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更可信资源 卡住 反腐败资源的发现暨《腐败疫苗》第6节



第6节

反腐败资源的发现

早有为走向新世纪、新世界、新经济的人们设计、生产、接种《腐败疫苗》的想法。当看到国家、企业、个人的财富被一些手中掌握着权力的人不断地转移,窃为己有,设计、生产、接种《腐败疫苗》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大,直至如若不把这件事情做下来就有一种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地步,尤其当一个个国有企业的资产被腐败分子们像蚕一样食掉的时候,这种欲望就变得愈发而不可收。设计、生产《腐败疫苗》的构想,就是在此种状态下形成的。

一、什么是腐败资源、反腐败资源?有什么本质体现?

可以肯定,要想把“腐败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腐败这种东西可不仅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物质,而且,当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形成一定层次与意义上的腐败场。如此,是否可以说,就拿腐败这种东西没有办法了呢?否。这是因为,只要将腐败物质、意识转化为反腐败物质、意识,腐败物质就会变成反腐败资本!

(一)什么是腐败资源?有什么本质体现?

我们应当敢于承认,腐败现象的产生、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当然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事实了。这是因为,腐败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地产生、存在于我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是谁都无法否认、抵赖的。当然,也是谁都否认、抵赖不了,因为谁都曾经遇到过。

1、什么是腐败资源?是怎样形成的?

有些问题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应该说清楚,也能够说清楚。比如关于腐败资源的形成,我们就不能说它只与腐败分子有关而与产生它的经济社会体制、环境无关。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曰:“桔生江南则为橘,桔生江北则为枳”。这里面就讲了一个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显然是不能偏废的。那么,什么是腐资源?无疑,是指能够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物质、意识形态。

诚然,也应该把那些可以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各种意识形态纳入其中。这样一来,腐败资源就变成了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各种物质形态、意识形态的总合了。比如,没有水果,就不会有水果的腐败;比如,没有细菌也不会有水果的腐败;当然,如果没有适度的温度、湿度、空间、时间等环境因素也自然不会有腐败。诚然,上述只是比喻,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

可是,它却从理论上说明了有这样一个事实的存在,那就是,一切腐败现象之所以会产生,除了与被腐败的物体自身的结构、缺陷即腐败主体有原因外,也势必与客体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等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就不能说,腐败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没有关系,否则落后的制度就没有被更替的可能。

如此,笔者是否在说,一些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一旦落后,或者说它们一旦具有了某种缺陷以后,它们就转化为腐败资源了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换言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国家、一级政府、一个政党、一个企业的腐败程度,来检验这个国家、这个政府、这个政党、这个企业所采用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指导思想、管理制度是否先进。

那么,腐败资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以为,它与一个国家、一级政府、一个政党和一个企业所采用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指导思想、管理制度有关系,就是说,无论他们采用的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指导思想、管理制度,都有可能是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资源。这是因为,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过剩或短缺就演变成“广义腐败资源”了。

2、腐败资源的本质?为何体现腐败产生的客观性?

腐败资源的本质又体现什么?笔者以为,就体现各种腐败现象产生、存在的客观性。这是因为,只要有腐败资源的存在,就会有生成各种腐败现象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诚然,这里讲的腐败资源也可以理解为反腐败资源或经济资源,因为腐败资源与反腐败资源,经济资源与反经济资源是一种资源的两个方面,当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大家知道,资源是已经发现有用但尚未被利用的各种物质形式,即一定的物质形式一旦过剩或短缺时,它们就有可能转化为腐败资源。比如,为了将过剩的生产力派上用场,为了将过剩的产品销售出去(这时的生产、产品具有资源性质),所以一些商品生产者就有可能采取一些非正当的手段来销售那些过剩的产品,于是,请客送礼似乎就成为一种可行的步骤。

当然,为了获得某种短缺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他们也会通过请客送礼的方式,以达到比其他人多地获得该种资源的目的。以上,可以理解为是产生腐败资源的客观因素,可以说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可是,不能不说的是,如果我们的各种制度本身没有瑕疵,或者说制度比较完善和健全,就是说它们缺乏被转化为腐败资源的条件,那样腐败同样也难以产生。

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是有被代替、被更新可能的东西,都已具有腐败资源的性质与意义,否则它们就不可能被代替、被更新。而在被更新、被代替之前,一旦被腐败分子们所利用,那它们就确定无疑地成为腐败资源了。这就好比,如果在客观环境中不存在多余的水果,不存在致病菌、病毒——未被利用所以是资源——也就不存在水果的腐败问题。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腐败的产生、存在、发展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必然性的。由此可以肯定地说,腐败资源确实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各国和各种经济体、各政治体内外的一种东西,并非只存在于社会主义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实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地区和国家同样存在。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没有必要为腐败现象的产生而感到困惑。

(二)什么是反腐败资源?有什么本质体现?

当能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腐败现象产生,并能够将它们加以利用时,腐败资源就变成反腐败资源。大家知道,资源是已经发现有用但还没有加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意识形式。正是由于有腐败资源的大量存在,使人们产生了腐败意识,腐败意识的介入,又把腐败资源便成了腐败物质。那么,我们能否改变上述资源、意识、物质的性质或者说结构?

1、什么是反腐败资源?是怎样形成

上述我们了解到,腐败分子的腐败之所以能够得逞,就在于有腐败物质、腐败环境的客观存在。那么,能再具体一些吗?当然。比如,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就发现,腐败之行经之所以能够得逞,根源或原因就在于,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腐败资源”。什么叫腐败资源?当然是指那些可以为一些腐败分子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经济价值的东西了。

那么,什么东西能够给腐败分子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经济价值?诚然,能够给腐败分子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经济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很多,笔者不妨列出一、二给读者看。第一,可能被滥用的人事任免权资源;第二,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公共资源分配权;第三,非通过民主方式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权、分配权资源;第四,不为后果承担责任的各种制度资源。

大家知道,即便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一位领导人一旦有过失,都需要自动请辞,而我们国家呢?有几个人是自动请辞的?大家又知道,在一些西方国家,即便是在私有企业里,一旦把自己的企业搞破了产,法律都不允许他们再当厂长、经理,而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们呢?换一个地方又当上了。更可恶的是,有些已被判了刑人,还能在那里发号施令!

笔者不晓得,读者是否听到过这种事情,就是一个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竟然因贪污腐败两次被判刑!难道,我们国家的人才,真的缺乏到这种地步?当然,笔者也不是说,我们的政策就不给有先科的人出路,但至少应该把已经有前科的人的防范机制建立起来呀!难道我们的党、国家、政府、企业,连这么一点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连这么点聪明才智都缺乏?

否,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就不相信,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连这么点道理、智慧都没有。“三座大山”都被我们的党和人民推翻了,腐败这座山就推不倒?诚然,发生上述问题,也不能说就一定是一件坏事,而正是由于有上述问题、资源的客观存在,才为人类发明《腐败疫苗》创造了一定的、必要的条件。换句话说,只有存在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与必要。

2、腐败资源的本质?为何体现反腐败意识?

那么,腐败资源的本质又体现为什么?笔者以为,就体现为“反腐败意识”也。大家知道,刚才作者还谈到由于党和国家一时还认识不到,所以,不管是“反腐败程序”还是《腐败疫苗》便具有了“腐败资源”或者说“反腐败资源”的意义,怎么忽然又提出了一个“反腐败意识”范畴?这是由于,正是由于有上述腐败资源的存在,所以才有反腐败意识的产生。

如上所述,资源是暂时找不到用途的东西,而事实上是,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无用途的东西而只有暂时找不到用途的东西。比如腐败意识,它是种能够导致腐败场产生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也就具有了资源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说腐败资源、反腐败资源又体现为什反腐败意识?这是因为,腐败现象、资源的大量存在,必然导致反腐败意识、形成的诞生。

或许有读者会说,你说资源是种有用的东西,它对腐败分子有用,它又怎么能对反腐败人事也有用?当然有用。这是因为,解铃尚需系铃人。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腐败场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与一定的腐败意识的存在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反腐败就不能不考虑腐败意识特征。可是,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当然也就会凝聚成一定层次上的反腐共识。

由于腐败意识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所以,与其指责不如将腐败意识转化为反腐败意识更具有实际意义。怎么转化?大家知道,腐败行为的形成一般包括行贿和受贿两个方面,而行贿者之所以要行贿,主要是想得到某些资源的使用权、管理权而不得以才行贿。这样,也就为凝聚反腐败意识、生产《腐败疫苗》,创造了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有人说“高薪可以养廉”,笔者以为,这是天底下最混帐的一句话。请问,有哪一位腐败分子的薪水低?如果说当权者的薪水低的话,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没有薪水的下岗工人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国家为什么就不能把所谓“养廉”的薪水,用于激发反腐败意识的产生上?如果能做到那一步,笔者不敢想象,将清除多少腐败分子和能创造多少财政收入。

二、什么是反腐败意识、反腐败物质?有什么本质体现?

笔者一直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确实是伟大的,不要说在人类的历史上,就是在当今之世界,其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是不容诋毁的、蔑视的,这是因为,中华这个民族,历来都不缺乏伟大的发明与更伟大的创造。或许有读者会说,你还没有把《腐败疫苗》给大家拿出来呢,就已经开吹了。好啦,下面就让我们一切讨论一下腐败的湮灭。

(一)什么是反腐败意识?有什么本质体现?

为此,为了最终达到抑制、避免、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为了使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民的长治久安,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需要对腐败行为的产生、存在、消亡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什么是反腐败意识?是怎样形成的?

笔者以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反腐倡廉”这句口号是缺乏客观性或者说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也就不要谈可操作性的问题。正是由于如此,即便是在我们政党的机构里加上纪检委,在我们的政府里设立上监察部,但由于我们的制度本身存在许多缺陷,管理机制存在许多缺失,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形成,可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这也不是说,一些西方国家的执政党、政府的机构就不存在腐败,其管理就不缺失,而是说“反腐倡廉”不是设立一些机构、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只要有产生腐败的土壤的存在,就难以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换言之也就是说,人人都知道腐败不是种好东西,是过街老鼠,可一旦到了特殊环境下,腐败意识、腐败现象自然就会产生。

当然,这也不是说宣传教育一点用也没有,至少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反腐倡廉”了这么多年,我们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什么是“倡廉”?廉正难道是可以倡导出来的吗?笔者认为,即便是把“倡廉”改为“竟廉”,如果存在制度、管理的缺失,我们也不能从根本上根除腐败,因为腐败意识是由腐败物质决定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物质,即便是把“反腐倡廉”的口号喊破了天,那我们依然也不能避免、防止腐败行为、现象的产生,也就更不要说根除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根除腐败呢?笔者以为,有两种方法可供大家选择:第一,铲除腐败得以产生的土壤、制度;第二,提前就为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接种《腐败疫苗》。

诚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首先形成共识,而这个共识不是别的,正是反腐败意识。当然,这种反腐败意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落实到行动上的、符合反腐败物质产生、存在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否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有反腐败思想的存在,即便有反腐败口号的提出,那么,由于不符合反腐败物质、意识的规律,也形不成反腐败行动。

2、反腐败意识的本质?为何体现反腐败物质?

如此说明,反腐败意识是对反腐败物质的客观反映,当然也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了。那么,反腐败意识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以为,反腐败意识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有大量的腐败物质形式的存在。简单地说就是,由于有腐败物质、腐败意识、腐败场的存在,使反腐败意识的产生具有了客观性、物质性、意识性和可操作性,不是拍着脑瓜子妄想出来的。

换言之也就是说,反腐败意识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建立在对客观腐败物质、腐败意识、腐败场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民必须要彻底地搞清楚。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和国家曾经提出并正在使用的那个“反腐倡廉”的口号,可以说还未达到反腐败意识的这种高度。

为什么说“反腐倡廉”只是一句口号而还达不到反腐败意识的高度?我的回答是:缺乏可操作性。笔者以为,反腐败是“管”出来的而不是“倡”出来的,当然也是需要落实到实处的了。怎么才能落实到实处?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成吗?或许有人说,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一部《反腐败法》的问世。笔者认为,即便有一部《反腐败法》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

难道有一部《反腐败法》都解决不了问题?是的,因为《反腐败法》除了具有震慑、惩治作用外,还不具有避免、防止腐败的功能。这是由于,一旦到了用法律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时候,说明腐败现象已经产生,说明国家、企业、人民的损失已经形成。换言之,即便我们能够把所有的腐败分子绳之于法,我们能够把国家、企业、人民的损失给挽救回来吗?否。

那么,反腐败意识的本质又体现为什么呢?笔者以为,就体现为反腐败物质。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腐败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反腐败同样须具体的和有所指的。因此,为了避免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必须要借助反腐败物质的力量。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从物质上根除令腐败得以产生、生长的土壤,那么,不管怎么说,腐败都不可能被“反”掉。

(二)什么是反腐败物质?有什么本质体现?

上述,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是腐败、腐败物质、腐败意识、腐败场和反腐败意识,下面我们再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反腐败物质。诚然,这也是一个不能不予以讨论的问题,因为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应该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上,反腐败亦不例外。

1、什么是反腐败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笔者以为,只要是存在的、运动的都是物质的,因此,任何一种管理都应该从物质开始认识。那么,什么是反腐败物质?无疑,它是指那些能够达到或者说具有避免、防止腐败意识产生,并具有抑制腐败物质、腐败场产生、存在、发展的各种物质形式。当然也包括反腐败意识在内了。这是因为,反腐败意识一旦形成,便同时具有了或者说同时获得了物质属性。

笔者之所以要提出上述观点,显然不是为了要推卸腐败分子的责任,而一定是为了使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要始终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换言之也就是说,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级政府、一个企业是否腐败从总的来说是个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和物质再决定意识,以及意识再决定物质的过程,千万不要把它看作是一个个体人类的行为。

 发现更可信资源 卡住 反腐败资源的发现暨《腐败疫苗》第6节

那么,反腐败物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以为,它是通过给腐败物质“变性”而得到的或者说实现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物质还是原来的那种物质,仅仅是由于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的结构、性别改变了而已。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将腐败物质通过“手术”使之“变性”,而直接成为反腐败物质。诚然,这个过程用语言无法描述清楚,须一定的技术。

笔者以为,同样的物质势必同时具有多种使用价值,比如,同样的木材,既可以用来盖房子,也可以用来做家具;同样的的一把刀子,既可以杀人越货,又可以治病救人。那么一种腐败物质,是否也可以转化成反腐败物质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诚然,也是有条件的了。比如,较短的木材就只能做家具,而刀子要想用来治病救人,还需要由外科医生来掌握。

于是,便有这样一个问题会被读者提出,那就是,在什么状态下,同样的物质可以获得相反的使用价值呢?笔者以为,只有将固有腐败物质的结构、性别、状态改变了以后。如此是否在说,所谓反腐败物质类似于物理学意义上的“反物质”形式?是的。怎么,说着说着笔者又把问题给扯到了物理学上?难道除了用物理学原理、方法就不能用别的方法了?是。

2、反腐败物质的本质?为何体现腐败资源资本化?

反腐败物质的本质又体现了什么呢?笔者以为,就体现为“腐败资源资本化”。 何谓“腐败资源资本化”?当然是如何将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腐败资源”或者说“腐败物质”悉数地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了。难道说“腐败资源”或者说“腐败物质”也可以转化为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设计、生产、接种《腐败疫苗》。

诚然,笔者之上述业已超出了《腐败疫苗》的作用与意义,已经包含了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容在里面。大家知道,《腐败疫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避免、防止腐败行为的产生这一点,至于说如何将“腐败资源”转化为资本,其意义已经被扩大化。是的,笔者也知道这一点,因为《腐败疫苗》的设计、生产、接种仅仅是“逆变管理法”的一部分内容。

即便是如此,笔者已经觉得,如果能把《腐败疫苗》设计、生产出来,已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了。换言之也就是说,先不论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这件事,单说《腐败疫苗》、《金融危机疫苗》、《企业亏损疫苗》等所具有的防微杜渐之功能,就应该令西方所谓先进的管理学汗颜的了。诚然,《腐败疫苗》之所以能产生,亦有中华传统文化之特殊贡献也。

笔者以为,先不要讨论作者是否聪明,能否设计、研制、生产出《腐败疫苗》,仅凭有设计、研制、生产、接种《腐败疫苗》的构想,就应该有获经济学、管理学奖的意义。当然啦,如果再能够把它设计、生产出来,并能够为我们的经济体、行政事业单位、部队和学校和为我们的政府、国家机关接种下《腐败疫苗》,那就不单是个获经济学、管理学奖的问题。

无疑,笔者之所以这么说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说明设计、生产、接种《腐败疫苗》所具有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它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意义;是为了告诉我亲爱的人民,我们完全可以比照各种病毒疫苗的设计、生产一样,为正准备走向新经济、新世纪、新世界的经济体、政府、企事业单位设计、生产出一种能够起到反贪污、反腐败作用的《腐败疫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1728.html

更多阅读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时间 反腐败模型的发现暨《腐败疫苗》第5节

笔者以为,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以会出现腐败现象,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存在着腐败资源、腐败环境,再加上腐败意识的参与、介入,使得腐败具有了物质性、规律性,并且可以上升为一种程序。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设计、生产出一

声明:《发现更可信资源 卡住 反腐败资源的发现暨《腐败疫苗》第6节》为网友花裙子白衬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