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图片 水资源保护的核心是加速水循环



在重化工业化中期,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总体来说难以调和,必须进一步采取综合有力的措施,否则环境与资源问题将继续恶化。第一,厉行节约,推行绿色GDP和企业环保会计制度,实行循环经济;第二,在人民币升值期推进海外投资,目标是获得资源,减少污染;第三,推行以水资源为中心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战略。利用与保护,其核心问题是加速水的循环,这一点似乎还没有为人们所重视。

  以南北向水渠沟通东西向河流

  水的总量,要从动态来看,一方面是水的存量,一方面要看流动速度,速度越快,流量越大。研究经济的人一般都非常明白这个道理,货币总量取决于货币发行量与流通速度,速度提高一倍,货币发行量就可以减少50%;如果流动受阻,成为呆账,就需要多发行货币。再形象一点的例子就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如果血液正常的循环周期是30天,但是由于血管和血液出了问题使血液循环速度变慢,心脏和骨髓的功能就会降低。速度决定流量,是绝对不能降低的。"流水不腐",降低污染一方面依靠消灭污染源,一方面要提高水和空气的流动速度,即提高大自然对污染的稀释与净化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容纳一些生产企业。SARS期间为什么要通风,病毒不能聚集就不能成害,也是这个道理。

  水是怎样循环的?地表水蒸发形成蒸汽,被森林的光合作用吸引,凝聚为雨,形成溪流,汇成河流,补充地下水;在风的帮助下,水蒸汽一步一步向西运动,一直到青藏高原,储存为雪,这是中国的淡水库。雪山融化形成长江、黄河,加上淮河、海河、珠江,都是自西向东流。所以正确的治水思路是挖南北水渠,沟通几大水系。秦代修灵渠沟通珠江与长江,隋代修大运河沟通长江、淮河、海河与黄河,堪称丰功伟绩。长城已丧失了国防意义,成为旅游景点,而大运河沟通南北水系的意义只见增加不见减少,现在又在修南水北调的中线和西线,足见加速与扩大水循环的重要性。

  上游少修大坝,下游多挖水渠

 水资源保护图片 水资源保护的核心是加速水循环
  中华民族是依靠治水生存和发展的,没有钢筋、混凝土和起重机,不能修大坝,也能顺势而为。挖水渠,大禹大概算得上是个高手。李冰修都江堰,用"鱼嘴分水法"修成成都平原的水渠网。他的思路是"深淘滩,低筑堰",两千多年不淤,成为世界第一水利工程。西方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以后,完全改变了人对于自然界的态度,似乎可以依靠先进生产手段随意截流。大坝加水库的积极作用是发电,但全然忽略了周围环境、古迹、移民和淤积的问题。清华大学的黄万里教授1957年反对在三门峡修坝。他坚定地认为,在大江大河主干道上不能修大坝,理由是无法解决淤积问题。国际上包括美国在内也出现很多反对修大坝的强烈呼声,但我们国内却一如既往,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水坝计划,现在能够制约他们的,也只有环保部门了。  让人更加担心的不是淤积,而是上游水坝修多了,肯定会降低水流的速度,使水库成为污染物繁衍的最好场所。另外,把上游所有的支流都用大坝拦截,长此以往水流速度就会降低,主干道就会枯竭。当年根治淮河的办法就是在其支流上修水库,一修就是5000座水库。50年以后,淮河没有水了。人们只是抱怨天不下雨,从不反思修大坝本身可能有什么问题。美国的田纳西州与淮河流域面积相当,却只有100座水库。即使是这样,美国人也已经认为修多了,影响了自然环境与气候。我们的决策层不能被近代西方科学至上和机械论的思维方式所左右,更不能被那些从大坝项目中获益的利益集团所挟持。

  提高国土的蓄水调水能力

  中国水资源短缺而且分布不均,北方尤其缺水。黄河断流已成定局,原因不仅仅是天不下雨,还有上游城市和采矿业的大发展。工业、采矿、现代化生活,不仅需要石油,尤其需要水。单元房耗费的水比农村打井高20倍。兰州、银川、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包头,还有在鄂尔多斯发现的,据说可以开采1000年的大煤田,无一不需要巨量的水资源,而且无一不是从黄河调水。可以预见,黄河之水将被上游基本截留。下游黄淮海平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还有两三亿人口要生存,水从何来?地下水已经严重超采,只有依靠从南方调水。无论大西线能不能成功,国家都应制定蓄水战略,把夏天南方泛滥之水以湖泊、湿地、森林、沼泽、地下水等形式储存起来。我们需要建设贯通南北的湖泊水渠运河网。沿海地区的耕地或许难以保留,但是湖泊森林应该扩大。电力的发展使抽水变得轻而易举,把南方多余之水抽到北方,亦或是在北方泛滥南方干旱的时候,把北方多余之水抽到南方,都能够解决大问题。

  比起在湍急的大江大河上游修水坝,在下游挖水渠湖泊应该容易得多,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使用大量劳动力,增加就业。问题在于我们从思想上抛弃了中国的古代文化,迷信西方近代生产力,轻视挖水渠而迷恋于浩大的挖山截流工程,轻视农民的铁锹而迷恋进口的起重机。至于那非常柔弱,似乎可以任人摆布的水,为什么越来越少,和人类的粗暴行为有没有关系,人类是永远不会反思的。人们只知道把责任推给"天不下雨",这倒用上了当年批判"大跃进"的一句话: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反思人祸,应该包括修大坝问题,再也不能回避了。比如在都江堰上游修一系列大水坝,改变了水流速度,对都江堰会有什么影响,像这样的问题不加考虑盲目动工,万一破坏了2000年不淤积的世界第一水利工程,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天下万物莫柔于水,而水能胜火。那些迷信西方近代生产力的工程师们,应该好好学一学中国古代老子的思想。以大坝形式降低水流速度,岂不是相当于人得了血管阻塞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7124.html

更多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核心

从理论层面和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讲,人人都可成才,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这个道理。但每个人所成的“才”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素质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合做技术工作;有的学生天生对绘画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则对写作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道家思想天生圣人周武王以黄老之术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帝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治天下,享年四百。中国历史上最长治久安的两个朝代周朝八百年天下、汉朝四百年国运靠的都是黄老之术为治国理念,缔造一代之盛世。在中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 法治的核心

“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2012年1月14日下午,“新华国学公益大讲堂”由秦皇岛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秀廷老师继续讲孔子,他讲的主题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

声明:《水资源保护图片 水资源保护的核心是加速水循环》为网友夏小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