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推进计划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 市场就很难推进!



     2008-01-21 周颖   《数字商业时代》

 

     虽然屡遭抨击,但左小蕾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判断,而不会人云亦云。她相信时间最终会证明她的观点。如她所言:市场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市场很难向前推进。

  左小蕾的办公室与众不同。不同处在于,她的办公室里有点儿略显“杂乱无章”。茶几上、椅子上、地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书籍。但凡走进她办公室的人,都会被各种金融、经济类杂志和书籍所吸引,而不会在意是否摆放整齐。

  “很抱歉,我的办公室比较乱,还没收拾完呢你们就来了。”1月7日下午一点整,在银河证券左小蕾的办公室里,她用惯常的微笑对记者如是说。

  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也是中国目前研究宏观经济中,为数不多的女经济学家之一。她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她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判断,而不会人云亦云。

  2001年对中国股市B股向国内自然人的开放认为是一场资产置换的游戏、中国资本市场不缺钱而是缺少机会等等,这些观点都源自左小蕾。辩证地看,尽管当时她的观点遭到了市场大多数人的批判,但时间证明,她的分析判断与市场走势是吻合的。

  “我的很多判断,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欢迎持不同观点的人,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但不能骂人。市场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市场很难向前推进。”

  也正因为历经几年不同的声音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她的观点表示认同。并不是她改变了什么,而是市场和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很多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正不断增强,无形中,这拉近了宏观经济学家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的距离。

  研究宏观经济,除了你关注的指标以外,你还要关注这个宏观经济所有参与主体的行为

  《数字商业时代》(以下简称DT):其实我们特别想了解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对政策的判断和市场分析的依据是什么?或者你们怎么判断的?平时你们最关注的是哪些指标?

  左小蕾:所谓宏观指标包括GDP走势,这是最典型的宏观指标。另外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消费、社会零售消费额、外贸顺差、资本账户这些都属于宏观指标。如果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话,它会有很完善的统计系统,把这些指标数据统计出来,就能够反映总体宏观经济的一些基本状况,就基本上反映了经济格局和大的形势。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学家,包括像美国美联储、财政部,中国政府、中国央行,还包括更高层面的决策机构,都会去注意这些指标。所有研究宏观经济的这些人,应该关注的是这些指标的变化。

  DT:除了这些指标以外,有没有一些虽然是非指标的东西,但你必须要密切关注的呢?

  左小蕾:作为经济学家,你的信息量要非常的大,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经常看很多东西的原因。其实你不仅要看,还要了解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然后要关注方方面面的变化。研究宏观经济,除了你关注的指标以外,你还要关注这个宏观经济所有参与主体的行为。

  比如地方政府在新一届领导上任的时候,市场上通常会有一个投资反弹,原因就是新官上任,非常希望通过投资把经济搞上去,这些都是有历史证明的。地方政府本身不是宏观经济指标,但因为它是宏观经济的参与主体,所以,一定要熟悉参与主体的这种行为,才会对宏观经济形势有更好的分析判断。

  DT: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家除了关注这些指标以外,更要关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

  左小蕾:我觉得不管是做行业分析,还是宏观经济分析,一定要有指标体系去观察,重要的是一定要熟悉这个领域中的参与主体,所以宏观经济学家非常注意政府这个参与主体。另外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实力,比如一个人的背景和知识结构,因为有很多东西靠的是积累。

  其实大量的数据,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根据公开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把握得好一些,有些人就人云亦云呢?我觉得这跟个人的知识结构及功底有关,跟他对这个领域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很多东西是基本经济学的理论,但是你把它运用在经济分析中,就要非常准确地诠释你的判断和观点,这就需要有很好的功底。

  DT:作为宏观经济学家,尽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是一个经济指标,但是你们要去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这其中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左小蕾:研究宏观经济一定要关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别是中央政府、央行,因为它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机构和决策机构。那么它是怎么判断形势的?它的判断思路如何?一定要关注和了解它。因为这非常影响将来的宏观总量指标的变化,而且从资讯的角度来说,你要提前判断。

  我想说的是,研究宏观经济一定要非常跟进的去观察所有参与主体,研究参与主体的行为,去认识它,发现规律,发现他们的变化,要去把握,因为这些参与主体的行为一变,市场就变,经济就变,还有很多资本会跟着一起变,这是我很深刻的一个感受。

  我们的参与主体毕竟还是时间比较短,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对宏观指标的理解能力,哪怕是经济学家们解读了,投资者也未必能够理解到位。

  DT:在你回国研究宏观经济时,基于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有没有让你最难忘的事情呢?

  左小蕾:2001年我刚回国时在银河证券工作。那时候B股刚要对国内自然人开放,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B股对国内开放的利与弊》。我显然是把弊写的大了一些,而且弊端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表述:B股对国内自然人开放,可能会变成一个资产置换,把国内的自然人套住,把国外投资者的资产放出去。这个观点跟当时绝大多数人观点不一样,当时在市场上没有第二个人说这样的话。所以有些报纸都不敢登我这篇文章,包括很多我熟悉的分析师们,也是非常不以为然的,但我当时非常认定这个东西。

  我是基于什么做出这样的分析呢?就是基于对投资者行为的理解。因为B股是对海外开放的,我刚刚回国,我在海外呆了很多年,我知道对海外资金来说,它在B股市场套了很久,差不多套了八年。如果说市场上突然来了一笔资金,你说之前的投资者想干什么?肯定想获利出逃。所以我非常的自信,认为B股对国内自然人开放非常可能成为一场资产置换。结果相关政策出台不到一个月,就跑了80%。

  DT:你最近很少谈到资本市场,而更多的会从宏观层面来谈,这是为什么?

  左小蕾:做宏观经济研究,我分析总体经济时需要知道哪些东西会影响它,所有的参与主体都是重要的变数。我觉得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就会有这样的行为,都这么说的人很多,就会引导这个市场上的经济体,改变它的预期。改变预期以后,就改变它的行为,改变他的行为以后,如果大家都根据你引导的预期去改变行为,那最后就会把这个预期变成真的,如果没有这个引导就会很分散,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本来不会这样走的,就变成会这样走。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大愿意去谈资本市场的原因。

  DT: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测,由于市场或政策的变化而有一些变化。这是由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参与主体的变化造成的?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吗?

  左小蕾:经济是不断变化的,既然是在变化当中,就可能会有突发性事件。比如2003年的“非典”,“非典”之前所有的经济学家给出当年的经济预测都是8%、9%或者10%的经济增长,结果由于“非典”出现,所有人马上把它调下来,调成6.8%左右,当然这是一个特例。就是说经济在不断的变化,经济形势也在不断的改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变数很大。

  所以不管最初预测什么东西,都是个参考,就算预测对了,也不一定就说明他预测本事比别人大。我觉得他们都是根据过去的信息来做一个将来的判断,肯定是要有一个约束条件在里面,所以这就是你们看到很多的经济预测,年初的时候是这样,半年以后可能变成另外一种形势,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市场推进计划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 市场就很难推进!
  DT:过去很少有普通老百姓关注宏观经济,但由于近两年资本市场很火,对宏观经济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国内研究宏观经济的人是不是很缺乏?

  左小蕾:市场上的确缺乏这样一批人,即关注宏观经济的变化以后,把政策会产生的对总体经济的影响这个信息传递到市场上来,然后又能把市场上的情况跟宏观经济联系起来进行解读。尽管现在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研究,但还是需要更深度的。要做出更高水平的分析研究,分析要非常中肯,要非常到位。

  DT:目前国内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需要加强,或者说需要一个过程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参与主体可以视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吗?

  左小蕾:在这点上我觉得还需要有一个耐性。国外市场上所有的参与主体,特别是像华尔街、伦敦,这些参与主体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人投资者比较多,自己管自己的钱,做的很好。但是你注意一些,他为什么很厉害?这些人通常都有很高的、良好的教育背景,所以这就不太一样了。就是说在国外的市场上,宏观指标是所有的人都在关注这个市场主体,发出比较有共识的认知。

  比如,看美国的就业数据突然下去了,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在走弱,次级债市场的影响很大,这个月还很好,可能下个月就掉了很多,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是历史最低,这反应什么问题呢?反应所有的参与主体对这个指标的认识是非常准确的,都是根据这个指标本身拿出来的判断,来解读的这个结果,所以这个市场就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我不是说我们的市场没有这个能力,我的意思是说会有个过程。我们的参与主体毕竟还是时间比较短,个人投资又比较多,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经济学背景,或者是对宏观指标的理解能力,哪怕是经济学家们解读了,投资者也未必能够理解到位。

  总的来说,没有人很认真地看我前面的分析,可能只是看了某段话,当时人们不是很愿意听,最后采取一种攻击的方式,而不是采取跟你讨论的方式

  DT:其实很多投资者对一些宏观经济的理解还是不全面的,或者说对经济学家的研究报告理解不全面,甚至有一些误读。你遭到过一些误读和抨击吗?

  左小蕾: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说泡沫,我为什么现在不愿意说了?因为大家还不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造成了很多误解。其实是大家听错了我的话,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

  其实自从我 研究宏观经济以来,有几件事情和我预计的是一样的,这点儿我非常自信。第一件事情是2001年我写了关于B股对国内自然人开放是一场资产置换的游戏,虽然那篇稿子最后报纸没敢发,但结果和我分析的是一样的。

  第二件是2004年宏观调控之前,当时市场还真的是没有宏观经济分析,我当时不停的写文章,预计宏观调控将会重拳出击。结果后来出了一个大组合拳,宏观调控开始全面实施,资金在那次套了一大堆。可是当时我在这之前连篇的写文章,没有人在意,等被套了以后大家才开始关注。

  第三件事情是2005年我写了一篇文章《新股发行是股市发展永动机》。那次大概是我第一次遭到大规模挑战的时候,因为当时资本市场低迷。我分析说,你要有新的比较好的股票上市,可能会改变市场结构,另外从长远来说,蓝筹股可以慢慢改变上市公司的结构,然后提升他们的经营盈利,提升他们的价值,给投资者增加很多的投资机会,这样把人气推动起来。

  2005年的时候,我说过我们不缺资金,我们缺的是投资机会,如果你有投资机会,大家看见了这种投资价值和自己的收益,那他就有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更活跃。当时也被抨击得一塌糊涂,当然很多人是因为获利了,利益驱使他不能从这个角度去看。

  DT:之所以有人对你造成误解或误读,是他们对你的分析研究理解不透彻还是没有读明白的原因呢?

  左小蕾:包括这次的通货膨胀,事后都证明我说对了,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我当时说这个话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我做了很多的分析,包括我自己的经验,包括我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包括对海外市场的观察,对国内市场的判断。但是总的来说,没有人很认真地看我前面的分析,可能只是看了某段话,当时人们不是很愿意听,最后采取一种攻击的方式,而不是采取跟你讨论的方式,最后弄得我压力很大。

  我的意思是说宏观分析,不是以你说得对和错为市场反馈的标准,因为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他不是很理解,也可能有些利益很大,有一部分人不想听这样的话,他希望你天天让他很高兴。

  DT:那么到目前为止,你觉得市场上对宏观经济的看法有变化吗?或者说宏观经济的判断是不是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了呢?

  左小蕾:我昨天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结果在婚礼现场遇见了几个银河证券的大客户,他们跑过来跟我照相,主动跟我说是银河的客户,他们非常同意我的看法。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已经不是我当年做出判断时的那种氛围了,其实以前我很贴近的去跟投资者交流的时候,我发现通常都会得到非常正面的反馈,他们认为你说的很好。所以网络有的时候有一些虚拟的信息,它可能没有把这些真实的信息反馈出来,有一些人不喜欢,负面反馈就多一些,我觉得市场也在变化,也在成长。

  后来我就发现,特别是当我去贴近这些投资者,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慢慢的也是可以交流的。然后更进一步解读清楚的时候,他们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和认识开始越来越向好的方面转变了。

  DT:之前你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经济学家敢做乌鸦嘴》,你当时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写这样的文章?

  左小蕾:这篇文章里头我说的很清楚,经济学家有一个经济周期的思维方式,而市场分析师说的是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你在听市场分析师讲话的时候,他可能会说第二天上涨,而我说的是有泡沫,这时候很多人就会不明白我为什么说有泡沫。

  当然我说的也是明天要涨,而且我还说要涨一段时间,但很多投资者就把我说的这个泡沫听成了下跌。其实如果不上涨,怎么会有泡沫呢?他没读懂你。就算我在说涨,分析师也在说涨,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我是在说它这个趋势,我们在时间上不一样。另外一个对他的解读不一样,因为角度不一样,我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和增长周期来解读的,市场分析人士会讲明天就会涨,说的都是短期的,而且说的都是技术指标。宏观经济不是每天都在变化,是有一个趋势,有很多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还没有被大多数人够理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9964.html

更多阅读

一种高温高压无润滑密封装置 高温高压密封搅拌

一种高温高压无润滑密封装置摘要:介绍一种适用于旋转或往复运动的高温高压密封装置,本装置可在压力为2.0-20MPa,温度为200---650℃下正常上作,适用于立式或卧式反应釜、热处理炉、炭化炉或其它带搅拌的压力容器上。关键词:无润滑;密

有这样一种声音 有这样一种声音1000字

荆州市某考生每当起风时,一串清脆、细碎的音符,便沿着窗口跳到房间里,飘扬到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春风是温柔的,它轻轻的摇曳着竹筒,敲出一曲温和、悠扬的旋律,这是母亲做的竹风铃,这一种声音带着“自信”。去年九月,学校举行演讲比赛,老师选

2009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确认:人类只得一种病!什么病呢?

为什么说人类只有一种病?什么病?——细胞病、基因病!科技频道:2009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视频 建议WIFI模式观看)2009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发现,破译了千百年来人类生死轮回的奥秘,震惊了全世界:即“人体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酶脱落是人类亚

声明:《市场推进计划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 市场就很难推进!》为网友初晴夜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