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农合异地报销 来自安徽芜湖的“新农合”系列报道之二



 

来自安徽芜湖的“新农合”系列报道之二-宣传篇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历史,最早应始于抗战时期,当时的苏区是以“合作社”形式展开的,应算作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萌芽。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曾指出:“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并告诫全党,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时刻想到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两起两落的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史中,既有过基本得到普及的辉煌,也有过大面积解体的挫折。

1、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自己的创造!

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兄弟自己创造的。建国初期,由于资源有限,出现城乡福利差别,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基本处于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之外,缺医少药的农民采取自发的互助形式来解决医疗问题。1952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三年来中国人民卫生事业》一文对此给予了肯定。可以说,这种具有互助共济性质的医药合作社就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雏形,它为后来合作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55年农村合作化高潮阶段。当时,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社员群众采取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公益基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合作医疗,实行互助共济。后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和国家卫生部对此进行了调查,总结并肯定了该乡的经验,认为这是“初步实行了走上集体化农民的‘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省工省钱,方便可靠’的理想,为农村预防保健工作建立了可靠的社会主义的组织基础”。

1956年,当时的河南省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创造性地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一词。从此,由农民兄弟自己创造的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进入政府的文件,农民的生活。

2、农村合作医疗,蓬蓬勃勃20年!

1959年11月,当时的卫生部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这种形式。1960年2月中央再次对于农村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给予肯定,并将这种制度确立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这时,全国以农业生产大队举办的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已达40%。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其身边保健工作人员的谈话,对卫生部的工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68226;26指示”。从此,合作医疗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到1976年,全国农村约有90%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文革以后,合作医疗曾被写进1978年3月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三章第五十条:“劳动者在年老、生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逐步发展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等事业,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1979年12月15日,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医药总局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通知,发布《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3、农村合作医疗,遭遇历史的挫折!

20世纪70年代末期,农村合作医疗却遭遇大面积解体,濒临崩溃。客观原因主要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一大二公”“队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解体,影响合作医疗的巩固。主观原因主要是当时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合作医疗的态度是不提倡、不支持,甚至当做“极左“的东西来批判,用农民的话来说,叫做:“上边不喊了,中间不管了,下边就散了。”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不到占全国的5%。

4、农村合作医疗,迎来短暂的恢复!

1990年代初,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如何建立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了面前。

1993年,国务院提出《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与建设》的研究报告,不久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并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1996年4月,在时任国务委员的彭珮云同志领导下在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共选择了183个县(市、区)做为省级合作医疗的试点,合作医疗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到1996年底,合作医疗行政村的覆盖率上升至17.59%。

1997年1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辟专条讲到合作医疗,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到2000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农民生活中消失的合作医疗制度开始渐渐的恢复。

5、农村合作医疗,再遭历史重创!

正当大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合作医疗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之时,有人却错误地把实施合作医疗视为增加农民负担,合作医疗再次遭到阻力与挫折,如河南开封和林州的合作医疗就被迫停办。

二、面对现实,“新农合”重登历史舞台

 安徽新农合异地报销 来自安徽芜湖的“新农合”系列报道之二

1、社会医疗保障,亿万农民的空白地带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由于一些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正面临“空白地带”。

社会医疗保险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城镇企业的职工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作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仍然被排除在制度安排之外。因此可以说,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的缺失为商业医疗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可以说它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商业医疗保险是盈利性和自愿参加的,为了保证利润的获得,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在选择投保人的时候往往会把那些年老体弱、身体状况不好的人排除在外,而这部分人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却是最迫切的。另外,由于政府并没有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强制农民必须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并且由于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费一般比较高,因此农民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就会非常慎重,他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承担的起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花费。所以,尽管商业医疗保险在农村有发展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也是很有限的。

社会救助   目前我国在农村针对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的“三无”人员实行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幼儿保教)的“五保”供养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就医问题,但是这种制度的覆盖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邻里互助   邻里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帮助一直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优良传统,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正是对这种行为的最好诠释。这种邻里间的互助在解决医疗保障问题上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和比较低的水平上发生,对于一些患重病、大病的情况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邻里互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0年代,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模式的合作医疗体系试点,主要有“福利型”、“风险型”和“福利风险型”3种。虽然1997年1月中央提出“力争到2000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但全国只有18%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只覆盖了全国农村人口的10%,90%的农民仍要自费看病。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原来由卫生部主管的农村医疗卫生事项移交给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而后者无法独自解决相关的财政投入和农民减负等一系列政策性问题,导致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实际上处于“真空地带”,广大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基本是依靠家庭保障来解决的。

2、“新农合”,重新点燃亿万农民心中的希望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2007年1月22日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正是基于四年来的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基于农村卫生发展和改革提供的有力保障,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中央提出2007年新农合覆盖全国80%以上县(市、区)的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新农合的发展。”

三、继往开来,我市推进“新农合”,宣传工作是关键

本文之所以不惜篇幅,用了近3500字,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其目的是告诉人们,这个由咱们农民兄弟自己创造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史上所经历的风雨里程,如今,它喜逢盛世,进入我市23项民生工程之一,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让这项利国利民的“大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让农民兄弟真正得到长期、稳定、持久的医疗保障,而不让我市的“新农合”仅成为一阵风,从农民兄弟的生命保障线上划过,再次成为农民兄弟的遗憾,这是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为了使这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除了需要法律的强制、政府的推行和以透明、高效的基金管理、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前提外,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教育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全市上下强大的宣传攻势,动员农民参加“新农合”,让惠及农民的好事获得农民认可,变要农民参加为农民主动要求参加。其中,围绕“新农合”宣传工作,要注意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为什么宣传   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农民的事政府不出面组织,完全靠农民自发做不好。“新农合”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就必须把这种自愿性的制度内涵,包括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如何运作、报销程序告知广大农民,这种告知的过程就是宣传的过程。

2、宣传什么    一要宣传建立“新农合”制度的重大意义;二要宣传“新农合”制度与过去的合作医疗的异同点,消除农民群众的历史误解和思想顾虑;三要宣传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不会给增加农民负担;四要宣传“新农合”的好处;五要宣传报销程序和最高补偿限额等具体内容。

3、向谁宣传    主要有三个目标人群:第一个目标人群是“新农合”参合对象,第二个目标人群是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第三个目标人群是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也就是横向的宣传、交流和传播信息,消除历史造成的疑虑,统一认识、树立信心、坚定决定决心。

4、谁来宣传   “新农合”宣传工作的主体不是少数人,而是涉及到“新农合”的全体人员。首先是各级“新农合”领导机构的成员,其次是每位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医务工作者,再次还要发动社会各种积极力量参与合作医疗的宣传工作,包括乡村干部、乡村老师、乡村老党员等。

5、怎样宣传   组织发动阶段要开展的“六个一”宣传活动:即致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为每户编发一份宣传资料,组织一部宣传车深入乡镇进行巡回宣传,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办一个“新农合”专题,每村定期出一期宣传栏,每个村至少要书写一条宣传“新农合”的长久性标语等。“新农合”运转后,要不断创新宣传工作的方法和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可采用电视讲座、科普赶集等形式宣传、报道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反映农民群众心声,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重点要做好对已报销人员的宣传工作,用事实说话,让农民群众切实感觉到合作医疗的好处。真正做到“电视有图象、广播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路上有宣传车、街上有横幅、墙上有标语、乡(镇)有宣传栏、村(组)有公示牌、户户有公开信”。

昨晚(4月1日)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消息,为确保中央提出2007年“新农合”覆盖全国80%以上县(市、区)的目标,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同时还将安排2.5亿元用于人员培训,并在全国启动万名医生送乡村活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市“新农合”制度的推进,也会像其它23项民生工程一样,在中央政策的统一部署下,将这项惠及我市农民的“大民生工程”进行到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1584.html

更多阅读

来自云南寻甸的牛干巴 云南干巴菌

当天晚饭吃的油煎过的牛干巴来自云南寻甸的牛干巴  2011年5月16日,我收到了昆明六姑给我寄来的快递包裹,里面的云南寻甸牛干巴是我家很爱吃的东西。  我对牛干巴的记忆应该是太深刻了,我很小的时候在昆明就吃过,我记得小时候在北

转载 在安徽发现的健康美味 健康美味吧

味道会是什么样的呢原文地址:在安徽发现的健康美味作者:边吃边聊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幸福,但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

安徽淮南的现磨豆腐也叫“刘安点丹” 淮南王刘安怎么死的

上几天,央视四套介绍安徽淮南的豆腐节,豆腐节、豆腐宴,都和豆腐有关啦。有一个镜头特别吸引眼球:服务员在每个食客面前放上一个小瓷碗,瓷碗中放有少许葡萄糖内脂粉末,再向罐中倒入滚开的豆浆,几分钟后,豆浆已经变成了嫩豆腐。这道菜叫作“

实拍:安徽芜湖一对女同性恋的幸福婚礼

实拍:安徽芜湖一对女同性恋的幸福婚礼新郎吉先生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阳光帅气。新娘雪琴一身洁白的婚纱,脸上撒满了笑意。【图片由新郎提供】新郎说,他们准备了很久,通知了亲朋好友。自己网购喜糖纸盒,在超市里买大白兔,德芙,怡口莲等等,一

声明:《安徽新农合异地报销 来自安徽芜湖的“新农合”系列报道之二》为网友爷来取你狗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