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人才招聘会 海归的面试——一次金融企业与金融人才的对接



   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波涛汹涌的裁员,比起当地的人来,海外华人多了一个选择——回国发展,但美欧与中国,在薪资水平、社会福利、行业水准以及企业文化等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此背景下,海外华人回国就业成为焦点就不足为奇了。

  国内企业对高端人才的渴求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些差异是否能解决,决定了海外人才能否与国内企业成功对接。作为聚贤华尔街金融招聘网(onclick="showLinkBubble(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workws.com/" target=_blank link="http://www.workws.com">www.workws.com)的一名猎头顾问,有幸协助国内某金融企业进行对海归的面试。

企业:

  因自身业务快速扩张的需要,这家银行招聘部分中高层领导,面试由其高层包括行长和几位分管副行长亲自进行,对这些优秀的海归表现出相当的重视和尊敬。因其中有些海归尚在国外,故面试分二部分:尚在国外的视频面试,已经归国的直接面试。

  面试以自我介绍开场,针对介绍及提供的简历,主考官进行提问。问题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宏观经济层面的、当下金融危机下企业应对方面的、中美金融比较方面的、以及业务实际操作方面的等等。

    面试结果:对海外人才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不仅限于当初招聘的职位,甚至扩展部分其他职位,以期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

  下一步,对适合本企业的人才进行进一步沟通,包括人才对工作地点、期望薪酬、福利及工作条件等等的具体要求。协调双方期望,以期达成最后的一致。

人才感想:

 海归人才招聘会 海归的面试——一次金融企业与金融人才的对接
李明,美国一流金融系金融硕士,6年以上美国顶尖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经历(视频面试)

  总体感觉还可以,通过视频也能感受到企业很重视人才,而且领导也很亲和。虽然在美国的年薪大约在100万RMB左右,但国内如果给到50万也可以考虑,重要的是,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做事。

  国内的金融还是很初级的, 所以很多人回去总觉得做不了想做的东西。现在想回去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回去的打算, 一般有小孩的都不愿回去, 另外很多人也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不想动了。

  其实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下一步就需要改变管理体制和文化, 硬件和国际接轨容易, 但软件难, 比方说人的综合素质。

孙山,加拿大某名牌大学经济学硕士,2个国际著名银行的工作经历。

  在金融危机中能活跃起来搞经营的大多是这种新设金融机构,没有以前的累赘,而且灵活,又有政策支持他们发展,很多有利政策在经济好的时候恐怕是没有的。因此在这种机构中,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我个人看重的是这个。

JOHN,多年加拿大著名银行工作经历。(视频面试)

  拥有加籍,但如果磨合好的话,愿意长期留在国内。希望企业能提供40万-50万的年薪,按国外的规矩,提供通常是第一年年薪的20-30%的一次性搬家费,如果一年内自己跳槽,则如数返还给企业。

王学,欧洲经济学硕士,在欧学习工作8年,4年多的海外金融业工作经验。

  对此次面试感觉很好,企业领导对海外华人回国发展,报效祖国的精神非常欣赏。如果录用自己的话,希望团队有凝聚力,领导专业能力强,自己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张敏,美国名校MBA毕业,国际知名投行工作经历(视频面试)

  还是感觉国内的一些设置不适应,职位描述有一定模糊性,在纽约那边也见了上海的招聘团,感觉实际效果不大,还是要回来搞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9081.html

更多阅读

调查:过半受访者认为“海归”含金量降低

  临近年关,毕业生们找工作的进程已经进行了大半。毕业大军中,留学生群体的求职状况格外受关注。随着我国“海归”人数骤增,“海归”就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上周,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

大材小用 海归卖红薯,大材小用?

     海外留学归来等于海归,海归等于高薪、高职位、高阶层?海归的就业形势近些年来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海归回国就业难、大学生回农村种地到留英女硕士卖红薯,到底是“大材小用”还是“另辟蹊径”?  现象  卖红薯引争议  从

海归起薪 海归“低起薪”是开始还是结束?

     低起薪并不代表海归的成败,也不能说明海归的未来。对于大多数海归来说,低起薪只是一次发展的开始,可对于有些海归,低薪却可能已成结局。  10月28日,2012中国国际教育展上海站在上海东亚展馆拉开帷幕,24个国家和地区逾300所高

上海海归 海归分布图

海归分布图面对汹涌而来的“海归派”求职大军,身为企业招聘第一道防线的HR们不得不擦亮眼睛,辨别优劣把好关。以避免高薪找来的海外人才反倒沦落为克莱登大学、万金油专业的“海归派”。于是,寻寻觅觅,问清“海归”出处,打探“海归”实

声明:《海归人才招聘会 海归的面试——一次金融企业与金融人才的对接》为网友爱你爱昏了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