辩论的知识,都是浮云,很快被学员遗忘!就像你吃了猪肉,经过消化和吸收,你长出来了人肉,而不是猪肉吧?我们中国人也说了,学习要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审问之、才能笃行之呀!和学员过往知识体系脱离的知识,和学员过往经验脱离的知识,这些知识是

  从逻辑上来说,那些要求学员“空杯心态”的讲师,自己还“满杯”。他们认为学员不空杯,怎么有资格要求学员“空杯”?他们要学建构心理学原理!将建构心理学说,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的认知,来评价这个世界。不同的盲人,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就认为大象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们都是对的。学员带着经验来上课,学员带着情绪来上课,学员带着问题来上课,学员带着“砖头”来上课,都很正常!

 讲师的强盗逻辑之一:空杯心态
  讲师上课前,要知道学员的“已知”,知道学员带着什么“砖头”,“盾牌”,什么问题来上课。在课中,用引导或讲授的手法,化解之,让学员有收获,这才是讲师价值。而不是动不动让学员空杯,不信,你自己空杯试试,你能做到吗?傻子可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86.html

更多阅读

人物:曆史上的桂林人之一:唐景崧與日寇爭台灣原創

曆史上的桂林人之一:唐景崧與日寇爭台灣1、台島抗倭上圖為台灣省台北市護國延平宮供奉鄭成功的正殿,殿前有一幅楹聯上書:由秀才封王,拄掙半壁舊山河,為天下讀書人頓生?色;驅外夷出境,開辟千秋新世界,願中國有誌者再鼓雄風;楹聯著者是清

什么是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与“空腹讲师”

因为职业的缘故,这些年参加了很多的管理培训课程,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很多讲师在课程中间都会有意识的强化学员的“空杯心态”。 讲师为什么热衷于空杯心态,空杯心态对学员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一般的讲师可能很少去思考。1. 空杯

空杯心态读后感 从“空杯心态”走向“空杯管理”

 时下很多培训师在给学员上课时,喜欢给学员灌输一个理论“空杯心态”,其寓意是让大家常怀谦虚心态汲取最大养分。我也很喜欢它,不妨先讲给大家听: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

声明:《讲师的强盗逻辑之一:空杯心态》为网友情怎可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