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 葛优 小沈阳和老葛优的俗气



系列专题:小沈阳营销观察

葛优出演的《非诚勿扰》自去年12月中旬上映之后,一个月内票房达到3.4亿元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国产影片。据说,电影的火爆还带来一个副产品,剧中男女主角在北京后海那家休闲场所坐过的红色餐椅,也被预订到1个多月以后。路透社的报道说,如果你问中国现在哪儿还有排队的现象,除了春运期间人潮涌动的火车站之外,那可能就是电影院了。

稍后,小沈阳在今年春晚走红了。尚不能计算小沈阳的票房价值,但是,单凭他直线飙升的出场费,就足以断定这也是一棵摇钱树。按年龄论,年过五旬的葛优和不到三十岁的小沈阳不是一个辈分,然而就这一老一小,已足以让人们看到娱乐股的逆势上扬。

人们愿意拿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情形做类比,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娱乐产业的一个发展机遇。

好莱坞电影业就是从大萧条时期开始启动的,巧的是,因为那段时期梅兰芳也在纽约百老汇演出,也算咱中国传统艺术相帮着救了美国一把。事实上,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娱乐业往往相对后红火,主要是因为受经济打压的心理喜欢在娱乐中寻求解脱,哪怕这种解脱是短暂的,甚至就是瞬间的逃避。

小沈阳和老葛优能够让处在经济困顿中的人们解压或释放,这正是他们商业价值所在,看过他们的表演,许多人都会开怀大笑,这比任何解忧良药都好使,何况这世上根本就没有解忧药。可偏偏就有人看不到娱乐的特殊功效,他们认为小沈阳太俗了,老葛优太老套了,不依不饶地把这一老一小归进在迎合大众庸俗审美情趣的档次,实际上也捎带着把被小沈阳和老葛优逗乐的大众贬低了一番。

也许当今大众的审美情趣就是有点俗不可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市场特性,小沈阳和老葛优才会人气鼎盛。做为个体的人,你完全有权不喜欢他们,但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来要求别人。想当年,大陆的王朔、香港的金庸和台湾的琼瑶,都曾被文学界的某些高雅人士视为俗气十足的代表,但俗来俗去,没见到什么雅的作品被人称道,反倒是让王、金、琼的作品占领了大半个影视文化市场。回头来看,被斥为俗化的娱乐作品并没有伤害所谓的高雅文学,而娱乐市场的商业价值也没有把文化艺术推进深渊。

娱乐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白了,那些视娱乐为低俗的人,其实还是在片面夸大文艺作品的教育功能,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力。不知道那些高雅人士能不能分清通俗与低俗的界限,如果把引人发笑的文艺作品一概视为是迎合大众的低俗之作,那就是无视人民大众在通俗中享受快乐的权力。

小沈阳和老葛优的俗气给人们制造了快乐,我相信,喜欢他们的人,并非都是蓝领或无领阶层,还有白领和小资。

 王老板 葛优 小沈阳和老葛优的俗气

是的,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人们很需要多一点开怀大笑的机会,这个机会也是娱乐业发财的商机,需要小沈阳们和老葛优们多多努力,也需要他们背后的赵本山们和冯小刚们以及更幕后的投资商们多动动脑子,借势将娱乐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9133.html

更多阅读

《小宝和老财》:架空是为了更好地走心

《小宝和老财》最大胆的地方在于,作为一部跨越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年代剧,其男一号是地主周老财。剧名原本叫《斗地主》,听起来气势汹汹的。后来改成了较为中性的名字,似乎“小宝”压了“老财”一头。面子变了,里子没变,叙事基

声明:《王老板 葛优 小沈阳和老葛优的俗气》为网友不为取悦任何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